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目的探讨ⅠA~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相关临床高危因素。方法对2004年11月—2013年7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广泛/次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取样术的296例ⅠA~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6例宫颈鳞癌患者中,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9临床分期:ⅠA期33例,ⅠB期143例,ⅡA期61例,ⅡB期59例。患者3年生存率为96%,5年生存率为87%,总体生存率为87%。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新辅助化疗、脉管内癌栓、宫颈间质浸润深度、宫旁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盆腔淋巴结阳性数目与宫颈鳞癌预后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盆腔淋巴结阳性数目(P=0.003)及宫颈间质浸润深度(P=0.026)是影响ⅠA~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ⅠA~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若盆腔淋巴结阳性数目2和(或)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预后往往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病理类型的子宫颈非鳞状细胞癌(UCNS)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影响UCNS癌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04年3月至2019年3月初次治疗的295例ⅠA2~ⅡA2期(2009 FIGO) UCNS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244例子宫颈腺癌(AC组)、29例子宫颈腺鳞癌(ASC组)、16例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NEC组)和6例子宫颈透明细胞癌(CCC组)的临床特征,295例患者中242例随访信息完整,其中AC组197例,ASC组24例,NEC组15例、CCC组6例,比较分析其预后。结果:(1)4组患者在术前术后病理相符、肿瘤分化、脉管浸润、FIGO分期、辅助治疗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AC组、ASC组、NEC组、CCC组5年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76.20%、75.80%、58.00%、100.00%,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次> 2次、肿瘤最大直径> 4 cm、子宫颈浸润深度> 1/2、脉管癌栓浸润、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不同辅助治疗方案与子宫颈非鳞癌预后有关;(3)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得出子宫颈深肌层浸润、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UCN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UCN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有所差异,针对不同病理类型的患者在诊疗方面需给予个体化方案,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宫颈腺癌的生物学行为与鳞癌有所不同,其细胞学类型是否影响早期腺癌患者的预后尚有争议,但已有的研究发现,腺癌细胞学类型对早期病变患者的预后和生存并无明显影响。IA_1期鳞癌采用宫颈锥切和单纯子宫切除等保守性治疗生存率达99%;显微浸润性腺癌的预后良好,但何种病变可采用保守性治疗尚无确切结论。为此复习了200例ⅡA期以下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由妇科病理学家重新阅读切片。根据FIGO分期,IA_1期宫颈癌定义为显微镜下可测量病灶,浸润深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前CA199、CA125与宫颈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的关系及其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77例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术前CA199、CA125与宫颈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ROC曲线分析其对宫颈腺癌转移的预测价值,Kaplain-Meier法分析患者预后。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CA199升高与FIGO分期、深部宫颈间质浸润、组织学类型、肿瘤直径、盆腔淋巴结有无转移、生存状态有相关性;CA125升高与FIGO分期、深部宫颈间质浸润、淋巴脉管浸润、宫旁浸润、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化级别、盆腔淋巴结有无转移、生存状态有相关性;ROC曲线显示CA125对宫旁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准确率较高,CA199对预后的预测的准确率较高;在ⅠA~ⅡB期宫颈腺癌患者中,CA199、CA125浓度阳性组与阴性组预后有明显差别。结论 CA199、CA125浓度升高与宫颈腺癌高危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对判断宫颈腺癌患者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早期宫颈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以指导早期宫颈癌的治疗并判断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80例早期宫颈癌(ⅠA2~ⅡB)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于大连市妇产医院初治手术治疗,术式为经腹或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根据术后是否存在高危因素,进行辅助放疗或联合放化疗。采用单因素分析研究LVSI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进一步对单因素分析结果中与LVSI关系显著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其独立的危险因素。绘制生存曲线,确定LVSI对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①单因素分析显示:LVSI与宫颈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年龄、宫旁受累、病灶大小、FIGO分期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LVSI是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②LVSI阳性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为74%,总生存率为80%;LVSI阴性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为93%(P<0.05)。结论:LVSI阳性一定程度上能更早地提示淋巴结转移的潜在风险,是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能显著降低早期宫颈癌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LVSI阳性早期宫颈癌患者可能浸润深度更深、分化程度更差,但需更多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宫颈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探讨其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收治的48例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结果:48例患者中位年龄48.5岁(33~84岁),中位随访时间41月(3~132月)。