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运动再学习方案对老年脑卒中平衡功能的疗效   总被引:5,自引:10,他引:5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方案(MRP)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MRP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Bobath的易化技术(PNF),MRP组采用MRP。结果:治疗2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MRP组和对照组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均有提高(P〈0.01,P〈0.05)。2组间比较,MRP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MRP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功池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方案(MRP)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TRP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本体感神经肌肉促进法(PNF),MRP组采用MRP方法进行康复训练。于训练前后测评两组患者的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结果训练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均较训练前提高(P〈0.05),但MRP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RP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运动再学习是将神经生理、运动科学、生物力学和行为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运动技能习得的过程对患者进行再教育,以恢复其运动功能。运动再学习疗法(Motor RelearningProgram,MRP)治疗脑卒中以中枢神经损伤后的功能重组为理论基础,并且认为实现功能重组需要反复练习功能性的活动,把中枢神经损伤后的运动功能恢复视为一种再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早期康复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丽君 《现代康复》2001,5(6):26-2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医疗对脑卒中患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对32例脑卒中早期患根据不同运动功能状态,采用促进技术和运动再学习方案,以Fugl-Meyer法,MAS量表评价,与对照组30例作比较。结果:康复组隍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活动能力较原来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性(P<0.01或P<0.05),而继下肢痉挛,垂足,内翻足的发生率同较对照组显减少,结论:早期适当的康复措施可以促进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步行能力,改善步态。  相似文献   

5.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1一般资料2 0 0 0年 11月 - 2 0 0 2年 10月我科住院脑卒中患者 12 1例 ,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的诊断标准[1] ,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初发脑卒中 ,均存在肢体功能障碍 ,无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 ,无严重智力障碍 ,病情无恶化 ,未出现新的梗死和出血。分为康复组 5 9例 ,男 36例 ,女 2 3例 ;年龄 4 0— 74岁 ,平均(5 7 3± 10 5 )岁 ;左侧偏瘫 31例 ,右侧偏瘫 2 8例 ;脑出血 2 9例 ,脑梗死 30例。对照组 6 2例 ,男 2 8例 ,女34例 ;年龄 4 1— 76岁 ,平均 (5 6 5± 11 2 )岁 ;左侧偏瘫 30例 ,右侧偏瘫 32例 ;脑出血 32例 ,脑梗…  相似文献   

6.
运动再学习方法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平 《中国临床康复》2004,8(7):1270-1270
目的 观察急性脑卒中早期进行运动再学习训练的疗效。方法 将6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早期康复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早期康复组应用运动再学习方法和Bobath技术进行综合康复训练,疗程为1个月。对照组不进行综合康复训练。结果 1个月后早期康复组Barthel指数评分(67.8&;#177;5.2)和肢体运动功能积分(38.4&;#177;2.6)均有显著提高,并明显高于对照组(41.5&;#177;4.9和25.7&;#177;2.1)(t=2.786~3.689,P&;lt;0.01)。结论 脑卒中早期康复运用运动再学习方法治疗可明显促进患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不同范围内膝关节控制的桥式运动康复训练对患者下肢稳定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组共有脑卒中患者74例,分常规组(36例)和强化组(38例),常规组采用常规的双桥、单桥运动训练,强化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膝关节不同范围内的桥式运动训练和躯干肌的训练,其它康复治疗相同。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时,由专人用Berg平衡量表和Fugl—Meyer躯体能力评定量表中平衡项目对患者的平衡功能进行评定。结果:常规组和强化组治疗后平衡功能、下肢功能均有明显提高,但强化组评分增加幅度高于常规组,同组患者治疗前后相比,常规组、强化组评分差别均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依据脑卒中患者躯干肌肌力低下的特点,选择性地强化部分躯干肌的训练,强化膝关节不同范围内的桥式训练,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训练效果,增强下肢肌力和改善膝关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运动再学习对脑卒中平衡障碍训练的疗效。方法将58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运动再学习治疗。采用Berg平衡量表及Fugl-Meyer平衡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采用运动再学习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平衡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再学习能加速和增强平衡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9.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董凤姣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2):4471-4471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和低频脉冲等综合治疗后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方法将4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均接受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病情稳定后即开始以易化技术为主的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前和出院前两天用Barthel指数法平衡功能进行评定。结果康复组的平衡功能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对32例脑卒中早期患者根据不同运动功能状态,采用促进技术和运动再学习方案。以Fugl-Meyer法、MAS量表评价,与对照组30例作比较。结果康复组治疗后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活动能力较原来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而继发下肢痉挛、垂足、内翻足的发生率则较对照组显著减少。结论早期适当的康复措施可以促进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步行能力,改善步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任务为导向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20例,随机分为2组。第1组10例,采用以神经发育学疗法为原则的平衡及步态训练。第2组10例采用"以任务为导向"的康复治疗,即按照第1组训练方法进行循环训练,强调患者的注意力集中到动作的目标上。