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苏州工业园区居民睡眠状况与高血压的关系,为制定高血压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按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苏州工业园区4个街道35岁以上居民进行高血压、睡眠状况调查,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C小五号.EPS;P〗检验,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与睡眠状况的关系。结果 该地区居民男女睡眠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1.54, P=0.464),女性睡眠障碍率高于男性(〖XC小五号.EPS;P〗=100.86, P<0.001),男性与女性之间睡眠障碍类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C小五号.EPS;P〗=116.44, P<0.001);女性睡眠时间不足能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1.41(95%CI:1.04~1.92)倍,男性睡眠过多则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1.89(95%CI:1.18~3.02)倍;女性睡眠障碍可增加1.47倍(95%CI:1.23~1.75)的高血压风险。结论 睡眠时间、睡眠质量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在高血压健康教育工作中,需关注患者的睡眠状况,必要时给予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四川省阿坝地区高原藏族人群代谢综合征流行状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调查阿坝地区海拔高于1500米地区18~80岁的藏族居民,收集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阿坝地区高原藏族人群的代谢综合征检出率为31.95%,其中男性37.87%,女性23.43%(〖XC小五号.EPS;P〗值为34.7,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代谢综合征风险是女性的1.79倍(95%CI:1.45,2.21),超重者患MS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4.1倍(95%CI:1.06,15.8),肥胖者患MS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17.48倍(95%CI:4.49,68.07)。结论 阿坝地区高原藏族人群的代谢综合征检出率高于国内平均水平,尤其是超重肥胖患者和男性人群,是防控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广西城乡≥18岁居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聚集性情况。方法 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项目广西调查点资料,选取广西5市、县≥18岁城乡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运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风险比值。结果 被调查者超重肥胖率、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血脂异常率(标化率)分别为23.5%、23.7%、8.0%、40.1%。63.4%的人群至少有1种及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1种、2种、≥3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比例分别为34.2%、19.7%、9.5%;男性1种、2种、≥3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风险分别是女性的1.281倍、1.536倍和1.600倍;>65岁人群1种、2种、≥3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风险分别是18~34岁年龄组的3.714倍、10.366倍和26.662倍;汉族人群2种、≥3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风险分别是壮族及其他少数民族1.267倍和1.620倍;城镇居民2种、≥3种聚集风险是农村居民的1.366倍和2.587倍。结论 广西城乡居民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性较高,特别是血脂异常率对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性的贡献率较大,应加强血脂异常率高危人群管理和防治,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山西省某市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以便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该市1036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城市公众健康素养快速评估系统(Rapid Estimate of Health Literacy, REHL)》来测评居民健康素养。 结果 该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总体偏低,具备健康素养的居民仅占6.47%。调查对象中,高健康素养居民占6.47%(67/1036),边际健康素养居民占31.27%,低健康素养居民占62.26%。不同性别(〖XC小五号.EPS;P〗=22.16,P<0.001)、年龄(〖XC小五号.EPS;P〗=51.49,P<0.001)、文化程度(〖XC小五号.EPS;P〗=72.48,P<0.001)、慢性病情况(〖XC小五号.EPS;P〗=7.98,P=0.018)居民健康素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居民整体健康素养水平不高,与我国基准水平差距较大。提示应充分重视健康素养促进工作,针对重点问题,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宣传教育方式,切实提高居民个人健康素养水平。应从医疗集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方面入手,采取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苏北某市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居民应对烈性传染病的能力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抽取苏北某市15~69岁居民为调查对象,使用统一编制的《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采用〖XC小五号.EPS;P〗检验、logistic回归、综合人群归因危险度及列线图等方法分析。