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中国青少年的焦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青少年焦虑情绪的心理干预提参考依据。方法 于2020年3月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网络平台对中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8 433名16~22岁青少年进行了焦虑情绪现状的相关调查。结果 最终纳入分析的170 830名16~22岁青少年中,在新冠疫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生焦虑情绪者的40 448人,焦虑检出率为23.7%,其中,轻度焦虑者32 458人(80.2%),中度焦虑者5 878人(14.5%),重度焦虑者2 152人(5.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调查期间居住地确诊病例数为100~499和≥500例及经历过创伤及受疫情影响的人群类别为二、三和四级人群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中国青少年焦虑发生的危险因素,与家人关系一般和和睦及疫情前情绪一般和稳定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中国青少年焦虑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中国青少年焦虑发生率相对较低,性别、调查期间居住地确诊病例数、与家人关系、是否经历过创伤、受疫情影响人群类型和疫...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广州市民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
计的《广州市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众心理调查》,在广州市随机抽取年龄在#" ) "& 岁的市民,,&
名进行调查。结果$ 应付方式、受教育程度、年龄、专业不同的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认
知是有差异的,且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众,对风险的认知越高;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公众在对事件的
起因、可控性及防范措施等方面比没有相关知识的公众了解的要多,心理承受力更强。结论$ 发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关部门广泛宣传有关疾病的预防知识和相关知识,及时公布事件进展的最
新、准确情况,可有效对抗负面信息的影响,避免市民出现不必要的恐慌。 相似文献
计的《广州市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众心理调查》,在广州市随机抽取年龄在#" ) "& 岁的市民,,&
名进行调查。结果$ 应付方式、受教育程度、年龄、专业不同的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认
知是有差异的,且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众,对风险的认知越高;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公众在对事件的
起因、可控性及防范措施等方面比没有相关知识的公众了解的要多,心理承受力更强。结论$ 发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关部门广泛宣传有关疾病的预防知识和相关知识,及时公布事件进展的最
新、准确情况,可有效对抗负面信息的影响,避免市民出现不必要的恐慌。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压力过程模型探讨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众风险感知(风险感知)对其抑郁的影响,及宿舍关系和消极应对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方便式抽样的方法对西安某高校1 045名大学生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众风险认知量表(PRP-PHE)、宿舍人际关系问卷(RBC)、中文版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调查,分析宿舍关系和消极应对在风险感知和抑郁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大学生的风险感知得分(2.82±0.73)分,宿舍关系得分(1.79±0.52)分,消极应对得分(1.24±0.55)分,抑郁得分(4.34±4.26)分;大学生风险感知和宿舍关系均与消极应对和抑郁显著正相关(P<0.01),风险感知可以通过宿舍关系和消极应对间的链式中介对抑郁产生影响(P<0.05),预测大学生的抑郁。结论 大学生风险感知与抑郁密切相关,宿舍关系和消极应对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四川省公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与技能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四川省18岁以上符合条件的居民20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女性对食物中毒应对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男性(P<0.01),男性知晓放射性事故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P<0.01),其他知晓率无性别差异。高年龄组(≥60岁和50~59岁)对各项知识知晓率都较低,30~39岁年龄组知晓率最高。文化程度越高,知识知晓率越高。农村居民麻疹预防知识答对率显著高于城市居民,其他知识知晓率城市居民显著高于农村居民。结论影响四川省公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与技能最主要的因素是文化程度和城乡差别。今后应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宣传教育,并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在低文化程度人群中普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农村居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群组抽样方法,抽取江苏某市和安徽某市的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匿名自填方式共调查2 136人,并采用SAS 9.1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农村居民总体风险认知率为26.9%,对日常急救、化学中毒急救、放射急救、食物中毒急救、烈性传染病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11.8%、6.2%、5.1%、13.3%和10.5%;由标准回归系数可知,对农村居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影响由大至小依次是经济水平(0.723)、文化程度(0.690)、公共卫生知识水平(0.560)、风险认知水平(0.449)、年龄(0.167)、婚姻状况(0.152)和性别(-0.047)。结论 应提高农村居民的公共卫生知识水平和风险认知能力,提高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和文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东省城市居民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知晓情况和影响因素,为完善政府的相关健康教育和促进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利用判断抽样的方法,采取拦截访问的方式对广州市越秀区、荔湾区和深圳市罗湖区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传染病知识得分中位数为52分,手足口病和麻疹的知识知晓率较低,分别为25.4%和42.9%;食物中毒知识得分中位数为64分,科学识别毒蘑菇方法的知晓率较低,结果为42.4%。不同地区、年龄和文化程度人群的知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地区、文化程度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注程度是影响知晓率的因素;文化程度越高知晓率越高。结论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特别是传染病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应针对低文化程度居民采取其喜闻乐见的宣传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成年居民的疫苗犹豫情况及影响因素,为疫苗接种工作的推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21年2—3月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方法在广东省、湖北省、北京市、河北省和黑龙江省随机抽取4 325名18~59岁居民进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疫苗犹豫情况调查。结果 本次最终有效调查的4 169名居民中,有疫苗犹豫者1 479人,疫苗犹豫者比例为35.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自评健康差、患慢性病、风险感知程度高和信息关注度高的居民更易产生疫苗犹豫现象,接种流感疫苗、社会责任感高、身边有人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考虑疫苗安全性和考虑疫苗有效性的居民更不易产生疫苗犹豫现象。结论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成年居民存在一定的疫苗犹豫现象,性别、自评健康状况、是否患慢性病、是否接种流感疫苗、社会责任感、风险感知程度、信息关注度、身边是否有人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是否考虑疫苗安全性和是否考虑疫苗有效性是居民疫苗犹豫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居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与技能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系统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朝阳区城乡居民2000人进行问卷调查,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知识与技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82.7%的调查对象经历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朝阳区居民在伤寒、放射性事故方面知识与技能的知晓率相对较低,分别为19.9%和22.8%.