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腹超声在剖宫产瘢痕妊娠超声分型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12月入院治疗的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67例,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检查最终得到确诊,手术前患者均行经腹超声检查,将经腹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经腹超声在孕囊部分突入型、孕囊完全突入型、混合团块型的诊断符合率;对于已经确诊的不同分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给予相应的方法治疗,记录不同分型下患者治疗预后情况。结果 67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组织检查最终得到确诊,患者中孕囊部分突入型34例,瘢痕处孕囊完全突入型29例,混合团块型4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经腹超声检查,65例最终确诊,与病理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7.01%(P0.05);瘢痕部位孕囊部分突入型患者腹部超声下瘢痕部位可见切口假腔,孕囊下缘呈三角形状,并嵌入其中;孕囊前方肌层变薄,厚度减少;瘢痕处孕囊完全突入型患者经腹超声下孕囊内可见卵黄囊,部分患者伴有原始心管搏动,孕囊前方肌层变薄,厚度在0-6 mm;混合团块型剖宫产超声下前方肌层变薄,厚度在0-5mm,超声下血流信号丰富;67例剖宫产瘢痕妊娠超声确诊患者均进行相关治疗,55例患者行手术治疗,11例患者行药物治疗后再行手术治疗,1例患者行单一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患者得到恢复,治愈出院。结论将腹部超声用于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中能提高不同分型检出率,指导临床治疗,评估患者预后,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早孕期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超声分型与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诊治的35例早孕期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的诊治资料,对其病理、超声分型和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的超声分型和临床意义进行探究。结果:观察35例患者超声分型情况发现,5例为宫腔内孕囊达瘢痕边缘型,11例孕囊完全植入疤痕型,19例孕囊部分植入瘢痕型。观察35例患者治疗方案和治疗成功率发现,5例为宫腔内孕囊达瘢痕边缘型中1例漏诊,孕15周复查已植入子宫前壁中下段肌层,转至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其余4例均采用超声引导下清宫,均治疗成功,治疗成功率为80.00%;11例孕囊完全植入疤痕型均给予腹腔镜妊娠物切除术+清宫术进行治疗,治疗成功率100.00%;19例孕囊部分植入瘢痕型中1例漏诊,给予清宫术并发大出血,治疗失败,1例因双胎之一停止发育暂不给予处理,3例先给予其垂体后叶素局部注射后给予清宫术,治疗成功,1例过度诊断,与其余13例均给予腹腔镜妊娠物切除术+清宫术,均治疗成功,治疗成功率89.47%。结论:早孕期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超声分型可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重要依据,使得治疗的成功率得到保证,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超声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在剖官产瘢痕妊娠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剖宫产瘢痕妊娠病例,总结其主要临床表现、超声特点及超声辅助的治疗方法.结果 在83例剖宫产瘢痕妊娠病例中,根据其超声图像特点分为三型:瘢痕处肌层内孕囊型(35例)、瘢痕处及官腔内孕囊型(13例)、包块型(35例).前两型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停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分别为60.0%和61.5%),包块型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清宫术或药物治疗后持续性阴道出血或血β-HCG水平异常(82.9%).83例中通过超声检查正确诊断为剖宫产瘢痕妊娠者71例,诊断符合率为85.5%.13例瘢痕处肌层内孕囊型、11例瘢痕处及官腔内孕囊型和2例包块型的患者采用经腹超声监测下清官术治疗;2例瘢痕处肌层内孕囊型、1例瘢痕处及宫腔内孕囊型和5例包块型的患者采用经腹超声引导下病灶局部注射甲氨蝶呤治疗.结论 超声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在选择治疗方案、指导治疗及治疗后随诊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丽 《临床医学》2012,32(9):81-82
目的探讨瘢痕部位妊娠彩色多普勒表现。方法对8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做超声检查。结果 8例剖宫产妊娠患者中5例经阴超彩色多普勒检查,3例经腹部彩色多普勒检查,孕囊与膀胱之间可见一层厚薄不等的子宫肌层,厚度在2~6 mm,宫腔内无孕囊回声。结论经阴超或经腹彩色多普勒诊断剖宫产瘢痕早期妊娠具有独特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超声检查在监测剖宫产子宫瘢痕处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46例剖宫产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经腹超声检查和经阴道超声检查,根据患者检查情况分别依据相应治疗。统计超声检查结果以及患者的治疗情况和治愈率。结果:剖宫产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的妊娠物附着于子宫峡部瘢痕处,附着部位的肌层变薄,妊娠物与膀胱间子宫肌层的厚度均<0.5cm,阻力指数0.56~0.74,平均阻力指数为0.66±0.09。经过超声检查后,所有患者接受不同的治疗,总治愈率为86.96%(40/46)。结论:超声检查能够对剖宫产子宫瘢痕处妊娠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诊断,同时在患者的治疗以及随访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患者的不良影响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与超声造影联合临床因素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治疗方案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12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经阴道超声及超声造影指标, 将其按治疗方式分为宫腔镜/超声引导下吸宫组(91例)和腹腔镜组(29例), 比较两组间临床及超声指标的差异, 确定影响治疗方式选择的相关临床及超声指标。