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现况;探讨中小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家庭环境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4所学校6 252名中小学生,使用蓄意自伤量表和中国家庭评估测量工具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两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中小学生NSSI行为的家庭环境因素。结果 中小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检出率为30.74%,在中小学生中,家庭相互交流(小学生:OR = 1.041,95%CI:1.028~1.055;中学生:OR = 1.036,95%CI:1.011~1.060)、家庭冲突(小学生 :OR = 1.060,95%CI:1.044~1.077;中学生 :OR = 1.045,95%CI:1.013~1.079)和父母控制(小学生:OR = 1.033,95%CI:1.012~1.055;中学生 :OR = 1.057,95%CI:1.014~1.103)均是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 改善和提高家庭环境功能水平,有助于预防中小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贵州省初中生社会支持在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与留守经历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选取贵州省7 868名初中生进行现场调查,采用自编调查问卷、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问卷测量初中生留守经历、社会支持和NSSI行为,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介效应模型及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贵州省初中生NSSI行为检出率为23.0%;留守经历对NSSI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OR=1.632,95%CI:1.464~1.818),社会支持对NSSI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OR=0.952,95%CI:0.949~0.955);中介效应结果显示,留守经历不仅直接影响初中生NSSI行为的发生(直接效应估计值为0.606 3,95%CI:0.265 2~0.947 5),也能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NSSI行为的发生(间接效应估计值为0.538 6,95%CI:0.418 2~0.675 8),社会支持在留守经历对NSSI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47.04%。结论 有留守经历初中生较无留守经历初中生NSSI行为检出率高,且社会支持主要通过客观...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壮族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状况及其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联,为有效预防壮族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提供支持。方法 2018年3—6月在广西8座城市随机整群抽取14 822名壮族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人口学信息、家庭状况、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网络成瘾、心理状况等。结果壮族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报告率为30.54%,偶尔、频繁存在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报告率为18.24%,12.30%。存在网络成瘾壮族中学生报告率为1.82%,疑似网络成瘾率为29.77%。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在不同学段、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收入、家庭类型、教育方式、精神病家族史、网络成瘾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67,34.25,73.39,16.12,116.71,10.66,294.48,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中阶段(OR=0.53)、非独生子女(OR=0.79)与壮族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呈负相关,家庭月收入≥5 000元(OR=1.49)、家庭类型为联合家庭(OR=1.98)、家庭类型为隔代家庭(OR=1.30)、教育方式为忽视(OR=1.35)、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江西省初中生与高中生非自杀性自伤(NSSI)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江西省内3所中学为研究现场,对7 500名初、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NSSI的检出情况、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初中生、高中生NSSI的检出率分别为33.8%和3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论初中生还是高中生,其采用自伤方式最多的是用力咬自己(初中生:61.2%;高中生:59.5%)、抠或抓自己(初中生:53.4%;高中生:53.7%)、用力拔扯自己的头发(初中生:41.4%;高中生:41.0%)、用头撞墙(初中生:34.8%;高中生:33.0%)。女性(OR=1.258)、担任班干部(OR=1.617)、户籍为城镇(OR=1.272)、母亲为继母(相对于亲生)(OR=0.496)、经常被长辈责骂(OR=2.053)、困难总分(OR=1.072)、消极应对(OR=1.042)增加初中生NSSI的发生风险;女性(OR=1.286)、经常被长辈责骂(OR=1.488)、困难(OR=1.105)、消极应对(OR=1.033)增加高中生NSSI的发生风险。结论江西省初中生、高中生NSSI的检出率均较高,其影响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贵州省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学校、社会以及家庭采取干预和防治措施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多阶段分层整群抽取贵州省6所高校3 506名大学生,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问卷(大学生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结果调查时点前12个月里,3 506名调查对象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报告率为8.78%,男生(14.6%)高于女生(6.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男生(OR=1.574)、伤心绝望(OR=4.325)、动手打架(OR=6.801)、自杀意念(OR=4.641)和服用安眠药(OR=2.472)均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存在正相关。