FIGO分期:I期28例(58.3%),Ⅱ期13例(27.1%),Ⅲ期4例(8.3%),Ⅳ期3例(6.3%);阴道不规则出血27例(56.3%)。5年总生存率37.5%。淋巴结转移者的5年生存率为0(0/6),显著低于无转移者[55.17%(1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卵巢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1.43%(5/7),显著高于不保留卵巢者[42.86%(12/28)](P0.05)。局部肿瘤大小(P=0.045)、淋巴结转移(P=0.000)、FIGO分期(P=0.000)、宫旁转移(P=0.043)、卵巢转移(P=0.044)均是影响复发的高危因素。多因素显示,淋巴结转移(P=0.000)和局部肿瘤大小(P=0.050)是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与FIGO分期显著相关(P=0.000)。结论:局部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腺癌复发的主要因素;早期宫颈腺癌患者保留卵巢不影响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41例子宫癌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评价各因素对预后的影响,并比较肿瘤上皮成分及间叶成分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为57.5%,3年无瘤生存率为52.5%。单因素分析提示,FIGO分期(2009年)Ⅲ~Ⅳ期、深肌层浸润、宫颈间质侵犯、淋巴结转移与预后密切相关。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提示,淋巴结转移(P=0.042,OR=3.375,95%CI为1.045~10.897)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肿瘤的上皮成分和间叶成分中p53表达无明显差异,上皮成分为非内膜样腺癌的总生存率低于内膜样腺癌(P=0.074);但不同的间叶成分预后无明显差异。结论:手术病理分期为晚期、病理提示深肌层浸润、宫颈间质侵犯、淋巴结转移等提示预后差;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癌肉瘤上皮成分和间叶成分可能为单克隆来源;上皮成分为影响肿瘤生物学行为的主导成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颈腺癌卵巢转移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1月至2012年8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321例宫颈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切除双侧附件。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宫颈腺癌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16例患者出现卵巢转移(4.98%),中位年龄52±13岁。单因素分析显示,子宫体受累、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大于1/2、期别大于ⅠB期、宫旁侵犯是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宫旁侵犯是唯一的独立高危因素。16例患者的2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1.3%和62.5%。结论:宫颈腺癌卵巢转移的发生率高于宫颈鳞癌,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保留卵巢需慎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绒毛管状腺癌(VGA)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于1995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03例宫颈腺癌的病例资料,其中VGA 38例,分析患者的年龄分布、临床病理特点、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结果:VGA患者中位年龄为41.0岁(27~76岁)。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接触性出血(68.5%);IA期3例,IB期31例,IIA期2例,IIB期2例;34例患者接受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及(或)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1例患者发现淋巴血管间隙受累,1例卵巢转移,1例复发;2例患者放化疗后行全子宫切除术;2例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38例VGA与同期收治的326例宫颈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比较,发现两组的肿瘤分化程度、宫颈肌层浸润深度、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淋巴结转移、肿瘤复发等因素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VGA的发病年龄较轻,以外生型肿瘤多见,诊断时绝大多数患者处于临床早期,肿瘤分化程度较好,浸润深度较浅,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少见,是预后较好的宫颈腺癌型别,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子宫颈腺癌159例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Li H  Zhang WH  Zhang R  Wu LY  Li XG  Bai P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4):235-238
目的探讨影响宫颈腺癌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1992年1月—2002年12月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初治的159例宫颈腺癌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预后影响因素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总5年生存率为47 9%。其中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6 1%、56 4%、36 0%、0。复发或转移发生率为29 6%, 复发或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7 3%。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P=0 009)、临床分期(P<0 01)、血CA125水平(P=0 039)等与预后有关; 27例手术治疗患者中,淋巴结转移(P=0 001)、深肌层浸润(P=0 009)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提高早期检出率、改进治疗措施对于提高宫颈腺癌的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神经内分泌癌(NECC)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5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1例NE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NECC患者临床分期:Ib1期13例,Ib2期4例,Ⅱa1期2例,Ⅱa2期1例,Ⅱb期1例。病理分型:小细胞癌11例,大细胞癌1例,非典型类癌2例,混合型7例。肿瘤形态:外生型18例,颈管型1例,溃疡型1例,1例肉眼未见病灶为活检发现。