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40例患者中28例腮腺混合瘤患者,超声诊断25例患有腮腺混合瘤,其中2例腮腺混合瘤误诊为腮腺恶性肿瘤,1例被误诊为腮腺囊肿,误诊率为10.7%,诊断率为89.3%,超声对肿块的检出率为100%;12例腺淋巴瘤患者,病理诊断12例,超声诊断14例,诊断率100%,混合瘤与腺淋巴瘤声像图有特征有类似之处。高频彩超诊断腮腺混合瘤与腺淋巴瘤具有安全、可靠、简便的优点,为临床上该病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彩超在腮腺混合瘤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超声诊断为腮腺混合瘤的24例病例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超声符合率83.3%(20/24例)。4例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不符,均为腮腺腺淋巴瘤(16.7%)。结论 超声诊断腮腺混合瘤有很大的临床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腮腺腺淋巴瘤的超声诊断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腮腺腺淋巴瘤的依据,旨在不断提高其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6例腮腺腺淋巴瘤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点。从肿瘤的大小、个数、质地和内部回声等指标做综合分析。结果:超声诊断为腺淋巴瘤17例,混合瘤15例,淋巴结炎2例,混合性占位、性质待定2例。超声诊断符合病理学为47%,超声诊断良性肿瘤符合率为94%。腺淋巴瘤声像图特点与混合瘤有一定的相似性。结论:典型的腺淋巴瘤有其声像图特点,非典型的腺淋巴瘤类似于混合瘤。作者认为超声诊断腺淋巴瘤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要做到病理学诊断有一定难度,但它对临床医师的诊断和治疗有直接指导。  相似文献   

4.
正腮腺腺淋巴瘤是较常见的腮腺良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多形性腺瘤[1-2],常因其超声表现与多形性腺瘤相似而难以鉴别。本组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2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及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超声特征,提高超声对其的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1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住院腮腺腺淋巴瘤患者52例(共68个肿块),其中男44例(57个肿块),女8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灰阶超声对涎腺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各类疾病的声像图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54例经病理证实的涎腺疾病的灰阶超声声像图。结果 灰阶超声鉴别涎腺囊、实性病变准确性较高,囊肿诊断准确率100%;混合瘤和腺淋巴瘤可根据肿块形态,内部及后方回声,病灶个数等方面进行鉴别;恶性肿瘤的声像图与良性肿瘤比较,缺乏一定特征,鉴别尚有一定困难,结合临床资料有一定帮助。涎腺弥漫性炎症根据腺体内部回声及肿块无明显边界诊断容易,涎腺导管结石诊断可靠。涎腺淋巴结炎症或结核为多发、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光团。结论 灰阶超声对良性病变有较好的鉴别价值,对良、恶性肿瘤鉴别尚有一定困难,结合临床表现有助超诊断。  相似文献   

6.
腮腺基底细胞瘤的CT诊断和文献复习(附1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回顾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瘤的MSCT影像特征,探讨MSCT在腮腺基底细胞瘤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瘤的MSCT检查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进行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评价肿瘤的平扫和增强特征,包括增强程度和方式,并与同期收集的腮腺混合瘤和腺淋巴瘤的CT增强特征进行比较;应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肿瘤CT平扫和增强的CT值定量测量结果。结果:基底细胞瘤平扫呈不均匀的等密度结节,可见比较明显的囊变区;增强动、静脉期均显著强化,动脉期CT值增加幅度与混合瘤有显著差别,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腺淋巴瘤比较没有显著差别(P>0.05),静脉期CT值增加幅度与腺淋巴瘤、混合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腮腺基底细胞瘤CT增强动脉期和静脉期均有较显著的持续性强化,伴有显著的囊变;与混合瘤和腺淋巴瘤两种常见良性肿瘤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腮腺肿块病变的诊断价值,提高腮腺肿块病变的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及漏诊。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大理州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腮腺肿块性病变32例,结合临床及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GE64排螺旋CT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9例为腮腺混合瘤,6例为腮腺淋巴瘤,5例为慢性腮腺炎,腮腺癌8例,腮腺血管瘤1例,腮腺区神经鞘瘤1例,腮腺区结核1例,腮裂囊肿1例,结论:CT对腮腺肿块的诊断价值很大,但是部分腮腺肿块CT表现无特征性,定位诊断准确,定性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8.
涎腺肿块的超声分析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54例涎腺肿块声像图的总结、分析及病理对照,进一步提高对涎腺肿块的认识和鉴别。方法 应用高频探头对5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涎腺肿块进行二维及彩色血流分析。结果 实性肿块37例,囊实性肿块10例,囊性肿块7例。病理诊断为:涎腺混合瘤41例;乳头状淋巴囊腺瘤3例;低度恶性粘液表皮样癌1例;腺样囊性癌1例;恶性混合瘤1例;囊肿7例。肿块的声像图表现与其病理组织结构密切相关。结论 不同病变类型,声像图表现各有特点,应加以认识和鉴别。  相似文献   

9.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涎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涎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涎腺肿块32例。良性肿块24例,恶性肿块8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2D及CDFI联合使用,对病灶的检出率为100%,其准确性为84.4%(27/32)。结论:涎腺肿块的超声诊断应以二维声像图为基础,同时密切结合肿块的血流信号丰富程度。2D及CDFI联合应用,在涎腺肿块的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超声检查在腮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腮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40例腮腺肿块进行二维及彩超检查,并与cT检查对比,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超声对病灶的检出率为100%,对腮腺良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为88.4%,恶性肿块为71.4%。结论二维及彩超对腮腺肿块的诊断及良恶性鉴别有重要诊断价值,与CT比较无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超声造影特征及超声造影参数差异,探讨超声造影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5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为多形性腺瘤组,34例腺淋巴瘤患者为腺淋巴瘤组,均行超声造影检查.记录2组造影特征;对2组肿块进行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获得定量分析参数包括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峰值半降...  相似文献   

