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舍曲林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研究组口服利培酮联合舍曲林治疗,对照组单用利培酮治疗,观察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及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及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研究组治疗各时点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因子分及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8周末研究组显效率为86.7%,对照组为63.3%,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x2=4.36,P<0.05).两组不良反应较轻微,多出现在治疗初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舍曲林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起效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优于单用利培酮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常见头颅CT检查结果。材料与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头颅CT检查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3例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头颅CT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头颅CT检查结果显示发生脑萎缩25例,发生率34.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例,发生率约为3.33%,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20-29岁、30-39岁、40-49岁年龄段脑萎缩发生率分别为15.79%(3/19)、37.50%(9/24)、43.33%(13/30),患者发生率与年龄的增加呈正比,数据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性别、是否存在阳性家族史、患者性格以及药物治疗史均与脑萎缩发生无明显关联,P0.05;观察组患者中阴性症状为主者脑萎缩发生率明显高于阳性症状为主者,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脑萎缩危险性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而且脑萎缩发生率与患者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及年龄存在一定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CT在脑器质性精神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50例脑器质性精神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脑CT扫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脑CT诊断情况,进一步分析脑CT诊断异常与脑器质性精神病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家族史、精神病性症状及既往治疗史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脑CT诊断异常18例,占72.0%,以额叶皮质萎缩多见;对照组患者脑CT诊断异常的仅有1例,占4.0%。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精神病症状为阳性的患者脑CT诊断异常率为93.8%,明显高于精神病症状为阴性的患者(P0.05);而脑CT诊断异常在不同年龄、性别、不同病程、不同家族史及既往治疗史的脑器质性精神病患者之间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CT诊断结果与脑器质性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病症状具有一定相关性,对该病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脑瘫的临床与头颅CT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小儿脑性瘫痪临床症状与头颅CT形态学改变的关系。方法 对86例小儿脑瘫患者行颅脑CT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86例患儿中,CT表现异常者66例,异常率76.7%,其中脑萎缩最常见,占59.1%,并且,年龄越小,CT异常率越高。病因中,有窒息史者CT异常率最高。临床类型中,痉挛型的CT异常率最高。结论 头颅CT形态学检查对小儿脑性瘫痪的病因学诊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结构异常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应用回顾性统计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新入院379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及头部CT资料,分为头部CT正常组(340例)与头部CT异常组(39例)。观察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头部CT异常的发生率和脑结构异常类型,分析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结构异常的相关因素。结果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脑结构异常者39例,头部CT异常率为10.3%,其中脑室扩大17例(43.6%),脑沟增宽11例(28.2%),大枕大池7例(17.9%),蛛网膜囊肿4例(10.3%)。与头部CT正常者相比,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头部CT异常者年龄更小,母孕期异常(早产、剖宫产者)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头部CT异常者,脑结构异常的发生与年龄负相关(r=-0.31,P0.01),与母孕期异常正相关(r=0.19,P0.01);脑结构异常类型与性别、家族史、临床表现等无相关性(P0.05)。结论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脑结构异常检出率较高,并且脑结构异常者起病年龄更小、母孕期异常更多,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脑结构异常可能为其神经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CT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结构影像学改变。方法:对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头颅CT扫描,并以正常组30例为对照。结果:本组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结构的CT异常率约为60%,在第三脑室最大宽度、顶叶脑沟宽度、两侧脑室前角距离、第三脑室外壁至岛盖面距离及大脑前纵裂宽度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在隔一尾最大距离、外侧裂最大宽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脑室系统扩大与脑萎缩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结构的异常率较高,以第三脑室扩大及脑萎缩较明显,且脑萎缩同时存在于脑白质和脑皮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并探讨脑CT检查在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于2012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该阶段内我院收治的85例精神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脑CT检查,计算脑CT检查对精神病的诊断准确性,比较精神病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患者的脑CT诊断准确性,并对影响精神病患者脑CT诊断准确性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脑CT检查对精神病患者脑萎缩、小脑萎缩、脑皮质萎缩、额叶皮质萎缩、侧脑室扩大的检出率分别为73.61%、69.49%、73.33%、79.22%、77.05%,脑CT检查对精神病的诊断准确性为69.41%(59/85),Kappa=0.532,与确诊结果之间的一致性中等。