21例患者中经术后病理证实宫颈深间质浸润者12例(57.1%),淋巴血管间隙浸润(LVSI)者13例(61.9%),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者9例(42.9%)。随访时间7~103个月,21例患者中复发12例(57.1%),死亡9例(42.9%),3例带瘤生存。2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为56.1%,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26个月,2年累积总生存率为73.4%,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9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Ib2期、宫颈深间质浸润、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4cm是影响NE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辅助化疗可改善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和淋巴结转移与预后有关。结论:NECC是宫颈癌的一种极少见病理类型,易发生宫颈深间质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差。FIGO分期、宫颈深间质浸润、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与预后相关,辅助化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子宫颈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为临床是否切除盆腔淋巴结提供参考。方法:收集418例早期子宫颈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患者发病年龄18~69岁,孕次0~11次,产次0~5次,体质量指数15.15~32.42 kg/m~2。临床表现以接触性出血及阴道不规则流血多见,分别占43.78%(183/418)及31.10%(130/418)。临床分期以ⅠB1期为主,有244例(58.37%);组织学类型以子宫颈腺癌普通型为主,有219例(52.39%)。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17.46%(73/418)。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未行新辅助化疗、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肿瘤直径、子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宫旁浸润、切缘浸润、阴道浸润、宫体浸润、输卵管转移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FIGO临床分期Ⅱ期(OR 3.658,95%CI 1.950~6.680)、子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OR 4.962,95%CI 2.110~11.669)、淋巴脉管间隙浸润(OR 2.279,95%CI 1.190~4.363)、宫体浸润(OR 2.124,95%CI 1.115~4.047)、输卵管转移(OR 6.429,95%CI 1.473~28.063)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早期子宫颈腺癌患者中,FIGO临床分期Ⅱ期、子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宫体浸润、输卵管转移的子宫颈腺癌患者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应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ⅠA~ⅡB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高危因素。方法对2004年11月—2013年7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ⅠA~ⅡB期宫颈鳞癌29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高危因素。结果 296例宫颈鳞癌患者中,ⅠA期33例,ⅠB期143例,ⅡA期61例,ⅡB期59例;平均每例切除淋巴结27个,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0.27%(60/296),其中19例因分别行左、右侧淋巴结整片切除,未能区分淋巴结部位,其余41例淋巴结转移中,闭孔淋巴结最多受累(58.54%,24/41),其次分别是髂外淋巴结(51.22%,21/41)、髂内淋巴结(31.15%,14/41)、髂总淋巴结(26.83%,11/41)和腹股沟深淋巴结(9.76%,4/41)。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肿瘤直径、淋巴脉管间质浸润(LVSI)、宫颈间质浸润深度、子宫浸润及宫旁浸润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脉管内癌栓(P=0.000)、宫颈间质浸润深度(P=0.003)及宫旁浸润(P=0.029)是影响ⅠA~ⅡB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显著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ⅠA~ⅡB期宫颈鳞癌中,最易受累的淋巴结是闭孔淋巴结,其次是髂外淋巴结。LVSI、宫旁浸润及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是ⅠA~ⅡB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显著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性研究宫颈小细胞癌(SCCC)与宫颈非小细胞癌在发病特点、临床特征、治疗方案、预后情况等方面的差异,并探究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15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宫颈小细胞癌患者63例(SCCC组)和根据诊断时间及相近的FIGO分期配对的宫颈非小细胞癌(鳞癌、腺癌)患者60例(对照组)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情况,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等方面的差异,Kaplan-Meier方法比较两组总体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的差异,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SCCC预后的因素。结果:(1)SCCC组患者初诊的中位年龄较对照组年轻(40岁vs 44岁,P=0.001),淋巴结转移率、宫旁浸润率、脉管累及率及手术切缘阳性率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临床症状、肿块大小、诊断分期、术前治疗、术后治疗等方面比较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生存分析中,SCCC组的累积5年生存率(29.2%)与累积5年无瘤生存率(26.6%),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2.6%、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影响SCCC预后的多因素COX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R=4.784、3.067,P0.05)。肿块直径≥4 cm是影响5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R=3.610,P0.05)和FIGO分期(ⅠB2以上)是影响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R=2.793,P0.05)。结论:SCCC患者更年轻,其临床症状、病灶外观、治疗方案等和宫颈非小细胞癌相似,但淋巴结转移率、脉管累及率、宫旁浸润率及手术切缘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宫颈非小细胞癌,预后极差。影响SCCC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为有无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肿块直径。  相似文献   

15.
