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职业危害程度与不同年龄、不同接害工龄之间的关系,识别高危人群,早期发现职业禁忌症,诊断职业病,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第23号令),《尘肺病诊断标准》(GBZ70-2002),对3个单位526名接触粉尘作业在岗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3个单位526名接触粉尘作业的工人中发现职业禁忌症6人,检出率1.14%,诊断I期矽肺1例,检出率0.18%。结论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贯彻执行,职业危害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越来越重要,为发现职业危害作业禁忌症,杜绝职业病的发生,保障作业工人的身心健康和相关权益打下坚实基础,为今后的职业危害作业防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市部分退伍军人原在部队从事工程兵,退伍后诊断为矽肺,属晚发性矽肺(以下简名晚矽),文献中对此报道很少。为探讨晚矽的发病流行规律,我们在历年动态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全国尘肺流调,对我市工程兵晚矽进行了调查分析,报道如下: 方法及资料分析我们自1970年以来,先后对351人有粉尘密切接触史的退伍军人拍基础胸片,进行矽肺发病的动态观察,其后对0期每三年、0-Ⅰ每1-2年、Ⅰ-Ⅱ期每年拍片诊断一次。全部病例均系省、地(市)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诊,,粉尘作业职业史采取与病人面对面询问和查阅民政档案相结合的方法核对。然后填写《尘肺病例卡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工业园区为中心,开展以尘肺为重点的职业病监测,收集接触游离SI02粉尘、煤尘职业病危害人群健康状况改变及其相关信息,掌握当地职业病危害及劳动者基本情况,规范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及时对存在职业健康损害的人员进行诊断,规范职业病报告,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和预警.方法 按照《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和《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07)的规定,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要求对劳动者作业场所职业病有害因素检测检验.结果 三年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显示无尘肺病发生.少数劳动者在心电图、肺功能等检查中有异常表现,但异常发生率均在5%以下.X线胸片检查结果异常率均在1%以下,且观察对象逐年减少.三年职业健康检查共发现2例职业禁忌症.对19家不同规模企业进行了作业场所粉尘危害的检测.大、中、小型企业检测合格率分别为70%、68.07%、60.32%.结论 通过对劳动者基本情况的调查和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的分析,经过具有职业病诊断资质的服务机构的诊断可得出结论:连续三年的哨点监测未发现尘肺病;少数劳动者在职业病诊断中被列为观察对象,但发生率逐年减低.  相似文献   

4.
个体石英砂厂急进型尘肺发病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某石英砂厂184名粉尘作业农民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探讨急进型尘肺的发病和特点,并针对其职业病的特点及防治提出建议。方法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包括职业史,临床表现,常规内科检查和高千伏X射线胸部摄片。胸部X摄片采用岛津800MA射线机高千伏摄影,根据GBZ 70-2002尘肺病诊断标准,由尘肺病诊断专家集体诊断。数据处理采用相关检查和γ检验。结果诊断为矽肺46人,发病率为25%,其中1期矽肺24人,2期12人,3期10人;此次调查矽肺发病与工龄及年龄无相关性(统计184人P0.05),各期矽肺的工龄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2,P0.05),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92,P0.05)。结论尘肺病例接尘时间短,发病时间短,病程进展快,符合急进型尘肺的发病和特点。做好职业病防治宣传,改善劳动条件,加强自身保护,加强监督检查,做好职业健康监护,以杜绝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维护劳动者健康和利益。  相似文献   

5.
