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经电视胸腔镜和胸部小切口诊治胸膜、肺部疾病的可行性。方法自2002年2月至2005年3月,对30例胸膜、肺疾病患者施行局部麻醉下开胸手术。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小切口开胸组:16例,在局部麻醉下采用胸部小切口在开放性气胸状态下对增厚的胸膜和弥漫性肺疾病进行活组织检查;电视胸腔镜组:14例,在局部麻醉下经胸腔镜在闭合性气胸状态下诊治恶性胸水、复发性气胸等。结果小切口开胸组中行胸膜活检13例,其中10例为恶性肿瘤胸膜转移、胸膜淀粉样变1例、胸膜纤维增生样改变2例;弥漫性肺疾病活检3例,3例中肺间质性纤维化2例、型肺结核1例。电视胸腔镜组14例中,除1例因发现胸腔内有致密粘连而转行全身麻醉下开胸手术外,其余13例均在局部麻醉下完成胸膜活检,复发性气胸肺大泡切除,顽固性胸水的胸膜固定术;电视胸腔镜组中用胸腔镜辅助诊断为恶性胸水4例,肝性胸水1例;胸腔镜辅助治疗10例,其中顽固性(含肝性胸水)胸水行胸膜固定术8例,复发性气胸行肺大泡切除和胸膜固定术2例。两组患者均无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结论局部麻醉下经胸腔镜及胸部小切口能够完成胸膜、肺疾病活检术及简单的手术。该方法经济、微创、对麻醉要求低,有利于临床普遍开展。  相似文献   

2.
胸膜外小切口摘除纵隔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胸膜外小切口在纵膈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6例纵隔肿瘤经胸膜外小切口手术除的结果。结果 6例手术顺利恢复,无手术合并症和死亡,随诊1月.2年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胸膜外小切口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除彻底等优点,在选择性病人中可替代常规的剖胸切口,达到相同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3.
电视胸腔镜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6年7月-2004年12月,我院对146例胸腔积液经胸部X线片、CT检查、胸水常规、胸水找脱落细胞、胸水细菌培养、胸水找结核菌、胸膜活检等手段不能明确原因,电视胸腔镜下进行胸膜活检。146例均确诊,恶性病度64例,其中恶性胸膜皮间瘤13例,肺癌胸膜转移35例,乳腺癌胸膜转移16例;良性病变82例,其中胸膜结核59例,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导致胸液腔积19例,乳糜胸4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Y形单孔电视胸膜活检镜(HOPKINS Thorascope)在胸腔积液诊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全麻下经Y形单孔胸膜活检镜(Storz 10 mm 0°)长臂探查胸腔,通过短臂操作孔钳取胸膜病变组织行病理检查,恶性者行胸膜固定术。结果确诊胸膜转移癌31例,胸膜间皮瘤4例,结核性胸膜炎3例,非特异性炎症2例,自发性乳靡胸1例,1例未确诊,确诊率为97.6%(41/42)。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结论Y形单孔胸膜活检镜应用于胸腔积液的诊疗具有安全、有效、省时和微创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胸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等自1992年11月至1994年3月,用胸腔镜进行胸部手术36例次,其中包括反复发作的自发性气胸、肺大跑切除、胸膜固定术14例(双侧病变同时手术1例);肺周围型肿物,肺楔形切除术10例;恶性胸水、胸膜活检、胸膜固定术4例;胸膜病变,胸膜活检术3例;肺部肿瘤活检术2例;双肺弥漫性病变,肺活检术2例;中转开胸2例。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取得较为满意的诊断和治疗效果。与同期开胸探查手术相比较,胸腔镜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胸腔引流量、置管时间、术后住院日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或缩短。  相似文献   

6.
小切口开胸术3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切口开胸术的可行性。方法腋下第5、6、7肋间小切口(切口长8.5~13.5cm),后推背阔肌,沿肌纤维方向切开前锯肌,两肋间正中或肋骨上缘切开肋间肌及胸膜,切除肺良恶性病变38例。结果38例均在小切口下完成手术,其中17例肺叶楔形切除,1例肺隔离症叶外型病灶切除,18例肺叶切除,1例右肺中下叶切除,1例左全肺切除。手术时间50~150min,平均96min;术中出血量100~400ml,平均220ml。无术中并发症;术后1例胸腔积液,穿刺抽液后复查吸收。结论小切口开胸术暴露充分,创伤小,可行。二次手术、胸膜广泛粘连及肿瘤侵犯胸壁,不宜小切口开胸。  相似文献   

