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2月至2010年10月我院4 420例LC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措施。结果 4 420例中实施4 332例LC,中转开腹88例,中转率2%;发生术后并发症8例,其中钛夹误夹胆总管2例,迷走胆管漏2例,肝右管损伤1例,胆总管损伤2例,钛夹致胆囊管坏死穿孔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及高度责任感是保障LC手术安全的前提,注重并发症的预防和正确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适时中转开腹可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方法 对泰州市人民医院自1996年6月至2006年5月施行的3 000例LC中,出现的非肝外胆管损伤引起的胆漏并发症进行分析.共有9例发生胆漏,5例为急诊手术病例,4例为择期手术病例.5例为迷走胆管胆漏,4例为胆囊管残端钛夹滑脱引起的胆漏,其中有1例合并胆总管结石.5例迷走胆管胆漏,均在术后B超引导下穿刺,细管引流;4例胆囊管残端漏,1例术中留置腹腔引流管,1例开腹手术重新结扎胆囊管,2例行开腹胆道探查、T管引流. 结果 9例全部治愈,无远期并发症. 结论 LC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是胆囊管夹闭不满意,以及迷走胆管胆漏.预防胆漏主要是正确处理胆囊管和迷走胆管.多数迷走胆管胆漏可在B超引导下局部引流.不能排除胆管损伤者,应及时剖腹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cystectomy,LC)的并发症的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对1182例LC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发生并发症17例(1.44%),其中胆管损伤4例(0.34%),胃肠道损伤1例(0.08%),胆漏2例(0.17%),胆管狭窄2例(0.17%),胆管残留结石4例(0.34%),腹腔感染2例(0.17%),皮下气肿1例(0.08%),切口感染3例(0.3%),腹腔内出血2例(0.17%),本组无LC技术性并发症导致死亡病例。结论准确的术前评估和规范性LC操作技术,适当放宽适应证,严格遵循LC绝对禁忌证对于保障LC手术的安全,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有重要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Mirizzi综合征的腹腔镜治疗对策及胆管损伤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Mirizzi综合征的对策和预防胆管损伤的关键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至2006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59例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laparoscope,LC)35例,Ⅰ型31例,Ⅱ型4例。未完成LC 24例,其中发生肝胆管损伤8例(Ⅰ型6例,Ⅱ型2例),随访2年,预后良好。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MSI型、部分Ⅱ型是可行的、安全的,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Mirizzi综合征的术中确诊和分型的判断。避免胆管损伤的关键是术中正确辨认出肝总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原因、指针及处理技巧。方法对我院自2001年3月至2009年5月无选择性实施的2650例LC中转开腹手术的46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LC术中转开腹率为1.7%,其中胆总管损伤2例,右肝管损伤4例,术中出血8例,致密粘连\解剖不清30例,十二指肠损伤2例,经及时术中转开腹处理后,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12 d。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指针,提高术者操作技巧,术前把握手术时机,术中预防胆管损伤、及时有效止血是降低LC中转开腹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道损伤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隆昌县中医院10年来开展LC 241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损伤发生的原因、部位.结果 胆道损伤6例,胆道损伤发生率0.25%.结论 规范腔镜医师培训,提高腔镜操作技术,严把手术质量关,避免盲目自信,重视解剖变异、病理性异常的术式选择,中转手术是预防胆道损伤的关键,胆管损伤后及时发现及正确处理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李政安  张晓弟 《医学信息》2002,15(9):569-570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对1991.01-2000.12间收治的28例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胆囊切除引起21例(75%),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引起6例(21.4%),其它腹部手术引起1例(3.6%)。其中急诊手术损伤15例(53.6%),LC损伤4例(14.3%)。胆管损伤类型:肝(胆)总管横断5例(17.8%),胆总管结扎4例(LC钛夹夹闭2例,占14.3%),肝(胆)管侧壁损伤15例(53.6%),损伤情况不明4例(14.3%)。28例患者共施行52次手术,术中发现胆管损伤并行胆道修复5例,术后早期发现胆管损伤行胆道修复或引流11例。末次手术施行胆肠吻合术22例,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11例,肝门胆管成形空肠Roux-Y吻合5例,左、右肝管整形空肠Roux-Y吻合2例,肝总管十二指肠吻合2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2例。优良率87%。结论:①危险的病理、危险的解剖和危险的手术是导致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常见原因。②根据胆管损伤类型,合理把握初次手术时机。成形后的肝管空肠端侧Roux-en-Y吻合术是胆道重建术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十二指肠镜下治疗胆管结石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十二指肠镜下行逆行胰胆管造影、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鼻胆管引流术等方法,并针对该手术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密切观察及护理,以促进患者尽快恢复。方法对4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鼻胆管引流术,治愈胆管结石。术前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及检查准备工作,术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护理,术后进行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及鼻胆管的护理等,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结果46例患者全部治愈,其中2例并发胰腺炎经治疗3-7d内治愈,5例行第二次取石,1例行第三次取石。结论十二指肠镜下治疗胆管结石,疗效好,风险小,并且经过细心的观察及护理,减少了并发症,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管损伤的原因和处理办法。方法 2002年12月至2004年3月739例胆囊疾病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发生胆管损伤5例(0.68%),其中胆管穿洞性损伤1例,副肝管损伤1例,电灼伤致胆管缺损1例,胆管横断伤2例。1例穿洞伤行开腹侧壁修补,T管支撑引流,恢复良好;1例副肝管损伤行开腹副肝管结扎,T管引流治愈;胆管缺损1例及胆管横断2例行肝门空肠围套式吻合,2例效果良好,1例发生胆管狭窄,予再次手术。无死亡病例。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熟悉局部解剖,熟练掌握正规手术操作技术。发生胆管损伤,根据损伤情况和术后时间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徐志勇 《医学信息》2009,22(6):562-563