结论学校、社会和家庭应该联合起来对学生非自杀性自伤相关行为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及时识别危险状况的发生,建立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九江市某医院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及相关因素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500例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检出偶发NSSI 238例,反复NSSI 346例,检出NSSI共计584例,检出率为38.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发生NSSI的影响因素有母亲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OR=2.412)、童年虐待(OR=2.897)、童年家庭功能不全(OR=2.398)、所患疾病为抑郁障碍(OR=1.876)或双相障碍(OR=2.222)、孤独感强烈(OR=1.892)。结论 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NSSI发生率较高,尤其是母亲教育程度高、童年虐待、童年家庭功能不全、所患疾病为抑郁障碍或双相障碍、孤独感强烈的患者更易出现NSSI。故应对上述患者予以重点关注,并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以降低NSSI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壮族青少年家庭亲密度和心理韧性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之间的关联关系。方法 2019年采用年级分层班级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南宁市抽取2 242名壮族初中学生进行家庭亲密度、心理韧性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壮族初中生NSSI得分为(4.52±5.31)分,NSSI检出率为40.50%。在是否留守经历、不同教养方式、不同学习压力间NSSI检出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13.203、34.362、13.245,P<0.001)。有NSSI者家庭亲密度、心理韧性得分低于无NSSI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 14.619、 - 18.118,P<0.001)。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家庭亲密度对心理韧性有正向影响(β = 0.48, P<0.01),家庭亲密度对NSSI有正向影响(β = 0.650, P<0.01),心理韧性对NSSI的有正向影响(β = 0.320, P<0.01)。心理韧性在家庭亲密度和NSSI的标准化间接效应为0.1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8.75%。结论 心理韧性在壮族中学生家庭亲密度和NSSI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可通过提高壮族中学生心理韧性、家庭亲密度的方式或途径降低NSSI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上海市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现状,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于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评定研究对象过去2年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情况,并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调查对象基本情况,采用Barratt冲动量表(BIS-11)对冲动状况进行评估,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评估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683例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中657例出现NSSI,发生率为39.03%。其中男262例,女395例,年龄13~20岁,平均年龄(14.63±3.09)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87±1.21)年;268例为偶发NSSI,389例反复出现NSSI。下臂及腕部、手是发生NSSI患者的主要自伤部位(分别为40.03%、33.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程度越严重(OR=2.255)、遭受校...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太原市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现状,探讨社会生态学风险因素与中学生NSSI行为的关联,为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太原市2 635名初、高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一般人口学特征、社会生态学风险水平和近一年内NSSI行为发生状况进行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对NSSI行为与社会生态学风险因素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 中学生NSSI行为报告率为13.5%,不同性别(χ2=11.12)、不同关系密切朋友数量(χ2=30.52)、不同学习负担(χ2=37.51)的中学生之间NSSI行为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Logistic回归模型在调整性别、关系密切朋友数量和学习负担因素后,以社会生态学风险因素的低风险水平作为对照组,个人因素高风险(OR=2.93,95%CI:1.87~4.59)、家庭因素高风险(OR=3.10,95%CI:2.04~4.71)、家庭因素中风险(OR=2.08,95%...  相似文献   

10.
探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为提升青少年健康,预防不良危险行为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中国黑龙江、湖北、安徽、广东、云南5个省15 538名初中和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课题组编制的《青少年心理行为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调查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网络成瘾行为、一般人口学特征、家庭情况及心理状况等.结果 调查前1年,被试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网络成瘾、可疑网络成瘾的自我报告率分别为28.7%,3.3%和29.9%.有无自伤行为组间孤独感和情绪管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35,25.62,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网络成瘾有相关性(P<0.05);在控制性别、民族、年级、独生子女、父亲文化程度、家庭类型、管教方式、情绪管理、孤独感等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各类型与网络成瘾各类型仍有相关性(OR=1.30~2.79),且网络成瘾者发生各类型NSSI风险均高于可疑网络成瘾者.结论 网络成瘾和可疑网络成瘾行为是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独立危险因子.加强对网络成瘾的预防可减少自伤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胡旺  邹仪瑄  周凡  黄鹏   《现代预防医学》2020,(13):2351-2355
