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性痴呆作为脑血管疾病的一大类型,近年来发病率日益增高,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老龄化等因素有关.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现代医学无特效治疗方法.针灸作为一种有效治疗手段,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作用逐渐显现.温通针法作为一种特色针刺方法,由"西北针王"郑魁山教授创立,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研究查阅了温通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亚单位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温通针法组、平补平泻组和捻转针法组,每组10只。采用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再灌注法复制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药物组给予尼莫地平溶液灌胃,每日2次,共14 d;温通针法组、平补平泻组和捻转针法组于"大椎""百会""水沟"穴分别施以温通针法、平补平泻法和捻转针法针刺,每次留针30 min,每日1次,共治疗14 d。采用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各组大鼠的行为学,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nAChR亚单位α4,α7、β2蛋白及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原平台象限的次数明显减少(P<0. 05),海马nAChRα4、α7、β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 05),nAChRα4、α7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 05),nAChRβ2 mRNA表达水平未见明显改变(P>0. 05)。与模型组比较,温通针法组、平补平泻组和捻转针法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明显缩短(P<0. 05),穿越原平台象限的次数均明显增加(P<0. 05),且温通针法组优于平补平泻组、捻转针法组(P<0. 05);温通针法组、平补平泻组、捻转针法组大鼠海马nAChRα4、α7、β2蛋白表达水平及nAChRα4、α7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 05),且温通针法组优于平补平泻组、捻转针法组(P<0. 05);各组大鼠nAChRβ2 mRNA的表达水平未见明显改变(P>0. 05)。结论:温通针法能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保护神经元细胞,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海马nAChR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及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再灌注造成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将5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温通针法组、捻转针法组、药物组,每组10只。温通针法组和捻转针法组分别于“大椎”“百会”“水沟”穴施以温通针法和捻转针法,每穴操作60s,每日1次,共15d。药物组给予尼莫地平悬浊液灌胃。各组大鼠经治疗、跳台试验结束后,断头处死,右侧脑组织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海马区脑组织细胞病理形态的改变。结果:①行为学测试:模型组跳台试验潜伏期延长,错误次数增多,学习和记忆成绩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温通针法组、捻转针法组和药物组潜伏期及错误次数明显少于模型组(P<0.01,0.05);药物组和温通针法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温通针法组与捻转针法组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0.05)。②形态学结果:空白组可见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整齐、密集,形态正常,无变性,胶质细胞无增生;模型组可见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紊乱,出现核固缩,胶质细胞有增生,神经细胞数量减少;药物组海马CA1区有核固缩,但较少,胶质细胞较多,神经细胞数量减少;捻转针法组胶质细胞有增生,但较模型组少,神经细胞数量减少有所改善;温通针法组海马CA1区未见核固缩,胶质细胞数量增生不明显,细胞数量明显增多,CA1区细胞排列较模型组整齐,形态较正常,接近空白组。结论:温通针法能明显减轻脑缺血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损伤,改善脑缺血引起的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4.
温通针法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SOD、MDA及AChE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脑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5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捻转针法组和温通针法组,采用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再灌注方法造成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针刺选穴为“大椎”“百会”“水沟”,分别施以温通或捻转手法;药物使用尼莫地平,0.0108 g/kg灌胃给药。治疗均每日1次,连续15 d。用比色法检测大鼠脑内MDA含量及SOD、AChE活性。结果:血管性痴呆模型组大鼠SOD活性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AChE活性、MDA含量较正常组皆显著升高(P<0.01);温通针法组、捻转针法组和药物组分别与模型组比较,均能明显升高SOD活性(P<0.01),降低AChE活性、MDA含量(P<0.05);温通针法组与药物组相比,升高SOD和降低AChE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降低MDA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且温通针法组升高SOD活性,降低AChE活性、MDA含量的作用优于捻转针法组(P<0.05)。结论:温通针法具有抗脂质过氧化损伤及改善脑内胆碱能系统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温通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理.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捻转针法组、温通针法组、药物组,采用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再灌注造成血管性痴呆(VD)大鼠模型,并行相应处理.各组大鼠经过治疗,跳台实验结束后,断头处死,检测脑内Ca2 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结果:温通针法能使VD大鼠脑组织中Ca2 含量显著降低,CAT活力增强.结论:"温通针法"能够提高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善自由基代谢、减轻神经细胞Ca2 超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温通针法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的疗效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温通针法组和捻转针法组。采用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再灌注方法造成VD大鼠模型,并给予相应的针刺("大椎"合谷"等)及药物(尼莫地平)治疗15d,采用放射免疫学方法检测大鼠血浆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内皮素(ET)含量的变化。结果:VD模型组大鼠CGRP含量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ET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温通针法组、捻转针法组和药物组分别与模型组比较,均能明显升高CGRP含量(P<0.05,0.01),降低ET含量(P<0.01);温通针法组与药物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且温通针法组升高CGRP含量、降低ET含量的作用优于捻转针法组(P<0.01)。