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ogo—A蛋白和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入院后均予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控制颅内压、抗感染、静脉营养神经和预防并发症等对症治疗,如有手术指征者及时予手术治疗。亚低温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伤后或术后6h予以亚低温治疗3~5d。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血清Nogo-A蛋白和MBP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亚低温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亚低温组GCS评分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X2=6.97,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明显提高患者GCS评分,促进患者意识恢复,作用机制与其能降低血清Nogo—A蛋白和MBP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ogo—A蛋白的变化及其与颅脑创伤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31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分别于伤后第1、3、5天采集静脉血2mL,ELISA法测定血清Nogo—A蛋白质量浓度;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者分为轻度颅脑损伤组(n=7)、中度颅脑损伤组(n=10)和重度颅脑损伤组(n=14);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预后良好组(n=23)和预后不良组(n=8)。以20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结果重、中、轻度颅脑损伤组伤后第1、3、5天血清Nogo—A蛋白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重度颅脑损伤组患者伤后第1、3、5天血清Nogo-A蛋白质量浓度均高于相同时间点的轻度颅脑损伤组患者(P〈0.05,P〈0.01)。预后不良组患者伤后第1、3、5天血清Nogo—A蛋白质量浓度显著高于相同时间点的预后良好组患者(P〈0.01)。结论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患者血清Nogo-A蛋白水平显著升高,且与损伤程度及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和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急性脑出血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酌情给予控制颅内压、控制血压及血糖、营养脑细胞、止血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20μg肌肉注射,1次,d,连用2周。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NSE、S100B和MBP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比较更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6.48,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期间分别出现药物不良反应3例和5例,症状较轻,未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X2=-0.14,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血清NSE、S100B和MBP蛋白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丙泊酚麻醉对急性颅脑外伤手术患者血清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上虞市人民医院急诊行手术治疗颅脑外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静脉全麻,对照组采用异氟醚吸入全麻。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中1h、术毕时血清SIOOB蛋白、NSE和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清S100B蛋白、NSE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1h和术毕时血清S100B蛋白、NSE和TNF-α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丙泊酚组上升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麻醉能明显降低急性颅脑手术患者S100B蛋白、NSE和TNF-α水平,降低急性颅脑损伤的程度,具有良好的脑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S100B)、髓鞘碱性蛋白(MBP)浓度对其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价值。方法对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病后72h内进行血清NSE、S100B、MBP浓度检测,并结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62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S100B、MBP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且病人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同组之间NSE、S100B、MB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以脑梗死后72h血清NSE浓度20μg/L、S100B浓度1.0μg/L、MBP浓度8.0μg/L为临界标准评估病情严重程度,NSE特异度为70.00%,敏感度为70.27%;S100B的特异度为75.00%,敏感度为75.68%;MBP特异度为80.00%,敏感度为64.86%;另外,脑梗死体积越大,血清NSE、S100B、MBP浓度越高。结论脑梗死后血清NSE、S100B蛋白、MBP浓度对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甙(PNS)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碱性髓鞘蛋白(MBP)含量的影响,为PNS用于临床颅脑损伤的治疗提供更充分的依据.方法:按标准选取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PNS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分别测患者血清NSE和MBP的浓度,并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月后行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然后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清NSE 和MBP 含量低于对照组,GCS和GOS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NS能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和MBP的含量,并表现出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患者高敏血清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脑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50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根据格拉斯哥(GCS)评分,分析CRP与轻、中、重型颅脑损伤之间的关系。