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陕西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评价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 ,对麻疹发病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陕西省 2 0 0 3年麻疹流行模式为爆发和散发并存 ,局部地区麻疹爆发影响着全省麻疹发病水平 ,发病年龄和免疫史状况说明 8月龄~ 7岁为高发年龄段 ,该年龄段病例麻疹疫苗 (MV)接种率为 4 3%。 4、5月为麻疹高发月 ,病例数占全年病例总数的 6 0 %。麻疹抗体水平监测结果显示 :2 0 0 3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倒数 (GMRT)较 2 0 0 1年上升明显 ,处于较高水平。 2~ 4岁麻疹抗体GMRT较低。提示MV初种和复种均必须加强 ,有效接种率有待提高。应对 1 5~ 2岁儿童增加 1次MV免疫 ,8月龄~ 14岁儿童开展MV的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2.
哈密地区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新疆哈密地区2008年麻疹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一般人群麻疹免疫水平,探讨麻疹控制策略.方法 对哈密地区2008年麻疹疫情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哈密地区2008年出现暴发和高度散发并存的麻疹疫情,共报告麻疹病例440例,发病率96.22/10万,是2007年同期的506.42倍;发病人群以19岁~成人和<4岁婴幼儿多见;报告病例中达到麻疹减毒活疫苗(MY)免疫月龄(≥8月龄)者374例,其中有M'V免疫接种史的占19.25%,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40.37%,40.37%.结论 婴儿母传抗体水平不足和成人麻疹抗体水平低下,成人和婴幼儿已经成为麻疹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4年隆安县麻疹暴发流行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暴发原因,为落实消除麻疹提供参考.方法 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麻疹lgM抗体,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3-8月隆安县出现麻疹暴发疫情,共报告麻疹患119例,罹患率为28.79/10万,无死亡病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8月龄以下和21~39岁成人,病例主要集中在城厢和那桐镇;发病时间集中在4~6月;散居儿童和农民是麻疹高发人群.94例大于8月龄的患者中23例有麻疹疫苗免疫史,占24.47%.结论 2014年隆安县麻疹暴发流行的直接原因是易感人群积累和医院感染,最终原因是存在免疫空白或人群抗体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4.
井伟  雷静    苗志峰  李燕  高源  曹伟 《现代预防医学》2015,(23):4374-4376
摘要:目的 分析2014年银川市麻疹发病情况,了解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以便为制定麻疹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疫情资料以及分层随机抽查银川市健康人群724名的麻疹IgG抗体水平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4年全市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12例,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56例,麻疹年发病率为2.65/10万;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1.71%,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川市麻疹防控效果和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较好,但仍应对一些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加强管理,定期进行抗体水平监测,适时开展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必要时建议扩大强化免疫年龄组。  相似文献   

5.
张月梅 《中国保健》2010,(5):101-102
目的描述昌吉州2008年麻疹流行情况,掌握流行规律,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12月,昌吉州五县两市麻疹病例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五县两市麻疹病例864例(兵团42例),实验室诊断病例346例,临床诊断病例518例,发病率高达59.76/1077,无死亡病例。我州麻疹病例处于流行状态,2~5月为发病高峰,病例集中在15岁以上大年龄组和〈2岁小年龄组人群:病例中无免疫史282例(32.64%),免疫史不详288例(33.33%)。结论麻疹无接种史或接种史不详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加强常规免疫,加大查漏补种的人群范围,加强流动人口的免疫管理,适时开展强化免疫,加强应急报告监测机制,是控制麻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结合上海市卢湾区50a麻疹流行特征,分析现阶段一般人群麻疹免疫水平与麻疹在上海市中心城区的传播状况。方法对上海市卢湾区50a麻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并应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调查一般人群血清麻疹抗体水平,分析麻疹流行特征与人群免疫水平间的关系。结果50a来卢湾区麻疹的控制取得很大成绩,近年来麻疹的发病处在历史最低水平,但流行特征发生了变化,过去麻疹发病以婴幼儿为主,目前以婴儿和成人多见。血清学调查显示婴儿和成人抗体水平较低。结论婴儿母传抗体不足,婴儿和部份成人已经成为麻疹的易感人群,人群中存在着一定的免疫空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麻疹实验室监测的状况,分析其监测结果,为控制麻疹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5年从淮北市3区1县收集到的458份疑似麻疹病例的血清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并结合其各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为274例,有如下特点:75.55%的病例发生在4~6月,82.12%的病例年龄<15岁,70.80%的病例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充血这3种症状同时出现或只出现1种的,实验室确诊病例高于非确诊病例。发病4~7d后采血麻疹IgM抗体检出率高于≤3d。结论麻疹发病有年龄高移现象,但仍以儿童为主。根据麻疹现阶段流行特点,应加强实验室诊断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麻疹疑似病例实验室诊断符合率及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进一步提高麻疹监测工作质量提供依据。