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CSU)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及辅助性T细胞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5及IL-26的水平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6月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收入CSU患者,并根据疾病活动评分分为活动期组及静止期组,健康对照组为同期广州市社区医院体检正常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3组患者血清IL-35和IL-26水平,分析IL-35和IL-26水平与CSU症状评分的相关性。结果CSU活动期组IL-35水平(147.94±17.08)pg/ml,明显高于CSU静止期组(108.71±25.38)pg/ml、健康对照组(94.57±11.1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CSU活动期组IL一26水平(43.95±7.73)pg/m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60.60±8.8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35及IL-26与CSU症状评分呈相关关系(P〈0.01)。结论IL-35及IL-26在CSU发病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IL-35可能为CSU的临床评价和治疗带来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Liu X  Lin H  Yuan G  Huang F 《中华内科杂志》1999,38(7):448-450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可溶笥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水平及其与临床活动性指标的相关性,并初步探讨其IL-6信号传导途径。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分别检测16例SLE(9例活动,7例非活动)、17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及29例正常人血清IL-6和sIL-6R水平。并在体外用IL-6刺激分离单个核细胞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白细胞介素(IL)-22在支气管哮喘中的表达,探讨IL-22是否参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及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对照组(10例)、哮喘组(17例)和哮喘缓解组(16例)中IL-22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哮喘组患者中IL-22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哮喘缓解组和对照组.它的表达与哮喘患者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肺活量比值(FEV1/FVC%)呈负相关,而与哮喘严重程度评分(ASS)呈正相关.结论 IL-22可能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一定作用,且与支气管哮喘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白细胞介素(IL)-1α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主要由活化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合成并分泌,不仅参与炎症反应,而且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体外实验显示,IL-1α在结直肠癌细胞株中明显高表达,可促进肿瘤血管形成,并且与结直肠癌细胞肝转移有关〔1〕。临床实验显示,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IL-1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2〕。迄今为止,尚未见结直肠癌中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 17(IL 17)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移植肾排斥反应、类风湿关节炎等存在表达和分泌异常 ,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中 ,其表达及分泌是否异常 ,尚不清楚[1] 。我们通过测定SLE患者血浆 ,无刺激或加不同刺激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上清液IL 17蛋白水平和其PBMC内IL 17mRNA水平的表达量 ,了解SLE患者PBMC表达、分泌IL 17有无异常及其与SLE疾病活动性的关系。一、材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 :30例患者 ,全部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 1982年SLE诊断标准。入院前均未使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22结合蛋白(BP)在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氧化偶氮甲烷(AOM)/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炎症性结直肠癌模型,观察给予IL-22BP后小鼠体重、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和成瘤情况,检测结直肠组织PCNA、Ki-67和STAT3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IL-22BP组小鼠肿瘤数量明显减少,试验后期DAI评分有所升高,体重下降情况也减轻,结直肠组织PCNA和Ki-67表达显著降低,STAT3 mRNA和p-STAT3表达水平也明显下降。结论 IL-22BP可能通过下调STAT3来抑制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白细胞介素-18在类风湿关节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 (RA)外周血白细胞介素 18(IL 18)的表达及其与Th1/Th2平衡和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 以 β actin为内参照 ,用半定量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法测定 16例RA患者及 15名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IL 18、IL 4、IFN γmRNA水平 ,观察IL 18与IL 4、IFN γ及疾病活动指标红细胞沉降率 (ESR)、C反应蛋白 (CRP)的相关性。