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针内麻点用于四肢手术后镇痛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内麻点用于四肢骨科手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纳入200例病人,试验组100例为电针刺激内麻点加口服安慰剂,对照组100例为安慰针加口服盐酸曲马多片.结果:两组镇痛治疗前、后各时点的疼痛体征改善情况,试验组平均分数下降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治疗后镇痛疗效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01,P<0.05);两组治疗安全性等级比较,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电针刺激内麻点用于四肢手术后镇痛效果及安全性均优于常规镇痛药.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我们在耳穴治痛基础上,展开对癌性疼痛的镇痛验证,经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现将观察结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癌症镇痛散治疗癌性疼痛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20余味中药组成癌症镇痛散,外敷治疗91例各种癌症疼痛,结果显效42例,良效22例,有效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51%。动物实验表明,小鼠后腿股动脉处敷药后疼痛阈值明显高于未敷药的对照组,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5.
针刺对癌症疼痛镇痛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 1 1 3例具有不同程度疼痛症状的癌症病人分别进行针刺镇痛、WHO药物三级止痛阶梯和针药结合治疗。结果表明 ,显效 :药物组 (2 0 .5 9% )与针刺组 (4 8.6 5 %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总有效率 :药物组 (5 0 .0 0 % )与针刺组 (72 .97%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与针药组 (95 .2 4%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 .0 0 1 )。针刺镇痛优于药物止痛 ,针刺和药物结合治疗癌症疼痛有较高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电针内麻点和内关穴对胸部手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择期行胸部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电针组(60例)和药物组(60例).电针组使用电针刺激内麻点和内关穴进行手术后镇痛治疗;药物组使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进行手术后镇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镇痛效果、安全性及血清β-内啡肽含量.结果:两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降低(均P<0.0l),且电针组低于药物组(P<0.01);两组镇痛疗效比较,电针组术后2h优良率为96.7%(58/60),优于药物组的75.0%(45/60,P<0.01);两组治疗安全性等级比较,电针组高于药物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β-内啡肽含量较治疗前均增高,且电针组高于药物组(P<0.01).结论:电针刺激内麻点和内关穴对胸科手术后镇痛效果(术后2 h)及安全性均优于PCIA.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丁香镇痛贴外敷治疗骨转移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阴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骨转移癌痛阴证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盐酸曲马多缓释片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丁香镇痛贴外敷治疗。2组疗程均为14 d,随访14 d。比较2组治疗前后及随访疼痛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变化,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疼痛NR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QOL评分升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14 d及随访第7、14 d时,治疗组疼痛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组显效率(13.33%)及有效率(76.67%)均高于对照组(0,50.00%,P0.05)。结论丁香镇痛贴外敷可明显缓解骨转移癌痛阴证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起效迅速,疗效持久。 相似文献
9.
10.
急性疼痛及电针镇痛评估系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疼痛和电针镇痛时各项生理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从而探讨采用生理指标代替生化指标实现即时监测疼痛,调整针刺强度达到最佳针刺镇痛效果的可行性。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疼痛刺激组和针刺镇痛组,疼痛刺激组和针刺镇痛组均分别以10Hz、20Hz、30Hz电刺激模拟不同强度的疼痛,刺激前及每次刺激后即刻记录生理指标并采集外周血检测血清生化指标,针刺镇痛组在模拟疼痛刺激前先采用电针刺足三里穴15min。结果两组在电疼痛刺激前后生理和生化指标都有显著差异,生理指标的变化和生化指标的变化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并且针刺镇痛组模拟疼痛刺激后的生理和生化指标变化幅度均小于疼痛刺激组。结论生理指标可以代替生化指标即时监测疼痛的程度,据此调节针刺强度,以优化针刺镇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电针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20年5—9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肛肠科收治的9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2组均于术后8 h内患者发生疼痛时予以干预,取穴为双侧合谷、太冲、足三里和外关.