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城市居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与技能得分高于农村;越年轻者,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与技能得分越少;文化程度越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与技能得分越少.结论 北京市朝阳区居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与技能水平有待提高,应加强对伤寒、放射性事故等方面的健康教育,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开展农村地区、年轻人、低文化程度居民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陕西省公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选取陕西省年满18周岁的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1945人。灾害事件应对方面,地震、水灾、火灾应对知识的平均知晓率分别为72.86%、65.34%和77.94%;传染病暴发事件应对方面,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平均知晓率分别为91.38%和90.36%,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死禽畜处理方法、流感、麻疹、肺结核、伤寒、霍乱、鼠疫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77.90%、82.53%、77.13%、66.63%、71.59%、53.22%、31.49%、55.80%和83.13%;其他事件应对方面,食物中毒应对知识的平均知晓率为58.69%,交通事故报警电话的知晓率为52.18%,遭毒气袭击或化学品泄漏时逃生方向的知晓率为68.56%,认为知道什么是放射性事故的人中放射性事故应对知识的平均知晓率为63.50%。结论陕西公众对地震、水灾和火灾等灾害事件应对知识掌握不全面,对少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欠缺,食物中毒、交通事故、放射性事故等的应对知识需要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福建省龙海市公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与技能的现状及获取途径,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龙海市符合条件的居民5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知晓交通事故求助电话男性53.4%,女性44.6%;知晓放射性事故男性45.8%,女性33.7%,均为男高于女;知晓灾害事件自救知识低年龄组(18~29岁)为(12.98±2.45)分,高于高年龄组(50~59岁)的(11.65±2.94)分;灾害自救知晓率大学及以上学历为(13.39±3.30)分,小学及以下水平为(11.53±3.55)分;传染病防控知晓情况大学及以上学历为(20.09±4.22)分,小学及以下水平为(16.92±5.28)分、知晓交通事故求助电话大学及以上学历为64.9%,初中学历为42.2%、知晓毒气泄漏逃生知识高中/中专学历为55.6%,小学及以下水平为42.5%,以上知识知晓率高学历人群高于低学历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对龙海市公众应急知识与技能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学历(B=1.895,95%CI:1.279-2.510),其次是职业(B=0.286,95%CI:0.053-0.520)。结论龙海市公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与技能存在学历、职业、年龄、性别差异,整体的应急知识掌握情况不佳,其中学历和职业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风险沟通是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搜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风险沟通的发展历史、沟通流程、理论模型等进行概述,重点关注风险沟通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均表明,风险沟通应遵循特定的流程,根据事前、事中、事后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沟通策略。2003年SARS疫情以后,我国的风险沟通机制不断完善,在应对甲型流感和COVID-19疫情中呈现出较好的效果。但是世界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风险沟通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的风险沟通理论和实践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福建省2012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方法利用网络直报系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库,描述与分析福建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布特征,综合评价其报告质量。结果 2012年福建省监测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6起,Ⅲ级事件占6.58%,主要是家庭成员食物中毒致死而引发,Ⅳ级事件占39.47%,主要是学校传染病暴发,未分级事件占53.95%,主要是学校传染病暴发;传染病类事件合计占86.84%,主要涉及病种有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流感和手足口病;发生在学校的事件合计占67.11%,主要分布在县中学、县小学、乡小学和托幼机构;监测敏感性、报告及时性、控制时效性的P50分别为126.25h、1.52h和6.97d,综合评价各设区市监测报告质量,Ci值最高0.63,最低0.17,差度跨越3个等级。结论福建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仍以传染病类为主,县、乡中、小学是高发地区;监测事件存在缺漏报现象,且事件监测敏感性和报告时效不高,各设区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存在差异;以家庭为单位的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级别评定存在不合理,值得进一步商榷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深圳市龙岗区产后抑郁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7年分娩接受产后上门访视的产妇为研究对象,产后访视时间是出院后3 d及产后第14 d,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自评量表及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抑郁症状情况及一般情况的调查。结果 本次研究共调查为产妇36 084名,抑郁症状发生率为1.77%,产后4周产妇抑郁症状发生率已经超过4.00%。多因素分析显示,孕期有负性情绪(OR = 11.304(9.354~13.631) ,P(OR = 3.121(2.163~4.519),P<0.001)、晚产(OR = 4.157(1.556~9.152),P = 0.001)是都是产后抑郁症状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深圳市龙岗区产后抑郁症状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引起产妇抑郁的因素较多。应重点关注孕期有负性情绪、晚产及家族精神病史的产妇,以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医药产品创新与可及是推动全球健康公平、维护全球卫生安全的重要内容,更是有效防控传染病暴发流行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手段.世界卫生组织(WHO)作为全球最大的政府间卫生组织,在多次抗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制定了系列政策和行动方案.本文总结了WHO在全球医药产品创新与可及领域所采取的行动,如制定研发蓝图、推动紧急使用清... 相似文献
15.
应对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传染病医院的职责,对于新发、突发传染病要做到早发现、早控制,管理到位,应急方案合理,培训及时,进行针对性演练,医院环境配置合理,医护人员防护恰当.综合性医院须承担一定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与传染病医院有机地配合,更好地完成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高校常见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措施,校内、校外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方案.提出了新形势下高校应从加强学校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开展传染病疫苗接种,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和建立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入手,做好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从而得出新形势下高校应重视校医院的建设与发展,以校医院为依托,各部门相互配合,建立起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群防群控的长效管理机制,以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及发展,保障学校师生生命安全,维护学校稳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