结果 此次调查共抽取1975人,收回有效问卷1933份。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不合格人群比例为51.68%(95%CI=49.42%~53.93%),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72.78%)、年龄60~69岁(72.30%)占比较高,公务员/医务人员比例较低(3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的危险因素为: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OR=3.775,95%CI=2.697~5.283),小学以上大专以下(OR=1.611,95%CI=1.256~2.066);职业农民/工人(OR=1.712,95%CI=1.070~2.737),企业人员(OR=1.658,95%CI=1.008~2.730);人均年收入<3000(OR=1.634,95%CI=1.196~2.234);年龄60~69岁(OR=1.546,95%CI=1.023~2.336);吸烟(OR=1.321,95%CI=1.060~1.646)。综合人群归因sPAR%为68.0%,其中文化程度(43.9%)PARc%最高,职业(36.9%)次之。列线图也显示了低文化程度是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预测的主要风险因素。结论 苏北某市超过半数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不合格,以农民、工人、低收入者为主,是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南宁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2-2019年南宁市手足口病定点医院重症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9年三家定点医院共报告手足口病重症病例1963例,死亡20例,重症率和重症死亡率分别为3.03%和1.02%,重症率和重症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XC小五号.EPS;P〗趋势=162.55,P<0.001;〖XC小五号.EPS;P〗趋势=16.09,P<0.001);重症主要发生在3岁以下儿童(83.24%),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88.84%),男性重症率高于女性(〖XC小五号.EPS;P〗=16.88,P<0.001);发病时间集中在4-7月,农村重症率高于城市(〖XC小五号.EPS;P〗=245.81,P<0.001);死亡病例主要在农村(85.00%);EV71型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XC小五号.EPS;P〗趋势=125.58,P<0.001);多因素logistics分析显示:男性、0~3岁、散居儿童、居住农村、发病-就诊时间间隔≥2d是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初诊在个体诊所/村卫生室、最后入院重症级别为重症Ⅲ期及以上、EV71型感染是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南宁市手足口病重症率和重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加强健康教育和EV71疫苗接种、及时到定点医院就诊是预防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珠海市梅毒感染状况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梅毒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各医疗机构2014-2018年期间所有梅毒检测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8年梅毒感染阳性5436例,总阳性率为0.75%,呈逐年降低趋势(〖XC小五号.EPS;P〗趋势=51.968,P<0.001),阳性者中1:8以下血清TRUST滴度占67.90%。男性阳性率(1.05%)高于女性(0.58%)(〖XC小五号.EPS;P〗=488.261,P<0.001),男性1:8以下滴度占比(60.69%)低于女性(75.95%)(〖XC小五号.EPS;P〗=144.996,P <0.001)。≥60岁年龄段阳性率(1.13%)高于<60岁年龄段阳性率(〖XC小五号.EPS;P〗=219.615,P<0.001),其1:8以下滴度占比(78.28%)较高。性病门诊阳性率最高(8.83%),其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XC小五号.EPS;P〗=203.592,P<0.001),且1:8以下滴度占比较低(60.46%)。结论 珠海市梅毒感染率呈缓慢降低趋势,男性高于女性,20~39岁为主要感染人群,老年人群不可忽视,性病门诊阳性率最高,住院阳性数占比较大,应进一步加强各人群梅毒筛查力度、规范诊疗、控制扩散。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江西省国家级死因监测点死亡漏报情况,估计人群死亡率。方法 2018年6-9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从江西省20个国家级死因监测点选取20个乡镇(街道),多途径收集抽样地区常住人口2015-2017年的死亡相关信息,与全国死因监测网络直报系统数据比对,对漏报死亡个案进行入户调查及核实。计算漏报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C小五号.EPS;P〗检验。结果 共查2015-2017年死亡9293例,合计死亡率616.45/10万。2015-2017年死亡漏报率分别为13.53%、10.11%和9.71%(〖XC小五号.EPS;P〗=21.78,P<0.001),20个调查点漏报率在2.49%~24.33%之间。女性漏报率(12.05%)高于男性(10.38%)(〖XC小五号.EPS;P〗=5.15,P<0.05),农村(12.36%)高于城市(8.63%)(〖XC小五号.EPS;P〗=24.00,P<0.001),新增监测点(13.12%)高于老监测点(6.99%)(〖XC小五号.EPS;P〗=64.33,P<0.001),5 岁以下儿童(27.08%)高于5 岁以上人群(10.92%)(〖XC小五号.EPS;P〗=17.78,P<0.001)。漏报1030例的死亡地点以死于家中者所占比例最高(83.20%)。采用漏报率调整,2015-2017年江西省国家级死因监测点居民死亡率分别为593.58/10 万、614.01/10 万和654.36/10 万。