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干梗死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CT、MRI、治疗及转归。方法:总结50例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因、CT、MRI及脑干梗死的多发部位。结果:以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为主要病因,症状表现为多样性,多发部位在桥脑。结论:脑干梗死的主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不典型病例早期诊断困难,影像学检查对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的病因、临床、CT、MRI、治疗及转归。方法:总结50例脑干梗死的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因、CT、MRI及脑干梗死的多发部位。结果:以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为主要病因,症状表现为多样性.多发部位在桥脑。结论:脑干梗死的主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不典型病例早期诊断困难,影像学检查对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林东  袁璧钗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9):628-629
目的分析脑干梗死的临床特征与影像学资料,探讨其诊断特点与误诊原因。方法对39例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多数患者有中风危险因素,脑干梗死的症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脑桥是脑干梗死最常见的部位。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脑干病变的诊断价值优于CT。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为脑干梗死的主要病因,脑干梗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行MRI检查可提高脑干梗死的确诊率,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干梗死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总结诊治经验. 方法 45例脑干梗死临床诊断治疗分析及结合文献回顾.结果 脑干梗死由于病因、闭塞血管数目及部位的不同,临床表现各异,具备典型脑干损害表现者26例(占57.8%),部分患者可无脑干损害典型的临床表现(占42.2%),头颅MRI与CT比较对于颅底结构的影像表达有一定的优势.结论 脑干梗死患者的诊治需要临床医师具备一定的神经解剖学知识,治疗方面一定要求做到具体病例具体分析,神经科定位定性准确,全面治疗,并且最好结合MRI检查,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加强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5.
吴丽华 《吉林医学》2010,(25):4337-4338
目的:研究脑干梗死的临床表现特点及MRI特征。方法:分析54例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头颅MRI特点。结果:脑干梗死由于病因、梗死部位、大小及脑水肿的影响,临床表现可以典型或不典型,典型的脑干梗死临床主要以共济失调、交叉性瘫痪及颅神经损害等为其重要特征。有相当部分患者可无典型的脑干损害表现(占48.2%)。结论:头颅MRI对于脑干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优势,其结果对于临床诊疗起到支持及提示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的危险因素、多发部位、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72例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1,脑干梗死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病占66.7%、高脂血病占40.3%、糖尿病占36.1%、冠心病、房颤占13.9%,卒中史占11.1%;2,脑干梗死多发生于脑桥,占59.7%,其中脑桥基底部旁正中区占44.4%;3,脑干梗死临床表现具交叉体征占22.2%,不具交叉体征占77.8%;4,脑干梗死CT检出率为10.6%,MRI检出率为100%;5,脑干梗死预后良好占79.2%,预后不良占20.8%,死亡率6.9%。结论脑干梗死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脑干梗死以脑桥部梗死最多见;脑干梗死的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居多;脑干梗死MRI检出率高,有利于临床的及时治疗;脑干梗死预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病灶特点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行头颅MRI检查的患者60例,对其病因、临床表现、病灶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脑干梗死的病因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吸烟等,预后与病灶部位、大小、患者年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等有关.结论积极治疗病因才能减少脑干梗死的发病率,及时正规治疗才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轻残废程度、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吴松  周媛  王菲 《实用全科医学》2011,9(2):221-223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头颅CT、MRI、TCD、CA表现,预后及其相互关系。方法收集2007.2008年住院病例中的21例胼胝体梗死患者,对其头颅CT、MRI、TCD、CA及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老年较多,以60~70岁为高发年龄,病因及高危因素主要为高血压病(76.2%)、糖尿病(33.3%),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偏瘫、感觉障碍、精神障碍、语言障碍等症状,胼胝体梗死部位以压部多见,常累及基底节区、额叶、顶叶、颞叶等部位。结论胼胝体梗死少见,多有脑血管病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因其累及部位不同复杂多样,梗死部位多见于压部,多合并其他部位梗死灶,头颅CT及MRI对胼胝体梗死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临床症状轻微,预后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MRI与CT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多发性脑梗死老年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先行CT检查,后行MRI检查。观察对比不同发病时间、不同体积梗死灶、不同梗死部位的MRI及CT诊断情况。结果发病<24 h患者的MRI诊断率显著高于CT(P<0.05)。MRI对≤2 mm梗死灶的诊断率为90.91%,CT为15.15%;MRI对>2 mm梗死灶的诊断率为95.00%,CT为98.00%。 MRI对小脑及脑干梗死的诊断率为88.89%,100.00%,CT为11.11%,12.50%。结论 MRI及CT均是诊断多发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但MRI对后颅凹梗死灶、早期微小病灶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0.
付艳丽 《包头医学》2009,33(3):142-143
目的:探讨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脑干梗死早期诊断,部位、原因对疾病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脑干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年龄55~79,CT未发现梗死灶,MRI阳性率100%,脑梗死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房纤颤、颈动脉斑块、狭窄。梗死部位均于桥脑。属于小脑前下动脉供血。结论:以眩晕主要症状的脑干梗死常见于小脑前下动脉供血区,对于老年眩晕患者无论持续发作,是否伴随后组颅神经损害定位体征,均应完善早期MRI检查明确有无梗死。  相似文献   