结果:CRP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显著高于中型组(P〈0.01);中型组也高于轻型组(P〈0.05)。结论:血清CRP是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脑细胞损伤敏感而特异的血清蛋白指标,对判断病情、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彭萍  刘忠 《医学综述》2013,(21):4029-4031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S100B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9月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颅脑损伤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两组受试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变化。结果颅脑损伤组在损伤后24h内及第2、6、12日的S100B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颅脑损伤轻、中、重型组中患者血清S100B水平在损伤24h内及第2、6、12目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脑损伤程度越重,血清S100B水平越高。颅脑损伤轻、中、重型预后良好率分别为84.2%、73.1%、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与S100B蛋白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65,P〈0.05)。结论血清S100B蛋白水平可反映急性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可作为早期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和预后的血清标志物,为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3月浙江省三门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病例组)予以控制颅内压、血压和血糖、抗血小板聚集、保护脑细胞及防治并发症等对症支持治疗2周。根据脑梗死灶面积大小≥5 cm^2和〈5 cm^2分为大面积组(21例)和小面积组(19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SE、S100B蛋白水平和脑梗死灶大小的变化,并观察病例组脑梗死灶面积与NSE、S100B蛋白水平的关系。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组,比较其与病例组血清NSE、S100B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①病例组患者治疗前血清NSE、S100B蛋白水平[(32.57±7.12)、(2.15±0.43)ng/mL]明显高于健康组[(7.34±1.98)、(0.34±0.07)ng/m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7.26、8.92,P〈0.01)。治疗2周后,病例组患者血清NSE、S100B蛋白水平[(18.72±3.65)、(0.97±0.18)ng/mL]均较治疗前[(32.57±7.12)、(2.15±0.43)ng/mL]明显下降,且治疗后脑梗死灶面积[(4.37±1.06)cm^2]亦较治疗前[(5.75±1.58)cm^2]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5.31、2.34,P〈0.05或P〈0.01)。②病例组脑梗死灶大面积组NSE、S100B蛋白水平[(38.56±8.14)、(2.38±0.49)ng/mL]明显高于小面积组[(24.30±6.17)、(1.83±0.3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2.30,P〈0.05或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血清NSE、S100B蛋白水平异常升高,其水平与脑卒中灶面积有一定的关系,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程度、面积、疗效评价和预后估计的血清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26例正常对照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amyloidA,SAA)水平,同时测定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分析三者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SAA、cTnT及CK~MB水平分别为9.86±5.26mg/L、1.68±1.12ng/L及25.81±9.12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68±0.16mg/L、0.01±0.00ng/L及10.63±6.12ng/L,P〈0.01。SAA与cTnT水平呈正相关(r=0.39,P〈0.05),SAA与CK—MB水平呈正相关(r=0.33,P〈0.05),cTnT水平与CK—MB水平呈正相关(r=0.62,P〈0.05)。结论SAA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和Nogo-A蛋白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5月浙江省萧山中医院脑病中心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予以控制颅内压、预防感染、营养脑细胞和预防并发症等治疗,有手术指征者行手术治疗.观察组加用神经节苷脂针100 mg静滴,1次/d,连用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S100B蛋白和Nogo-A蛋白水平变化,并比较随访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血清S100B蛋白和Nogo-A蛋白水平[(1.15±0.24)、(0.79±0.18)、(181.15 ±42.87)、(109.16±31.92)μg/L]均较治疗前[(1.59±0.38)、(1.60±0.41)、(218.02±44.12)、(215.81±50.45) μg/L]明显下降(P< 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值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49%,较对照组的64.86%明显升高(x2=6.19,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具有较好效果,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降低血清S100B蛋白和Nogo-A蛋白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与S100B蛋白水平的动态性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急诊科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收的105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格拉斯哥评分分为轻度组(30例)、中度组(45例)和重度组(30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动态监测并统计分析患者颅脑损伤后血清NSE与S100B蛋白数据。  