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卒中是目前造成死亡的第3位疾病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的年龄层也呈年轻化趋势。由于椎动脉远端及基底动脉有很多穿支血管供应小脑和脑干的血液,所以椎基底动脉(Venebro-basilar artery,VBA)狭窄患者如处理不及时,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很大,后果较颈内动脉狭窄危害性更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症状性椎基底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远期效果.方法 选取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接受血管内支架治疗的33例患者,对临床症状和支架内再狭窄情况进行随访观察分析.结果 33例患者支架成形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前平均狭窄率为(92.36±3.23)%,术后即刻平均残余狭窄率为(9.13±2.57)%.术后23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0例明显改善.1例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术后出现一侧肢体麻木的并发症,1例术后出现脑栓塞表现,3d后恢复正常.随访6~24个月,9例出现头晕、头昏等不适症状,其中29例获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残余狭窄率为(19.27±5.62)%,3例椎动脉开口支架内再狭窄>50%,再次给予支架内成形术,症状消失.结论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能够明显缓解脑缺血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同时有一定的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3.
胡敏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2):1289-1290
椎基底动脉狭窄是引起循环缺血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与颈动脉比较,椎动脉远端及基底动脉有很多穿支血管,供应维持基本生命体征的脑干部位,因此椎基底动脉狭窄导致脑梗塞的后果较颈内动脉更为严重。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如不予及时处理,发生脑中风的危险很大,后果严重。随着神经放射介入技术的迅速发展,经过近几年来的临床实践和探索,经皮血管内球囊扩张与支架成形术在椎动脉狭窄性疾病中的应用已逐渐走向成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科自2004年2月至2007年2月对25例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施行了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椎-基底动脉是最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血管之一[1].在后循环血管狭窄中,41.5%的病变位于椎动脉颅内段,41.8%的病变位于基底动脉[2].而椎-基底动脉系统解剖结构较为特殊,位置较深,穿支动脉较多,毗邻脑干神经等重要结构.选择血管搭桥术,对术者手术技术要求高,且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但随着近年来血管介入技术及介入材料的发展,应用支架治疗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成为改善脑缺血的重要治疗手段.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05月应用wingspan支架治疗的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患者37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症状性前循环脑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脑动脉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颅脑前循环动脉狭窄患者46例,均行血管内支架成形介入手术,术后随访。结果46例患者成功置入支架共52枚,其中42例血管狭窄减少>80%,3例减少>70%,l例患者球囊扩张时出现血压、心率骤降,经处理后好转,支架置入顺利。1例患者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处理后好转。随访6~18个月,均无症状复发。结论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颅脑前循环动脉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支架植入术治疗有症状的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对26例经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进行治疗,26例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均超过50%。结果支架植入后即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血管造影检查,全组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前26例平均狭窄率评估为80.6%,术后残余狭窄率均〈10%。1例病人在围手术期内发生较严重的迷走反射,经升压药及阿托品等治疗后迅速好转;另有1例发生穿刺点血肿,一周后渐消退,其余病例在围手术期内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支架植入术是治疗有症状的重度椎-基动脉狭窄的有效、安全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1例)和观察组(7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接受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0 d后的脑血流灌注指标[局部脑血流速度(rCBFV)、局部脑血容积(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多普勒超声指标[动脉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统计比较两组治疗1年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0 d后,两组患者rCBFV、rCBV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MTT、PSV、搏动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0 d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可调节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脑组织血流灌...  相似文献   

8.
<正>椎基底动脉狭窄是指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所致的一系列间歇性、反复发作性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缺血性脑卒中(CIS)的独立风险因素之一[1]。目前针对该病症的治疗包括药物保守治疗及介入治疗两种,前者主要是以服用抗血小板凝集药物为主,后者则是在椎基底动脉狭窄位置植入支架,以提高病变部位血液循环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行支架成形术的临床护理特点.方法 回顾总结2002年6月-2006年7月共27例椎基底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的护理.结果 25例患者均支架置放成功,取得较满意的护理效果.结论 术前做好危险因素评估、血压监测,术后严密观察血压、神经系统的变化,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护理要点、并发症的防治及疗效。方法:分别对40例椎基底动脉瘤的患者行单纯微弹簧圈栓塞和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术,围术期经精心护理,加强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40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38例致密栓塞,2例大部填塞。术中血管造影检查,动脉瘤不显影,载瘤动脉及邻近主要血管分支通畅,均无再出血或血栓栓塞等相关并发症。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是治疗椎基底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前、术后的积极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护理要点、并发症的防治及疗效.方法:分别对40例椎基底动脉瘤的患者行单纯微弹簧圈栓塞和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术,围术期经精心护理,加强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40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38例致密栓塞,2例大部填塞.术中血管造影检查,动脉瘤不显影,载瘤动脉及邻近主要血管分支通畅,均无再出血或血栓栓塞等相关并发症.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是治疗椎基底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前、术后的积极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64岁。因“反复发作性眩晕、猝倒2^+年,加重半年”入院。患者于2年前反复出现发作性眩晕,常在行走过程中出现猝倒,无意识丧失,约1~5分钟缓解。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史。神经系统查体未见阳性体征。头颅MRI示左枕叶皮质、右颞叶底部内侧、左基底节及侧脑室前角旁可见多发小片状或腔隙状长T1、长T2的梗死灶,脑干和小脑未见明显异常信号。  相似文献   