结果2005年共监测报告疑似麻疹病例110人,其中暴发病例34人,散发病例76人;暴发病例采集血标本30份,散发病例采集血标本65份,麻疹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6.67%和56.92%。对健康人群9个年龄组171份血标本检测,结果麻疹IgM阳性(≥1∶200)率98.83%。结论阜南县麻疹监测系统灵敏度较高。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高,已形成较为稳固的免疫屏障,近期不会造成人群的麻疹大面积暴发疫情。在加速控制麻疹阶段实验室诊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十堰市1996~2000年麻疹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十堰市麻疹流行现状,以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使用EPInfo分析处理十堰市1996-2000年麻疹病例个案调查表。结果:5年共发病190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1.20/10万,与前5年相比发病率下降了99.83%,各县(区)均有病例报告,部分县有爆发、流行;全年各月份均有病例发生,2-5月发病较多,占71.96%;发病年龄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占81.69%;流行主要原因是部分儿童漏种,易感人群积累所致。结论:我市仍需进一步加强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提高接种质量;落实对高危人群及时进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提高麻疹监测系统质量,开展人群抗体水平监测,完善疑似病例血清学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不同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方法采集我省健康人群、麻疹病例和麻疹病例周围人群等不同人群的血清标本.检测麻疹抗体。结果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以15~39岁人群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抗体浓度(GMC)均为最低;15~39岁组人群麻疹病例周围人群与健康人群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9),但GMC却高于健康人群的抗体水平(P〈0.001);麻疹病例抗体水平以1~岁组阳性率最低,并有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结论15—39岁组这部分人群是黑龙江省成人麻疹发病的高危人群,也是今后消除麻疹工作的重点人群,针对这部分人群如何采取免疫策略,控制其发病,将成为消除麻疹面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2000年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使麻疹监测系统更加完善,为分析和预测麻疹流行趋势、判定高危人群、制订和调整有关策略与措施等服务。[方法]建立数据库,用EpiInfo软件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2000年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3.1%,在已知免疫史麻疹病例中未免疫仅占23.1%。各县递交完整麻疹监测月报告数占应报数的88.5%,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病例占大疫情系统年报报告病例的85.2%,监测系统报告病例中有报告个案调查表占53.8%,免疫史不详占41.7%,仅17例经实验室确诊,咳嗽等主要症状不详比例均达到10%以上,暴发病例占总病例的22.8%,经实验室确诊的麻疹暴发次数占麻疹暴发次数的百分比为60%,[结论]人群的麻疹免疫水平有明显提高,发病以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失败)为主,福建省较为有效地控制了麻疹的流行,麻疹监测系统的敏感性有明显提高,但资料的完整性较差,现阶段每月及时递交完整麻疹监测报告仍是麻疹监测的重点,各地还应加强实验室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常德市2005-2012年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对策和措施。方法对2005-2012年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开展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及免疫成功率监测。结果 8年间常德市累计发生麻疹464例,年平均发病率1.01/10万;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区域与年龄差异,4-6月病例占44.18%,农村病例明显高于城市;免疫规划外人群发病较多,小于8月龄病例占10.99%,18岁以上成人病例占19.61%;免疫成功率仅90%,不同年龄组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只有夯实麻疹类疫苗(含麻疹成份疫苗)的免疫接种率,必要时开展18岁以上特殊人群的补充免疫,提高预防接种质量,控制医院感染,才能确保消除麻疹。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玉溪市人群麻疹免疫状况,为制定加快消除麻疹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60岁人群采用PPS法分层按年龄组别抽取调查对象2545例,用微量血凝抑制(HI)试验检测麻疹HI抗体。结果人群HI抗体总阳性率97.72%,保护效价率75.44%,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19.70%,其中,阳性率以1-3岁组为低,保护效价率、GMT以16-20岁和21-25岁两个年龄最低,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地理区域人群免疫水平以坝区为高。结论玉溪市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可控制流行或爆发,但不能阻断传入病例或散发病例。对小月龄婴幼儿、青壮年麻疹抗体水平偏低者施予针对性的免疫屏蔽及麻疹疫苗普种策略,对推进并加快消除麻疹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湛江市麻疹疑似病例的血清学实验室诊断符合率和风疹检测结果,完善麻疹监测网络实验室检测工作,为进一步提高麻疹、风疹的病例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全市送检的血清样本中麻疹和风疹IgM抗体,对检测结果和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室检测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样本747份,检出麻疹IgM抗体阳性502例,实验室诊断符合率为67.20%;在麻疹IgM抗体阴性血清样本中榆测风疹IgM抗体245份,阳性48例,阳性检出率为19.59%.麻疹发病高峰时间主要集中在3-7月,占病例总数的78.29%,风疹发病时间主要在4月和12月;麻疹发病年龄以0~9岁居多,占病例总数的73.31%,风疹发病年龄集中在15~24岁;麻疹、风疹病例的户籍分布均以本市户口为主,占病例总数的99%以上;麻疹男女比例为1.55:1,风疹男女比例为1.09:1;无免疫接种史或接种史不详的麻疹病例占95.02%,风疹病例占97.92%.