结论 江西省国家级监测点死因监测数据的完整性逐步提高,仍需加强死亡信息的报告和管理工作以减少漏报,并用漏报率校正人群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银川市学龄儿童青少年睡眠时间的分布状况,并分析睡眠时间与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共抽取银川市1662名6~18岁学龄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体格检查、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男、女各年龄组中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时间<6.8h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XC小五号.EPS;P〗=213.019,女:〖XC小五号.EPS;P〗=269.115,均P<0.001)。睡眠时间<6.8h与7.9~9.0h相比,睡眠时间<6.8h的血脂异常检出率较高,且睡眠时间<6.8h的血脂异常检出率是7.9~9.0h的1.5(95%CI:1.0~2.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C小五号.EPS;P〗=4.094,P<0.05)。睡眠时间<6.8h的儿童青少年患血脂异常的风险是睡眠时间≥9h的2.31(95%CI:1.19~4.5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C小五号.EPS;P〗=6.078,P<0.05);进一步调整年龄、性别和BMI后,上述现象依然存在,睡眠时间<6.8h的儿童青少年患血脂异常的风险是睡眠时间≥9h的2.00(95%CI:1.02~3.9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C小五号.EPS;P〗=4.052,P<0.05)。结论 学龄儿童青少年睡眠时间不足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的趋势,且睡眠时间不足与血脂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郑州市农村地区健康人群A群、C群Nm抗体水平,指导流脑实际防控工作。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郑州市中牟、荥阳、登封3个农村地区健康人群0~组、3~岁组、7~岁组、15~岁组、≥20岁组5个年龄组共450份血清样本,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A群、C群Nm抗体水平。结果 农村地区A群、C群Nm抗体阳性率为60.89%、50.00%。0~岁组 A 群、C群Nm抗体阳性率以最低,分别为38.89%、31.11%年龄组越大,A 群、C群Nm抗体阳性率越高。有接种史的健康人群A群(〖XC小五号.EPS;P〗=30.574,P<0.001;〖XC小五号.EPS;P〗=56.270,P<0.001)、C群(〖XC小五号.EPS;P〗=13.117,P<0.001;〖XC小五号.EPS;P〗=21.500,P<0.001)Nm抗体阳性率均高于无接种史和接种史不详人群。不同地区A群、C群Nm抗体水平不同(〖XC小五号.EPS;P〗=19.727,P<0.001;〖XC小五号.EPS;P〗=78.293,P<0.001)。结论 郑州市农村地区是流脑防控的薄弱地区,应加强适龄儿童流脑疫苗接种工作,提高接种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福建省大田县居民心血管病(CVD)危险因素分布、聚集及其与发病的关系,为制定本地区CVD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国家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大田县项目点2018年数据,分析CVD常见危险因素(吸烟S、饮酒A、超重Ov、肥胖Ob、高血压H、糖尿病G、血脂异常D)的聚集特征;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别分析常见危险因素聚集个数及聚集组合与CVD患病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13 838名35~75岁常住居民的筛查数据,CVD患病率为1.6%,男性(2.4%)高于女性(1.0%)(P<0.001),随年龄增加呈增高趋势(P趋势<0.001)。检出率前3位的CVD常见危险因素为Ov(38.7%)、H(36.7%)、S(22.2%)。具有至少1个CVD常见危险因素者的占比为77.7%,其中具有1个、2个和≥3个CVD常见危险因素者分别占34.1%、26.8%和16.8%;男性、农民、年龄≥55岁者常见危险因素聚集个数较多。控制人口学特征后,与无常见危险因素者相比,具有2个和≥3个常见危险因素者患CVD的风险增加,OR(95%CI)分别为1.6(1.0~2.6)和2.0(1.2~2.1); CVD患病风险较高的常见危险因素组合为DHGS、DHS、DG,OR(95%CI)分别为11.7(1.9~71.7)、9.1(2.1~39.7)和7.5(1.5~36.9)。结论 大田县居民CVD危险因素检出率与聚集程度较高,尤其是男性、农民、年龄≥55岁者。多个危险因素聚集使CVD患病风险骤增,尤其是包含D、H的组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海市杨浦区居民中心型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聚集性的关系,为制定心血管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社区为单位,对35~75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生化检测,对其中资料完整的11321人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杨浦区居民中心型肥胖率为60.50%,标化率为56.09%。不同腰围人群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着腰围的增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比例均呈上升趋势(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轻度、重度中心型肥胖组发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的风险是正常组的1.78(OR=1.78,95%CI:1.63~1.94)和3.36倍(OR=3.36,95%CI:3.00~3.75)、1.67(OR=1.67,95%CI:1.49~1.88)和2.67倍(OR=2.67,95%CI:2.34~3.03)、1.68(OR=1.68,95%CI:1.54~1.82)和2.20倍(OR=2.20,95%CI:1.97~2.44)、2.04(OR=2.04,95%CI:1.86~2.24)和3.62倍(OR=3.62,95%CI:3.23~4.04)。