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些疾病的发展或治疗过程中 ,患者可发生明显的呃逆 ,临床上对顽固性呃逆 (指用中西药治疗、针刺、穴位注射、指压神经、膈神经阻滞等治疗无效者[1] )缺乏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初步探讨采用颈部硬膜外阻滞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6 3例顽固性呃逆患者。其中男 5 1例 ,女 12例 ,年龄最大 6 5岁 ,最小 19岁 ,平均年龄4 5 .7± 10 .5岁。肺癌 5例 ,食管癌 7例 ,胸膜炎 5例 ,晚期肝癌 2 1例 ,肝脓肿 5例 ,膈下脓肿 4例 ,化脓性胆囊炎及肠梗阻腹膜炎术后 12例 ,不明原因 4例。病程 7d~ 2个月 ,呃逆次数 1…  相似文献   

2.
呃逆,又叫膈肌痉挛(俗称打嗝),主要是由于胃气上逆从而产生一种频发短暂的不能自制的呃呃声。引起胃气上逆的原因有多种,如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或辛热的药物;由于精神受刺激、情志失调而引起。此外,还有年老体弱,久病重病,脾肾阳虚等都可引起呃逆的发生。呃逆是一种神经反射动作,其反射中心位于第3、4节颈髓,受延髓呼吸中枢的控制。膈神经是支配膈肌的唯一运动神经。  相似文献   

3.
呃逆是膈肌异常短暂痉挛现象,因同时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而发出一种短促的特殊声音,俗称“打嗝”。呃逆分为一过性和顽固性两种,前者容易自愈,无病理意义;后者往往是继发于各种疾病,可加速病情发展,少数顽固性呃逆常常是某些严重疾患或病情危重的信号。因此,正确有效地处理顽固性呃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近年来有关顽固呃逆的护理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5.
高俊奇  李卫东 《华西医学》1997,12(4):500-500
颈深丛阻滞治疗顽固性呃逆的应用高俊奇李卫东李定明四川省遂宁市人民医院麻醉科(629000)近年来,我们总结出使用低浓底小剂量颈深丛阻滞的治疗方法,治疗顽固性呃逆16例,取得满意疗效,易于推行,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患者16例,男9例,女例。年龄19...  相似文献   

6.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呃逆是由各种刺激因素引起膈肌痉挛所致的一种反射性活动。顽固性呃逆是以其呃逆频繁、症状顽固、持续时间超过48小时或对一般治疗无效为特点,致患者痛苦,病情加重,临床上十分常见。  相似文献   

7.
呃逆是由各种刺激因素导致膈肌痉挛所引起的一种反射活动。顽固性呃逆(intractable hiccup)多发生于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常因严重的膈肌痉挛影响进食、谈话、呼吸和睡眠,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和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加之精神和躯体的负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我们采用点式直线偏振光照射星状神经节对顽固性呃逆患者进行治疗,并与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者进行对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顽固性呃逆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顽固性呃逆 (intractablehiccup ,IH)多发生于有器质性疾患的患者 ,常因严重影响进食、讲话、正常呼吸和睡眠 ,加之精神和躯体的沉重负担 ,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IH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 ,治疗方法较多 ,但疗效不一 ,下面仅对近年来IH的治疗作一综述 ,以便于我们临床治疗时依据病情选用或参考。1 一般疗法1.1 深吸气后屏气法 患者深吸气后迅速用力屏气 ,然后缓缓呼气即可。此法可反复使用 ,多用于由精神刺激和进食过快引发者。1.2 按压双眼球法 患者闭目 ,术者将双手拇指置于患者…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致顽固性呃逆,治疗较困难。是长期困扰神经内科医师的临床问题。本文收集我院自2001年12月~2002年8月收治的38例脑卒中患者。其中伴发顽固性呃逆者32例,观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施洪君 《疼痛》1999,7(2):75-76
呃逆,俗称打嗝。临床治疗方法较多,有抗炎解痉疗法、中药针灸疗法与病因治疗等。轻症易愈,然而对一些顽症,一时解决不了,迁延不愈。笔自1996年5月~1997年8月采用神经阻滞疗法,治疗顽固性呃逆1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2002年8月-2007年1月在我科就诊的呃逆患者62例,均因急性脑血管病、手术后、受寒、过食宿食或受惊引起,男27例,女35例;年龄24-72岁;病程1-9 d。6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组均采用针刺治疗。①观察组:患者取坐位,用1-1.5 cm毫针针刺膈俞穴,轻捻转,平补平泻1 min后起针;再针刺膻中穴,针尖沿任脉朝下腹,捻转手法得气后,使用轻捣法。②对照组:患者取卧位,先用泻法针膈俞穴,取针后针天突、内关及足三里穴。2组患者均于呃逆停止后留针5-10 min。经过1-3次针刺治疗,观察组痊愈25例:呃逆停止,随诊…  相似文献   