7.
胸腔镜手术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桐林  王俊 《中华外科杂志》1994,32(10):580-583
作者等自1991年11月至1994年3月,用胸腔镜进行胸部手术36例次,其中包括反复发作的自发性气胸、肺大切除、胸膜固定术14例(双侧病变同时手术1例);肺周围型肿物,肺楔形切除术10例;恶性胸水、胸膜活检、胸膜固定术4例;胸膜病变,胸膜活检术3例;肺部肿瘤活检术2例;双肺弥漫性病变,肺检术2例;中转开胸2例。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取得较为满意的诊断和治疗效果。与同期开胸探查手术相比较,胸腔  相似文献   

8.
局部麻醉下电视胸腔镜肺切除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局麻下电视胸腔镜肺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自2000年2月至12月,对8例患(周围型肺小结节病变6例,间质性肺病2例)在局麻下实施电视胸腔镜手术。结果 1例因胸腔内致密粘连转行全麻开胸手术,其余均在局麻下完成肿物切除。术中病理诊断为结核3例,转移癌及炎性假瘤各1例,肺间质纤维化2例。手术时间40~200min。无术后并发症和死亡。手术花费平均5400元。结论 局麻下经胸腔镜进行肺部分切除术可行。该方法对麻醉要求低、经济、微创。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58例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外科手术(VAM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09年2月期间同一手术小组完成的58例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胸外科手术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包括单纯肺大疱切除12例,纵隔肿瘤切除3例,肺叶切除及楔形切除22例,胸膜、肺疾病活检15例,胸膜、肺疾病活检同时行恶性胸腔积液胸膜腔闭锁术6例。结果58例VAMT手术顺利。肺楔形切除术后持续漏气造成胸管拔除延迟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结论VAMT和VATS手术一样,比传统胸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而VAMT手术可在胸腔镜辅助下应用常规器材操作,比VATS手术耗材少、费用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路经膈肌胸膜外前入路在治疗胸腰段脊柱病变手术中的应用,研究手术入路技巧和相关并发症的防范。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9例胸腰段病变的患者,采用前路切除第11肋的经膈肌胸膜外前切口,暴露胸腰段椎体,施行各类脊柱手术。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小时20分钟,病灶清除彻底,螺钉位置理想。无术后伤口感染、气胸及乳糜胸发生。29例平均随访19个月,无钢板断裂、植骨不融合、脊柱后凸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此手术切口比邻重要组织器官,手术风险较大,但只要医生熟悉局部解剖是安全的。此入路对组织损伤小,手术视野好,术后并发症少,适用于胸腰段脊椎病变的手术。  相似文献   