12.
腮腺混合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CT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混合瘤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均表现为边缘清楚的肿块,圆形、卵圆形16例,分叶7例,密度高于腮腺,较均匀14例,不均匀9例。结论:边缘清楚,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是腮腺混合瘤的CT表现特点,CT检查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超声、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超声、病理对照分析提高超声对两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病理证实的46个腮腺多形性腺瘤和60个腺淋巴瘤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总共106个腮腺肿块超声表现均为低回声,边界多清楚,两者内部出现强回声灶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平均横纵径比值、浅分叶比例、出现无回声比例、病灶内出现0级和Ⅲ级血流信号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超声特征与两者的病理成分有密切关系。手术病理显示:18%多形性腺瘤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100%腺淋巴瘤均有包膜。前者18%出现囊性变,11%出现坏死,7%出现骨样物质;后者则有60%出现囊性变,未见有坏死及骨样物质。结论多形性腺瘤及腺淋巴瘤的声像图有一定特征,超声对鉴别两者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涎腺少见肿块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涎腺少见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涎腺少见肿块22例。良性肿块13例。恶性肿瘤9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 涎腺少见肿块中恶性肿瘤的彩色血流分级(Ⅲ+Ⅳ级占83%)明显高于良性肿块(Ⅰ+Ⅱ级占77%)。二维超声上囊肿,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及脓肿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彩超显示结节病与淋巴上皮病有较丰富的血流。结论 二维与彩超的联合应用在涎腺少见肿块的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节病与淋巴上皮病因有较丰富的血流须与恶性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5.
涎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超声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灰阶超声、彩色血流显像及脉冲多普勒超声对涎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报告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涎腺35例多形性腺瘤与11例腺淋巴瘤行以上超声检查,对各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灰阶超声显示两者在形态、大小、包膜及内部回声等方面存在不同。而两者间内缘或内部彩色血流显像及峰速或阻力指数均无差异。结论灰阶超声对涎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鉴别有一定的价值,而彩色及脉冲多普勒超声对此没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腮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2例腮腺肿瘤患者与25例参加健康体检的体检志愿者,分别设置为腮腺肿瘤组、对照组,两组均接受256层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测量、记录并CT灌注参数。再对腮腺肿瘤组施行手术病理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计算CT灌注成像对腮腺肿瘤定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采用一致性检验方法,对CT灌注成像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诊断一致性进行分析。根据手术病理诊断,将腮腺肿瘤患者划分为混合瘤组、腺淋巴瘤组、基底细胞腺瘤组、恶性肿瘤组,比较混合瘤组、腺淋巴瘤组、基底细胞腺瘤组、恶性肿瘤组的CT灌注参数。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法分析CT灌注参数与腮腺肿瘤的相关性。结果 CT灌注成像对腮腺肿瘤定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78.57%、78.70%、78.69%,经一致性分析,CT灌注成像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诊断一致性良好。腮腺肿瘤组的BV、BF、PEI均高于对照组(P0.05),TTP低于对照组(P0.05)。混合瘤组、基底细胞腺瘤组的BV、BF、PEI均低于恶性肿瘤组(P0.05),两组TTP均高于恶性肿瘤组(P0.05),而腺淋巴瘤组的BV、BF、PEI均高于混合瘤组、基底细胞腺瘤组、恶性肿瘤组(P0.05),TTP低于其他组(P0.05)。经相关性分析,CT灌注参数中的BV、BF、PEI均与腮腺肿瘤呈正相关,TTP与腮腺肿瘤呈负相关。结论 25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可对腮腺肿瘤性质予以明确,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其灌注参数可对腮腺肿瘤予以反映,临床诊断时可将CT灌注成像作为腮腺肿瘤定性诊断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7.
89例腮腺区肿块的超声诊断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腮腺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及二维超声诊断仪,对89例腮腺区肿块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临床查体、手术及病理诊断进行比较。结果:腮腺良性肿瘤诊断率94.12%,恶性肿瘤诊断率66.67%,腮腺炎症诊断率88.46%,腮腺囊肿诊断率100%。彩色多普勒能大大提高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率。结论:超声检查对腮腺良性胀瘤及囊肿诊断准确率较高;彩色多普勒对腮腺肿块性质判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CT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2017年3月12日至2020年2月18日收治的65例疑似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设为多形性腺瘤组;选取同期65例疑似腺淋巴瘤患者,设为腺淋巴瘤组。两组患者均进行CT检查及病理活检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检查对腮腺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比较两组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静脉期强化幅度、动脉期强化幅度、平扫CT值。结果CT诊断腮腺多形性腺瘤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6.23%、91.67%、3.77%、8.33%。CT诊断腺淋巴瘤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6.30%、90.91%、3.70%、9.09%。两组的部位、扫描强化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形性腺瘤组的静脉期强化幅度、动脉期强化幅度、平扫CT值均低于腺淋巴瘤组(P<0.05)。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虽具有较多相似特征、影像特点,但也有各自较为明显、典型的CT影像特征,临床需结合CT检查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彩阶B超的七段编码2技术对涎腺肿块进行了研究。检者共35人,其中混合瘤16例,腺淋巴瘤8例,恶性肿瘤7例,囊肿4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显示;混合瘤内部加声的平均色量级高地腺淋巴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检查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混合瘤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肿块,形态圆形或卵圆形13例,结节状浅分叶8例。密度高于腮腺,较均匀17例,不均匀4例,均未见钙化。结论边界清楚,密度高于腮腺,均匀或不均匀的肿块是腮腺混合瘤CT表现特点,CT检查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