某灯饰玻璃厂矽肺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灯饰玻璃厂矽肺病发病情况。方法对某灯饰玻璃厂216名接尘工人进行矽肺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喷砂等作业场所粉尘污染严重,喷砂工序粉尘平均浓度为14.3mg/m3,超过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13.3倍,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86.15%,14名喷砂工被诊断为矽肺7例,其中Ⅰ期1例,Ⅱ期6例。结论矽肺是危害灯饰玻离生产工人健康的主要职业病,必须采取综合防尘措施,减少矽肺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泗水县亮庄石英矿作业场所的粉尘危害状况,以便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方法]2003年11月,对亮庄石英矿不同粉尘作业岗位进行了粉尘检测和职业危害调查.[结果]该矿4个粉尘作业场所空气粉尘浓度均严重超标;检查31名作业工人,检出矽肺病人7例(0^+期4例、Ⅰ期、Ⅱ期、Ⅲ期各1例);调查管理人员3人.作业工人31人,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18.2%.[结论]该石英矿粉尘危害严重,治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某矿业公司因破产进行的作业职工离岗前职业健康监护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按照《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及《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噪声聋依据《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诊断。结果受检的206名离岗职工,28人诊断为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13.6%,其中双耳听力轻度损失25人,双耳听力中度损失2人,双耳听力重度损失1人;未检出矽肺患者。结论离岗前的职业健康体检是防治职业病的重要环节。企业应重视矽尘、噪声混合岗位噪声作业的职业防护及健康监护,提高从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防止相关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正用人单位开展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是职业病早期预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明确要求用人单位应定期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开展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是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依据及规范,规定了职业健康监护的基本原则和接触相关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健康检查的内容和周期,其中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周期粉尘类因素依据作业场所有毒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株洲市三种粉尘(指煤尘、矽尘、石棉尘)作业职业健康监护及相关尘肺病诊断情况。方法运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株洲市2016年开展的粉尘作业职业健康检查及2007—2016年尘肺病诊断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已开展此三种粉尘作业职业健康体检的企业121家,体检人数3 310人,检出职业禁忌症、疑似职业病412例,检出率为12.45%。新发尘肺病人62例。结论株洲市粉尘作业健康监护结果不容乐观,尘肺病人在株洲市职业病人中仍占有很大的比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开平市2011年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岗职工的健康状况,分析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解决措施.方法 根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要求对不同职业的在岗工人进行职业健康监护检查.结果 2665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岗职工中,共检出1项或1项以上阳性病例368人,阳性检出率为13.81%;阳性检出率最高的分别是肺纹理增多(7.39%)、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活力增加(4.05%)、听阈异常(2.40%)、高血压(2.36%)和肺结核(2.08%);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粉尘、噪声和苯化物,共检出疑似职业病7例.其中疑似尘肺病6例,阳性率为0.78%;噪声性耳聋1例,阳性率为0.24%;检出职业禁忌证25例,其中不适从事粉尘接触作业8例,占所检人数1.04%;不适宜从事接触噪声作业12例,占所检人数2.88%;不适宜从事接触苯系化物作业5例,占所检人数4.81%.结论 开平市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岗职工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该市职业病防治工作面临严峻考验.应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的力度,建立有效企业和监管部门职业病防治问责制度,重点做好职业病一级、二级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1.
(本期要目引自1982年11—12月) 粉尘与尘肺对修改矽肺诊断标准的一些看法 黄凤珠等,《职业医学》.5:40,1982,弹性酶治疗矽肺69例临床观察 李广棣,《湖南工业卫生》,(2)l 31,1982四种粉尘X线显影、病理学改变的实验研究及病例观察 辛业志,《湖南工业卫生》,(2):21,1982老年矽肺病人长寿原因的初步调查 徐魁震等,《湖南工业卫生》, (3):49, 1982某铜矿脱尘矿工及晚发性矽肺病人肺功能检查 楼介治等,《职业医学》, (5):19,1982483例矿工肺通气量测定分析 李耀伦,《铁道劳动卫生通讯》, (2); 55。1982“超级”Ⅱ期矽肺的调查和X线分析 陈开璋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及时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健康变化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研究粉尘作业对工人健康的影响,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及相关权益;了解不同年龄以及不同接尘工龄粉尘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及《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于2012年10月对某大型水泥企业456例接触粉尘作业的在岗及退休人员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并对检查结果按年龄分组和按工龄分组进行比对。结果该公司接尘人员随着年龄的增大,X线胸片异常检出率增高;随着接触工龄增加,X线胸片异常检出率增高。结论该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3.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简称《职业病防治法》)实施以来,卫生部先后发布了《职业病目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和近百项职业病诊断标准,年均诊断职业病约1.6万例,我国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工作步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天津市河东区职业病网络直报监测信息,为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职业病网络直报系统中选取2007—2014年天津市河东区《尘肺病报告卡》《职业病报告卡》《职业中毒事故卡》《有毒有害作业工人健康监护卡》等网络直报监测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4年河东区共网络报告各类职业病病例1 158例,其中尘肺病发病率占98.8%,急性职业中毒占0.6%,慢性职业中毒占0.2%,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占0.1%,职业性皮肤病占0.2%,其他职业病占0.1%。每年的高发尘肺病种均为矽肺,8 a累计矽肺病例数占尘肺病发病总数的80.2%。网络报告尘肺病发病行业前3位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分别占65.1%、17.3%、5.9%。化学因素平均检测合格率为96.1%,粉尘为86.0%;物理因素为66.2%。结论尘肺病是目前河东区危害最大的职业病,要重视和防范职业中毒的发生,对现存企业的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解决流动作业于不同区域、不同厂矿的接触粉尘作业工人(简称流动接尘工人或流动接尘作业者)尘肺病诊断难的问题。方法建立起相应的《职业健康监护证》制度,应用现代Internet通讯和数码摄像技术将流动接尘作业工人的体检史、职业史等串联起来。结果流动接尘工人职业史、体检史被组织成为有序的系列资料,有利于流动接尘者尘肺病的诊断。结论现代网络技术和数码摄像技术使得职业病诊断资源共享成为可能,而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用工制度的改变等很有必要建立起相应的制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及时发现拟从事粉尘作业人员的职业禁忌证,建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的基础健康档案。方法根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的规定对166名拟从事粉尘作业的农民工进行岗前健康检查,并对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肺部疾患检出率为28.7%,包括职业禁忌证19例,陈旧性结核4例。结论拟从事粉尘作业的人员要充分了解粉尘作业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岗前职业健康体检。  相似文献   

17.