阳性症状精神病患者和阴性症状精神病患者的脑CT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2.31%(48/52)、33.33%(1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分析后得出,影响精神病患者脑CT诊断准确性的因素主要为病程、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精神病阴性症状。结论:在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用CT检查进行诊断可为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但其诊断准确性还受到相关因素的干扰,临床诊断过程中应注意规避干扰因素,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4例,分别口服氨磺必利、利培酮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末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各条目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但氨磺必利组情感退缩条目评分显著低于利培酮组(P<0.05);氨磺必利组总有效率为65.6%,利培酮组为63.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0.03,P>0.05).两组不良反应较轻微,但氨磺必利组失眠发生率显著高于利培酮组(P<0.05),静坐不能、血清泌乳素升高、血压下降、心动过速、体质量增加发生率显著低于利培酮组(P<0.05).结论: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疗效著且相当,但氨磺必利改善情感退缩症状显著优于利培酮,对体质量、泌乳素水平影响较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取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2组均采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对照组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联合工娱疗活动,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时采用康复护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阳性强化训练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3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正在住院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进行自身阳性行为训练的前后比较.以阴性症状评定量表作为评定工具,来评价训练前后的效果.结果:通过阳性强化训练,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行为除思维贫乏因子外其于各项因子均有较显著的改善.结论:阳性强化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的改善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CT检查对癫痫诊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癫痫的317例患者行头颅CT平扫,部分做增强扫描及手术治疗。结果:头颅CT阴性199例,阳性118例,阳性率37.22%。其中包括先天性颅脑发育异常28例,脑寄生虫病20例,颅内肿瘤16例,颅骨骨瘤1例(15例手术病理证实),脑血管病14例,脑萎缩17例,脑软化灶11例,颅骨凹陷性骨折4例,颅内钙化灶5例,脑结核瘤2例。结论:CT检查提高了癫痫病因的检出率,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活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不同症状类型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活性。方法 对19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入院第2d、4w末、8w末分别进行血清CPK检测,并与69名健康者对照。结果 以阳性症状为主的患者和混合型发病期的患者(入院第2d)血清CPK的活性显著高于以阴性症状为主要症状的患者(P<0.01),也高于健康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阴性症状为主要症状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PK的活性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期血清CPK活性明显增高,而阴性症状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和阳性症状为主要症状的患者间存在差异性;血清CPK生化指标的改变在某种程度上与阴性、阳性症状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3.
背景应用脑诱发电位技术比较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听及视信息加工过程中感觉性脑诱发电位特征,是否可发现一些异常的生物学指标.目的观察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性脑诱发电位长潜伏期及听觉脑诱发电位的变化特征,并与健康人相比较.设计随机抽样法,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病例组为宁波市康宁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对照组均为身心健康的志愿者.干预利用意大利百胜公司GalileoSirius电生理仪对36例强迫症和3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用33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了短声、闪光刺激,完成听觉脑诱发电位、视觉脑诱发电位.主要观察指标观察主波出现率,各波的波幅和潜伏期.结果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无论在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 AEP),还是在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s VEP)中,其P3波出现率明显减少(x2=12.73,P<0.01;x2=13.13,P<0.01);其中VEP/P3出现率精神分裂症与强迫症相比更为减少(x2=34.62,P<0.01).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AEP/P2波呈双峰率现象均增高(x2=4.17,P<0.05).强迫症、精神分裂症和正常对照组三组在相比,在AEP中潜伏期N1、P2波延长(F=6.95,P<0.01;F=6.45,P<0.01),波幅N1波下降(F=3.55,P<0.05);VEP中P2潜伏期延长(F=6.16,P<0.01),波幅P2,P3波均有改变(F=7.96,P<0.01;F=12.06,P<001).