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旭东  高海  孔雷  张文志  黄炎 《颈腰痛杂志》2022,(6):835-837+841
目的 比较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posterior cervical 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 EODL)与颈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posterior cervical laminectomy and fusion, PCLD)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行颈椎后路手术的56例患者,其中行EODL手术(EODL组)和PCLD手术(PCLD组)各28例。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的改良JOA评分、VAS评分和手术前后的颈椎C2-7 Cobb角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改良JOA评分和VAS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末次随访的C2-7 Cobb角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LD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EODL组(P<0.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SODL)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MTPI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SCSM)的疗效。方法将90例MSCSM患者根据计算机随机分配法分为A组(颈椎后路SODL采用MTPIF治疗,45例)与B组(颈椎后路SODL采用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治疗,45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康复锻炼时间、JOA评分、颈椎曲度、颈椎椎管矢状径及颈椎轴性症状等。结果两组均获得6个月随访。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康复锻炼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JOA评分、颈椎曲度、颈椎椎管矢状径A组均优于B组(P 0. 05);颈椎轴性症状发生率A组(15. 6%)低于B组(35. 6%)(P 0. 05)。结论颈椎后路SODL采用MTPIF治疗MSCSM疗效优于颈椎后路SODL采用不可吸收缝线固定。  相似文献   

3.
伊藤法"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伊藤法“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23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连续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及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伊藤法“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于开门侧将植骨块通过钢丝或尼龙线固定于掀起的椎板和小关节间。87例患者随访2~14年,平均5.3年。结果:术前JOA评分平均9.1分,随访时JOA评分平均14.4分,改善率平均为67.0%,其中优44例(50.6%,良26例(29.9%),可11例(12.6%),差6例(6.9%)。术后侧位X线片示椎管直径扩大1.5~7.0mm,平均4.1mm,椎管扩大率为15%~100%,平均40%,术后CT示植骨愈合良好,无再关门现象,MRI示脊髓受压解除。并发症包括轴性症状(颈部疼痛或僵硬57例次),神经根麻痹(4例次)及颈部活动受限(旋转、过伸、屈曲或侧屈受限115例次)等。结论:伊藤法“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连续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及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椎管扩大稳定持久,但其并发症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4.
周洋  滕红林  王靖  朱旻宇  李驰 《中国骨伤》2016,29(10):943-946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侧块螺钉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不稳的疗效。方法: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侧块螺钉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不稳患者25例,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57~68岁,平均57岁。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进行分析。同时记录Cobb角及颈椎活动度,分析颈椎退变程度。结果:33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25.6个月。出现脑脊液漏1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C5神经根麻痹4例,JOA评分由术前的5.2±2.1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11.3±2.4(P0.05),Cobb角由术前的(6.5±3.4)°提升至末次随访时的(13.2±4.9)°(P0.05)。颈椎活动度由术前的(30.4±9.2)°下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6.5±8.7)°(P0.05)。结论: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联合侧块螺钉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不稳疗效良好,具有适用范围广、牢固等优点,但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颈椎后路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8-01诊治的11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55例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观察组),55例采用颈椎后路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数,比较2组术后3...  相似文献   

6.
颈椎病椎板成形手术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 :观察脊髓性颈椎病 (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 ,CSM )后路手术疗效 ,进而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随访 2 5例行“单开门”椎板成形术 (open doorlaminoplasty ,ODLP)CSM病例 ,依据临床功能改善率分为疗效优良组和一般组 ,统计并比较各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观察各因素与ODLP术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①手术前后及随访时临床JOA分值分别为 8.6 0± 2 .93、11.5 2± 2 .71、12 .5 2± 3 .15 ,呈明显增加趋势。②优良组中患者手术时年龄、病程明显短于一般组 ,手术前后JOA分值及术前最狭窄处脊髓面积明显大于一般组。③优良组中后突畸形、颈椎不稳及髓内信号改变者少于一般组。④术前椎管面积 <10 0mm2 或术后 <16 0mm2 时 ,预后较差 ;而当术前椎管面积 >12 0mm2 或术后 >2 0 0mm2 时 ,预后较好。结论 :①ODLP是较为成熟的外科技术 ,疗效满意。②患者年龄、病程、术前病情及受压脊髓面积是决定术后疗效的主要因素。③颈椎曲度、术前颈椎稳定性、髓内信号改变、手术前后椎管面积亦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周洋  滕红林  王靖  朱旻宇  李驰 《中国骨伤》2018,31(8):746-750
目的:分析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中,是否保留C_2附着的肌肉韧带复合体,术后对颈椎后凸畸形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2月至2014年6月因脊髓型颈椎病接受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中选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C_3-C_6单开门的患者40例(A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68.4±9.3)岁;采用C_4-C_6单开门+C_3椎板减压患者40例(B组),从而保护C_2附着的肌肉韧带复合体,男26例,女14例,年龄(66.8±8.4)岁。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观察颈痛VAS评分、JOA评分、颈椎Cobb角、颈椎活动度。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24~31(26.5±3.4)个月。两组患者术前的VAS、JOA评分及颈椎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均得到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颈椎Cobb角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也都有明显改善,但B组的改善优于A组。结论:从C_4开始单开门,保留C_2附着的肌肉韧带复合体,能明显减少颈椎的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8.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M)的临床疗效.方法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MCM 21例,均取自体三面皮质髂骨植骨及Orion钛板固定.通过观测神经功能改善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来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全部病人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6个月;术后mJOA评分及轴性症状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共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8例.结论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是治疗MCM的有效方法,但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9.
病人,男,55 岁.因车祸伤致双上肢麻木无力17 天就诊.病人于2018 年8月20 日被车撞伤,当即意识丧志,当地医院诊断为颈髓损伤,脊髓型颈椎病.清醒后双上肢麻木伴痛觉过敏,经激素脱水、营养神经等治疗后上肢症状减轻,仍感双手麻木无力.门诊以脊髓型颈椎病,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收入院.体格检查:双侧压颈试验,臂丛牵拉试...  相似文献   