11.
MR弥散成像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在诊断超急性、急性脑梗死、脑干梗死及皮层下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DWI和常规MRI对10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其中超急性期10例,急性期18例,亚急性期50例,稳定期12例,慢性期10例.19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了常规CT检查.观察各期脑梗死、多发脑梗死、脑干梗死及皮层下脑梗死在CT、常规MRI及弥散图像上的表现,测定梗死灶ADC值,同时测定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组织ADC值.结果:超急性、急性期脑梗死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在T2WI上为等信号或表现为部分稍高信号,在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病灶ADC值较对侧相应区域明显下降,梗死灶ADC值与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组织ADC值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灶在DWI及ADC图上具有特征性演变规律,结合T2WI可以对脑梗死进行分期诊断.DWI有助于超早期脑梗死的诊断、多发脑梗死中新旧病灶的区分、脑干梗死及皮层下脑梗死的检出,对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有极大帮助.DWI较CT敏感,亦较常规MRI敏感,对疑有急性期尤其是超急性期脑梗死者,应加作DWI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典型脑干梗死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对本病诊断的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研究30例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并结合头颅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脑干梗死临床表现多样,偏身运动障碍、构音障碍、饮水呛咳是脑干梗死临床常见的症状和体征.结论 交叉性瘫痪并不是脑干梗死唯一的临床体征,头颅MRI检查是诊断脑干梗死最简便、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不典型脑干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发病部位、影像学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便利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该院神经内科收入治疗的50例不典型脑干梗死患者展开研究,分别采用CT检查与MRI检查对不典型脑干梗死的检出率进行对比,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 不典型脑干梗死患者与典型脑干梗死患者临床表现具有明显区别,且CT检查桥脑病灶检出率为12.00%明显低于MRI检出率(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典型脑干梗死患者临床表现与大脑半球梗死特点类似,影像学检查可明确病灶位置和梗死面积,明确不典型脑干梗死的特点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对本院2005~2010年5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1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等原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TOBS以老年人多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症状是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和瞳孔改变。磁共振显示梗死灶位于基底动脉尖在内的5根血管分布区,幕上及幕下均有病灶。以丘脑及中脑病变为多见,合并其他部位梗死,如小脑、枕叶、颞叶等。病因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房颤。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病情进展快,预后差,早期全面综合治疗可提高生产率。CT和MRI是诊断TOBS的主要检查手段,MRI在早期诊断方面优于CT。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分析我院46例急性脑干梗死磁共振影像学特点,探讨常规MRI及DWI对急性脑干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46例均行CT扫描,45例行常规MRI及DWI扫描,1例行DWI扫描。结果:30例为脑干单发病灶,16例合并其他部位梗死。46例中中脑33例,桥脑10例,延髓3例,超急性期(〈6小时)7例。急性期(6~24小时)8例。亚急性期(〉72小时)21例,常规MRI显示各期信号特点不同,DWI序列上病灶均显示不同强度高信号。结论:常规MRI结合DWI不仅使脑干梗死得到早期诊断,并可对梗死恢复情况做出准确判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脑干梗死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著进步54例,进步28例,无变化4例,恶化3例,死亡4例。结论脑干梗死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化,误诊率高,预后与梗死面积大小有关,MRI是诊断该病的最佳方法,早期治疗可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24例脑干腔隙性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MRI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整理一年来收治的24例脑干腔隙性梗死病人的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发病情况、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脑干腔隙性梗死有其临床表现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典型的脑干损害定位表现并不常见,给诊断造成一定的困难.结论:单纯脑干腔隙性梗死诊断较困难,需借助MRI确诊.  相似文献   

18.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4,(4):347-349
目的:探讨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脑干梗死早期确诊对疾病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结果:脑干梗死以眩晕起病者早期头颅CT未发现梗死灶,头颅MRI+DWI阳性率为100%,给予积极治疗后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结论:首发症状表现为眩晕的脑干梗死患者多见于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老年人,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即使表现为孤立性眩晕而无后期颅神经损害的定位体征,均应尽早完善头颅MRI+DWI检查明确有无急性期脑干梗死。  相似文献   

19.
陈志萍  吴冬春  郑列祥 《安徽医学》2012,33(10):1358-1360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的临床表现及低场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44例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及低场MRI资料。结果 44例脑干梗死包括:脑桥梗死38例,中脑梗死3例,延髓梗死3例。临床表现为构音障碍、饮水呛咳、偏身运动障碍等。MRI显示病灶直径以6~16 mm为主,形态为不规则斑片状,信号特点为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序列呈高或低信号。结论 MRI是脑干梗死最有效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小脑梗死的MRI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脑梗死的临床表现与MRI之间的相关性,探讨MRI对小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MRI证实的小脑梗死,从其病因、临床特点、MRI改变及治疗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动脉硬化是小脑梗死的主要原因。病变部位以小脑半球最为多见,梗死灶以直径<3cm者为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较多无小脑定位体征。结论无定位体征的小脑梗死发病率高,MRI对小脑梗死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