13.
刘红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7):4723-4724
目的 探讨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串联性重度狭窄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对100例症状性椎基底动脉串联性重度狭窄患者进行血管成形术,术后第3月采用颈邵超声、TCD随访.结果 100例患者中,治疗病变105处,其中1处采用球囊扩张成形术,104处采用支架成形术;技术成功率100%,术后短时间内并发眩晕10例;术后第3月颈部超声及TCD随访均未见支架术后再狭窄.结论 采用血管成形术处理椎基底动脉狭窄安全有效,具有侵袭性小,可重复进行,可同时处理多处病变等优点,近期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围手术期脑血管并发症,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9例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81处病变,狭窄率≥50%)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情况。结果:20例(11.8%)出现脑血管并发症:脑卒中10例(5.9%),其中症状性脑出血4例,死亡2例;缺血性卒中6例;靶病变部位急性血栓形成6例,经动脉内溶栓后即刻再通,均无后遗症;无症状性脑出血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无症状性动脉夹层1例。围手术期未规范抗血小板治疗与靶病变部位急性血栓形成显著相关(P=0.027);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同一个部位双支架串联植入与并发颅内出血显著相关(P=0.005)。结论: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脑血管并发症表现形式多样,同一个部位双支架串联植入是并发脑出血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围手术期未规范抗血小板治疗易导致靶病变部位急性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5.
TCD评价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短期疗效。方法 对9例颅内动脉狭窄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患的颅内血管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其中大脑中动脉狭窄7例,基底动脉狭窄1例,椎动脉颅内段狭窄1例。结果 所有患成功地进行了支架成形术,术后临床TcD随访6个月,无血管再狭窄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成功率高,可以改善狭窄远端的供血,但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与单纯药物治疗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MCAS)的疗效。方法:症状 性MCAS患者7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支架组和药物组,各35例。支架组采取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并 在术后服用抗血栓药物,药物组给予单纯抗血栓、调脂、降压药物等治疗。比较2组治疗1月、6月、1年后脑 卒中及死亡发生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管狭窄率、改良Rankin(mR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狭窄段舒张末期流速及 血管搏动指数。结果:支架组治疗1年后脑卒中发生率为8.57%,显著低于药物组的28.57%(P<0.05)。支 架组治疗后血管狭窄率、mRS评分、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药物组治疗后(P<0.05)。2组治疗后收 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架组治 疗后MCA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狭窄段舒张末期流速显著低于治疗前及药物组治疗后,血管搏动指数显 著高于治疗前及药物组治疗后(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MCAS比单纯药物治疗有 更好的临床远期疗效,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脑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7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患者术前行下肢血管超声、CTA或MRA检查,患者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与阻塞同时存在,细小动脉多有闭塞,27例43条下肢节段性狭窄动脉采用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其中6例9条大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后3—6个月后行血管造影或血管超声检查随访。结果术后24例患者中32条患肢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足背动脉搏动良好。溃疡面治愈;2例3条血管复发再次行腔内血管成形术;1例2条血管患肢于血管成形术后在血管外科拉栓术后截肢。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具有微创、疗效高等优点,可作为临床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疖变的首选。  相似文献   

18.
动脉粥样硬化性、症状性椎一基底动脉颅内段狭窄患者预后常较差。近年来随着介入材料科学的迅速发展及介入技术的不断提高,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成为治疗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重要方法之一。作者自2005年5月至2011年5月对17例症状性椎动脉V4段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手术与内科药物保守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所致后循环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9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39例椎-基底动脉狭窄所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血管内介入手术组(20例,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和内科药物保守治疗组(19例,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血液指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预后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的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酐、纤维蛋白原及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血管内介入手术组低于内科药物保守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内介入手术组的预后良好率为95.00%,高于内科药物保守治疗组的63.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各项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所致后循环脑梗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应用新型颅内支架Neuroform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及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7例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经内科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无效,男24例,女13例,年龄49~72岁,平均64岁.均采用微导管技术进行血管造影,行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接受了Neuroform颅内专用支架治疗.结果:全部例患者椎动脉狭窄和基底动脉狭窄的狭窄率从术前平均84%下降到24%,技术成功率达100%,37例患者随访时间6~22个月,平均13个月.病变动脉的狭窄程度纠正50%~90%.无血管撕裂、急性动脉闭塞、远端血管栓塞事件等并发症出现,术后1例出现完全闭塞,但无明显临床症状.3例同时置入2枚支架,其中双侧椎动脉狭窄1例,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狭窄2例.1例患者术后3 d,因未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出现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经给予急诊溶栓治疗后完全恢复.支架置入后电话及门诊随访临床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改善,尚未有病情加重回报.结论:Neuroform自膨式颅内专用支架的应用,有效缓解了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缺血症状,提高了支架置入的安全性和成功率,但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