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了解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点房间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状况,为集中隔离点规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集2021年12月18日—2022年1月16日入境人员集中隔离居住过的房间环境表面涂抹样本,用Real-Time PCR方法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进行检测,并对房间污染状况进行分析。 结果 共采集房间环境标本21 150份,其中确诊病例房间35个,样本数为350份,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25份,均在确诊病例房间内,检出率为7.14%(25/350),物品为马桶、门板、灯开关、地面、床头柜、洗漱台、桌面、遥控器等。81.81%(9/11)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确诊病例房间内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隔离房间物体表面存在污染风险,尤其是奥密克戎变异株患者房间环境污染风险更高,应按相关要求落实闭环管理,采取严格隔离措施,规范做好消毒工作,才能切实阻断新冠肺炎交叉感染和外溢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出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粪便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了解出院人员粪便中带毒状况,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实时荧光RT-PCR法对2020-02/04甘孜州93名出院新冠肺炎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粪便进行核酸检测,用SPSS 20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93份粪便样本中检出SARS-CoV-2阳性18份,阳性率为19.35%。其中73份出院新冠肺炎患者粪便,阳性率为20.54%,20份出院无症状感染者粪便,阳性检出率为15.00%;民族分布为藏族82名,汉族11名,阳性检出率为分别为19.51%和18.18%;性别分布为男性51名,女性40名,阳性检出率为22.64%和15.00%;年龄分布从3岁到77岁,平均年龄39岁,阳性检出率在临床分型、民族、性别和年龄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提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在呼吸道检测阴性后,消化道持续核酸阳性,存在较大的潜在感染风险,应加强对已出院新冠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管理,建议粪便样本核酸检测做为解除隔离条件,同时应加强隔离点卫生消毒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一起某冷链公司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分析其病例感染情况及疫情传播链.方法 天津市、区两级CDC专业人员组成疫情调查处置组,开展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及生活场所密切接触者及可能暴露阳性环境人员追踪排查;采集咽拭子、环境和进口冷链食品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筛检2549份咽拭子标本和749份环境样本,共发现2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8份阳性环境标本.结论 这是一起因接触受新冠病毒污染的进口冷链食品引起的新冠肺聚集性疫情,提示应关注进口冷链食品作为载体的由"物-人"的新冠肺炎传播风险,加强冷链相关从业人员防护和日常环境清洁消毒.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及血常规结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11-23日某定点隔离酒店内738例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且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医学观察人员,采集其鼻咽拭子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采集血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测,并观察至隔离期结束。结果 738例医学观察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70例(9.49%),阴性664例(89.97%),可疑4例(0.54%),其中首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52例,可疑28例,阴性658例;对28例结果可疑者隔日重新采样检测,18例阳性,6例阴性,4例仍可疑(二次采样后观察期结束转至指定隔离观察点)。所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及可疑医学观察人员,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均正常,仅2例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在第一个14 d观察期内,738例医学观察人员40例(5.42%)发病,其中70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者,42.86%(30例)出现发热、咳嗽、气促等临床症状;664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者,1.51%(10例)出现症状。所有确诊病例转至定点医院继续治疗;第一个观察期结束时,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未转阴者、结果仍可疑者送至指定隔离点继续观察。继续观察期中4.54%(2/44)出现症状被确诊,随即转至定点医院治疗;余下观察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全部转阴。整个集中隔离期发病率为5.69%(42/738)。结论 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人员中,潜伏期感染者所占比例较高,亦存在一定比例的无症状感染者,应尽早识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2,(10):1348-1350
目的:评价新冠肺炎患者的病室日常消毒和终末消毒措施效果。方法:对新冠肺炎患者居住的病室环境采集样本,进行新冠病毒检测,评估病毒污染情况和消毒效果。结果:采集环境样本957个点位,共146份标本,发现20份阳性标本,阳性结果来自8名患者居住的病室,其中6名患者感染了新冠变异毒株。结论:加强感染变异毒株患者居住病室环境的日常消毒和终末消毒工作,尤其是马桶的消毒;终末消毒后,要做好环境的清洁工作,清除残留的病毒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隔离病房新型冠状病毒污染情况,为精准医院感染监控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采集湖南省长沙市第一医院新型冠状病毒隔离病房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清洁消毒前的物体表面标本,参考咽拭子标本检测方法,对采集的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采集隔离病房各类物体表面标本191份,9份标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阳性率为4.71%。阳性标本均来自于隔离病房污染区,呼吸机面板、B超机探头及外表面、医疗废物桶脚踏板、患者被套、床头灯开关、医务人员手、床头桌、厕所门把手、患者手机各检出阳性标本1份;潜在污染区及清洁区采集的所有物体表面标本均未检出新型冠状病毒。污染区有咳嗽症状患者周围环境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高于无咳嗽症状患者周围环境(10.81% VS 1.43%,P<0.05);患者个人物品、患者生活用品、医疗设施设备及医患手冠状病毒核酸检出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隔离病房污染区新型冠状病毒污染严重,尤其是有咳嗽症状患者的周围环境。按相关要求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才能切实降低新冠肺炎医院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隔离病房新型冠状病毒污染情况,为隔离病区制定合理的环境消毒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医院新冠肺炎隔离病区进行系统的样本采集。