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规范化管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现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通过PDCA管理工具,医务人员能够正确识别医疗不良事件并及时上报,上报数量亦明显增加;规范化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评估和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内涵管理质量明显提升。结论:通过分析原因,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进行整改,避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保障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医医院提高医疗安全管理效能的举措与效果。方法 对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情况及问题进行分析,针对问题对管理机制、体系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健全制度、完善组织架构、建立上报信息平台、加强培训、实行多部门协同联动、总结分析反馈、持续跟踪整改、落实上报奖励,构建非惩罚性文化氛围等。结果 医务人员医疗安全风险识别、评估能力提升,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积极性增强,实现了集上报、审核、质量控制于一体的上报系统,有效促进了医院流程再造和服务体系优化,形成了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的闭环管理模式。结论 围绕中医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机制、体系建设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利于提高中医医院医疗安全管理效能,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科学改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体系,对医院全面医疗质量管理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某三级综合医院2015-01/2017-08期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内容的评审、调查以及数据的统计分析,提示该院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中存在着不良事件定义及上报范围不清、制度及流程不够完善、医务人员认知不足和培训及演练不够到位等问题,需通过明确院内不良事件定义及上报范围、修订制度及完善流程、强化意识及转变态度、加强培训及定期演练、进一步鼓励全员无责上报以及建立明确的反馈机制等多方面的措施,不断改进该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体系,使该体系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降低医院医疗风险,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院》2020,(1):31-33
目的分析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为医院安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笔者拟通过对2015-2019年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上报的177例事件从等级、类型、原因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发生在非手术室科室101例(57. 06%)、手术室科室45例(25. 42%);从医疗不良事件等级划分,Ⅳ级事件最多,占53. 67%;Ⅲ级事件占43. 50%。医疗不良事件前三位的类型是错误事件、护理相关事件、设备器械使用事件;医疗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临床管理问题和诊疗问题。结论通过分析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梳理流程、完善制度,提升医疗质量,防范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5.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2,(10):1306-1309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某二甲医院2018年-2021年上报的387例医疗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研究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变化趋势,探讨可能的解决办法,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方法:应用Excel对该医院2018年-2021年上报的医疗不良事件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9年上报例数最多;该院医疗不良事件主要为Ⅳ级事件(临界错误事件)和Ⅲ级事件(非后果事件);外科与内科是发生不良事件的主要场所;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最多。结论:应通过不断推进基层医疗不良事件的规范化管理,加强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与定期对典型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总结等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国内医疗机构中医疗(不良)事件内部报告系统不完善、人员依从性差、报告例数偏少、分析反馈不及时和系统改进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等问题的存在具有普遍性。主要从医院自身管理、医务人员和患者等多视角审视传统医疗(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和流程。通过有针对性地对医疗(不良)事件内部报告系统进行优化和流程再造,力求加强环节管理,实现报告系统智能化、报告流程便捷化、管理规范化、反馈及时化、对医疗纠纷处理的指导意义最大化,从而真正服务于临床科室,有效控制医疗纠纷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该院2019年度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方法:运用PDCA循环管理工具,对该院各部门2019年1-12月通过OA信息化平台上报的417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现状调查和原因分析。结果: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要是医疗和护理类事件,共占93.52%;不良事件分级主要是Ⅲ级,为320例,占比76.74%;不良事件前10位发生原因总共占85.13%;不良事件上报例数与床位数比值前10位科室的比值均在20%以上,比值低于10%的不达标科室病区共有8个。结论:医疗安全和质量的提高,不仅要进一步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更要强化行政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PDCA应用于医院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某院自2019年5月开始进行PDCA管理,选取该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对照组)、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患者(观察组)各55例,观察管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医疗服务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管理质量评分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医疗服务水平评分高,P<0.05。结论:在医院管理中应用PDCA,能提高医院管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逐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血透室实施护理流程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随机收集该院血透室于2010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护理流程管理;另选取该院血透室于2008年6月—2010年5月收治的11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未实施护理流程管理,观察与比较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8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9.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透室中实施护理流程管理,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JCI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基于促进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持续性改进的原则,其中强调对影响患者安全的意外不良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使每个科室成员都能从不良事件中吸取经验,采取预防对策,使风险防御能力得以持续提升,以实现保证患者安全和提升医疗质量为核心的医院管理目标。本文通过探索建立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提高个人、科室防范不良事件的能力,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同时通过推广、扩展至科间、院际的交流,找到危害的根源,累积经验,分析趋势,实现经验分享与交流,更大范围实现患者安全的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1.