结果 ①RA患者PBMC中IL 18mRNA表达与正常组相比增高非常显著 (1 82± 0 39比 0 45± 0 30 ,P <0 0 0 1)。②RA组IFN γ、IL 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但IL 4/IFN γ显著低于对照组。③相关分析显示 :RA组IL 18mRNA与IFN γ、ESR显著正相关 (16例 ,r分别为 0 836 ,0 75 3,P均 <0 0 5 )。结论 RA患者外周血IL 18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且与RA患者外周血IFN γ的产生及疾病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白细胞介素(IL)-13 mRNA的表达和糖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别检测34例发作期哮喘患者(其中14例激素敏感型和10例激素抵抗型分别口服泼尼松治疗1周)、18例缓解期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PBMCs IL-13 mRNA的表达.结果 52例哮喘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PBMCs IL-13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16.72±1.12和8.25±1.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期和缓解期哮喘患者PBMCs IL-13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20.72±1.02和13.67±3.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4例发作期哮喘患者中,轻、中、重度患者PBMCs IL-13 mRNA表达量分别为16.35±2.38、19.12±2.16、23.57±2.43,相互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敏感型哮喘患者经泼尼松治疗1周后PBMCs IL-13 mRNA表达量(21.03±3.77)较治疗前(15.67±2.67)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抵抗或依赖型哮喘患者经泼尼松治疗1周前后PBMCs IL-13 mRNA 表达量分别为20.35±3.58和19.57±3.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MCs IL-13参与哮喘发生的病理过程,并调节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作用,可作为判断哮喘患者病变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白细胞介素(IL)-23和IL-12的调节作用。方法78例SLE患者[以SLE疾病活动评分(SLEDAI)进行活动性评分]和正常对照36名,分别抽提SLE患者和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mRNA,并反转录成cDNA,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对IL-23特异的亚单位P19、IL-12特异的亚单位P35以及它们共有的亚单位P40作定量分析,数据采用看家基因进行标化。结果未经治疗、已经治疗的SLE患者的IL-12特异性的亚单位P35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值分别<0.05,<0.01)。与未经治疗相比,用类固醇激素或类固醇类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治疗的SLE患者显著抑制P40和P19的表达(P值分别<0.01和<0.05)。活动性SLE患者(SLEDAI>10)的P19、P40、P35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性SLE患者(SLEDAI≤10)(P值分别<0.01,<0.01和<0.05)。结论IL-12的表达下降或IL-23的表达上调也许参与SLE的发病过程,这两种细胞因子有可能是SLE患者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与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比,探讨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促炎因子IL-6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冠心病患者78例,其中ACS患者40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38例,33例胸痛综合征(CPS组)患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IL-6、IL-10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值。结果:与SAP组及CPS组相比,ACS组血浆IL-10水平明显降低,IL-6、CR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AP组IL-10水平低于CPS组,IL-6、CRP水平高于CP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浆IL-10水平与IL-6及CRP水平呈负相关,IL-6水平与CRP水平正相关。结论:血浆IL-10水平降低和IL-6、CRP值升高对患者ACS的发生有预测价值。抗炎因子和促炎因子水平的失衡是导致斑块不稳定、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7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唇腺组织及外周血及唾液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30例DSS患者及5名对照组的唇腺石蜡组织的连续切片进行IL-17、CD45RO和CD20染色.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30例pSS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及唾液中IL-17水平.结果 pSS患者唇腺组织均有IL-17阳性细胞表达;而对照组无表达.在pSS患者唇腺组织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组,IL-17阳性细胞数(15±5)个低于多量淋巴细胞浸润组(21±8)个(P<0.05);但在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的pSS组,IL-17阳性的淋巴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的比率(14±5)%,高于多量淋巴细胞浸润组(10±4)%(P<0.05).