目的 了解消极应对与母子依恋对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NSSI)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为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合理化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江西省内3所中学作为研究现场,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和亲子依恋量表对712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并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中学生NSSI检出率为33.7%(2403/7129),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NSSI组相比,NSSI组消极应对得分均较高(P均<0.001);与无NSSI组相比,NSSI组母子依恋得分均较低(P均<0.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消极应对和无母子依恋是NSSI的独立危险因素[OR有消极应对及95%CI为(1.05572,1.04862~1.06286),OR无母子依恋及95%CI为(1.02864,1.01473~1.04274),P均<0.001]。消极应对与母子依恋的乘积交互项OR(95%CI)为0.99968(0.99931~1.00004),相加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95%CI)、交互作用归因比(95%CI)、交互作用指数(95%CI)分别为0.0013(0.0009~0.0018),0.0012(0.0008~0.0017),1.01541(1.0129~1.0181)。结论 有消极应对和无母子依恋为中学生NSSI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两者间交互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50岁及以上老年男男性行为者(MSM,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与非固定性伴性行为现状,探讨发生高危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滚雪球方法招募50岁及以上男男性行为者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和性行为特征资料。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调查对象中63.0%的老年MSM有非固定性伴,其中78.1%在最近6个月有2个及以上非固定性伴,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38.0%。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初中文化程度(OR=0.317,95%CI:0.112~0.894)是坚持安全套使用的保护因素,已婚且与配偶居住(OR=12.056,95%CI:1.542~94.288)和外出工作超过3年(3~5年组OR=10.779,95%CI:2.786~41.707;6~10年组OR=16.460,95%CI:3.288~82.408;超过10年组OR=3.490,95%CI:1.168~10.427)是坚持安全套使用的危险因素。 结论 老年MSM普遍存在多性伴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不理想。制定行为干预措施时应充分考虑老年MSM的社会人口学特征,重点关注文化程度较低、有婚姻经历、有外出工作经历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老年人睡眠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8年10月-11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山西省太原市3637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估睡眠质量。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3637名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平均得分为(5.33±3.08)分,29.0%的老年人存在睡眠质量不良问题。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别(参照:男性,女性OR=1.393,95%CI: 1.177~1.647)、年龄(参照:60~69岁;70~79岁OR=1.292,95%CI: 1.091~1.529;≥80岁OR=1.470,95%CI: 1.165~1.855)、文化程度(参照:文盲/半文盲;初中OR=0.750,95%CI: 0.586~0.961;高中/中专OR=0.663,95%CI: 0.508~0.866;大学/大专及以上OR=0.664,95%CI: 0.492~0.895)、婚姻状况(参照:已婚,丧偶OR=1.315,95%CI: 1.072~1.613)、饮酒状况(参照:从不饮酒;已戒酒OR=1.731,95%CI: 1.307~2.292;饮酒OR=1.670,95%CI: 1.329~2.098)、慢病数量(参照:0种;1种慢病OR=1.626,95%CI: 1.346~1.963;2种及以上OR=3.158,95%CI: 2.546~3.916)、抑郁(参照:不抑郁,抑郁OR=2.204,95%CI: 1.867~2.603)是老年人睡眠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人睡眠质量较差,睡眠障碍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显著相关,应有针对性的采取综合干预策略以改善老年人睡眠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城乡接合部地区初中生自伤行为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青少年自伤行为量表对2 178名城乡接合部地区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城乡接合部地区初中生自伤行为检出率为19.37%(442名),女生(22.87%)高于男生(16.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1,P<0.001);不同年级、学业成绩、朋友个数、父母婚姻状况以及家庭收入之间自伤行为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9.99,24.57,22.43,28.70,11.03,P值均<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二年级(OR=1.49)、女生(OR=1.60)、没有朋友(OR=2.61)、学业成绩较差(OR=1.89)、父母离异(OR=2.20)、父母再婚(OR=1.59)是初中生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城乡接合部地区初中生自伤情况不乐观,人际、学业、家庭等都是其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贵州省麻风病高残疾的影响因素,为今后的麻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贵州省2012-2018年387例新发麻风患者采用统一问卷进行现场调查,并将问卷和病案信息录入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用SPSS 18.0软件对麻风患者发生残疾的影响因素进行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麻风患者发生残疾的单因素主要与文化程度、首发症状、神经损伤、型别、发现方式、传染源、家庭成员数、延迟期长短及报病者职业的不同有关(P<0.05);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分析,麻风患者文化程度(OR=2.958,95%CI:1.507~5.808)、延迟期(OR=4.749,95%CI:2.196~10.27)、不同麻风型别(OR=5.607,95%CI:2.760~11.00)和不同职业的报病者(OR=3.182,95%CI:1.146~8.833)是麻风患者发生高残疾的影响因素。