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艾滋病性病》2020,(1)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道组织作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HIV储存库的可能。方法 20例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至少6个月,需要行包皮切除术或泌尿道/生殖道腔镜手术的HIV/AIDS病人,检测标本组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HIV-1总脱氧核糖核酸(DNA)。结果 20例病人平均年龄(45.8±14.7)岁,接受HAART(6~36个月),平均(14.1±7.9)个月,外周血HIV-1核糖核酸(RNA)均低于检测下限20拷贝/mL,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平均(417.3±151.3)个/μL,CD4细胞/CD8~+T淋巴细胞(简称CD8细胞)(CD4/CD8细胞)比值平均(0.55±0.35),泌尿生殖道组织和PBMC中均能检测到HIV-1总DNA,载量分别为(85.9~89 300)拷贝/10~6个细胞(中位数1 034.12拷贝/10~6个细胞)及(6.83~321 000)拷贝/10~6个细胞(中位数550拷贝/10~6个细胞),两者呈正相关(r=0.53,P=0.018)。但泌尿生殖道组织HIV-1总DNA载量与CD4细胞计数及CD4/CD8细胞比值变化均无明显相关性(r=-0.002,P=0.99;r=0.12,P=0.61)。结论泌尿生殖道组织可能是HIV感染者的病毒储存库之一。 相似文献
2.
《中国艾滋病性病》2017,(10)
目的分析郑州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ART)不同时期生存情况的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共3 014例符合标准的病例,依据不同抗病毒治疗时间分成国家艾滋病防治规划"十五"(2004-2005)、"十一五"(2006-2010年)、"十二五"(2011-2015年)3个治疗时期。这3个时期新增治疗病例分别为71例、954例和1 989例,由此组成3个组,比较分析3组病例的基本情况和生存状况,SPSS 23.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抗病毒治疗时期,入组治疗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HIV感染途径、基线CD4+T淋巴细胞数及首治抗病毒治疗方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十二五期间ART病人五年生存率(0.91)高于十一五期间ART病人(0.80),而十一五期间ART病人两年生存率(0.87)高于十五期间ART病人(0.67)。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艾滋病病死率分别是28.89/100人年、5.61/100人年和2.66/100人年,不同治疗时期ART病人生存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08,P0.01);相对于十五期间,十一五、十二五期间艾滋病死亡风险分别下降了0.377倍和0.162倍。结论随着对艾滋病防治工作力度的加大,HIV/AIDS病人生存率显著提高,病死率及死亡风险明显下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3.
浅析HIV/AIDS病人的隐私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在歧视依然很严重的情况下,保护艾滋病(AIDS)病人和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合法权利最重要的是隐私权。该文从当前的艾滋病相关规定入手,探讨如何进一步改善法律环境,从而确保艾滋病病人和HIV感染者的隐私权及其他合法权利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4.
5.
