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心内膜垫缺损是指一组累及房间隔、室问隔及房室瓣的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畸形,其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4.2%,预后很差,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患儿80%在2岁内死亡。因此,产前诊断心内膜垫缺损非常重要。本文回顾分析总结了17例经我院产前超声检查诊断为心内膜垫缺损胎儿的声像图特点,旨在进一步认识先天性心内膜垫缺损的声像特征,以提高超声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超声检查胎儿心脏畸形漏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产前超声检查胎儿心脏畸形漏诊的原因,探讨提高诊断准确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44 391例经产前超声检查(包括彩超和黑白超)的胎儿资料。中晚孕期超声检查胎儿心脏采用"三切面法"即四腔心切面和左、右室流出道切面,晚孕期黑白超声仅观察四腔心切面。对超声检查发现可疑心脏异常的胎儿再进行详细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出生后超声心动图发现产前漏诊胎儿心脏畸形50例,占受检胎儿的1.13‰。其中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11例(占0.25‰);房间隔、室间隔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病39例(占0.88‰)。室间隔缺损的直径为(3.64±1.42)mm(1.6~6.7 mm),房间隔缺损的直径为(4.40±1.39)mm(2~7 mm)。结论:适宜的检查时间、获取标准的检查切面、仔细辨识图像特征、熟悉病变特点有助于减少漏诊。但由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本身的复杂性和超声检查存在的局限性,不可能在产前检出所有的心脏畸形,应向孕妇及家属说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对完全型胎儿房室间隔缺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产前超声诊断的15例胎儿房室间隔缺损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临床结果。结果产前诊断的15例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胎儿引产后均得到证实,超声诊断准确率100%(15/15);典型声像图特征:四腔心切面上,心内膜垫十字交叉消失,房间隔下部和室间隔上部缺失,左右房室瓣异常,形成一较大的房室通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所见:心腔中央仅显示1条房室血流,心室收缩时血流返流入心房。结论产前超声是诊断完全型胎儿房室间隔缺损的准确、可靠的方法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四腔心加左右室流出道、三血管气管标准切面在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胎儿四腔心、左右室流出道、三血管气管标准切面,快速观察胎儿心脏结构以及形态,进行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结果 3 567例胎儿确诊18例心脏结构异常,包括三尖瓣闭锁和室间隔缺损各3例,心内膜垫缺损和完全型大动脉转位各2例,两腔心、左心发育不良伴二尖瓣闭锁、三尖瓣关闭不全伴室缺、肺动脉狭窄、法洛四联症、永存动脉干、右位主动脉弓和右室双出口各1例.其中产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4例,上级医院会诊、引产后尸体解剖证实14例.另有3例肌部室间隔缺损产前检查漏诊.结论 四腔心加左右室流出道、三血管气管标准切面进行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可检出大部分心脏畸形,对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在产前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作用。方法:以胎儿四腔心切面为基础,以左心长轴切面,左右室流出道及心底短轴切面为主要切面,对37916例孕18~24周胎儿进行筛查,发现严重心脏畸形者予以引产,其它异常者追踪至分娩,并进行新生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先天性心脏病的类型。结果:发现各种先天性心脏畸形25例(伴胎儿多发畸形5例),其中心内膜垫缺损8例,单腔心2例,左右心发育不良各1例,右室双出口2例,三尖瓣下移1例,永存动脉干1例,心脏肿瘤3例,右位心2例,室间隔缺损4例。结论:二维超声是产前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基于多模态超声建构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决策树模型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4月-2023年7月在本院产前超声检查孕中期孕妇300例,常规产科超声检查确定胎儿生长程度,核实孕周,采用超声多断面模式方法对胎儿心脏进行多断面检测,包括四腔心断面、三血管断面、主动脉弓断面、左室流出道断面、右室流出道断面。对正常分娩的新生儿进行心脏多断面超声检测。对300例胎儿进行多断面模式超声检测,分析胎儿是否伴有先天性心脏畸形,对比超声检查与随访结果符合情况。结果:超声检出21例先天性心脏畸形胎儿,8例选择引产,余13例正常分娩。超声诊断与随访结果对比,卵圆孔直径增大、法洛四联症、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二尖瓣闭锁、右室发育不良综合征、左室发育不良综合征、大动脉转位、永存动脉干、单心室、三尖瓣下移符合率均为100%,超声诊断室间隔缺损7例,随访发现室间隔诊断5例,诊断符合率71.4%。279例超声诊断无先天性心脏畸形胎儿出生后经超声诊断发现有1例卵圆孔未闭、3例室间隔缺损,共4例漏诊患儿,漏诊率0.54%。四腔心断面、三血管断面、主动脉弓断面、左室流出道断面、右室流出道断面诊断胎儿畸形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在产前诊断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胎儿超声心动图表现,并与尸解或产后超声心动图复查结果对照,并进一步分析.结果 6例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中,5例伴有其他复杂严重畸形,胎儿均已引产,其中4例进行尸检,尸检结论与超声检查完全一致,1例引产后未进行尸检,另1例经产后新生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结论 胎儿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在超声心动图上有特征性改变,因此胎儿超声心动图可作为诊断的重要依据,对及早终止妊娠,降低畸形儿的出生率,促进优生优育具有极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胎儿期心内膜垫缺损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诊断为心内膜垫缺损的胎儿超声声像图特点,并与产前诊断中心的超声心动报告或引产后病理相比较。