周宇升 《现代预防医学》2015,(17):3176-3178
摘要:目的 分析根因分析法在科室备用药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用药安全与合理水平。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4年6月调查医院发生的备用药品质量管理问题56起,应用根因分析法寻找质量管理问题的近端原因与根本原因,并制定改善策略与改进措施。结果 55起备用药品质量管理问题的近端原因有人员因素(护士、医师与药师)、沟通因素与环境因素,根本原因有备用药品管理机制不健全、强化培训不足,沟通渠道不通畅与质量管理流程不明确;根因分析法实施后,2014年第三季度的备用药品质量管理问题由2015年第一季度的55起降至8起(降幅85.45%),数量误差发生次数由25起降至5起(降幅80.00%),同种药品不同剂型混放发生次数由20起降至3起(降幅85.00%)。结论 科室备用药品质量管理中应用根因分析法,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根原因分析法对我院3年来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以便找出根本原因,确立防范措施。方法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委员会,对委员会成员进行根原因分析法相关知识的培训,应用该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三年来我院发生的57起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找出并确立根原因。结果通过采用该方法对3年来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57起中31起是由系统原因造成的,占总数的54.4%;26起是由个人原因造成的,占总数的45.6%。结论应用根原因分析法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制订相应的改进计划并落实,能有效规避类似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医疗耗材安全溯源体系,建立医疗耗材溯源管理信息化系统。方法:从医疗耗材全生命周期内生产、仓储、转运及使用等的需求出发,基于浏览器与服务器(B/S)结构,采用数据关联、多维数据查询及二维码编码等方法,建立医疗耗材溯源管理信息化系统。结果:通过构建医疗耗材溯源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医疗耗材溯源管理功能,简化了操作过程,从流程上全面覆盖了可能影响耗材质量的各种因素,提高了突发耗材相关不良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结论:建立医疗耗材溯源管理系统,可实现信息完整性校验、风险预警、问题溯源和效期提醒的功能,为深层分析耗材不良事件原因提供信息化平台,对于医院构建类似系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设医院不良事件管理系统,实现全院各类不良事件的统一上报与管理,对上报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利用,为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医院不良事件管理。方法运用主流关系型数据库ORACLE、IIS和应用软件实现系统安装部署,接入医院信息系统(HIS),以及护理、输血和药品等信息系统,建立院内统一的不良事件管理系统。结果实现了全院不良事件的统一管理、移动端上报处理和短信提醒功能。同时,该系统具备审批流程设置、数据分析利用和个性化功能定制功能。结论系统从信息化角度支撑医疗安全与质量的改善与提升,满足业务部门系统需求,减轻工作人员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医院质控员队伍的建立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质控员队伍的建立与管理,探索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的长效管理机制。方法设立质控员岗位,出台配套政策,抓好岗前培训,明确工作职责,规范管理制度,做好组织协调,严格业绩考评。结果 形成了全员参与质控的良好氛围,医院、科室和个体的质控能力得以提升,将全方位、全过程质控落到实处。结论 能够促进医院实现全面质量管理,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构建对护理质量的控制效果。方法设立二级护理质量控制组对47个病区通过质量监控、建立临床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分析系统、建立护理风险预警防范机制、开展分层次理论技能培训、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等措施.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确保患者安全。结果实施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后:从实施前2005年至实施后2012年的7项护理质量指标达标率逐年提高.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达标率均在97.0%以上,且实施后2012年与实施前2005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95.O%的标准,内科各病区达标率从实施前2005年的81.3%提高到实施后2012年的98.6%;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在95.0%以上,最高为99.5%。不良事件上报率明显提高。实施后不良事件上报数量从2010年的17例上升至2012年的112例并制定了42项系统整改制度。实施后从2006年至今.共协助科室完成183次危重患者抢救.解决161例疑难护理问题。结论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有效保障患者安全。在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改进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者预防医院感染管理的方法,从而降低患者住院期间医院感染,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方法应用FOCUS-PDCA程序,分析N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各个环节,查找N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组织全科人员培训医院感染的知识;改善重症监护病房环境,安装室内消毒设施,及时隔离MRSA感染患者;规范手卫生操作,加强手卫生依从性教育,规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及增加患者抵抗力等治疗,改进医疗、护理操作流程,强调预见性评估等。结果改进后NICU医院感染发生率从原来最高的27.3%下降至2.4%,平均感染率从16.66%降至6.7%,并维持稳定下降。结论应用FOCUS-PDCA程序进行持续质量改进能有效地培养临床护理人员系统地分析问题,培养评估性思维能力,同时护理中遵循持续质量改进原则,有利于护理质量的同质化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8.
建立闭环式管理模式下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体系,以提高不良事件上报率,减少重复不良事件发生,为管理者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同时,从开放式信息平台、闭环管理模式效果、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等方面介绍了系统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根因分析法在急诊急救护理中对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某医院急诊科急诊急救护理人员50名,按实施根因分析法的时间(实施前的2017年1月-12月,实施后的2018年1月-12月),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急诊急救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根因分析法实施后,50名研究对象护理质量评分(要素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017年1-12月间医院急诊急救护理人员共计上报40次Ⅰ级和Ⅱ级不良事件,占全院护理不良事件的8.73%;实施根因分析并做改善措施后,2018年1月-12月急诊急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12次,占全院护理不良事件的1.65%;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根因分析法用于急诊急救护理中或可提升急诊急救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