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56例无胆道扩张的新生儿及婴儿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手术时机及效果。超声证实无肝内外胆道扩张的新生儿及婴儿梗阻性黄疸,均行手术探查及病理学检查。手术证实56例梗阻性黄疸中有30例为胆汁粘稠症,并经胆道冲洗治愈;26例为胆道闭锁,预后不良。二者在肝内小胆管增生这一病理改变上存在一致性,可能是对胆道梗阻的代偿机制之一。对于超声提示无肝内外胆道扩张的新生儿及婴儿梗阻性黄疸,经1~2周的抗炎、保肝、利胆治疗无效后,应及时手术探查,以使胆汁粘稠症的患儿得到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1980年以来对诊断为新生儿阻塞性黄疸而手术证实为阻塞性新生儿肝炎的7例患儿,经胆道冲洗治疗后皆获得明显的临床效果。新生儿阻塞性黄疸,临床分为肝内淤滞性黄疸及肝外梗阻性黄疸。作者认为对新生  相似文献   

3.
无胆道扩张的梗阻性黄疸报告逐渐增多。本文29例黄疸通过经皮肝穿胆管造影(PTC)有9例诊断为无胆道扩张的梗阻性黄疸。9例中男5例,女4例。年龄27~65岁。生化检查总胆红素及硷性磷酸酶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脂餐试验对非梗阻性胆管扩张的诊断价值,总结非梗阻性胆管扩张的特点。方法收集92例肝外胆管扩张患者进行超声脂餐试验,脂餐前后分别测量左肝管、右肝管、胆总管内径,按有无黄疸分为黄疸组和无黄疸组对比观察脂餐前后变化。随访半年取得患者最终诊断。结果空腹时黄疸组左肝管、右肝管、肝外胆管内径均明显大于无黄疸组(P〈0.01)。脂餐后黄疸组全部病例肝内外胆管进一步扩张(P〈0.01)诊断为梗阻性胆管扩张,经手术病理证实;无黄疸组中44例肝外胆管内径缩小(P〈0.01),2例无变化,共46例诊断为非梗阻性胆管扩张,经CT、内镜、临床观察证实。4例脂餐后肝外胆管进一步扩张,发现梗阻病变,诊断为无黄疸性胆管扩张,手术证实。结论超声脂餐试验对非梗阻性胆管扩张有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十二指肠引流液胆红素定量及胆酸定性,鉴别婴儿肝炎(IH)或胆道闭锁(BA)。56例日龄平均63天的梗阻性黄疸婴儿共作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70次。十二指肠引流液最终胆汁阳性30例,黄疸均消退,均符合IH;最终胆汁阴性25例,手术均证实为BA;仅1例胆汁阴性者术中发现肝外胆管通畅但穿刺无胆汁,肝活检提示为毛细胆管性肝炎。十二指肠引流液胆汁检查与最后诊断的符合率为98.21%(55/56)。十二指肠引流液胆汁检测鉴别IH或BA简便、快速、安全、准确,是早期鉴别IH或BA具有特异性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肝外梗阻性黄疸,发生在主肝管或胆总管,从肝门的肝管到Vater氏壶腹的任何部位的肿瘤、结石、狭窄、寄生虫、痉挛及先天性畸形等,都可妨碍胆汁流入十二指肠,引起胆道阻塞,使阻塞以上部位的胆管扩张,多需外科治疗.本文报告1994-2001年间B超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96例,以探讨B超在肝外梗阻性黄疸的定性及定位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技术对肝外梗阻性黄疸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超声仪器检测75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肝内外胆管,测量胆管内径,观察胆管内回声,做出初步诊断,以后行治疗性ERCP检治,以取出结石或手术病理为最后诊断进行对比。结果:752例肝外梗阻性黄疸患者B超探及梗阻性胆管扩张,治疗性ERCP及手术证实符合率90.96%,其常见的原因包括胆总管结石、胆道狭窄及胆管癌、壶腹肿瘤、胰头肿瘤等。结论:高分辨率实时超声可以完整显示肝内外胆管且具有较高的显示率,对病变的部位、性质及与周围组织的显示均有良好的效果,可作为ERCP术前肝外梗阻诊断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8.