采集对象包括各区域环境样本以及患者手和医务人员手套表面样本,采用棉签拭子法采集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技术对采集的样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基因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共采集样本517份,490份环境样本中,阳性样本20份,均为污染区环境样本,阳性率为4.08%;27份手样本中,阳性样本2份,均为患者手样本,阳性率为7.41%。污染区病房内环境样本阳性率和病房外环境样本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8,P=0.023)。结论 合理规划隔离病区的布局和流程,严格落实日常环境消毒和手卫生制度能够有效降低隔离病区环境被SARS-CoV-2污染的程度,切断病毒传播途径,降低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扬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流行病学特征,为密切接触者的精准管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密切接触者特征,并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结果纳入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725人。男女比为0.921,平均年龄(43.57±18.62)岁。检出核酸检测阳性标本20份,阳性率2.76%。与病例不同关系、接触频率、地点、方式等人群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性别、年龄、暴露时间人群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接触地点为家中是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的危险因素(OR=8.578,95%CI:1.607~45.789,P=0.012)。结论及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及时实施隔离,并加强其密切接触者管理,对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分析辽宁省丹东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追踪疫情的传染源。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辽宁省丹东市一起新冠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中的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对调查资料及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对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的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同时结合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报告疫情中涉及确诊病例3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家庭内密切接触者累计34人,其中8人为外省探亲人员,1人与确诊病例同航班,抗体IgG为阳性。本次家庭聚集性疫情是由外省途经武汉来到本地探访亲友的既往感染者引起的家庭聚集疫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感染者的工作与居住环境污染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2020年3—5月,在病例首次呼吸道样本检测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阳性当日,对广州市越秀区报告的68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工作与居住场所的物体表面进行涂抹采样,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基因扩增方法(RT-PCR)开展病毒核酸检测。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确切检验法分析阳性率差异性,P 0.05为差异显著。结果环境物表共采样839份,消毒前阳性率为12.44%(54/434),明显高于消毒后阳性率0.49%(2/405)(χ~2=48.016,P 0.001)。消毒前,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居住场所的物表阳性率无明显差异(χ~2=2.378,P=0.123);工作环境未检出阳性样本。将工作单位、居住场所根据用途分为公共区域、客厅/房间、厕所和厨房。其中厕所的阳性率最高(22.83%),其次为客厅/房间(14.80%)、公共区域(0.88%),而厨房未检出阳性样本。对11类物体样本分析,厕所用具的阳性率最高(23.7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活动区域均有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其中厕所污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出新冠疫情背景下地方本科医学院校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思路。方法 分析地方本科医学院校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结合社会对公共卫生人才岗位胜任能力的新需求,提出综合改革思路。结果 地方本科医学院校可综合利用区域资源,构建教-科融合、校-地融合、专业-产业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融入新元素,构建交叉整合课程体系;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加强实践教学;探索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结论 地方本科医学院校要明晰人才培养的定位与目标,深入领会岗位胜任能力的新内涵新要求,开展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公共卫生人才。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感染引起的肺炎。我国现已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纳入国家“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防控措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是国家级疑难重症诊疗中心,自四川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并迅速进入作战状态以来,我院按照国家及地方的统一部署,有序做好院内疫情的防控及诊疗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广州市居民对接种新冠疫苗的犹豫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在全市范围通过电话号码随机抽样1000例广州市居民,由广州市12320卫生热线于2021年4月中旬对抽取的居民进行电话访问,调查居民对接种新冠疫苗的知识、信念和态度。运用SPSS 20.0软件包,分析广州居民的疫苗接种犹豫状况的分布,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疫苗犹豫的相关因素,OR及其95%CI大于1为疫苗犹豫的危险因素。结果 1000位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33.90±9.27)岁,男性占44.1%,男女比例为1[DK]∶1.27,疫苗犹豫的调查对象占30.0%。城市居民犹豫率(31.6%)高于农村居民(23.6%);小学及以下学历者犹豫率(52.2%)高于中学和大学学历者;自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和较差者犹豫率均低于自评健康状况中等者(40.4%);对疫苗作用了解不多者犹豫率(40.2%)高于了解者(26.7%),其P值皆<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城市居民(OR=1.469)、低学历(OR=2.800)、自评健康状况中等(OR=1.887)、对疫苗作用了解不多(OR=1.960)、认为疫苗不能有效避免新冠病毒(OR=2.733)、认为身体健康(OR=2.730)、认为国内风险不高(OR=4.749)、认为治疗手段完善(OR=2.652)、认为疫苗存在风险(OR=1.597)、担心疫苗副作用(OR=2.524)、担心疫苗是假冒伪劣或过期产品(OR=1.813)、担心疫苗接种人员操作不规范(OR=1.729)、难预约(OR=1.706)及易受到同事同学(OR=1.353)、家人(OR=1.451)、社交媒体(OR=1.383)疫苗犹豫的影响是导致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犹豫的危险因素(P值皆<0.05)。