10.
改良的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的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并观察其疗效和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19例颈椎病患者进行改良的单开门手术,手术前和随访时进行JOA评分并了解颈肩痛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CT/MRI测量椎管的矢状径,动力位摄片观察颈椎的稳定性,测量C2-C7 Cobb角观察颈椎前凸的变化。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3个月,JOA评分自术前平均为8.76提高到随访时12.12分,改善率平均为45.4%;颈肩痛发生率26.3%;各节段椎管矢状径均有明显增大,而最大的增幅出现在C5水平;颈椎前凸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随访时的动力位摄片没有发现颈椎节段性不稳定。结论这种应用羟基磷灰石spacer并进行后方韧带重建的改良的单开门手术治疗脊髓性颈椎病效果良好,由于保留了后方的棘突和韧带并进行了重建,术后颈椎的生理弧度和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超声骨刀棘突切除改良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2月对3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该术式治疗。切皮前切口周围注射稀释的肾上腺素盐水。手术取颈后正中切口,剥离C3~C6椎板上的颈旁肌,显露棘突和椎板。使用超声骨刀在压迫较轻侧椎板和侧块关节交界处开槽作门;超声骨刀的三角形刀头在对侧做门轴;将椎板逐个掀起,扩大椎管。选取大小合适的Z形钛板置于相应的开门节段中并用螺钉固定,使用超声骨刀创新性地沿C3~C6棘突根部切除全部的棘突。[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VAS评分由术前平均(3.6±0.9)分改善至末次随访平均(1.2±0.6)分;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5±1.2)分改善至末次随访平均(15.0±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螺钉及钛板松动、脱落现象,也未出现“再关门”现象。[结论]切除C3~C6的全部棘突可明显减少棘突对颈部肌肉的应...  相似文献   

12.
跳跃式椎板切除术和多节段椎板切除术的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跳跃式椎板切除术和多节段椎板切除术的生物力学评价王秋根1王建华1年申生1丁祖泉2杨国标2卢太生1李文军1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多节段椎板切除与跳跃式椎板切除对脊柱稳定性影响的差异。材料和方法取急性颅脑外伤致死的新鲜成年男性完整腰椎离体标本7具(无脊柱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对术后椎板开门角度及神经功能改善率产生的影响。方法对2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后路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根据不同治疗术式分为两组:17例采用不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术式为A组,11例采用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术式为B组。通过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10个月)CT影像学资料测得椎板开门角;同时评定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术后2周椎板开门角:A组为38.0°~44.0°(40.3°±1.0°),B组为37.2°~42.5°(40.7°±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椎板开门角:A组为34.8°~45.0°(39.0°±3.1°),B组为34.0°~36.5°(35.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改善率:A组为27.8%~37.0%(32.4%±4.3%)及53.3%~68.0%(59.7%±5.6%),B组为26.3%~38.2%(32.1%±5.0%)及44.4%~67.0%(58.5%±5.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再关门率均为0。结论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术式的椎板开门角度小于不保留颈后方韧带复合体术式。两组的神经功能改善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锚定法”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脊椎病的疗效。方法我科在2003年1月~2007年2月收治7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采用后正中入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患者获得随访1~5年,平均2.6年。术前平均JOA评分8.9分。随访时JOA平均评分15.8,平均改善率为69%。术后侧位X线片示椎管直径扩大1.8~7.6mm,平均4.7mm,椎管扩大率为16%~100%,平均45%;MR示脊髓解除压迫。术后末次随访时35例仍然有颈部疼痛、僵硬感和活动受限。未见螺钉松动和再“关门”现象。结论“锚定法”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脊椎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并使椎管扩大保持稳定持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伊藤法"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原因.方法对1983年2月~1992年3月行伊藤法"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查阅病历及门诊随访,确定其手术并发症.采用临床观察、影像学评价及统计学方法分析其原因.结果随访2~14年,平均5.3年.39例(45%)患者出现轴性症状,4例(4.6%)出现神经根麻痹,颈部旋转受限48例(55.2%),过伸受限33例(37.9%),屈曲受限17例(18.3%),侧屈受限17例(18.3%).颈椎曲度术前平均14.8°,术后平均4.9°,平均减少9.9°.结论伊藤法"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较多见,术后颈椎前凸减小,尤其是颈椎后凸可能是产生轴性症状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94年2月至1997年2月应用改良颈椎“双开门”式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病31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1例中男24例,女7例;年龄46~72岁;发病至手术时间14天~11年,平均16个月。有颈部过伸性损伤病史者5例。除1例表现为四肢软瘫外,其余30例均为痉挛性瘫痪。表现为前脊髓综合症者18例,中央脊髓综合症10例,脊髓半切综合症3例,其中伴有心慌、夜间盗汗者1例;伴头晕、视物模糊者1例;伴有隐性糖尿病(均为OPLL病例)者5例。12 影像学检查 ①X线检查:31例中,18例表现为不同程度颈椎退行性改变,测定PavL…  相似文献   