治疗前后均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及5m步行测试(5m-WT)评定2组患者平衡能力及步行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2组BBS评分及5m-WT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TUG所用时间明显降低(均P〈0.05);2组间比较,第2组各项指标改变值明显高于第1组(均P〈0.05)。结论:"以任务为导向"的康复治疗更有针对性,对脑卒中患者平衡能力及步行能力的提高有捉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运动再学习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平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运动再学习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甘露醇及丁咯地尔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运动再学习法训练,包括仰卧位床边坐起、坐位平衡、站与坐起、站位平衡及行走训练等。结果:治疗后3、7及14d2组眩晕等级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5和0.01),观察组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Berg平衡量表评分在3、7及14d时2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上升(P〈0.01);观察组各时间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干诱发电位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7d时Ⅰ~Ⅲ波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4d时观察组潜伏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配合运动再学习法有显著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智能躯干强化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智能躯干强化训练。共治疗6周。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采用River-mead运动指数(RMI)、Berg平衡量表(BBS)、Sheikh躯干控制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RMI、BBS、躯干控制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01),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躯干控制能力与平衡及运动功能均呈正相关(r=0.576, r=0.592,均P<0.05)。结论智能躯干强化训练可进一步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4.
运动再学习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疗法(MRP)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Bobath提出的促进技术,康复组采用运动再学习方案(MRP)。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下肢)进行评价。结果训练前后两组差异都有显著性(P<0-05),但训练后组间比较,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再学习方案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丛笑  郄淑燕  李伟  汪杰  陈颖 《中国康复》2019,34(3):138-141
目的:探讨基于体感互动的综合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3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体感互动综合平衡训练组(观察组)18例和传统平衡训练组(对照组)17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平衡训练,观察组利用体感互动技术,结合任务导向性游戏项目进行平衡训练、躯干控制训练和下肢力量训练的综合平衡训练。治疗期间均配合常规康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静动态平衡功能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2组Berg平衡量表(BBS)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下肢部分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0.05)。治疗后,观察组在睁眼站立、闭眼站立、脚前后站立时重心摆动速度和稳定时间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0.01),对照组在睁眼站立时重心摆动速度和稳定时间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0.01),脚前后站立和闭眼站立时重心摆动速度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基于体感互动的综合平衡训练结合常规平衡训练能更有效的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静动态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6.
Tetrax平衡测试与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Tetrax平衡测试与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脑梗死偏瘫伴有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及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Tetrax平衡测试评估,并根据分析结论给予相应的平衡训练及运动功能训练。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12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定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平衡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4周、8周、12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平衡能力及下肢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治疗组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Tetrax平衡功能测试评估可进一步了解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点,从而制订更合适的康复训练方法,更好地指导患者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7.
耳针结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耳针结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采用耳针结合运动疗法,对照组单纯应用运动疗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简式Fugl-Meyer评定(FMA)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耳针结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优于单纯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治疗前,治疗后4、8、12周时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法(FMA)进行下肢评定,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进行步行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BI)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Motricity指数(MI-L)进行下肢肌力评定、改良Ashworth量表(MAS)进行肌张力评定,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平衡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BI、MI-L、BBS、MAS、FAC评分及最大步行速度、步长和步频等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8周及12周后,观察组FMA、BI、MI-L、BBS、FAC评分及最大步行速度、步长和步频等参数均较治疗前提高,且呈上升趋势(P<0.05);观察组MAS得分较治疗前降低,且呈下降趋势(P<0.05);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OTOmed训练系统配合常规康复训练能够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