结果  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对照组4组血清NSE与S100B蛋白水平分别为(34.51±5.39)μg/L、(19.31±2.72)μg/L、(13.68±3.02)μg/L、(6.11±2.35)μg/L与(2.29±0.28)μg/L、(1.47±0.15)μg/L、(0.81±0.18)μg/L、(0.32±0.09)μg/L,F=357.010,653.126,均P < 0.001;各组同时间点血清NSE与S100B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血清NSE与S100B组间及组内不同时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血清NSE与S100B蛋白水平能够动态性地反映急性颅脑损伤的病情进展,对病情分级修正、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诊断新生儿窒息的意义,以及MBP、EPOR、IGF-1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74例有窒息病史的新生儿为观察组,37例无窒息病史的新生儿为对照组,均于出生后24 h内采集静脉血,离心取上清,ELISA法检测其EPOR、MBP、IGF-1含量,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足月窒息组血清MBP [(5.8 1±1.83)μg/L]及EPOR [(404.98±152.75)ng/L]较足月新生儿组血清MBP[(2.57 ±0.77) μg/L]及EPOR[(269.58±51.36)ng/L]显著升高(t=6.974,P<0.01;t=3.541,P< 0.01);血清IGF-1[(36.29± 11.43) μg/L]较足月新生儿组血清IGF-1[(62.25±11.97) μg/L]显著降低(t=7.529,P< 0.01).早产窒息组血清MBP[(7.81±2.38)μg/L]及EPOR[(338.85± 104.64)ng/L]较早产儿组血清MBP[(3.41±1.32)μg/L]及EPOR[(216.14±45.70) ng/L]显著升高(t=7.676,P<0.01;t=4.995,P< 0.01);血清IGF-1[(26.99±8.65)μg/L]较早产儿组血清IGF-1[(52.56± 15.36) μg/L]显著降低(t=8.262,P<0.01).IGF-1与MBP、EPOR呈明显的负相关(r=-0.694,P<0.01;r=-0.489,P< 0.01),MBP与EPOR呈明显的正相关(r=0.687,P<0.01).结论 EPOR、MBP、IGF-1早期的联合检测对评估新生儿缺血缺氧程度具有一定的意义,对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氯胺酮和丙泊酚持续颈内静脉输注对脑损伤患者围术期脑保护效应.方法 选择临床中型脑损伤患者适当病例60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随机分三组,各20例.A组:对照组,围术期未特殊处理;B组:围术期氯胺酮/丙泊酚1:1 昆合0.5 mg/(kg&#183;h)微泵持续颈内静脉输注;C组:围术期氯胺酮/丙泊酚1∶1混合1 mg/(kg&#183;h)微泵持续颈内静脉输注.三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开始前和术毕12、24、48 h不同时间点取对侧颈内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星状细胞胶质蛋白S-100β (S-100β蛋白)和神经元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并记录不同时间点各组患者神经反射变化和意识恢复情况,6个月后随访60例患者并进行简短精神状态检查(MMSE).结果 与A组比较,B、C组随时间延长S-100β蛋白和NSE浓度显著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其作用效应有剂量依赖性.B组S-100β蛋白浓度术毕24h为(2.26±0.52) μg/L,术毕48 h为(1.25±0.35) μg/L;C组S-100β蛋白浓度术毕24h为(1.12±0.25) μg/L,术毕48 h为(0.69±0.11) μg/L.B组NSE蛋白浓度术毕24 h为(7.26±1.12)μg/L,术毕48 h为(5.36±0.58) μg/L;C组NSE蛋白浓度术毕24h为(6.02±0.65) μg/L,术毕48 h为(4.78±0.81) 上g/L.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患者神经反射和意识恢复快,脑神经并发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意识恢复时间为(26.5±6.9)h,C组意识恢复时间(27.3±4.7)h;B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2.8±1.9)分,C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2.3±0.9)分.6个月后随访进行MMSE评分,A组MMSE评分为(17.1±3.2)分,低于B组[(23.7±4.5)分]和C组[(25.5±4.7)分](P<0.05),但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24 h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越高对应其6个月后随访MMSE评分就越低,血清S-100β蛋白与MMSE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618,P<0.05).结论 氯胺酮和丙泊酚联合应用对脑损伤围术期有明显的治疗和神经保护作用,术后随访无不良反应或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瘫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和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进行康复治疗的符合脑瘫诊断标准的脑瘫患儿46例(脑瘫组),同时选取性别、年龄与脑瘫组患儿匹配的健康儿童45名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健康组儿童体检时及脑瘫组患儿治疗前、常规康复治疗3个月后的血清NSE和MBP浓度。采用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和粗大运动功能88项量表(GMFM 88)对脑瘫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进行分级和评估。结果: 健康组儿童血清NSE、MBP浓度分别为(6.77±2.08)μg/L、(0.38±0.10)μg/L;脑瘫组患儿治疗前血清NSE、MBP浓度分别为(16.26±2.94)μg/L、(1.21±0.41)μg/L,治疗3个月后浓度分别为(13.56±2.29)μg/L、(0.85±0.33)μg/L;脑瘫组患儿治疗前、后的GMFM 88评分分别为(132.33±81.60)分、(147.07±83.13)分。健康组儿童的NSE、MBP浓度与年龄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脑瘫组患儿治疗前的NSE、MBP浓度与年龄之间均呈负相关(P<0.05)。脑瘫组儿童治疗前的NSE、MBP浓度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均P<0.05)。