在大量淋巴细胞聚集的部位,IL-17主要表达在腺体外周的淋巴细胞上.呈胞质表达.相关性分析显示:IL-17阳性细胞数与红细胞沉降率(ESR)呈显著正相关(r=0.557,P<0.05).血清中IL-17的浓度在多量淋巴细胞浸润组(7.8±0.6)pg/ml与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组(7.6±1.0)pg/ml及健康对照组(7.4±1.0)pg/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7在pSS患者中可能参与局部的炎症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检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唇腺组织中自细胞介素(IL)-18、干扰素-γ的表达及血清IL-18的水平,探讨IL-18、干扰素-γ在pSS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20例pSS患者及8例对照组的唇腺石蜡组织连续切片中IL-18、干扰素-γ阳性细胞数;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检测该组患者及18名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的IL-18水平;采用醋酸纤维薄膜法测定患者γ球蛋白水平.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在比较不同血清IL-18水平时采用t检验.唇腺组织中IL-18及干扰素-γ检测结果以阳性率表示,IL-18及干扰素-γ的阳性表达率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分析,IL-18阳性表达率与干扰素-γ阳性表达率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20例pSS患者唇腺组织中IL-18、干扰素-γ高表达于腺泡上皮细胞(阳性率分别为90%、95%),高于正常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37.5%、12.5%,P<0.05);20例pSS患者唇腺组织中IL-18、干扰素-γ高表达于导管上皮细胞(阳性率均为95%),高于正常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50%、25%,P<0.05);IL-18、干扰素-γ两者在腺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50,P=0.002);IL- 18、干扰素-γ两者在导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呈正相关( r=0.766,P=0.000);pSS患者血清IL-18水平为(216±85) 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39±8) pg/ml(t=-8.768,P<0.05).而且pSS患者中IL-18水平与γ球蛋白(23.2±2.6)%呈正相关(r=0.538,P<0.05).结论 IL-18、干扰素-γ在pSS患者唇腺组织中存在异常表达,提示IL-18、γ-干扰素可能参与pSS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狼疮肾炎(LN)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肾组织局部白细胞介素-18(IL-18)及其内源性抑制蛋白IL-18结合蛋白(IL-18BP)的表达水平,进一步探讨IL-18及IL-18BP在LN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SYBR green dye Ⅰ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IL-18 mRNA及IL-18BP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18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局部IL-18和IL-18BP的表达.结果 LN组IL-18BP mRNA的2-△△CT值(6±9)显著低于对照组(13±9,P=O.006);IL-18 mRNA的2-△△CT值(1.1±1.0)与对照组(1.1±0.7)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9),而血清IL-18的水平(146±101)pg/ml比对照组(48±45)pg/ml明显升高(P=0.000);激素联合应用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的患者血清IL-18的水平明显低于单用激素或激素联合应用其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P=0.042);LN患者肾小球内IL-18呈高表达,IL-18BP在肾小管内高表达,而肾小球内表达相对较弱.结论 LN患者外周血白细胞IL-18BP基因的表达降低,而血清IL-18的水平显著升高.作为IL-18的内源性抑制蛋白,较低的IL-18BP的表达可能不能完全中和IL-18的作用而导致TLN疾病的活动与反复发作.LN患者肾小球高表达IL-18,IL-18可能参与了肾组织局部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背景:协同刺激分子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细胞免疫逃逸关系密切。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是重要的负性协同刺激分子,与相关配体结合后可诱导并维持肿瘤细胞的免疫耐受,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PD-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5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88例结直肠癌患者,以16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可溶性PD-1(s PD-1)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T细胞上PD-1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s PD-1含量和CD3+T细胞上PD-1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s PD-1含量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肿瘤部位无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PD-1高表达,且与肿瘤分期、转移呈正相关。检测PD-1有助于估计病情的进展,有望成为新的肿瘤标记物或抗肿瘤靶点。  相似文献   

16.