结论 近两年,我市麻疹疫情上升较快,说明我市目前还没有形成足够保护易感人群的免疫屏障,全市计划免疫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也应加强对风疹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临沂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健康人群的免疫水平,为制定消除麻疹目标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999~2006年麻疹发病和监测资料,采集健康人群血清,采用ELLSA法检测麻疹IgM抗体。结果全市1999~2006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363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69/10万。诊断麻疹病例995例,年均发病率为1.23/10万。麻疹发病表现出春末夏初的季节高峰,发病以学龄前和学龄儿童为主,占58.99%。男女性别比为1.35∶1。2004、2006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0.55%,各年龄组2006年明显高于2004年。结论做好麻疹疫苗接种,开展麻疹监测,是预防麻疹发病的主要手段。我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免疫水平较高,但大年龄组和成人的麻疹发病有增多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伊川正常人群麻疹抗体免疫水平及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率。方法通过对伊川县2000年正常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及免疫成功率监测。结果正常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72.31%,免疫成功率为87.8%。说明伊川县正常人群麻疹抗体免疫水平较低,免疫成功率较低,容易发生小年龄组麻疹流行。结论必须加强麻疹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提高免疫成功率和人群免疫力,控制麻疹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芜湖市2005~2011年婴儿麻疹流行特征分析,了解芜湖市婴儿麻疹流行变化规律,探讨婴儿麻疹的预防控制策略。方法对芜湖市2005—2011年206例婴儿麻疹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婴儿麻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1年芜湖市婴儿麻疹年均发病率为147.1/10万,处于全人群麻疹发病第一位。市区婴儿麻疹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以5~8月龄为主,发病高峰为3~5月份。87.86%的婴儿麻疹病例无麻疹疫苗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在有麻疹疫苗免疫病例中,52.00%的病例在麻疹疫苗接种后2W内发病,32.00%的病例在麻疹疫苗接种后4W以上发病。孕妇麻疹IgG抗体阳性率46.58%,有71.43%8月龄以上婴儿麻疹病例未及时接种或未接种麻疹疫苗,婴儿麻疹疫苗初免后平均麻疹IgG抗体阴性率为3.57%,麻疹流行强度、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成人麻疹病例对婴儿麻疹病发病无明显影响。结论婴儿是麻疹高发人群,需进一步加强婴儿麻疹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2014年通化市麻疹病例发生、传播及流行特征,探讨控制措施。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通化市2014年麻疹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年通化市共报告疑似麻疹病例258例,其中临床确诊5例,实验室确诊164例,风疹16例,排除73例;与2013年同比上升4 111%。1岁以下病例44例,占发病总数26.1%;20~50岁病例86例,占发病总数50.9%;有麻疹免疫史者16例,无麻疹免疫史56例,免疫史不详者占97例。结论人群麻疹免疫失败及免疫空白是导致流行的因素,在加强适龄儿童的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的同时,应加强20岁以上人群的麻疹疫苗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了解辽阳市麻疹发病流行特点,为有效控制、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辽阳市2009-2011年74例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74名麻疹病例在各年龄组几乎均有发病。最小发病年龄为2月龄,最大发病年龄为42岁;小于1岁婴幼儿和成人发病增多,出现"双相移位"现象;男女性别比为1.64∶1;3~5月为麻疹高发季节;自2009年开展麻疹强化免疫活动后麻疹发病控制在较低水平;农村人口发病率高于城镇人口(χ2=4.778,P=0.029);有麻疹免疫史者25例(占33.78%),无麻疹免疫史者18例(占24.32%),麻疹免疫史不详者31例(占41.89%)。因此,在进行麻疹基础免疫同时,应加强对麻疹疫情监测,尤其是农村麻疹监测,并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实施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元江县1岁~15岁儿童麻疹免疫状况,评价麻疹疫苗的接种率及效果,为制定元江县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参考。[方法]2008年6月~7月在元江县各乡镇随机抽取5个年龄段人群血清331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年龄组的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元江县331例1岁~15岁儿童麻疹IgG抗体阳性315例,阳性率95.17%,抗体几何平均倒数滴度(GMRT)1630.44,不同年龄组之间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9.62%、96.30%、96.43%、100%、98.21%。不同年龄组麻疹抗体阳性率之间有差异(x^2=11.52,P〈0.05),低年龄组麻疹抗体阳性率相对较低仅达89.62%;不同性别儿童麻疹抗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x^2=0.63,P〉0.05)。[结论]元江县15岁以T)L童麻疹IgG抗体阳性率95.17%,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消除麻疹队列人群免疫力〉95%的指标,但部分乡村依然存在麻疹散发病例的报告。为按期实现国家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目标,必须对免疫薄弱的人群采取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措施,进一步提高易感人群麻疹免疫水平,建立人群牢固的免疫屏障,最终达到阻断麻疹在人群中的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