《中国艾滋病性病》2015,(8)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中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心理状态与需求。方法 2013年5-12月采用SCL-90问卷工具,对HIV/AIDS病人中的76例MSM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6例总分均值为147.97,标准差为58.28。总症状指数中,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分别占57.89%、28.95%、9.21%、3.95%;抑郁、焦虑、精神病性、躯体化、强迫症状、恐惧各项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因子评分异常轻度所占比例较大,中度与重度较少。阳性项目数的单因素分析中,治疗与否有统计学意义(P0.05);需求方面认为能否传染给亲属、能否保密、如何增强体质非常重要,且在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户籍和治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IV/AIDS病人中MSM的心理健康存在不同程度、不同因素的问题,有着不同的需求,需要针对不同需求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对西安市目前启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服药依从性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影响依从性的因素及其与治疗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病人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依从性相关信息知晓情况、服药行为、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等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535例服药病例,474例(88.6%)报告最近一个月无漏服或超过固定时间2小时服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影响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有:宗教信仰[比值比(OR)=15.837,P=0.011]、每天服药次数(OR=3.905,P0.001)、饮酒(OR=3.058,P=0.007)、服药提醒装置(OR=3.012,P=0.001)、按时随访(OR=2.079,P=0.025)、依从性相关信息知晓状况(OR=1.558,P0.001)。治疗过程中发生病毒学失败31例。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治疗时间和依从性是影响病毒学应答的关键因素。结论 HIV/AIDS病人的服药依从性直接影响治疗结局,它的建立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与信息-动机-行为(IMB)技能模型契合,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可通过强化病人对ART相关信息的认知、服药动机及服药行为技能提高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滨州市于 1995年监测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者 ,自此 ,随着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继发现了多例HIV/艾滋病 (AIDS)病人。这些人中有的失去了原有的工作而无生计 ;有的妻离子散 ;有的为了躲避人们的歧视或流浪或匿藏 ;有的产生报复社会的心理 ,甚至出现报复行为。面对这些情况 ,我们在做好跟踪监测的同时 ,耐心说服教育 ,稳定他们的情绪 ,帮助他们寻找新的工作 ,资助他们生活中的困难 ,让他们学到技术 ,掌握一技之长而自食其力 ,把关爱送到他们的身边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有无效现象。现就关爱HIV/AIDS病人的案例进行分析 …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艾滋病(AIDS)病人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1999-2007年收治的、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临床数据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免疫学指标、病毒学指标、机会性疾病及HIV/AIDS诊断情况,以及老年抗病毒治疗情况等。结果13例病人中,男性10例,女性3例;年龄平均63.6岁(61~71岁);4例经过性传播途径感染,2例经过输血传播,7例不详。CD4^+T淋巴细胞26-1 395/μl,平均262/μl;CD8^+T淋巴细胞484-7 591/μl,平均1 395/μl;病毒载量1例检测结果是〈50拷贝/ml,4例为3.43-5.46Log10拷贝/ml,平均4.44 Log10拷贝/ml。机会性感染中,真菌感染为40%,结核30%,CMV感染20%,消耗综合征20%。13例中7例进行了抗病毒治疗。结论老年人感染HIV/AIDS可以造成各种机会性疾病。老年HIV感染者/AIDS病人需要进行联合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2.
13.
14.
湖北省HIV感染者/AIDS病人现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HIV/AIDS)病人的发病和存活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湖北省671例HIV/AIDS病人进行随访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生存分析等。结果湖北省HIV/AIDS病人的男女性别比为1.37:1;治疗前的AIDS病人病死率为29.81%;HIV感染者中发病足引起死亡的危险因素;婚姻状况町明显影响HIV/AIDS病人的生存。结论HIV/AIDS病人急待社会医疗、心理、乍活等各方面的救助;维持HIV/AIDS病人的家庭稳定可延长其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社会支持现况,并分析影响因素,为HIV/AIDS病人的心理关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运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昆明市500例HIV/AIDS病人实施问卷调查,采用SPSS 20.0软件统计数据,并对相关人口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499例HIV/AIDS病人。