结论 居民存在对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犹豫的现象,需要通过广泛宣传和健康教育来提升公众对新冠肺炎疫苗的信心,增强公众对新冠肺炎疫苗的接种意识,提高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特征,同时探讨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对流行病学调查的意义,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策略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方法 对某县发生的一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将管控区内所有湖北旅居史人员划归为可疑传染源。对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及可疑传染源采集咽拭子及血清标本,采用RT-PCR法对咽拭子进行2019-nCoV核酸检测,采用ELISA法对血清进行2019-nCoV特异性IgM、IgG抗体检测。 结果 确诊病例5人核酸检测阳性,其中1例连续检测6次阴性,第7次检测阳性。5例确诊病例来自2个不同的家庭,其先发病例之间及与可疑传染源均无密切接触史。密切接触者中发现1人在整个调查期内7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后经血清抗体检测IgM和IgG阳性才判定为无症状感染者,其与2个家庭的先发病例均有过密切接触。管控区内可疑传染源77例,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血清抗体检测发现2例IgG阳性,怀疑其可能是本次聚集性疫情的感染来源。 结论 新冠肺炎易形成家庭内传播,相对封闭的空间存在有利于病毒传播的可能,抗体检测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对于发现无症状感染者,追溯无明确暴露史确诊病例的传染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1起某老人护理院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的原因,为今后老年人此类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个案调查收集病例资料,采集部分病例和工作人员肛拭子标本,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1份肛拭子样本中,19份诺如病毒GⅡ犁核酸阳性,其中11份阳性为发病老人肛拭子样本,8份为工作人员肛拭子样本。结论该疫情是一起由GⅡ型诺如病毒引起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密切生活接触及未能及时消毒是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 研究和建立引起严重的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的新型冠状病毒RNA核酸的检测方法。  [方法 ] 使用一步法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扩增法 (RT -PCR)。  [结果 ] 采自临床留观、疑似和临床诊断病人的 10 46份咽漱液 /咽拭子样品中 ,3份样品SARS冠状病毒RNA核酸为阳性 ;在 482份血清样品中 ,有 5份为阳性。  [结论 ] 一步法巢式RT -PCR能检测患者急性期咽漱液 /咽拭子和血清样品中的新型冠状病毒RNA核酸 ,但样本采集的时间和咽漱液 /咽拭子采集的质量直接影响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7.
汪浩  何芳  胡伟  骆善彩  孙敏  杨鹏飞 《中国校医》2021,35(10):744-746
目的 对不同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核酸提取扩增检测一体化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0年1月—10月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复核样本库中随机抽取确诊病例和排除病例的灭活咽拭子标本,共计10份。采用盲法随机编号,同时使用全自动医用PCR分析系统GeneXpert DX system和ABI QuantStudio Dx实时定量PCR检测系统进行检测,每组均进行平行检测,利用四格表法对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 检测结束后揭盲,所有样本纳入统计分析,无剔除数据。经检测,两种方法对8例新冠病毒确诊病例咽拭子检测结果均为阳性,2例排除病例咽拭子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好(Kappa系数=1,P值=0.002);使用方法A检测前处理时间为30秒,结果报告时间为48分钟;在核酸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与样本接触时间短,气溶胶危险较低,试剂盒全程密封,实验完成后标本处理安全性高。结论 方法A与方法B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中结果一致,方法A具备操作环节简单、生物安全风险系数小、检测更为快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病房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污染状况。方法 对COVID-19患者病房物体表面以及患者手、护士手套外表面进行涂抹采样,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涂抹拭子进行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 47份标本中1份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阳性率为2.13%。阳性标本为采样当日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患者保暖衬衣袖口内表面涂抹拭子,保暖衬衣自患者入院后未曾更换;患者病房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床档、床头桌、心电监护仪、输液泵等,以及患者手、护士手套外表面等消毒前采集的涂抹拭子SARS-CoV-2核酸检测均阴性。结论 COVID-19患者病房SARS-CoV-2污染程度较低,考虑与病房每日均进行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以及强调手卫生有关。患者入院后应更换患者服,患者服应定期更换,有污染时随时更换。

  相似文献   

19.
To determine risk factors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among US healthcare personnel (HCP), we conducted a case–control analysis. We collected data about activities outside the workplace and COVID-19 patient care activities from HCP with positive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test results (cases) and from HCP with negative test results (controls) in healthcare facilities in 5 US states. We used 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to calculate adjusted matched odds ratios and 95% CIs for exposures. Among 345 cases and 622 controls,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risk were having close contact with persons with COVID-19 outside the workplace, having close contact with COVID-19 patients in the workplace, and assisting COVID-19 patients with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Protecting HCP from COVID-19 may require interventions that reduce their exposures outside the workplace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more safely assist COVID-19 patients with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