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正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累及全身中小动脉为主的免疫相关性系统性血管炎综合征,可引起冠状动脉瘤(CAA)、心肌炎、心包炎等多种心血管并发症,是我国儿童最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之一,可导致猝死。若及时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可使CAA的发生率由25%降到4%[1]。因此,KD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十分重要。然而,KD早期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辅助  相似文献   

3.
36例川崎病患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崎病是以异常免疫反应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婴幼儿疾病。近年来发病已比风湿病增多 ,成为我国儿童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之一。本病为心血管系统广泛受累 ,其所致冠状动脉损害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可致冠状动脉扩张 (CAD)、冠状动脉瘤 (CAA) ,严重时致血栓性冠状动脉闭塞 ,心肌梗塞及缺血性心脏病 ,可造成不良预后。现对 1998年以来的 36例川崎病患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报告。资料与方法川崎病患儿 36例。男 2 2例 ,女 14例 ,年龄 3月~ 10岁 ,平均 2 .7岁。所有病例均符合日本川崎调查委员会 1984年所订诊断标准。使用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儿童非典型川崎病(AKD)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确诊并住院治疗的80例AKD病例资料作回顾分析。结果 80例AKD病例冠状动脉扩张的发生率为60%,冠状动脉内膜毛糙的发生率为62.5%,冠状动脉管壁回声增强的发生率为70%。结论儿童AKD病例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较高,超声心动图可以早期明确的评价儿童AKD的冠状动脉病变,为临床及时治疗提供明确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超声心动图应用于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患儿的诊断中,分析此种诊断方式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急诊科治疗的川崎病患儿中随机选取62例,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超声心动图应用于对本组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中,通过诊断进一步判断患儿冠状动脉狭窄、血栓、冠状动脉瘤的情况,对患儿的冠状动脉内...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9):3666-3667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8月收治的22例川崎病心脏病变患者。对所有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同时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对两种诊断方法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经过实验室检测诊断,共得到13个川崎病心脏病变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测到19例,两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超声心动图诊断,其发病部位的位置与患者实际病变更为相符,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上对川崎病心脏病变患者进行诊断,采用超声心动图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不仅诊断效率更高,而且其诊断位置更为准确,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超声心动图随访检查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川崎病急性期冠脉病变的发展过程,探讨急性期动态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价值。方法:本文以43例健康儿童的超声测值为参照,研究了16例川崎病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结果:健康儿童组左主干及右冠脉显示率为100%,前降支及左旋支显示率为86%和65%。病变组共检出冠状动脉病变8例,包括冠脉扩张7例,冠状动脉瘤1例,心包积液1例,二尖瓣返流3例。冠脉病变最早发生在起病第5天,第10~24天为高峰期,20~30天扩张的冠脉出现回缩。结论:川崎病急性期一过性冠脉扩张较普遍,超声心动图随访检查可提高冠脉病变的检出率,了解冠脉病变的动态变化,利于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对18例川崎病进行检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非典型川崎病是指发热5d以上,主要临床表现不满足典型川崎病的诊断,但其病程发展符合川崎病特点,并排除其他已知疾病或具有心血管并发症的病变。近年来,非典型川崎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约占所有川崎病的20%~30%[1]。本组通过分析100例非典型川崎病患儿的超声心动图特点,旨在探讨其在非典型川崎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所引起的冠状动脉的损害造成冠状动脉扩张以及冠状动脉瘤形成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二维超声(2DE)、脉冲多普勒(PW)、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l)检测受累冠状动脉开口、内径、追踪其走行及扩张处血流特点。结果 本研究共45例患者,男36例,女9例,年龄1个月~12岁,临床上被明确诊断为川崎病。超声分别测量其冠状动脉内径,根据冠状动脉损害的严重程度可分为0~Ⅲ级。每例患者至少行两次检查,并比较其用药前后的冠状动脉扩张程度。15例属0级,26例属I级,3例属Ⅱ级,1例属Ⅲ级,治疗后扩张的冠状动脉内径有缩小的趋势。结论 超声心动图诊断川崎病并发心血管损害对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对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形成的诊断具有特异性,能清晰的显示冠状动脉内径、扩张程度,但对检出冠状动脉远端的损害有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1.
超声心动图评价川崎病后冠状动脉内皮功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川崎病后冠状动脉内皮功能,明确川崎病急性期丙种球蛋白的应用是否对晚期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异常有作用.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仪测量39例有川崎病病史患者及17例健康对照者冷加压试验前后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计算其内径百分变化率.结果冷加压试验诱导的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在川崎病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4.7%及 11.1%±3.8%,P<0.0001.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所诱导的冠状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川崎病急性病程中是否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者冷加压前后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0%±4.5%及0.4%±6.4%,P>0.05).结论冷加压试验诱导的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在有川崎病病史者较健康儿童减低,提示川崎病后存在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异常.川崎病急性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的早期治疗不能干预冠状动脉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胎儿瓣膜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高危致畸因素的1100例胎儿进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患瓣膜性心脏病的胎儿生后进行复杂。结果:先天性瓣膜性心脏病16例,其中肺动脉瓣狭窄2例,肺动脉瓣闭锁1例,肺动脉瓣返流2例,主动脉瓣狭窄2例,主动脉返流1例,三尖瓣闭锁1例,三尖瓣下移1例,三尖瓣返流5例,二尖瓣返流1例,结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胎儿瓣膜性心脏病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超声心动图随访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进行超声检查,并对伴有冠状动脉损害者进行随访。结果 47例川崎病患儿中,冠状动脉损害19例(19/47,40.4%),其中左冠状动脉扩张10例(10/19,52.6%),左、右冠状动脉均扩张4例(4/19,21.1%),右冠状动脉扩张2例(2/19,10.5%),冠状动脉瘤3例(3/19,15.8%)。经治疗后随访发现18例患儿冠状动脉内径能恢复正常,其中2例冠状动脉瘤患儿均为1岁以下婴儿,瘤体较小,瘤径分别为4.2mm和4.6mm,前者随访18个月恢复正常,后者随访2年恢复正常。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动态观察冠状动脉病变,是目前随访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害最具价值的手段,但对冠状动脉远端损害的检出有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4.