首先确定胎儿心脏的位置,二维图像显示四腔心、三血管、左右室流出道、心底短轴、主动脉弓、动脉导管弓切面,重点观察四腔心切面房间隔(原发隔)、室间隔的连续性,二尖瓣、三尖瓣的形态及瓣叶数目,可加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房室瓣的血流情况。结果:①产前共诊断10例胎儿心内膜垫缺损,其中完全型8例,部分型2例。②单一心内膜垫缺损2例,合并其他心脏畸形4例,合并心外畸形6例。③10例病例中8例引产,1例失访,1例继续妊娠。结论:产前超声心动图能较准确的诊断胎儿心内膜垫缺损。四腔心切面是诊断该病的主要切面,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房-室间隔缺损的发病与胎儿染色体异常密切相关.本文旨在应用超声对胎儿心脏房-室长度比值检测,以提高房-室间隔缺损(心内膜垫缺损)患儿的产前筛出率.方法 应用两维超声在胎儿心尖四腔心切面上,对133例孕龄为16~40周孕妇的正常胎儿心脏与心室长度的测量,并用公式房-室长度比=(心脏长度-心室长度)/心室长度,获得房-室长度比值的正常参考值范围.结果 133例正常胎儿心脏房.室长度比为0.48 4±0.08(范围0.32~0.64),该值相对独立,不随孕龄的增加而改变.结论 胎儿心脏房-室长度比是一个简单易得,而且比较可靠的筛查胎儿房室间隔缺损的指标,对于筛选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发现该比值异常时,可指导临床进一步做染色体组型检查.  相似文献   

10.
王华  高剑波  褚雯  李斌 《中国妇幼保健》2014,(25):4171-4173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心动图对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不具有高危倾向的孕妇276例,具有高危倾向的孕妇178例,采取主动脉弓切面、胎儿四腔心切面、动脉导管弓切面、左右室流出道切面、上下腔静脉长轴切面及三血管切面,观察心脏大小、结构和大血管的走行、位置等;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大血管内血流情况、各瓣口及间隔情况。结果: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发现胎儿先天性心脏病18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2例,右室双出口1例,左心发育不良1例,法乐四联征3例,三尖瓣闭锁2例,单纯室间隔缺损6例,主动脉瓣狭窄1例。漏诊Ⅱ型房间隔缺损2例。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100%,P<0.01。结论:产前超声心动图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在无创的情况下有效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做出产前诊断,令胎儿在出生前得以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11.
刘继红  王芳  苏静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2):3505-3508
目的:探讨四腔心切面头侧偏斜法在基层医院筛查胎儿心脏畸形中的应用。方法:对2 688例孕20~32周的胎儿进行Ⅲ级产前超声检查时,检查心脏是采用四腔心切面头侧偏斜法,首先显示胎儿四腔心切面,然后顺序显示左室流出道切面、右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气管切面,对疑有心脏畸形送上级医院进行系统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且证实。结果:正常胎儿心脏检查时间(200±35)s,心脏畸形胎儿检查时间(23±10)min。2 688例胎儿筛查出的胎儿心脏畸形13例,检出率4.8‰,其中房室间隔缺损3例,法洛四联症1例,单心房1例,单心室1例,室间隔缺损2例,卵圆孔增宽1例,大动脉转为2例,永存动脉干1例,左心发育不良1例,误诊1例室间隔缺损,1例右室双出口误诊为大动脉转位,漏诊1例室间隔缺损,1例肺动脉狭窄。结论:四腔心切面头侧偏斜法可完成大部分的胎儿心脏畸形筛查,此方法简单、易学,时间短,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在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42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对心脏的主要结构和连接关系进行全面评价。结果142例产前诊断的先天性心脏畸形胎儿中138例经引产后尸体解剖或随访确诊,其中单心房、单心室17例,法洛四联症13例,大动脉转位16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9例,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5例,三尖瓣下移畸形3例,三尖瓣裂1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2例,左心室发育不良9例,永存动脉干6例,右室双出口7例,单纯室间隔缺损17例,卵圆孔过大13例,单纯继发孔型大房缺3例,主动脉狭窄7例,肺动脉狭窄、闭锁8例,心脏横纹肌瘤5例,冠状动脉漏1例;合并心外畸形84例,其中唇腭裂15例,脊柱裂6例,双侧脑室扩张、脑积水7例,颈淋巴管水囊瘤18例,无脑儿11例,前全脑14例,腹壁缺损2例,膈疝5例,多指多趾4例,并指2例。结论胎儿超声心动图是检查胎儿心脏畸形的有价值的无刨性诊断技术,可以早期发现严重先心病,通过对胎儿时期心脏及心外畸形的全面了解,对临床正确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大血管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线索、检测技巧及临床意义,提高此类畸形的产前检出率。方法:对22 600例受检胎儿均采取胎儿心脏四腔心切面加胎儿头侧偏转法快速筛查胎儿心脏畸形,对疑有胎儿心脏畸形者获取左右心室流出道及主、肺动脉长轴切面、主动脉弓切面、大动脉短轴切面、动脉导管弓切面、三血管平面、三血管气管平面观察血管的排列关系、内径大小、血管数目、内部血流的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情况。结果:产前共诊断累及大血管的各种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119例,包括血管的内径大小异常68例,血管排列关系异常32例,血管数目异常23例,血管相对气管位置关系异常5例,血流方向及性质异常68例。