结论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听、视信息加工过程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以精神分裂症为重,其异常指标与其发病机制和症状有关,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并分析抗精神病药合并舒肝解郁胶囊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所在医院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患者作为主要观察对象,根据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单纯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观察组采用抗精神病药联合舒肝解郁胶囊疗法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阴性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痊愈率为38.0%,对照组痊愈率为36.0%,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性症状、简明精神病理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联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显著,且具有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不同精神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共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49例、正常对照193例,采用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认知功能测试,比较两组认知功能的差异;采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并分型,采用美国Niclet Bravo脑诱发电位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认知电位P300检测,分析患者RBANS测验总分与PANSS中不同精神症状的相关性,比较不同亚型患者认知电位P300的差异。结果患者组RBANS测试结果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WCST各项测量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组RBANS测试总分与PANSS阴性症状量表中的交谈缺乏自发性和流畅性、情感交流障碍呈显著正相关(r=0.191、0.192,P<0.05);阴性亚型患者与阳性亚型患者认知电位P300波幅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的损害,其中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与阴性症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源CT全脑灌注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拟诊TIA患者20例,均在症状出现24小时内行头颅CT平扫及CT Perfusion检查,将脑血流异常区与健侧对应区的情况做对比分析。结果 20例患者中,15例患者出现腔梗改变。20例患者均出现灌注异常区,患侧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时间较健侧明显延长(P0.05),同时15例患者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延长(P0.05)。15例患者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CBV)较健侧略有增加(P0.05),所有患者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无明显改变。结论双源CT全脑灌注能较好地反映TIA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心电图改变与梗死部位、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18例,均在入院后48h内行心电图检查,统计心电图检查异常率,并比较不同梗死部位、不同病情程度患者心电图检查异常率。结果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检查出心电图异常84例,异常率为71.19%。梗死部位为丘脑-基底节区及脑干者心电图检查异常率分别为86.11%、81.25%,均高于脑叶梗死者的41.18%(P0.05);病情程度为重度及中度者心电图检查异常率分别为86.67%、84.62%,均高于轻度者的51.02%(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多伴心电图异常,且心电图改变与梗死部位、病情程度密切相关,可将心电图检查作为疾病诊断及病情评价的重要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精神分裂症阴阳性症状与脑电地形图(BEAM)的关系。采用成都BMP—II型BEAM仪,按国际10-20系统放电极,在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清醒、闭目状态下常规脑电图描记全图。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组BEAM异常率高于阳性症状组。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额叶、优势半球后头部脑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脑梗死并脑出血诊断中磁共振成像(MRI)与计算机断层成像(C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4月阳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疑似脑梗死并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开展MRI检查与CT检查,以脑血管造影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I与CT检查诊断效能及不同部位、不同直径病灶检出准确率。结果:脑血管造影检出阳性74例,阴性2例;MRI检出阳性74例,阴性2例;CT检查检出阳性64例,阴性12例;MRI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分别为97.37%、98.65%,均高于CT检查的81.58%、83.78%(P<0.05);MRI、CT诊断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RI对脑叶、基底节病灶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 (P<0.05);MRI检查直径≤2 mm病灶的准确率高于CT (P <0.05);病灶直径> 2 mm时MRI、CT检出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梗死并脑出血诊断应用MRI与CT均有较高价值,MRI对不同部位、不同直径病灶检出准确率更高,诊断方面存在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多参数监护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精神分裂症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潜伏期(P3-PL)、N2-P3峰峰波幅(N2-P3-Amp)、N2-P3峰峰潜伏期(N2-P3-PL)]的改变,探讨MECT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对临床症状的改变情况,进一步探讨MECT治疗精神病的机制.方法 以36例MECT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组(MECT组),36例同期住院相匹配的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1~2、4、8周均进行ERP检测.同时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结果 MECT治疗1~2周P3-PL缩短、N2-P3-PL缩短、N2-P3-Amp增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P3-PL缩短在8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ANSS评分显示:MECT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ECT组在治疗的第1~2周PANSS总分、精神病理分、阳性症状中的怪异行为、思维形式障碍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有显著下降(P<0.05或P<0.01);而阳性症状中的幻觉、妄想和阴性症状在治疗早期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MECT较早地改善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MECT较早地改善精神病理症状和阳性症状中的怪异行为、思维形式障碍,而阳性症状中的幻觉、妄想症状消失较晚且较难;阴性症状也较晚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