目的探讨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诊断、治疗和结果。方法医源性胆管损伤21例,行胆管修补加T管引流术、胆管端端吻合术、Roux—Y胆总管空肠吻合术、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随访2~6年。结果本组均得到治愈,无死亡病例,除2例Roux—Y胆总管空肠吻合术吻合口狭窄,再次行吻合口整形外,其余疗效满意。结论医源性胆管损伤应早诊断,术中、术后可采用各种手术治疗,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OC)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选择150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其中男性53例,女性97例,年龄26~76岁,平均年龄51岁。其中100例行LC治疗(LC组),50例采用传统OC治疗(OC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手术时间LC组短于OC组[(40.50±6.21)min vs(62.35±13.52)min];术中出血量LC组少于OC组[(15.84±10.65)m L vs(68.86±15.61)m L];疼痛VAS评分LC组低于OC组[(2.26±1.10)分vs(6.03±1.83)分];下床活动时间LC组少于OC组[(13.58±6.65)h vs(24.27±10.36)h];LC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0.05±4.96)h vs(30.86±7.33)h]及住院时间[(4.56±1.39)d vs(7.56±2.29)d]均小于O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胆管损伤1例,并发症发生率1%。OC组切口感染、肠粘连、胆管损伤及腹腔感染分别为1例、2例、2例、1例,并发症发生率12%。3例(两组)胆管损伤的部位均为胆囊,原因为部分胆囊水肿明显,胆囊壁张力过大,以致于手术时损伤胆囊。结论 LC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LC并发肝外胆管损伤的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 结合相关文献,回顾总结我院3例LC并发肝外胆管损伤的教训和胆管损伤后处理体会。结果 3例肝外胆管损伤患者经早期发现,治疗得当,效果满意。无远期胆道狭窄。结论 认识胆道解剖学变异及病理因素对LC的影响,提高腹腔镜技术水平,及时发现并恰当处理肝外胆管损伤,可降低肝外胆管损伤发生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闫杰  陈伟 《医学信息》2008,21(3):234-235
目的探讨胆管损伤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发生胆管损伤的原因和治疗。结果4例胆管损伤术中发现并立即修复,其中3例手术治愈,8例实施胆肠Roux-en-Y吻合术治愈,2例胆肠吻合后狭窄再次手术治愈,1例死亡(死于胆汁性肝硬化)。结论合理选择手术时机,良好的麻醉和细致的手术操作可以有效预防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发生,根据伤情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是治疗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发生的原因、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例腹腔镜胆惠切除术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腹腔镜胆惠切除术术中发现2例立即中转开腹手术,术后早期发现10例行再次开腹手术。其中,胆总管横断伤7例,胆总管和肝总管部分损伤3例,右肝管损伤2例。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发生主要与解剖病理及操作技术有关,早期发现、及时恰当再手术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胆囊癌累及肝外胆管时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1999年1月-2005年7月收治的2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胆囊癌累及肝外胆管者病历资料。结果26例中1例漏诊。CT、MRI、ERCP及MRCP明确为胆囊癌原发灶侵犯肝总管和/或胆总管18例;MRCP或ERCP示胆总管中下段外压切迹和管腔轻度变形5例,经手术证实为转移淋巴结侵及胆管壁,1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后段管壁僵硬,长约0.5cm,1例肝总管左侧壁僵硬,长约1cm,经手术证实为"跳跃式"转移癌。15例行了不同范围的扩大切除术,10例行单纯胆道引流术。漏诊1例1月后再次手术行了胆管十二指肠架桥引流术。全部获随访。行扩大切除手术15例中,存活14月-23月6例,24月-60月或以上者9例。结论胆囊癌非直接侵润方式累及肝外胆管并不少见,术前MRCP或ERCP检查,术中仔细探查肝外胆管周围情况,是避勉漏诊的关键。合理的选择扩大手术方式才能使患者获得较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6.
王秀文 《医学信息》2009,22(8):1603-1605
目的 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如何避免及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5年来我院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8例.分析损伤的部位、类型、发现时间、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 术中发现胆管损伤并及时采用胆道端端吻合、胆肠吻合并引流6例,术后3天内发现胆道损伤再次手术2例.结论 对于医源性胆管损伤,预防是关键,术中及时发现,采取有效的手术方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32例胆囊后三角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成为胆囊切除的一种常规手术方式。因腹腔镜视野的独特性和操作上的间接性,后三角入路已成为胆囊切除术中一种常见的手术方式。但手术并发症较高仍是阻碍LC开展的主要因素,其中以胆管损伤最为常见。如何快速有效地经过后胆囊三角入路分离胆囊动脉和胆囊管,并且避免胆管损伤就成为LC术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早期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方法。方法:手术修复26例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其中16例行一期修复术,另10例行二期手术治疗。结果:一期手术16例治疗效果满意,二期手术10例中出现并发症2例。结论:对医源性输尿管损伤,早期手术效果良好;熟悉解剖、规范手术是预防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难度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2010年12月实施高难度LC 38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10例(2.88%),其中胆管损伤3例,胆漏2例,腹腔出血3例,胆总管残余结石2例.结论 良好的手术操作技能,认真细致的手术操作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手术切除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1月至今早期开展LC手术治疗的608例临床资料。结果4例探查,4例中转开腹,其余全部顺利完成,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早期LC必须高度重视,成立专科小组严格人员培训,专业医生带教,手术前严格筛选病人,术间重视胆囊三角解剖,精细操作,严防副损伤,适时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