治疗组采取电针治疗,频率2 Hz,刺激强度1~2 mA(以患者耐受...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水针内麻点注射治疗四肢骨折疼痛的疗效。方法将150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水针组、毫针组、西药组,每组50例。观察各组镇痛疗效。结果水针组平均疼痛评分下降高于其他2组(P均<0.01);3组比较,水针组优良率高于其他2组(P均<0.01)。结论水针内麻点注射治疗四肢骨折疼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癌痛患者院外镇痛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26例在家镇痛治疗癌痛患者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169例按WHO三阶梯方案治疗,占74.79%(169/226);57例未按WHO三阶梯方案治疗,占25.22%(57/226)。按WHO三阶梯方案治疗的疼痛缓解率达98.22%,而未按WHO三阶梯方案治疗的疼痛缓解率为47.37%(P<0.01)。不良反应以恶心、呕吐、便秘发生率较高,提早预防、及时对症治疗或者改变用药途径可使绝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或消失,不影响镇痛治疗。结论通过正确、全面地癌痛评估,在经过培训的专业医生指导下,在家严格、规范按照WHO癌症三阶梯用药原则进行治疗,对少数疼痛控制不满意的患者安装PCA泵止痛治疗的方法,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符合我国国情、值得推广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癌痛患者院外镇痛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26例在家镇痛治疗癌痛患者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169例按WHO三阶梯方案治疗,占74.79%(169/226);57例未按WHO三阶梯方案治疗,占25.22%(57/226)。按WHO三阶梯方案治疗的疼痛缓解率达98.22%,而未按WHO三阶梯方案治疗的疼痛缓解率为47.37%(P〈0.01)。不良反应以恶心、呕吐、便秘发生率较高,提早预防、及时对症治疗或者改变用药途径可使绝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或消失,不影响镇痛治疗。结论通过正确、全面地癌痛评估,在经过培训的专业医生指导下,在家严格、规范按照WHO癌症三阶梯用药原则进行治疗,对少数疼痛控制不满意的患者安装PCA泵止痛治疗的方法,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符合我国国情、值得推广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效果,及其对血浆前列腺素E2(PGE2)、β-内啡肽(β-E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30 min给予舒芬太尼经静脉自控镇痛(PCIA),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电针治疗,2组均治疗2 d。比较2组血浆PGE2、β-EP水平、视觉模拟评分法(VAS)、PCIA按压次数、镇痛质量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1 d,2组产妇血浆PGE2、β-EP水平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观察组血浆PGE2、β-EP水平及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 d,2组产妇血浆PGE2、β-EP水平及VAS评分均低于治疗1 d,且观察组血浆PGE2、β-EP水平及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CIA平均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优良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92.0...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水针内麻点注射治疗四肢骨折疼痛的疗效。方法:100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水针组、西药组,每组50例。观察各组镇痛疗效。结果:2组镇痛治疗前、后各时点的疼痛体征改善情况,水针组平均疼痛评分下降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优良率比较,水针组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水针内麻点注射治疗四肢骨折疼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阿麒贴治疗癌症疼痛178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观察阿麒贴治疗癌症疼痛的疗效。方法:将33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78例)和对照组(160例),根据疼痛分级指数和止痛生效时间,并结合疼痛相似可比法和生活质量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50%,显效率75.84%,平均生效时间16.37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对钝痛、胀痛、刺痛、隐痛和绞痛等均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治疗后还可显著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P<0.01),长期连续使用无成瘾性和明显毒副反应。结论:阿麒贴确有较好的缓解癌痛效果,为临床治疗各种癌痛的安全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内麻点用于腹部手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60例)和药物组(60例).针刺组给予电针刺激内麻点(位于小腿的内侧,内踝上7寸,胫骨后缘约0.5寸处)治疗,药物组给予舒芬太尼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安全性、镇痛效果及β-内啡肽含量.结果:两组术后2、4、8、16、24、48 h各时点VAS评分比较,针刺组评分均低于药物组(均P<0.05);两组术后2、4、16、24 h各时点镇痛疗效比较,针刺组均优于药物组(P<0.05,P<0.01);两组患者术后即刻、8、16、48 h各时点β-内啡肽含量较治疗前都有增高(均P<0.05),针刺组较药物组增加更明显(均P<0.05).针刺组术后安全等级高于药物组(P<0.05),其中针刺组有2例患者因惧怕针刺而停止治疗,药物组共有24例出现不良反应,3例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结论:电针刺激内麻点用于腹部手术后镇痛效果及安全性均优于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