17.
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功林  章鸣 《中国骨伤》2005,18(4):251-253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退变性疾病,多见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发病有增多趋势,治疗技术也有了发展。前路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直接去除脊髓前方的致压物,但多平面受累时,多主张行后路手术治疗,椎板成形术是后路手术治疗中标准的术式。本文对国外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传统C3~7椎板成形术进行改良,观察改良手术疗效,探讨其能否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改良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0例(A组),A组患者平均年龄65.7岁(45~83岁);男14例,女6例;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12~27个月).传统术式对照组(B组)为本院同期行传统C3~7椎板成形术的18例患者,B组患者平均年龄59岁(46~75岁);男11例,女7例;平均随访时间为25 个月(12~50个月).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JOA评分、颈椎曲度角度、颈椎活动度及轴性症状严重程度进行比较评估.[结果] JOA评分恢复率,A组患者为46.5%,B组患者为54.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术后有明显轴性症状患者的比例为10%,B组为4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颈椎曲度Cobb's角11.2°±9.2°,B组患者术后颈椎曲度Cobb's角10.9°±10.1°,A组和B组患者手术前后颈椎曲度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颈椎活动度丢失6.9°±4.0°,B组患者术后颈椎活动度丢失11.6°±7.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3椎板切除保留C2棘突半棘肌附着、同时保留C7棘突颈背肌肉附着的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能获得良好神经减压效果,同时可以最大程度维持颈半棘肌和颈背肌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减少对颈椎后伸机制和颈椎稳定机制的破坏,从而保留颈椎的活动度和降低术后颈椎轴性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评价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后路椎板成形术治疗伴有T2加权像高信号改变的长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行后路椎板成形术治疗的伴有T2加权像高信号改变的长节段脊髓型颈椎病52例(laminoplasty,LP组).记录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视觉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行C_3-C_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术后发生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AS)的影响因素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6年7月行C_3-C_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的多节段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脊髓型颈椎病14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颈脊髓病8例,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10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47~82岁,平均57.46岁;病程5~35个月,平均22.4个月。记录开门角度(opening angle,OA),颈椎生理曲度(cervical curvature angle,CA),术前脊髓受压率(preoperative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rate,PSCR)及术后脊髓漂移程度(postoperative spinal cord shift,PSCS)发生情况。术后2周根据AS评定标准判定患者是否出现AS情况,并将患者分为轴性症状组和非轴性症状组,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影像学参数进行差异性比较,将其中与术后AS发生具有相关性的参数再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2周共有13例患者发生AS,轴性症状组与非轴性症状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轴性症状组患者OA为(36.76±9.35)°,CA为(11.53±4.36)°,PSCR为(27.83±1.72)%,PSCS为(3.17±0.81)mm,非轴性症状组患者OA为(33.03±10.52)°,CA为(7.71±4.73)°,PSCR为(25.16±3.59)%,PSCS为(2.43±0.95)mm,两组患者的CA、PSCR及PSC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O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A、PSCR及PSCS 3个参数与AS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OA、PSCR因变量被剔除(P0.1),PSCR的偏回归系数为0.311,P=0.031。结论:CA、PSCR及PSCS是AS的相关影响因素,其中PSCS是AS发生的高危因素,脊髓后移过大引起的C_(4,5)颈神经牵拉、术后硬脊膜自身膨胀引起脊髓的牵张力变大及颈脊髓受压变形过大引起支配血管的植物神经损伤或坏死可能是AS的发病机制,但这只是理论推断,需要今后进一步完善实验去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