王艳  李岩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18):1454-1456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2和干扰素-β(IL-2/IFN-β)融合蛋白是否可以在肿瘤细胞中正常分泌表达、其在细胞中的定位情况以及是否能发挥生物学活性。方法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消化内科2003年4月至2005年6月应用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isA和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EGFP-C1构建出真核表达质粒;用脂质体法将真核表达质粒转入结直肠癌Lovo细胞株[癌胚抗原(CEA)高表达]、Hela细胞(CEA不表达)。转染后分别以荧光显微镜、免疫印迹法等方法检测肿瘤细胞中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定位情况。结果由CEA启动子调控的融合基因可在肿瘤细胞Lovo内表达出融合蛋白,且定位于细胞浆内,而在CEA不表达的Hela细胞中则不表达。结论IL-2/IFN-β转染后可以在肿瘤细胞中成功表达,CEA启动子可靶向性调控融合基因在肿瘤细胞的表达,保留其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并可能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和IL-23在研究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病情活动评估及疗效预测中的作用。方法 LN组患者54例,其中活动组29例,稳定组25例;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IL-17、IL-23水平,收集整理LN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数据。29例活动组LN进行正规治疗并随访6个月,评估疗效。分析IL-17、IL-23在LN病情活动评估及疗效预测中的作用。结果 LN组与健康对照组年龄、男女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N活动组IL-17水平为(9.58±1.38)×10-15gL,高于LN稳定组[(6.20±1.04)×10-15gL](P0.001),也高于健康对照组[(6.18±0.98)×10-15gL](P0.001)。LN活动组IL-23水平为(175.7±25.67)×10-15gL,高于LN稳定组[(132.6±19.54)×10-15gL](P0.001),也高于健康对照组[(114.6±19.70)×10-15gL](P0.001)。LN活动组经过治疗后,IL-17、IL-23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LN活动组经治疗后完全缓解组、部分缓解组及未缓解组IL-23基线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完全缓解组IL-23基线水平较部分缓解低(P0.001),也低于未缓解组(P=0.003)。IL-17与C3呈负相关(r=-0.35,P=0.002);IL-17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呈正相关(r=0.61,P0.001);IL-23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呈正相关(r=0.56,P0.001)。IL-17与病理急性指数相关性(r=0.47,P0.01)较IL-23与病理急性指数相关性(r=0.39,P0.05)高。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发现:IL-17、IL-23可作为评估LN临床病情活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9)的指标,IL-17可作为评估LN病理急性指数8的指标,IL-23可作为预测活动性LN疗效的指标。结论 IL-17、IL-23可能在LN致病中起重要作用,IL-17可作为评估LN疾病活动及病理急性指数的指标,IL-23可作为预测LN活动期治疗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小鼠病毒性心肌炎(VMC)模型中白细胞介素-23(IL-2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探究其在VMC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用柯萨奇病毒B3(CVB3)建立Balb/cVMC小鼠模型,实验组注射100 TCID 50病毒液0.1 ml;对照组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在注射的第0、1、2、3、4和6周应用逆转录-聚...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小鼠病毒性心肌炎(VMC)模型中白细胞介素(IL)-27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探究其在VMC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VMC组用柯萨奇病毒B3(CVB3)感染Balb/c小鼠建立VMC模型,注射100TCID 50病毒液0.1ml;对照组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在注射后的第0、1、2、3、4和6周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两组小鼠心肌组织中IL-27亚基p28及EBI3的mRNA表达,酶联免疫双夹心抗体法检测血清中IL-27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MC组小鼠心肌组织中IL-27p28mRNA水平自第1周开始升高,第2周时达峰值,并至少维持至第6周(均P0.05);VMC组第1~6周各时点血清IL-27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VMC组各时点小鼠心肌组织中IL-27EBI3mRN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L-27在VMC小鼠中高表达,提示IL-27可能参与VMC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0.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目前较为认可的机制是外源性感染作用于遗传易感个体,导致体内T细胞亚群和B细胞失衡等免疫系统紊乱[1-2].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是新的CD4+T细胞亚群,主要功能是辅助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而Tfh所产生的白细胞介素(IL)-21可以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共同作用,诱导产生大量的分泌IgA的浆母细胞,参与黏膜免疫应答[3].因此Tfh细胞相关分子(如IL-21)的表达,很可能与某些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有关.本研究通过检测RA患者外周血Tfh表型、数量及相关细胞因子IL-21、IL-4,初步探讨Tfh在RA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