结论:温通针法能使血浆中ET含量降低、CGRP含量升高,因而温通针法能有效改变机体中舒缩血管物质的含量,从而改善脑组织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三焦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8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3例,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三焦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进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1)入院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教育情况、病程及类型等基线水平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2)各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MMSE评分均有所升高,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各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ADL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但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ADL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焦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行为能力,且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血管性痴呆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病志号抽签/就诊顺序号方法简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35例尼莫地平,5~10mg/次,1次/d;Ⅱ~Ⅲ级高血压联合使用2~3种降压药控制;高血糖、高血脂加用降糖降脂药物。治疗组35例郑魁山教授"温通针法",选取水沟、百会、大椎、风池、足三里为主穴组方;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MMSE、ADL、不良反应。连续治疗8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42%。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1.4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MMSE、ADL治疗组升高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温通针法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型血管性痴呆,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温通针法联合丹红注射液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干扰素-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VD患者13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温通组、丹红组及联合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温通组给予温通针法治疗,丹红组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联合组给予温通针法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4组治疗前及治疗后(治疗6周)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变化,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8、干扰素-γ水平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对照组HDS评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8、干扰素-γ水平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温通组、丹红组及联合组HD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联合组为最高,温通组、丹红组为其次,温通组、丹红组及联合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8、干扰素-γ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且均以丹红组为最高,丹红组次之,温通组为最低。相关性分析显示,温通组HDS评分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8、干扰素-γ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丹红组HDS评分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8、干扰素-γ水平呈负相关(P0.05),丹红组HDS评分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8、干扰素-γ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温通针法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VD具有较好的效果,降低血清白细胞介素-18、干扰素-γ水平可能是其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防治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预处理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VD模型。电针预处理"百会"肾俞"后三里"穴,连续波,频率为100次/min,强度1 mA,每日1次,连续进行10 d。用比色法测定各组大鼠海马谷氨酸(Glu)含量的变化,原位杂交法测定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 1)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海马Glu含量、NMDAR 1 mRNA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电针预处理组海马Glu含量、NMDAR 1 mRNA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可降低VD鼠海马组织Glu含量,下调海马NMDAR 1的表达,因而有可能通过减轻Glu-NMDAR信号路径诱导的细胞凋亡发生,保护脑细胞。  相似文献   

11.
马占强  葛明 《河南中医》2012,32(9):1140-1142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肾活血组,制备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补肾活血组以补肾活血方按临床成人剂量的7倍给药,即0.5 g/kg,按照大鼠体质量以0.01 mL/g的剂量灌胃给药;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同时予以蒸馏水灌胃,按照大鼠体质量以0.01 mL/g的剂量灌胃。各组大鼠造模结束第2天开始给药,1次/d,连续处理4周。结果:补肾活血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排列介于模型组与假手术组之间;补肾活血组大鼠的海马CA1区细胞数与假手术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明显高于模型组大鼠的海马CA1区细胞数。结论:补肾活血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4,(1):102-105
目的:研究参银复智制剂对拟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海马CA1区的改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通过反复夹闭再通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制作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按照1ml/100g体重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30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2.32g,1.16g,0.58g生药/ml的参银复智混悬液1ml/100g,阳性药物组灌胃0.024mg成药/ml喜得镇混悬液1ml/100g。通过苏木素-伊红和刚果红染色比较使用大、中、小剂量参银复智制剂治疗后的海马CA1区细胞形态学改变和细胞数目及淀粉样蛋白沉淀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明显减少,其顶树突缩短甚至消失,淀粉样蛋白沉积明显,应用参银复智制剂能减轻海马CA1区的损伤。参银复智制剂大、中剂量组的细胞数量和淀粉样蛋白沉淀与小剂量组相比有明显改善。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参银复智大、中剂量组可明显降低血管痴呆模型大鼠海马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β-sit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ing enzyme 1,BACE1)、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otein precursor,APP),但对早老素1(presenilin 1,PS1)表达没有明显影响;可明显提高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内肽酶(neprilysin,NEP)和胰岛素降解酶(insulin-degrading enzyme,IDE)的表达。结论:参银复智制剂能发挥血管痴呆型大鼠的海马CA1区的保护作用,降低海马Aβ的沉积,这可能是其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加减薯蓣丸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双侧颈总动脉永久阻断法(2-VO)制备VD大鼠模型,设VD模型组、加减薯蓣丸组、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各20只。