宫颈腺癌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腺癌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收治的86例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6例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62.3%,其中临床期别Ⅰ、Ⅱ、Ⅲ、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62.5%、13.7%和0。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为21.4%,无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85.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CA125、CA199水平升高均合并淋巴结转移;保留卵巢患者总5年生存率为80.0%,不保留卵巢患者总5年生存率是59.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期别、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早期宫颈腺癌保留卵巢不影响生存率;CA125、CA199的检测对宫颈腺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Ⅰ b~Ⅱa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2007年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接受治疗、资料完整的135例早期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选择10个非重复的特征性因素,包括患者年龄、临床期别、肿瘤直径、病理分化程度、深肌层浸润、脉管浸润、治疗前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以及治疗前血小板数量、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红蛋白水平,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这些特征性因素与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135例宫颈鳞癌患者中,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共切除盆腔淋巴结3996枚,平均每例29.6枚(20~47枚).其中,病理检查证实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有17例,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12.6%(17/135).单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肿瘤直径(P=0.003)、深肌层浸润(P=0.004)、脉管浸润(P<0.01)、血小板数量(P=0.006)、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P<0.01)是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脉管浸润(OR=3.674,95%CI:1.825~7.393,P<0.01)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OR=4.568,95%CI:1.779~11.725,P=0.002)是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的因素.结论 脉管浸润和高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是影响早期宫颈鳞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颈腺癌及鳞癌手术患者盆腔淋巴结分布及转移的特点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569例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宫颈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43.96%)明显高于鳞癌(20.30%);腺癌患者出现更高的高位淋巴结(髂总)转移(P0.05)。腺癌患者表现出更高比例的多组转移(26.7%vs 9.05%)和双侧转移(11.2%vs 6.8%)(P0.05)。腺癌患者有着更高的低期别转移率,ⅠB1、ⅠB2期转移率分别为43.28%、56.25%,明显高于鳞癌(P0.05);而高期别鳞癌如ⅡA2期转移率为55.56%,与腺癌相近。结论宫颈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鳞癌,腺癌组患者发生高位转移、多站转移、双侧转移的比例高于鳞癌组,腺癌患者比鳞癌患者更易发生早期别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FIGO分期ⅠB1~ⅡB期宫颈癌盆腔转移淋巴结在各个解剖分区的分布特点及不同类型淋巴转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FIGOⅠB1~ⅡB期宫颈癌3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在各分区的分布频度及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淋巴结转移部位、数目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总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6.9%(89/331),转移淋巴结242枚,67.8%(164/242)分布于宫旁/闭孔区。淋巴结转移与FIGO分期和深肌层浸润相关(r为0.242和0.403,P均=0.000)。331例患者5年总生存率(5-yOS)为87.0%,低位转移组5-yOS(76.1%)略优于高位转移组(5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单个淋巴结转移组5-yOS(80.4%)略优于多个淋巴结转移组(6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3)。影响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因素为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P值分别为0.007、0.000、0.001)。结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与FIGO分期和深肌层浸润有关;宫旁/闭孔区淋巴结最易受累;淋巴转移是预后的独立因素;高位、多个淋巴结转移是否是预后的不利因素,尚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讨论宫颈非鳞状细胞恶性肿瘤(以下简称非鳞癌)的临床特征、诊断、卵巢转移情况及预后。方法 对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35例宫颈非鳞癌患者与同期228例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非鳞癌患者占同期宫颈恶性肿瘤的13.3%。非鳞癌的宫颈细胞学检测阳性率较低(60%)。绝经前与绝经后非鳞癌发病的组织病理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鳞癌患者以阴道排液症状就诊的比例及宫颈肉眼观呈内生型的比例明显高于同期鳞癌组(P0.05)。非鳞癌中保留卵巢组与未保留卵巢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非鳞癌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同期鳞癌(P0.05)。结论 临床医生对于宫颈非鳞癌的早期诊断需要提高警惕,减少漏诊及误诊率。非鳞癌的预后较鳞癌差,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局部大病灶、宫颈深间质浸润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对于早期非鳞癌的年轻患者,仍可考虑保留一侧正常卵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利用中国宫颈癌多中心诊疗大数据,分析宫颈癌嗜神经浸润(PNI)与临床特点、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国内11省34家医院2004—2016年期间收治的31 599例宫颈癌患者临床数据,最终纳入其中24家医院选择直接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的12 931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宫颈癌PNI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与术后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12 931例宫颈癌中PNI阳性率为1.59%(206/12 931)。ⅡA期宫颈癌患者出现PNI阳性比例明显比ⅡA期以前宫颈癌患者增加(χ~2=122.547,P0.01);肿瘤大体类型为内生型与其他大体类型相比,出现PNI阳性现象的比例较高(χ~2=96.558,P0.01);早期浸润癌与其他病理组织学类型的宫颈癌相比,较少发现PNI的情况(χ~2=34.071,P0.01);PNI阳性组患者年龄明显高于PNI阴性组患者(t=3.503,P0.01)。而在组织学分级、初潮年龄、孕次、产次、肿瘤最大径方面,PNI阳性组与PNI阴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嗜神经阳性患者与嗜神经阴性患者相比,术后病理更容易合并淋巴结转移、宫旁转移、脉管浸润、宫颈浸润、宫体浸润等病理因素(P0.05),而两组在合并阴道切缘阳性、卵巢转移、输卵管转移等病理因素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手术年份、宫颈浸润深度、脉管浸润、宫体浸润是宫颈癌PNI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在FIGO分期越高的宫颈癌及内生型宫颈癌中,更容易发生PNI阳性,而在术后病理类型为早期浸润癌中,基本上不发生PNI阳性。PNI更容易合并淋巴结转移阳性,宫旁转移,脉管浸润,宫颈肌层浸润,宫体浸润等危险病理因素。FIGO分期、宫颈浸润大于1/2肌层、脉管浸润、宫体浸润是宫颈癌PNI独立危险因素,而且随着对嗜神经的认识逐年增加,PNI检出率也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