结果两组间孕囊/包块是否向浆膜突出、孕囊/包块长径、超声造影显示孕囊/包块主要供血部位、绒毛膜/早期胎盘部位、瘢痕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超声造影显示孕囊/包块主要供血部位(OR=6.029, P=0.003)、子宫瘢痕厚度(OR=12.998, P=0.002)是微创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经阴道超声与超声造影联合临床因素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治疗方案选择有一定价值, 超声造影评估子宫瘢痕厚度、孕囊/包块主要供血部位可能是影响微创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联合三维超声显像技术对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07月北京市大兴区妇幼保健医院检查的19例疑似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孕妇,经阴道二维和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检查,对照手术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19例超声疑似病例中,剖宫产切口妊娠14例、非切口妊娠5例,二维超声及三维超声分别测量切口处肌层厚度0.244±0.128mm、0.166±0.078mm,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子宫前壁肌层厚度≤2mm时,二维超声诊断与三维超声预测切口妊娠无明显差别,且准确率较高;在三维超声子宫肌层厚度>3mm时,诊断子宫瘢痕切口妊娠存在误诊率.结论:三维超声显像技术能立体多切面显示妊娠囊与切口的关系及距离,在CSP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尤其在测量子宫前壁下段切口处孕囊与浆膜层之间的肌层厚度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中的价值.[方法] 11例子宫下段瘢痕妊娠患者,采用经腹经腔内联合彩超检查,观察孕囊位置,妊娠物与子宫切口处肌层的回声、血流分布及两者的分界、宫腔宫颈情况等.[ 结果] 所有患者在宫腔正常部位未见到孕囊.孕囊或包块着床于子宫下段切口肌层处,根据其超声图像表现分为2种类型:①孕囊型2例,②流产包块型9例.[ 结论] 经腹经腔内彩超对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瘢痕妊娠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子宫瘢痕妊娠(CSP)是指孕囊或胚胎在剖宫产术后形成的瘢痕处着床,是异位妊娠的一种,随时都可危及患者生命或生育功能[1]。1978年Larsen及Solomon首次报告了1例CSP,并提出了这一概念。由于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肌层薄弱,手术瘢痕部位结缔组织丰富,孕囊在此处着床后形成瘢痕妊娠,侵入子宫肌层的滋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112例接受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2例患者入院前均经阴道超声检查,101例明确诊断,11例怀疑为CSP;94例患者治疗前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以明确子宫瘢痕肌层厚度、孕囊大小.所有患者均成功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术中双侧子宫动脉灌注甲氨蝶呤50~100 mg,术后95例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清宫术,17例患者在宫腔镜下行妊娠物清除术,手术顺利,术后痊愈,随访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可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超声图像特点与治疗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与临床治疗方案的关系.方法 对超声诊断为瘢痕妊娠的32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超声声像图表现、治疗方案及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按声像图表现可分孕囊型(14例)和包块型(18例);治疗方案与超声图像中孕囊或包块的血流情况及其与膀胱间子宫肌层厚度有关;所有患者均成功保留子宫.结论 瘢痕妊娠的声像图特点对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安市立医院2000年3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2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治过程。结果 20例患者均多次行B超检查,提示子宫前壁下段有孕囊或混合性光团,B超最终确诊子宫瘢痕部位妊娠14例,确诊率为70%,其中12例首次B超检查提示子宫瘢痕部位妊娠,首次确诊率为60%。20例患者中:16例保留子宫,其中12例通过药物保守治疗和(或)清宫术,1例行子宫疤痕妊娠物清除术+修补术,3例行子宫局部病灶切除术;4例行子宫全切除术。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严重危害妇女的安全,建议有剖宫产史的患者再次妊娠时应及时行B超检查,做到早期诊断早处理,减少大出血的可能,尽可能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应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和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对象全部选自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36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患者全部使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时在阴道超声下开展穿刺注药治疗。分析患者超声表现,对比治疗效果。结果:36例患者中,孕囊型32例,17例患者孕囊中有原始的胎心搏动、卵黄囊直径为3-8mm、胎芽长4至26mm;孕囊中未有胎心搏动动和胎芽5例,存在卵黄囊的5例;孕囊变形、皱缩5例。4例团块型,无妊娠物存于宫颈和宫腔、较少液性暗区存于宫颈管中1例。有较丰富血流信号存于团块或者孕囊、切口位置个子宫肌层存有滋养血管、血流信号存于团块型病灶中3例。