结论 麻风患者发生残疾的因素错综复杂,主要与麻风患者的文化程度、麻风型别、延迟期的长短及报病者的职业有关。提高早期病人皮肤可疑症状识别,是减少麻风残疾发生的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贵州省农村初中生健康危险行为共存模式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贵州省5个市(州)的4 452名农村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贵州省农村初中生健康危险行为共存模式分为暴力与自杀意念共存模式组(15.1%)、偏食与自伤行为共存模式组(49.1%)、失眠与孤独感共存模式组(2.9%)、低风险组(32.9%)4个组别。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遭受家庭暴力(OR = 8.746, 95%CI:5.507~13.889)、学业压力较大(OR = 3.024, 95%CI: 2.083~4.389)等因素是暴力与自杀意念共存模式组的危险因素,学业压力较大(OR = 2.687, 95%CI: 2.032~3.553)、亲子关系较差(OR = 2.515, 95%CI:1.508~4.195)等因素是偏食与自伤行为共存模式组的危险因素,学业压力较大(OR = 5.308, 95%CI:2.514~11.208)、同伴关系较差(OR = 4.719, 95%CI:2.094~10.639)等因素是失眠与孤独感共存模式组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贵州省农村初中生健康危险行为共存模式特征明显并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农村家长对幼儿性教育开展的需求现况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在农村地区开展和推动幼儿性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8年3月至5月期间,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四川省3个市/州下辖乡镇的幼儿园53所,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抽到乡镇幼儿园的2 801位幼儿家长进行匿名式问卷调查。结果 80.86%的家长表示有对幼儿开展性教育的需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地区经济中等(OR=0.55,95%CI=0.44~0.70)和较差(OR=0.69,95%CI=0.48~0.98)、被调查者为中年和老年人(OR=0.54,95%CI=0.38~0.76;OR=0.26,95%CI=0.17~0.40)、认为幼儿性教育的负责人是老师(OR=0.43,95%CI=0.29~0.64)是家长对幼儿性教育开展需求的不利因素;而认为父母是家庭性教育负责人(OR=1.61,95%CI=1.13~2.28)、被调查者为女性(OR=1.55,95%CI=1.21~2.00)、认为有必要开展幼儿性教育(OR=3.84,95%CI=2.97~4.98)、幼儿询问过性相关问题(OR=1.37,95%CI=1.08~1.74)以及幼儿园开展过性教育(OR=1.84,95%CI=1.30~2.59)是家长对幼儿性教育开展需求的促进因素。结论 四川省农村地区家长对幼儿性教育开展需求相对较低,有关部门应注重农村幼儿家长对性教育的态度与责任感的引导,加大对农村地区性教育的宣传和重视,从“地区-学校-家庭-幼儿”四个水平上综合考虑、共同促进农村幼儿性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湘西州土家族与苗族初中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多发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建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从湘西州8所中学抽取1642名土家族与苗族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湘西州土家族与苗族初中生人均发生2.9种健康危险行为;与发生1种健康危险行为的学生相比发生4种及以上危险行为的学生饮酒(45.0倍)、自杀意念(22.6倍)、吸烟(20.0倍)发生率增幅最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发生0~1种健康危险行为学生为对照组,发生2~3种危险行为的危险因素有男生(OR=1.759,95%CI:1.366~2.265)、住宿(OR=1.390,95%CI:1.040~1.859),发生4种及以上危险行为的危险因素有男生(OR=2.713,95%CI:2.090~3.522)、父亲学历为小学及以下(OR=1.668,95%CI:1.056~2.632)、其他家庭类型(OR=2.082,95%CI:1.122~3.863),发生4种及以上危险行为的保护因素有初二年级(OR=0.680,95%CI:0.495~0.933)、母亲学历为初中(OR=0.550,95%CI:0.323~0.937)、母亲学历为小学及以下(OR=0.438,95%CI:0.255~0.753)(P值均<0.05)。 结论 湘西州土家族与苗族初中生健康危险行为多发现象普遍存在,饮酒、自杀意念、吸烟是标志性行为,多发的影响因素来自个体、学校、家庭层面,应针对重点人群制定防控措施,引导其形成健康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大学生颈肩痛现状以及电子产品的使用情况对颈肩痛患病率的影响。方法 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中心向全国各地多所大学随机抽取学生发放6000份问卷,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颈肩痛患病情况、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和使用姿势等。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来分析颈肩痛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结果显示,中国大学生人群中颈肩痛的患病率为39.1%,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722)、每天使用手持电子设备大于4小时(OR=1.219)、每天使用电脑总时长大于3小时(OR=1.305)、使用电脑单次最长时间大于2小时,(OR=1.210)是大学生患颈肩痛的危险因素,P<0.05。采用低头不弯腰的姿势在桌前使用电子设备(A姿势OR=1.302;C姿势OR=1.445;D姿势OR=1.137)、在床上不使用电子设备(仰卧OR=1.575;俯卧OR=1.720,;侧卧OR=1.769;半卧OR=1.385;坐立OR=1.351)是大学生患颈肩痛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大学生颈肩痛的患病率较高,同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和使用姿势关系密切,应倡导大学生正确科学地使用电子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