采用磁共振胆道成像(MRC)显示胆道狭窄部位和程度及扩张胆管,检查病人45例(梗阻性黄疸15例,其他病人30例)。采用不屏气快速自旋回波(TSE)、重T_2加权成像技术及三维图像处理。结果显示梗阻性黄疸病人均能显示阻塞部位及扩张胆管,非梗阻性黄疸病人可显示胆总管及左、右肝管起始段,胆道术后病人见肝内外胆管轻度扩张。说明MRC能显示胆道狭窄部位、程度及扩张的胆管,与磁共振(MRI)结合能更准确地诊断胆道阻塞部位及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PTC与MRCP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及指导治疗上的作用。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或影像学证实并同时行MRCP和PTC的恶性胆道梗阻性黄胆病人24例。对比两种方法在定性定位诊断、胆管满意显示率、评价肝内胆管扩张程度、判断胆道是否完全梗阻上的差异。统计学处理采用配对t检验和2χ检验。结果:MRCP与PTC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定性定位诊断、胆管满意显示、评价肝内胆管扩张程度上无统计学差异,在判断胆道是否完全梗阻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MRCP作为无创性的检查手段,越来越多地被临床应用。PTC能准确判断狭窄部位是否完全梗阻,在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的作用上,不能被MRCP取代。  相似文献   

10.
孙青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10):935-936
目的探讨CT诊断在梗阻性黄疸中的诊断价值,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30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病例的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梗阻性黄疸中,均有不同程度肝内外胆管扩张。良性梗阻13例:胆管炎2例,胆道结石11例;恶性梗阻17例:肝门部胆管癌4例,胆囊癌局部浸润2例,胆囊癌术后局部复发1例,肝门部淋巴结转移2例,胆总管癌4例,胰头癌3例,壶腹癌1例。结论 CT对梗阻性黄疸定位、定性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的CT征象及CT检查在胆道良恶性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资料完整的40例梗阻性黄疸的CT征象,其中胰头癌4例,壶腹癌5例,胆管癌6例,胰腺转移瘤1例(术后证实),胆总管结石16例,胆管炎7例,胆总管术后梗阻1例。结果 梗阻性黄疸的CT表现有肝内胆管、肝总管、胆囊及胆总管扩张,表现“软藤征”、“截断征”、“双轨征”、“靶征”。结论 CT对梗阻水平的判断及良恶性判定较准确。  相似文献   

12.