【结论】上海市杨浦区居民中心型肥胖患病率高,肥胖程度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其聚集风险有关,应当及时采取控制肥胖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广州市社区居民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分布及聚集情况。方法 本研究基于“国家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于2017年5 - 12月针对广州市某社区35~75岁常住居民开展横断面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3部分,对3 821例调查对象的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流行水平进行描述并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广州市数据的年龄、性别结构对率进行校正。结果 本研究人群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肥胖暴露率及现在吸烟率的校正率分别为31.14%、12.52%、58.18%、46.97%、25.36%;具有≥1个、≥2个、≥3个主要危险因素的暴露率的校正率为82.98%、53.39%、27.44%;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的危险因素聚集程度高于女性,OR(95%CI)为2.11(1.86~2.39);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呈上升的趋势,以35~44岁年龄组为参照,45~54岁、55~64岁、65~75岁年龄组OR(95%CI)分别为1.89(1.44~2.47)、3.03(2.34~3.92)、3.92(2.99~5.15);随着文化水平的提升,危险因素聚集呈下降趋势,以小学及以下组为参照,初中组、高中及中专组、大专及以上组OR(95%CI)分别为0.81(0.65~0.997)、0.70(0.57~0.87)、0.55(0.42~0.71);家庭年收入5.1~ 10万元组危险因素聚集程度高于≤5万元组,OR(95%CI)为1.14(1.01~1.30)。结论 广州市社区居民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水平较高,随着年龄增加,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增加,尤其应以较低文化水平的老年男性群体作为干预的重点,降低心血管病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辽宁省农村地区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干预及降低心血管疾病负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横断面研究于2017年9月-2018年5月在朝阳县和凌源市进行,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的方式对5 838名≥40岁的常住居民进行研究,分析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和影响因素.结果 辽宁省农村地区动脉粥样硬...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山东省≥40岁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7月—2016年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山东省抽取3 600名≥40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肺功能检查。采用复杂抽样加权估算慢阻肺的患病率,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项目全部完成且质控合格的共3 317人,慢阻肺患病471人,经复杂加权后山东省≥40岁居民慢阻肺患病率为13.391%,男性患病率为20.200%,女性为6.632%,男性高于女性(χ2 = 95.359,P<0.001),40~49岁、50~59岁、60~69岁、≥70岁年龄组的患病率分别为6.549%、10.837%、19.991%、23.632%,随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增高(χ2 = -12.01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 = 2.416,95%CI = 1.639~3.561)、年龄(OR = 3.749,95%CI = 1.883~7.467)、有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家族史(OR = 1.444,95%CI = 1.127~1.849)、儿童时期严重肺部感染史(OR = 3.183,95%CI = 1.414~7.168)、吸烟(OR = 2.207,95%CI = 1.805~2.698)、做饭时不通风(OR = 1.361,95%CI = 1.021~1.814)等是慢阻肺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山东省≥40岁居民慢阻肺患病率较高,应从各项危险因素入手,特别是男性、高龄、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家族史、吸烟、儿童时期严重肺部感染史、室内空气污染等方面,加强对慢阻肺的防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陕西省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的流行、分布及聚集性等特征,为陕西省慢性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于2015年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陕西省10个监测点18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6330人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吸烟、饮酒、饮食、身体活动和超重或肥胖5种慢性疾病的行为危险因素。使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所有率均进行加权处理。计算5种行为危险因素的流行和聚类模式,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行为危险因素影响因素。结果陕西省18岁及以上居民5种行为危险因素流行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水果和蔬菜摄入不足率(55.88%)、超重或肥胖率(46.82%)、现在吸烟率(28.30%)、体力活动不足率(24.99%)和有害饮酒率(2.21%)。54.58%的陕西省18岁及以上居民有2种及以上的行为危险因素,其中水果蔬菜摄入不足(15.53%)和超重或肥胖(12.70%)是陕西省成年人群中最主要的行为危险因素模式。