脑瘫组治疗前的NSE、MBP浓度与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与GMFM 88评分之间均呈负相关(P<0.05)。脑瘫组治疗前、后组内NSE、MBP浓度、GMFM 88评分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脑瘫患儿血清NSE和MBP浓度较健康儿童显著升高,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且与脑瘫的障碍程度及粗大运动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观察间歇低氧后大鼠脑内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蛋白表达及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探讨NSE蛋白表达与学习记忆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空白对照组(UC组)、7.5%慢性间歇性低氧组(7.5%CIH组).采用自制低氧舱模拟7.5%慢性间歇低氧模型.分别在第2,4,6,8周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细胞NSE蛋白表达,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NSE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7.5% CIH组在2,4,6,8周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分别为(44.13±2.84)s、(50.35±1.96)s、(57.47±1.66)s、(62.85±1.80)s,从第2周起随低氧时间延长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延长(P<0.05);跨越目标象限时间分别为(48.81±2.09)s、(42.04± 1.84)s、(36.82±2.07)s、(31.81士1.68)s,从第2周起随低氧时间延长大鼠跨越目标象限时间缩短(P<0.05).7.5%CIH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NSE蛋白表达在2,4,6,8周分别为(9.69±1.37)、(17.10±1.87)、(24.79±3.51)、(34.16±5.35),血清NSE蛋白表达在2,4,6,8周分别为(6.03±0.91) μg/L、(11.04±1.89)μg/L、(16.39±1.00) μg/L、(24.22±3.73) μg/L,均多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7.5%CIH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及血清NSE蛋白表达均有明显的时间差异性,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海马CA1区NSE蛋白的阳性表达相对值与血清NSE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94、P<0.01);空白对照组NSE蛋白表达无时间差异性(均P>0.05).结论 间歇低氧可引起血清及脑组织NSE水平明显升高,两者动态变化均可以反映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下降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含量及动态变化,对颅脑损伤的诊断分型、评估伤情和判断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18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观察组)及50名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血清NSE水平进行检测.分别于颅脑损伤后1、3、7、10sd NSE水平进行动态检测和观察.结果:观察组颅脑损伤后1 d血清NS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动态检测血清NSE水平显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虽经积极救治,血清NSE水平均持续高于中型颅脑损伤患者(P〈0.01).结论:检测患者颅脑损伤后血清NSE水平可以直接反映脑细胞损害程度,是一项较为敏感的生化指标,特别是动态检测血清NSE水平对判断颅脑损伤后伤情评估、疗效观察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危重症患儿脑损伤程度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2013年1-6月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收治的病程中存在急性脑损伤96例危重症患儿,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危重症患儿入住PICU 24 h、3 d、7 d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值,入院时常规检测生化全套、血气分析、炎症指标、脑电图等,并记录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PCIS)及预后相关指标。结果早期行血清NSE监测,分为NSE值〉64μg/L及NSE值〈64μg/L两组,对预后的预测正确率为90.63%,Youden指数67.09%,阳性似然比14.08;根据动态监测NSE值分为两组,A组为NSE持续低(NSE值〈64μg/L)或迅速下降(NSE值初〉64μg/L),B组为持续升高(NSE值初〉64μg/L)或继续升高(NSE值初〈64μg/L,NSE值峰〉64μg/L),对预后的预测正确率为96.88%,Youden指数87.61%,阳性似然比69.45。不同预后组之间NSE水平、PCIS评分、GC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NSE浓度可反映危重症患儿急性脑损伤程度,与预后有密切关系,动态监测血清NSE能很好掌握危重症患儿脑损伤的病情变化及判断预后,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在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中的变化,旨在评价高压氧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价值。方法6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被随机平均分为两组:高压氧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均于治疗前、治疗后14d进行NSE测定,另有10名健康儿作为正常儿组。也进行NSE测定。NSE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测定。结果治疗前NSE水平:高压氧组:(19.20±4.62)μg/L;常规治疗组:(19.25±4.23)μg/L;正常儿组:(7.45±2.18)μg/L。治疗后NSE水平:高压氧组:(7.51±2.02)μg/L;常规治疗组:(9.32±2.05)μg/L;正常儿组:(7.28±2.04)μg/L。病毒性脑炎患儿治疗前NSE水平明显增高,与正常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病毒性脑炎患儿NSE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压氧组下降得更为显著;高压氧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前两者NS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配合高压氧治疗可更有效改善病毒性脑炎患儿血NSE水平,促使受损脑细胞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