提讨用MRC(磁共振胆道成像)显示胆道梗阻部位和程度,以对手术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检查病人38例,均应用快速自旋回波重T2加权成像技术.结果:梗阻性黄疸病人均能显示梗阻部位及扩张胆管,非梗阻性黄疸病人可显示肝内外胆管全貌.结论:MRC能显示胆道梗阻部位及扩张胆管,并与MRI、Bus及CT结合能准确地诊断胆道梗阻部位及原因.可为选择手术下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治疗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术(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了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术治疗,其中胆管癌7例,胰头癌12例,胆囊癌2例,肝门淋巴结转移癌7例;胆总管结石1例,肝血管瘤介入术后1例。内引流8例,外引流21例。结果PTCD成功率为96.7%。血清总胆红素及转氨酶均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TCD是治疗梗阻性黄疸有效的和安全的方法,特别是手术不能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有MRC(顾共振胆道成像)显示胆道梗阻部位和程度,以对手术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检查病人38例,均应用均速自旋回波重T2加权成像技术,结果:梗阻性黄疸病人均能显著梗阻部位及扩张胆管,非梗阻性黄疸病人可显示肝内外胆管全貌。结论:MRC能显示胆道梗阻部位及扩张胆管,并与MRI,Bus及CT结合能准确地诊断胆道梗阻部位及原因,可为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梗阻性黄疸的CT征象分析(附3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的CT征象及CT检查在胆道良恶性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完整34例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CT征象。良性病变17例,其中肝内胆管结石5例、肝内外胆管结石6例、术后胆管狭窄3例、胰腺炎3例;恶性病变14例,其中胆管癌4例、胰头癌6例、壶腹部癌1例、胆囊癌2例、胆管癌合并胆囊癌1例。结果良性梗阻性黄疸胆总管下段结石在CT表现有高密度或等密度结石影。胆总管型形成"晕环征"或"新月征",良性炎性纤维组织增生而引起胆总管下段狭窄,逐渐均匀变细,终止胰头。恶性梗阻性黄疸的CT表现有肝内胆管及肝门部位胆管扩张,表现为"软藤征"或"截断征"、"双管征"、软组织肿块及淋巴结肿大、腹水。结论CT对于梗阻性黄疸的梗阻水平判断及良恶性判断较准确,是诊断梗阻性黄疸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病人术中胆道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6年10月420例梗阻性黄疸术中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胆道造影420例,均系梗阻性黄疸病例,均行术中造影,术后证实胆道多发结石391例,胆道肿瘤15例(其中肝门部胆管癌5例,壶腹部肿瘤10例),Mirizzi综合征6例,胆道畸形5例,胆总管下端炎性狭窄3例。胆道结石者取石结束后再次造影发现胆道残余结石26例。结论术中胆道造影对梗阻性黄疸病例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对手术方法的选择有很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 15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将病理诊断与超声诊断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其声像图特征,以提高超声对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的准确率。结果肝外胆管结石126例,超声诊断符合113例,符合率89.7%(113/126);胰头癌11例,超声诊断符合9例,符合率81.8%(9/11);肝外胆管癌6例,超声诊断符合5例,符合率83.3%(5/6);壶腹癌3例,超声诊断符合2例,符合率66.7%(2/3);肝门部胆管癌4例,超声诊断符合3例,符合率75.0%(3/4);肝外胆管囊状扩张5例,超声诊断符合5例,符合率100%(5/5)。综上,超声对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的符合率为88.4%(137/155)。结论超声能够判断有无胆道梗阻、明确梗阻部位以及鉴别胆道梗阻的病因,是诊断梗阻性黄疸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阻塞性黄疸超声诊断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对67例阻塞性黄疸患者超声影像图进行分析。结果:胆系肝外结石3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17例,其中,胆囊癌2例,肝外胆管癌3例,原发性肝癌5例,壶胰癌3例;胆管扩张7例,其中,肝内胆管扩张3例,肝外胆管扩张4例;胆总管内病变引起的梗阻7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3例。超声诊断与手术证实符合62例,符合率92.5%。结论:B超检查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方便、无创、快速,对局限性占位、结石、先天性畸形等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对梗阻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疽的鉴别敏感而准确。在干扰严重致使显示不清或者无明确结石、肿瘤时,B超能发现一些间接征象,明确部分病情,为进一步针对性检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肝外梗阻性黄疸胆总管下端病变的超声显像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改进的超声显像方法,对86例肝外梗阻性黄疸胆总管下端病变进行超声诊断。结果表明,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超声诊断胆道梗阻位置的符合率为91.8%,诊断胆总管下端梗阻病因的符合率为89.5%,提示超声显像对肝外梗阻性黄疸胆总管下端病变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应用改进的超声显像方法,对86例肝外梗阻性黄疸胆总管下端病变进行超声诊断。结果表明,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超声诊断胆道梗阻位置的符合率为91.8%,诊断胆总管下端梗阻病因的符合率为89.5%。提示超声显像对肝外梗阻性黄疸胆总管下端病变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