在RI、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上,治疗后全部多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应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子宫动脉栓塞甲氨喋呤(MTX)介入及清宫术联合用于疤痕妊娠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3年12月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患者96例,分为实验组(子宫动脉栓塞MTX介入加清宫术)和对照组(MTX局部注射加清宫术),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停经时间、孕囊直径以及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清宫术出血量和β-HCG转阴时间低于对照组,但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HCG恢复正常时间、超声瘢痕处包块消失时间、月经恢复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月经规律、再次正常妊娠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MTX介入及清宫术联合用于疤痕妊娠的疗效确切,可以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宫角妊娠超声测量参数及分型与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院临床及病理证实的59例宫角妊娠患者,根据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情况分为治疗有效者和无效者,比较其声像图分型、病灶最大径及病灶周边肌层厚度。结果清宫治疗有效者44例,无效者15例。子宫内膜环绕型患者中治疗有效者35例,部分内膜包绕型治疗有效者9例,无内膜包绕型治疗均无效,三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00%、100%及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47,P0.05);孕囊型患者中治疗有效者34例,团块型治疗有效者10例,两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9.5%和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87,P0.05)。治疗有效者和无效者病灶最大径和病灶周边肌层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宫角妊娠患者的超声测量参数及分型对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宫角妊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宫角妊娠病灶有内膜环绕或病灶为孕囊型的患者,以及宫角妊娠病灶体积较小,周边肌层较厚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经阴道超声(TVS)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愈合情况的评价及瘢痕妊娠的超声表现,提高瘢痕妊娠的检出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915例剖宫产史半年以上,疑诊早孕拟人工终止妊娠或疑诊流产不全拟清宫术前TVS检查宫内情况的资料,总结子宫瘢痕的超声表现、孕囊与瘢痕的关系及17例瘢痕妊娠的超声特征。结果 860例子宫瘢痕愈合良好;38例子宫瘢痕憩室形成;649例瘢痕子宫正常部位妊娠;17例子宫瘢痕部位妊娠,其中孕囊型15例,包括内生型9例,外生型6例;团块型2例。结论 TVS能较好地观察评价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的愈合情况,早期诊断瘢痕妊娠,阻断不恰当人流及妊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二维及三维超声诊断剖宫产瘢痕妊娠(CSP)与宫腔下段非瘢痕妊娠的价值。方法 收集67例CSP患者(CSP组)和29例宫腔下段非瘢痕妊娠患者(宫腔下段非瘢痕妊娠组),以二维及三维超声观察孕囊种植部位、与剖宫产瘢痕关系和滋养血流主要来源部位,并测量剖宫产瘢痕处残余肌层厚度;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以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 CSP组与宫腔下段非瘢痕组间孕囊与瘢痕关系、滋养血流来源部位及瘢痕处残余肌层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878(P<0.001)。以预测概率=0.680为临界值,该模型预测CSP的准确率为86.46%,敏感度为89.55%,特异度为79.31%。以孕囊植入瘢痕和滋养血流来源于子宫前壁下段为诊断CSP的标准,二维与三维超声诊断CSP和宫腔下段非瘢痕妊娠的Kappa值分别为0.699和0.711。结论 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综合分析孕囊与瘢痕关系、滋养血流来源部位和瘢痕处残余肌层厚度,可提高对CSP与宫腔下段非瘢痕妊娠的鉴别效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2年内宫内足月妊娠时子宫前壁下段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剖宫产术后2年内再次妊娠女性孕晚期的子宫前壁下段超声表现,并分析再次剖宫产患者术中切开瘢痕情况,探讨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超声各观察指标:子宫前壁下段厚度≥3 mm、子宫前壁下段各层结构分界清晰、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回声连续、肌层最薄处的厚度≥2 mm及子宫前壁下段出现点状血流评价瘢痕愈合良好灵敏度分别为89.1%、83.6%、75.6%、67.5%和94.5%,其中子宫前壁下段肌层最薄处厚度≥2 mm的特异度最高,达80.0%。结论超声能较准确地反映瘢痕情况,可为剖宫产术后2年内再次宫内足月妊娠女性分娩方式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治疗方面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诊断为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24例瘢痕妊娠病例根据妊娠物与瘢痕的位置关系分为三型:癜痕处肌层内型(5例)、瘢痕处宫腔内型(13例)及混合型(6例),根据分型及瘢痕处滋养血流分布状况选择治疗方案并超声随访.结论 超声通过观测妊娠物与瘢痕的位置关系及瘢痕处滋养血流分布状况对于瘢痕妊娠的诊断、指导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部位早期妊娠的临床表现、超声特征、诊断、治疗及其预后。方法收集1996年至2006年间收治的病例,对17例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部位早期妊娠的临床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部位早期妊娠患者均有停经后的无痛性阴道不规则少量出血及血β-HCG升高的临床表现。剖宫产至发病时间最短0·5年,最长为12年,平均(6·9±3·5)年。多普勒超声显示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部位明显膨大,并可见孕囊或混合性团块附着于该处,孕囊与膀胱壁间的子宫肌层菲薄。其中12例经结晶天花粉宫颈注射、口服米非司酮或肌内注射氨甲喋呤等治疗,血β-HCG降至正常。2例经药物治疗后在超声监视下行清宫术,术后血β-HCG降至正常。2例因阴道大出血而行全子宫切除。另1例因误诊为滋养细胞肿瘤行全子宫切除。结论子宫下段瘢痕子宫妊娠应常规行超声检查,对于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部位早期妊娠的早期诊断和有效的药物保守治疗能减少子宫破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