病人的社会支持总分(30.24±9.48)分,其中主观支持(16.84±6.42)分,客观支持(6.17±3.72)分,支持利用度(6.29±2.36)分,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社会支持总分在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30~39岁的病人总分(31.58±9.44)分,高于其他年龄段;50~59岁病人总分(26.98±9.93)分,在各年龄中最低。个体户病人总分(33.28±8.96)分,高于其他各职业;打工者群体总分(28.69±9.86)分,在各职业中最低。结论 HIV/AIDS病人的社会支持较常人显著偏低,其中50~59岁年龄段的群体和打工者群体社会支持度最低,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也最多,采用更多方法来增加病人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比较主动与被动发现的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人(HIV/AIDS病人)的防控指标。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抽取扬州市1997-2010年主动发现和被动发现的HIV/AIDS病人,收集首次随访情况、病程阶段及配偶HIV抗体结果等数据作比较。结果两种方式各调查90例,主动发现和被动发现的HIV/AIDS病人首次随访完成率分别为97.78%(88/90)和87.78%(79/90),HIV感染者比例分别为67.78%(61/90)和45.56%(41/90),配偶HIV抗体阳性比例分别为1.47%(1/68)和9.52%(6/63),发现-发病间隔期分别为(602.62±538.31)天和(245.12±447.91)天,发现-死亡间隔期分别为(978.40±530.74)天和(772.69±734.94)天,死亡率分别为17.78%和41.11%,治疗12个月CD4+T淋巴细胞数分别升高(165.81±166.47)个/μL和(92.97±95.33)个/μL,与被动发现相比,主动发现首次随访完成率高(χ2=6.72,P<0.01),HIV感染者比例高(χ2=4.19,P<0.05),配偶HIV抗体阳性比例低(χ2=9.05,P<0.01),发现-发病间隔时间长(t=3.15,P<0.01),发现-死亡间隔时间长(t=2.14,P<0.05),死亡率低(χ2=11.79,P<0.01),治疗12个月CD4+T淋巴细胞数上升值高(t=2.16,P<0.05)。结论主动发现方式能够早期发现HIV/AIDS病人,降低二代传播,提高病例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今后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中国艾滋病性病》2015,(7)
目的比较自愿咨询检测(VCT)与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服务(PITC)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差异,探讨适宜的工作模式。方法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现住址在昆明的HIV/AIDS病人的资料,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昆明地区VCT和PITC发现的629例和674例HIV/AIDS病人的数据进行分析,两者发现的病人,在性别、婚姻、文化程度和职业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VCT发现的病人,CD+4T淋巴细胞检测率(94.6%)高于PITC(77.4%)(χ2=78.17,P0.01),抗病毒治疗的比例(56.9%)高于PITC(41.2%)(χ2=12.32,P0.01),同性性传播的比例(24.6%)高于PITC(2.8%)(χ2=148.12,P0.01);PITC发现的病人,AIDS病人的比例(33.8%)高于VCT(30.2%)(χ2=13.22,P0.05),当年报告死亡的比例(5.6%)高于VCT(2.2%)(χ2=9.61,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CT仍是早期发现HIV/AIDS病人的重要手段,PITC是发现HIV/AIDS病人的重要补充,两者结合可以减少传染,提高HIV/AIDS病人的生存质量,此工作模式值得在今后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ART)效果。方法收集玉溪市2005—2016年的ART信息库中随访记录,历史卡片和治疗数据库的相关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不同年龄病人病毒学治疗效果、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变化及一年内死亡情况。结果 1 930例接受了ART的病人中,218例(11.3%)病毒学治疗失败,不同年龄段在不同治疗基线CD4细胞层次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增长,CD4细胞上升速率中位数由13.9个/μL/月下降至6.2个/μL/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6.080,P0.001);不同治疗时基线CD4细胞分层分析发现,治疗时基线200个/μL组和200~350个/μL组不同年龄段CD4细胞上升速率中位数为12.7~18.8个/μL/月之间和1.5~16.8个/μL/月之间,组间差异分别有统计学意义(H=13.575和9.133,P均0.05),治疗时基线CD4细胞351~500个/μL和500个/μL组不同年龄段CD4细胞变化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7.171和3.110,P=0.067和0.157); ART后一年内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者占2.8%(54/1 930),其治疗时基线CD4细胞均200个/μL,其中18~29岁者治疗后一年内死亡率1.7%(7/412),30~39岁者死亡率1.5%(10/650),40~49岁者死亡率3.4%(16/476),≥50岁者死亡率5.4%(21/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16,P0.001)。结论年龄不影响ART后病毒学疗效,但是年龄越大CD4细胞恢复越差,一年内死亡率越高,针对≥50岁感染者应该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所致的严重传染病,在我国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为了解当地HIV/AIDS病人的临床特点,对德宏州医疗集团内二科收治的68例HIV/AIDS病人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