11.
阴茎阴囊Paget病13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阴茎阴囊Paget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阴茎阴囊Paget病患者130例,年龄51~90岁,平均71岁。病程6个月-16年,平均4年。主要临床表现为阴囊、会阴部皮肤瘙痒、红斑、糜烂、渗液,可见局部皮肤表面粗糙、皮损逐渐扩大,稍隆起,有时呈菜花状。Ray分期标准,A1期41例,A2期69例,B期20例。130例均行手术治疗,切除肉眼所见病变区域,切缘距病灶边缘2cm,深度达深筋膜,快速冰冻切片检查,肿瘤细胞累及切缘者13例(10.0%),即予以扩大切除范围。3例术后病理证实累及切缘,立即再手术治疗。5例经病理证实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者行单侧或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130例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切口Ⅰ期愈合94例,Ⅱ期愈合16例,切口感染20例,均经换药或植皮后治愈。术后81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10年,平均3年。8例(9.9%)术后8个月-5年出现局部复发,其中6例复发灶位于原手术切口,1例位于远离切口位置的残余阴囊皮肤,1例于术后1年发现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病理证实为转移,均再次手术治疗后痊愈。死亡5例(6.2%),死亡原因为Paget病远处转移,包括全身转移3例,肺转移1例,脑转移1例。结论 对阴囊皮损的可疑Paget病患者应尽早行组织学活检,确诊后行病灶根治性切除术。彻底切除病变组织是预防复发的关键,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2年2月~2005年10月,采用侧前方胸膜外和腹膜外减压治疗9例胸腰段病变患者。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30~67岁,平均42岁。陈旧性胸腰段爆裂骨折5例、感染2例、转移肿瘤2例,手术均采用侧前方病变椎体切除减压钛网+前路钛板或钉棒系统内固定。其中转移肿瘤患者钛网中填塞骨水泥,其余皆填塞松质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内科胸腔镜检查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经胸腔积液细胞学、痰细胞学、气管镜、闭式胸膜活检等仍不能确诊胸腔积液性质,临床上高度疑诊恶性胸腔积液者,采用内科胸腔镜下病理组织活检诊断为恶性胸腔积液的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肺癌53例,其中肺鳞癌7例,肺腺癌30例,肺腺鳞癌6例,小细胞癌10例;胸膜转移癌18例,其中乳腺癌转移6例,卵巢癌转移3例,肾透明细胞癌并胸膜转移3例,恶性胸腺瘤转移2例,其他部位癌转移4例;恶性胸膜间皮瘤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3例。结论对有肿瘤病史、大量胸腔积液者、胸部CT提示肿块影或胸膜病变常规方法检查不能明确病因而临床上高度怀疑为恶性胸腔积液,早期积极进行内科胸腔镜检查是一种安全、易行、准确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代胸腔镜在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02~2010年,对26例恶性胸腔积液在血氧监护、局部麻醉下置入纤维支气管镜探查胸膜腔,并以活检钳行病变活检,肿瘤减灭,滑石粉胸膜固定。结果病理确诊率84.6%(22/26),诊断恶性22例,1例因胸膜坚韧无法活检,3例胸膜活检未见肿瘤细胞。胸水控制完全缓解(CR)16例,部分缓解(PR)9例(肺不能完全复张),疾病进展(PD)1例(肺不能复张)。CR+PR共25例,有效率96.2%。结论纤维支气管镜代胸腔镜行胸膜活检及胸膜腔滑石粉固定,手术风险小,诊断率及治疗有效率高,在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的价值,总结微刨治疗经验。方法1999年2月至2010年10月VATS治疗SFFP患者19例,其中全胸腔镜手术14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6~8cm)手术3例,胸腔镜联合后外侧大切口(15cm)手术2例。结果全组均完整切除肿瘤,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术中证实13例肿瘤起源于脏层胸膜有蒂,5例起源于壁层胸膜无蒂宽基底,1例起源于纵隔胸膜有蒂。主要诊断依据免疫组化分析,19例患者的Vimentin和CD34均阳性表达;病理诊断良性17例,恶性2例。平均住院时间6d(4-11d)。术后平均随访51个月,无复发和转移。结论VATS创伤小,可作为治疗SFTP的首选方法,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局麻下膝胸卧位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的临床优点。方法:回顾分析局麻下膝胸卧位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40~90min,平均75min。术中出血量30~90ml。平均50ml。随访6~18个月,按照日本Nakano评定标准:优32例,良13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约98%。术中硬膜破裂1例。无椎间隙感染、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局麻下膝胸卧位后路MED,不仅多方面减少了切口的出血,增加了术野的清晰度,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而且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脊柱的稳定性。认为较其它麻醉、体位下手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微创左胸小切口与传统胸骨正中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优缺点。方法从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对66例冠心病经左胸微创小切口实施非体外循环左乳内动脉前降支搭桥术,时42例冠心病经传统正中切口实施非体外循环左乳内动脉前降支搭桥术。比较术前基本情况及手术切口长度、切口感染情况与住院时间,术后第1、2、3周及1、2、3、6个月进行随访。结果左胸小切口组与胸骨正中切口组均无手术死亡,无术后出血,无心绞痛症状,仅胸骨正中切口组出现1例切口感染,其余无切口感染裂开。左胸小切口组较胸骨正中切口组手术切口小,住院时间短。随访半年无心脏事件发生。结论左胸微创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可靠,近期临床效果显著。适用于单支血管病变或联合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重症冠心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的经膈肌胸、腹膜外胸腹联合切口治疗胸腰段脊柱病变。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胸腰段病变的患者,均采用切除第11肋的经膈肌胸、腹膜外胸腹联合切口,直接暴露胸腰段椎体,施行各类脊柱手术。结果本组手术暴露时间为30~50 m in,病灶清除彻底,螺钉位置理想。术后发生气胸1例,乳糜液漏1例。62例平均随访23个月,无钢板断裂、植骨不融合、脊柱后凸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该手术切口对组织损伤小,手术视野好,术后并发症少,适用于胸腰段脊椎病变的手术。  相似文献   

19.
军训伤致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23例,26膝军训所致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的诊疗体会。方法:对该疾患采用关节镜下剪除或联合小切口手术切除病变皱襞。结果:23例中20例22膝随诊6个月-1年,其中优18膝,良3膝,可1膝,优良率为95.4%,结论:认为关节镜可以确诊,关节镜下或联合小切口手术切除病变皱襞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局麻下小切口甲状腺腺瘤摘除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6-06-2018-06间在许昌市中医院接受局麻下小切口甲状腺腺瘤摘除术的30例甲状腺单发腺瘤患者,均经术前彩超扫查和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查确诊。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长度为(3.36±0.24) cm,手术时间为(40.5±4.4) min。未发生声嘶、饮水呛咳、低钙抽搐、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住院时间为(3.5±0.5) d,均顺利康复出院。随访6~24个月,其间甲状腺功能测定均在正常范围,无需服用甲状腺激素,彩超扫查无1例复发。患者对切口美容效果满意。结论局麻下小切口甲状腺腺瘤摘除术,切口小、创伤轻、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美容效果好,而且不影响甲状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