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0.251,95%CI:0.250~0.251)、受教育程度高(小学OR=0.913,95%CI:0.910~0.915;初中OR=0.863,95%CI:0.861~0.865;高中OR=0.846,95%CI:0.844~0.849;大专及以上OR=0.699,95%CI:0.696~0.701)和家庭年收入较高(中等收入OR=0.672,95%CI:0.671~0.674;高收入OR=0.651,95%CI:0.649~0.653)者行为危险因素个数较少,高龄(45~59岁OR=1.262,95%CI:1.259~1.264;60岁及以上OR=1.314,95%CI:1.310~1.317)、农村(OR=1.488,95%CI:1.486~1.491)、已婚或同居(OR=1.203,95%CI:1.199~1.206)及离婚或丧偶或分居者(OR=1.747,95%CI:1.737~1.758)行为危险因素个数较多。结论陕西省居民中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发生率较高,需针对男性、老年、受教育程度低、低收入人群及农村地区人群采取积极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来减少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发生,进而减少和减缓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壮族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高血压的干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在靖西县抽取的南坡乡汤峒村和同德乡亮表村共561名≥20周岁壮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靖西县壮族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和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2.6%和22.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男性、肥胖、糖尿病、吸烟、饮酒和喜食肥肉或动物内脏是壮族居民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饮茶、素食和运动是壮族居民高血压患病的保护因素。结论靖西县壮族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性别、肥胖、糖尿病、吸烟、饮酒、喜食肥肉或动物内脏、饮茶、饮食类型和运动情况是壮族居民高血压患病的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河南省新乡县农村地区成年常住居民脑卒中流行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7年4月—2017年6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河南省新乡县朗公庙、七里营2个乡镇17个农村村落的成年常住居民(≥18岁)10 691人进行脑卒中及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与实验室检测。结果 本次调查共纳入资料完整对象10 455人进行分析,河南省新乡县农村地区脑卒中粗患病率为6.60%,年龄标准化患病率为5.05%;其中40岁以上人群脑卒中粗患病率为6.58%,标准化患病率为2.89%;男性、女性的性别粗患病率分别为8.39%和5.35%,标准化患病率分别为3.63%和2.39%。在脑卒中常见慢性共患病中,高血压共病率最高,为55.94%,糖尿病共病率最低,为14.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50~59岁:OR = 3.968, 95%CI: 2.654~5.933; 60~69岁:OR = 8.694, 95%CI: 5.906~12.798; ≥70岁:OR = 8.854, 95%CI: 5.855~13.390)、职业为农民(OR = 1.821, 95%CI:1.174~2.824)、高血压(OR = 2.151, 95%CI: 1.816~2.547)、血脂异常(OR = 2.434, 95%CI: 1.950~3.038)、糖尿病(OR = 1.393, 95%CI: 1.091~1.778)、冠心病(OR = 1.385, 95%CI: 1.117~1.718)可能是脑卒中患病的危险因素(P<0.05);女性(OR = 0.542, 95%CI: 0.455~0.646)、有适度(OR = 0.668, 95%CI: 0.544~0.819)/剧烈运动(OR = 0.696, 95%CI: 0.571~0.849)可能是脑卒中患病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河南省新乡县农村地区成年常住居民脑卒中患病率较高,男性、≥50岁、农民、无适度/剧烈运动者、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和糖尿病者仍是脑卒中防治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眉山市洪雅县老年人不良行为生活方式的流行现状并探索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18-08/10,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对洪雅县15个乡镇6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调查,包括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共计纳入5079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并计算现在吸烟率、经常饮酒率、身体活动不足率和肥胖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洪雅县老年人现在吸烟率、经常饮酒率、身体活动不足率和肥胖率分别为27.1%、7.5%、38.6%和6.9%。经多因素分析显示,初中文化(文盲为参照,OR=1.620,95%CI:1.237~2.120)是现在吸烟的危险因素,农民职业(非农民为参照,OR=1.683,95%CI:1.342~2.112)是现在吸烟的危险因素;初中文化(文盲为参照,OR=1.863,95%CI:1.280~2.712)是经常饮酒的危险因素;高龄(70~79岁:OR=1.216,95%CI:1.074~1.378;≥80岁:OR=1.811,95%CI:1.508~2.176)是身体活动不足的危险因素,农民(OR=2.348,95%CI:1.937~2.848)是身体活动不足的危险因素;女性是发生肥胖的危险因素(OR=1.654,95%CI:1.321~2.072)。结论洪雅县老年人不良行为生活方式普遍存在,应加强老年人健康危险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