加减薯蓣丸组予10 g/(kg·d)剂量加减薯蓣丸灌胃,其余3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2周后,Morris水迷宫行行为学检测,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REB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PTEN、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VD模型组大鼠的行为学表现下降(P<0.05),变性神经元增加(P=0.001),神经元总数减少(P=0.73),CREB和Bcl-2表达减少(P<0.01),PTEN表达升高(P<0.01);与VD模型组比较,加减薯蓣丸组大鼠的行为学表现改善(P<0.05),变性神经元减少(P=0.004)、神经元总数增加(P=0.78),CREB和Bcl-2表达增加(P<0.01),PTEN表达下降(P<0.01)。结论:VD大鼠空间记忆能力下降与CREB、Bcl-2表达下降及PTEN表达升高有关,加减薯蓣丸方可能通过调节VD大鼠海马区PTEN/CREB/Bcl-2信号通路的表达,改善VD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解结”理论,从失眠的病因病机、解结理论、温通针法、机理探析四方面解析郑氏温通针法治疗失眠的“解结”机制。失眠有“实结”“虚结”之分,“实结”主要包括肝郁化火、痰热内扰、胃气不和三方面,“虚结”主要包括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心肾不交三方面。温通针法可通过“温”“通”“补”三大特性解失眠之“实结”与“虚结”,使经脉畅通,气血相通,脏腑和调,阴阳相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通窍活血汤对拟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学习记忆作用及脑皮质中乙酰胆碱含量的影响,探讨通窍活血汤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颈总动脉(CCA)注射混合血栓诱导剂法制作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通过八臂迷宫检测大鼠工作记忆错误次数、参考记忆错误;光镜(HE染色)观察拟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病理形态的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拟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皮质中乙酰胆碱的含量。结果 通窍活血汤高、中剂量能显著减少拟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工作记忆错误次数、参考记忆错误次数(P<0.01);明显改善拟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病理形态学异常;显著提高拟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皮质中乙酰胆碱的含量(P<0.01)。结论 通窍活血汤能明显改善拟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拟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的椎体细胞的病理形态的异常,提高拟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皮质中乙酰胆碱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肺降浊方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Va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温肺降浊方低剂量组、温肺降浊方中剂量组、温肺降浊方高剂量组,每组6只。另取6只大鼠设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西药组给予尼莫地平灌胃;温肺降浊方各剂量组给予相应剂量的温肺降浊汤灌胃。给药28 d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及Nissl染色法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肌醇需求酶1α(IRE1α)/剪接型X-盒结合蛋白1(XBP1S)/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信号通路相关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则减少。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病理损伤严重,神经元细胞明显减少,尼氏小体数量明显减少,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则降低(均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IRE1α、XBP1S、CHOP mRNA和XBP1S、CHOP蛋白及p...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龙首参葛丸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2-VO法复制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60只,分为正常组、阳性对照组(NS,10 mL/kg),脑复康组(0.8 g/kg),龙首参葛丸低剂量(1.5g/kg)组、中剂量(3g/kg)组、高剂量(6g/kg)组,每组10只。经口灌胃等体积给药,10mL/kg动物体质量,1次/日。在大鼠造模前及造模后第38天、39天、40天进行跳台试验,对大鼠进行学习记忆能力的评估。大鼠于第41天给予10%水合氯醛麻醉迅速断头取脑,取视交叉后4 mm与小脑前之间的部分,经4%多聚甲醛浸置后,制作成厚约5μm的冠状切片,HE染色后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组织结构变化。结果:跳台试验显示:龙首参葛丸低、中、高剂量组及脑复康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龙首参葛丸和脑复康都有改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但龙首参葛丸高剂量组相较脑复康组作用更加明显(P0.05);镜下染色观察:龙首葛根组与脑复康组、阳性对照组比较,大鼠海马区CA1区尼氏体(虎斑样结构)体积大、数量多,且分布较均匀,发生尼氏体溶解的细胞数量也较少。结论:龙首参葛丸可促进神经元内蛋白质合成,减少神经元损伤,促进神经元修复,对血管性痴呆具有治疗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刺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选穴规律.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F)、Web of Science和Pubmed中有关针刺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文献,用Excel软件建立腧穴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方...  相似文献   

19.
大蒜素对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的作用.方法:用急性酶解法获得大鼠的单个心肌细胞,用标准的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钙通道电流.结果:5、50、250和500μmol/L大蒜素分别抑制钙电流4.4%、26.91%、38.06%、72.90%.250μmol/L大蒜素能使心肌细胞钙电流-电压曲线明显上移,峰电流密度从(7.17±0.65)pA/pF减少至(4.44±0.52)pA/pF(n=15,P<0.05),但激活电位、峰电位和翻转电位无明显改变(P>0.05).大蒜素能使钙电流失活曲线明显左移(P<0.05).大蒜素对钙电流激活曲线、失活再复活曲线和频率依赖性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大蒜素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心肌细胞L-型钙通道.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方氏头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 1区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方氏头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方氏头针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方氏头针组针刺头部"倒脏上焦"(双侧)、"记忆"(双侧)、"思维"穴,每日1次。10d后,应用Morris智能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 1区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与抑凋亡因子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共表达的阳性细胞数目,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抑凋亡因子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平均逃避潜伏期及2min内首次跨越原象限平台的时间比较,模型组明显长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P0.01),方氏头针组明显短于模型组(P0.01)。2min内跨越原象限平台次数比较,模型组明显少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P0.01),方氏头针组明显多于模型组(P0.01)。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海马CA 1区GFAP/Bcl-2共表达的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方氏头针组GFAP/Bcl-2共表达阳性细胞数显著增高,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1)。结论:方氏头针可显著上调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 1区星形胶质细胞抑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从而有效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