超声心动图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5例临床确诊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心脏扩大45例,占69.2%,以左心扩大为主;室间隔及左室壁肥厚8例,占12.3%;左室收缩减低6例,占9.2%。二尖瓣脱垂6例,占9.2%;二尖瓣返流49例,占75.4%;三尖瓣返流52例,占80%;肺动脉高压47例,占72.3%。另有9.2%的患者出现左房自发性显影现象。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是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Fabry病是一种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α-半乳糖苷酶A活性缺失导致α-D半乳糖残基鞘糖脂在体内蓄积,最终累及心、脑、肾等引发多系统疾病。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有效评价Fabry病对心脏结构和功能影响的无创方法,有助于患者的及早诊断及治疗。本文就超声心动图在评估Fabry患者左心室结构和功能损伤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冠心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1年8月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冠心病60例,分别采川左心室造影(LVA)、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和RT-3DE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IN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比较。结果本组均完成3种检查,RT-3DE测定的LVEDV、LVESV、INEF值与LVA相位测定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DE测定的LVEDV、INESV、LVEF值与LVA相应测定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3DE与2DE测定的LVEDV、LVESV及LVEF缸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2DE、RT-3DE测定的LVEDV、LVESV值均低于LVA相应测定值,而LVEF值均高于LVA相应测定值。结论RT-3DE测定冠心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准确性优于2DE,可作为无创检查方法替代传统的导管法LVA。  相似文献   

17.
复合超声心动图诊断高血压疾病状态的临床价值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运用复合超声技术诊断不同程度高血压以直观患者心血管解剖结构和功能的病变状况。方法 :采用复合超声心动图随机检测高血压患者 52例及正常志愿者 64例 ,检测内容 :室间隔厚度 (IVST)及左室后壁厚度 (LVPWT)、收缩期运动幅度 (SA)、舒张早期弛张速度 (DV)、各房室横径及长径、左右房室瓣口舒张期血流参数、肺静脉收缩期及舒张期血流参数、左室 (LV)收缩功能常规参数。结果 :全部高血压患者 :1 .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平均厚度分别增厚约 0 .40 cm和 0 .42 cm (P<0 .0 0 1 ) ;2 .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平均收缩幅度分别增大 0 .0 8cm和 0 .2 8cm (P<0 .0 1 ) ;3.左心房明确扩大 (P<0 .0 0 1 ) ;4.左室收缩功能各项检测参数均高于正常人 (P<0 .0 5~ 0 .0 1 ) ;5.平均值为 72 .85%的左室射血分数与左室壁收缩期幅度的增强呈高度相关 (r=0 .91 ,P<0 .0 0 0 1 ) ;6.左室内径存在扩大的趋势 (P<0 .0 1 ) ;7.左室舒张末期容量及心输出量均有增大的趋势 (P<0 .0 5~ 0 .0 0 1 ) ;8.左室内径与左室舒张末期容量的增大两者间呈高度相关 (r=0 .93,P<0 .0 0 0 1 ) ;9.2 2例患者合并升主动脉扩张 ,2例合并腹主动脉瘤 ,1 7例合并肺动脉高压。结论 :注重客观评价高血压人群的疾病状态。复合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分析高血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Tei指数评估川崎病(KD)患儿左心室功能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川崎病患儿15例及对照组15例,测量左心室Tei指数、左室射血分数(EF)、左右冠状动脉起始部的内径。结果:所有受试者左室EF值正常。左室Tei指数:正常组0.25±0.07;川崎病初期0.48±0.25,极期0.28±0.10,川崎病初期左室Tei指数显著>对照组及极期患儿(P<0.05)。结论:Tei指数作为一种简单可靠的定量综合评价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多普勒指标,不受心室几何形态、心率的影响,与传统评价方法比较,对于川崎病患儿的早期发现及诊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超声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评估冠心病患者早期缺血心肌功能,评价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且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室壁运动异常的疑似冠心病患者50例.按CAG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20例(CAG未见明显冠脉狭窄),冠心病组30例[冠脉左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左旋支(LCX)中至少有一支主干狭窄≥50%].评估3DST与心肌灌注显像(MPI)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冠心病组3DST分析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和面积应变(AGS)绝对值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GLS的灵敏度最高;3DST与MPI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ST可以定量评估左室壁整体三维应变,可对冠心病早期心肌缺血所致室壁功能异常进行评估,GLS灵敏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