李晓宏  贾玉珠  傅清青 《职业与健康》2012,28(18):2296-2298
目的分析厦门市职业病网络直报及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开展情况,为职业病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007—2011年职业病网络直报系统信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职业病网络直报口《尘肺病报告卡》、《职业病报告卡》开展率、直报率100%,《有毒有害作业工人健康监护卡》开展率为100%,《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卡》开展率71.4%;5年职业健康监护年平均受检率达到93.78%;粉尘、噪声和三苯(苯、甲苯和二甲苯)是主要的危害因素;主要的职业病病种是尘肺和职业性噪声聋,不同行业、企业规模职业病种类的分布不同,中、小型企业尘肺病发病形势严峻。结论职业病网络直报是评价、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科学决策的信息依据,需加强落实并提高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成都市职业人群的健康状况,确定职业卫生工作防治的重点。方法收集2009年度本市职业人群的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苯作业人员的血常规异常、噪声作业人员的听力下降、电离辐射作业人员的晶体混浊及硫化氢、氨作业人员的鼻炎、咽炎等检出率最高,全年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为4.02%,检出慢性职业性苯中毒5例,矽肺1例。结论本市2009年度职业人群的健康状况大部分良好(85%左右),但部分苯、粉尘、噪声以及刺激性气体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将其职业健康监护作为成都市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李晓宏  贾玉珠  付清青 《职业与健康》2011,27(17):1929-1932
目的了解厦门市粉尘作业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和尘肺病发病特点。方法对2006—2010年职业卫生统计年报表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汇总资料以及2006年以前尘肺病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2010年厦门市197家接尘企业接尘人数的总接触率为10.42%,总实检率88.79%,不同规模接尘企业实检率构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6—2010年粉尘作业人员实检率均大于80%,检出率在0.99%~2.54%之间。尘肺病是该市主要的职业病,发病平均工龄和年龄明显缩短,病种主要是矽肺和电焊工尘肺。结论该市已建立了较规范的粉尘作业职业健康监护体系。尘肺病仍是该市主要的职业病,中、小型企业尘肺病发病形势严峻,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发病工龄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20.
张兰  陈敏  蔡文娟  陈长会  李晓宏 《职业与健康》2010,26(20):2281-2285
目的分析厦门市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和职业病发病的特点,为厦门市职业病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该市2006—2009年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发病状况进行描述性研究。①分析厦门市不同行业、规模、危害因素的健康监护资料。②分析2006—2009年受检率变化和职业病构成,同时分析尘肺的发病状况。结果①2009年厦门总接触率14.08%;受检率88.88%。不同规模企业受检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粉尘是主要危害因素,职业病以尘肺为主。②4年职业健康监护年平均受检率达到75%以上。2006—2007年为第1组,2008—2009年为第2组。第2组化学重点监护、疑似职业病检出率和物理疑似职业病检出率明显高于第1组(P0.01、P0.05、P0.01),粉尘和物理重点监护检出率明显低于第1组(P0.05)。尘肺诊断年龄趋于年轻,主要工种为电焊工。结论厦门市初步建立了较规范的职业健康监护体系。粉尘是主要危害因素,职业病以尘肺为主,今后工作重点应针对粉尘作业工人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同时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管理机制,卫生部门应加大对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