12.
朱仡 《现代康复》1999,3(10):1267-1267
笔近年来试用针刺疗法为主治疗呃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报告2例如下。  相似文献   

13.
侯典勤 《新医学》2005,36(5):299-299
顽固性呃逆在治疗上有很多方法,但仍有效果差或疗程长等弊病.笔者对使用其它方法治疗无效的12例顽固性呃逆患者行单侧颈深丛阻滞,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顽固性呃逆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艳  翟颖  徐广屏 《现代护理》2007,13(1):83-84
呃逆是由膈肌和肋间肌不自主地间歇性收缩引起。每位患者的发作频率可以在4~60次/分。呃逆一次发作持续达48h者,被认为是急性呃逆;而慢性呃逆通常是持续性的或复发性的且多为病理性的;呃逆持续时间远远大于48h的,被称为是持续性呃逆;呃逆持续时间大于2月的,被认为是顽固性呃逆。  相似文献   

15.
16.
呃逆现代医学称之为膈肌痉挛 ,是由胃气上逆动膈而致。其症状为喉间呃呃连声 ,声短而频 ,使人不能自制 ,需及时治疗以解除患者痛苦。我科采用电针治疗呃逆患者 2 0例 ,疗效显著。报道如下。本组 2 0例患者 ,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2 3~ 70岁 ;病程2~ 2 9d。治疗方法 :①取穴—中脘、足三里、内关、天枢。②操作方法—患者取卧位 ,皮肤常规消毒 ,1.5~ 2寸毫针 ,快速刺入皮下 ,提、插、捻、转手法 ,实症宜泻法 ;虚症宜补法。得气后接6 80 5 -AⅡ电针仪 ,选择断续波 (频率 2 0次 /min ,波宽 30 0 μs) ,留针 2 0~ 30min ,每日 1次…  相似文献   

17.
顽固性呃逆的几种治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崇亮 《临床荟萃》1989,4(3):134-134
呃逆俗称“打嗝”是膈肌反射性、间歇性阵挛同时伴有细支气管内腔的收缩,在膈肌不自主的间歇收缩运动中使空气突然被吸入呼吸道内,同时伴有声带闭合所产生的一种奇特怪声。健康人平时稍受寒冷刺激或饱餐后引起一时性的呃逆并非病态。若为顽固性呃逆则极为难忍,影响病者的休息、饮食或加剧病情,甚至可造成贲门部食管和胃底粘膜的撕裂。 呃逆产生的原因一般分为中枢性及外周性,前者包括精神性、神经系统病变、中毒性等,后者包括生理性、膈肌及其上下的病变。产生的机理多数认为是由于各种刺激因素所致的迷走神经兴奋反射动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三种神经阻滞方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比较星状神经节,膈神经,第4颈椎椎间孔3种神经阻滞方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效、持续4 8h顽固性呃逆患者12 0例随机分为A、B、C3组:A组:星状神经节阻滞(n=4 0 ) ,B组:膈神经阻滞(n=4 0 ) ,C组:第4颈椎椎间孔阻滞(n=4 0 ) ,3组病例全部采用1%利多卡因,0 .375 %布比卡因合剂10 ml,于注药后10 min按优、良、好转、无效四级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星状神经节阻滞优良率90 % ,膈神经阻滞优良率80 % ,第4颈椎椎间孔阻滞优良率75 % ,总有效率A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 .0 5 )。结论:3种神经阻滞方法均能完全有效地阻滞膈神经、迷走神经、颈交感神经,降低膈神经的应激性,中断和减轻呃逆发作。星状神经节阻滞安全可靠,效果更优良。  相似文献   

19.
顽固性呃逆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顽固性呃逆(Intractablehiccup,IH)的药物治疗文献报道虽多,但由于个体差异,迄今仍无一种特效安全的药物治疗[1,2]。近年来,电、磁疗和针灸、按摩等传统康复疗法在临床广泛应用,成为IH的主要对症治疗方法。现就其治疗方法简述如下。  一、传统康复疗法  1.按摩 韩雪玲[3]对迁延数日至数月不愈的11例IH采用按掐耳部膈穴治疗,治疗1次治愈8例,2次治愈2例,3次治愈1例,治愈率为100%。方法为先在短时间内强刺激手法掐膈穴(位于耳轮脚)后轻揉按摩。时间5~10s,如效果不显可隔…  相似文献   

20.
呃逆是由膈肌和肋间肌不自主地间歇性收缩引起.每位患者的发作频率可以在4~60次/分[1].呃逆一次发作持续达48 h者,被认为是急性呃逆[2];而慢性呃逆通常是持续性的或复发性的且多为病理性的;呃逆持续时间远远大于48 h的,被称为是持续性呃逆;呃逆持续时间大于2月的,被认为是顽固性呃逆[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