结论:大动脉起始部的平行排列,内径大小异常,数目异常及相对气管的位置关系异常,内部血流异常均是胎儿先天性大血管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线索和依据,胎儿心脏四腔心切面加胎儿头侧偏转法获得左右心室流出道及主、肺动脉长轴切面、三血管平面、三血管气管平面是诊断大多数先天性心脏大血管畸形的主要切面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胸非体外循环下房缺微创封堵术的疗效。方法15例患者,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5.5岁,平均体重20.8kg。经胸心脏超声显示Ⅱ度孔房间隔缺损,均为中央型。缺损直径8~26mm,平均14.5mm。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经胸骨旁右第四肋间切口,长2~3em。在食道超声的引导下,经右房壁置人腰部直径12~32mm的国产房缺封堵器。结果15例患者均成功封堵,无中转体外循环病例。2例患者术后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患者术后住院时间3~8d,平均4.6d。随诊3~6个月,1例术后大量胸腔积液,经胸腔闭式引流后痊愈。余患者均恢复良好,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无残余分流,无封堵器晚期移位,无瓣膜关闭不全加重。结论经胸非体外循环下房缺微创封堵术创伤小、安全性高、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仍须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的临床介入治疗策略探讨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经心导管介入治疗的病例选择、手术方法、疗效、安全性及评价。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接受同期介入治疗的11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为3例,女性为8例,平均年龄为(4.08±2.64)岁,最小为5个月,最大为10岁。本组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类型包括:3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3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stenosis,PS),2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室间隔缺损,2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COA),其中1例为同期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复合畸形的顺序为: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或主动脉球囊扩张术、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试验患儿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11例患儿均成功封堵,手术顺利。术后X射线心脏造影及彩超提示,封堵器成形好,未见残余分流。术中、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其中,1例室间隔缺损术后心电图提示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给予地塞米松治疗后,心电图复查正常。结论介入治疗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的技术目前比较成熟,成功率高,但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同期进行介入治疗,其操作较复杂,技术难度较高。本研究证明,若掌握恰当手术指征,制定合理操作策略,手术过程仔细、谨慎,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是较肯定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系统评价房间隔缺损(ASD)经皮介入封堵术前后右心形态及功能的改变。方法对实施ASD经皮介入封堵术患者术前术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的右心几何形态及血流动力学、三尖瓣环运动速度方面的改变。结果患者手术前后右心几何形态、血流动力学、三尖瓣环运动速度均有明显变化,术后1 d与术前1 d比较及术后3个月与术后1 d和术前1 d各测定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经皮介入封堵为中央型ASD有效的根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胎儿心脏,观测胎儿时期卵圆孔的各项测量指标以预测其产后情况,并明确产后的重点随访对象,提高胎儿或新生儿继发孔型房缺的早期诊断。方法:选取胎儿期心脏结构、功能基本正常的病例,根据其产后房间隔闭合时间分为〈3个月闭合组、3~6个月闭合组、〉6个月尚未闭合等3组,比较各组产前的卵圆孔直径、卵圆孔流速、动脉导管流速、肺动脉内径、肺动脉流速。结果:随着房间隔闭合时间的延迟,胎儿时期的卵圆孔直径、动脉导管流速、肺动脉内径、肺动脉流速有增大趋势,卵圆孔流速有减慢趋势,对在6个月内闭合与未闭合的病例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卵圆孔是胎儿心脏的重要血流通道.通过彩超对以上各项参数进行监测.能够对产后卵圆孔闭合的情况进行初步估测,从而对继发孔型房缺作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查顺庆  李晓容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610-5613
目的:探讨胎儿心脏四腔心切面加左、右室流出道切面在产前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 184例孕20周以上孕妇常规进行胎儿心脏四腔切面加左、右室流出道切面进行检测,发现胎儿心脏异常者,由专人做完整的、多切面胎儿心动图检查,提示客观的超声诊断,并与产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转送上级产前诊断中心进行超声检查的随访结果对照。结果:产前检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27例,检出率为5.21‰(27/5 184),产后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10例,产前诊断中心检查后证实17例。产前检查无异常的胎儿中,产后发现胎儿先天性心脏病3例。结论:胎儿心脏四腔切面加左、右室流出道切面能显示绝大多数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直接或间接的异常声像图表现,对产前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其探测方法简单、所需时间较短、且易于掌握、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