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辽宁省11年间产科出血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产科出血是全球孕产妇死亡的第 1位原因。减少产科出血造成的孕产妇死亡 ,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辽宁省 1990 2 0 0 0年产科出血孕产妇死亡资料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本研究资料来源于辽宁省 14个市 2 5个监测点 1990 2 0 0 0年的孕产妇死亡监测网。1.2 方法在全省 2 5个以县、区为监测单位的监测点内 ,建立以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为中心的活产统计和孕产妇死亡报告系统 ,对所有死亡病例按统一内容进行死亡调查 ,县区、市、省逐级每年一次对死亡病案开展技术评审。通过逐例评审 ,明确死因和分析影响死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危重孕产妇抢救病例,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危重孕产妇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浦东新区2011~2018年上报的1615例危重孕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2011~2018年浦东新区危重孕产妇发生率4.41‰,孕产妇死亡指数0.014。产科出血居危重孕产妇疾病谱首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重孕产妇逐年减少。近3年,妊娠合并心脏病及血液病跃居前三。危重抢救中心承担着区内55.7%的危重孕产妇抢救工作,且以救治危重合并症为主。二三级综合医院异位妊娠大出血危重孕妇发生率较高,而二三级专科医院以产后出血多见。结论:加强孕产妇保健管理、重视妊娠期内外科合并症、提高产科出血的防治能力、发挥各助产医疗机构综合救治能力,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孕产妇死亡率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调查分析2007~2013年山东省孕产妇死亡监测点资料,并进行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死亡率预测。结果:7年孕产妇死亡率依次为20.91/10万、20.85/10万、22.24/10万、21.13/10万、20.59/10万、18.94/10万和16.80/10万,平均为19.53/10万,年平均下降率为3.58%;预测2014年孕产妇死亡率为14.11/10万。前3位死因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肺栓塞。分娩地点、死亡地点、孕产妇产前检查情况、家庭人均年收入及文化程度对其死亡有影响。评审结果显示,50.82%的死亡孕产妇是可避免的。结论:山东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速度减慢,处于平台期。实现孕产妇死亡率进一步降低有赖于提高产科服务能力、提升社会经济水平、提高孕产妇及家属认知与识别能力等综合措施的共同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011—2015年重庆市孕产妇的死亡原因,为全面二胎政策下采取有效的降低孕产妇死亡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重庆市2011—2015年死亡孕产妇病历资料和市级孕产妇死亡评审结果,回顾性分析孕产妇死亡原因。结果 2011—2015年重庆市孕产妇死亡237例,死亡率从2011年21.61/105下降至2015年的15.30/105,孕产妇死亡原因前3位分别是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影响可避免死亡的主要因素为医疗保健机构和个人家庭的知识技能不足。结论重庆市孕产妇死亡率已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进一步控制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需在加强高危预警和分级管理、提高基层人员技术水平、重视多学科合作和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等方面实施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产科出血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1996-2000年我国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产科出血发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在全国116个监测点,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我国1996-2000年孕产妇主要死因产科出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996-2000年我国产科出血死亡率由31.4/10万下降到20.8/10万,下降幅度为33.8%;农村由48.2/10万下降到31.4/10万,下降幅度为34.9%.我国产科出血死亡以产后出血死亡为主,占81.2%,其中胎盘滞留和宫缩乏力是主要原因.大多数农村产科出血病例在家中死亡.我国77.8%产后出血死亡发生于分娩后12h内.结论 1996-2000年全国和农村产科出血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农村产科出血死亡率高于城市.预防产科出血的重点应放在产后出血,产后第1个12h是发生产后出血死亡的危险时期.  相似文献   

6.
胎盘植入性疾病是孕期子宫破裂、严重产后出血、产科紧急子宫切除乃至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联合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母胎医师专委会制订了本指南, 详细阐述了胎盘植入性疾病的定义、高危因素、诊断、临床管理、终止妊娠的时机、围手术期和围分娩期的管理要点等, 以指导胎盘植入性疾病的临床诊治及管理。  相似文献   

7.
孕产妇猝死28例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对28例孕产妇猝死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孕产妇猝死相关因素,为降低孕产妇猝死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根据1992~2001年北京市朝阳区各级医院上报的区妇保所死亡病例和专家评审的资料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孕产妇猝死占该组孕产妇死亡的3/4,孕产妇猝死时间分布于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猝死终末地点集中在二、三级医院。猝死原因依次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妊高征。死亡评审结论中可以避免和创造条件可以避免原因集中在提高医疗保健机构和个人家庭知识技能这一环节。与死因相关的高危因素包括医源性因素、疾病因素、社会人文因素。猝死孕产妇流行病学特征是流动人口、农村人口、低文化程度、计划外妊娠多见,并忽视国产期保健。结论 孕产妇猝死具有独立的临床特征,加强高危孕产妇监护、管理,提高急救医学和产科危重症抢救能力,抓住抢救时机,可以降低孕产妇猝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截止2018年的公开数据显示,我国的孕产妇死亡率已经从2000年的53/10万降至2018年的18.3/10万,其中产后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更是下降了接近80%,但产后出血依然还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1].2018年全国孕产妇主要死因构成比中,产科出血占23.2%[1],据此估算2018年我国因产后出血死亡的孕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989~1998年孕产妇死亡原因。方法对108例孕产妇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8例孕产妇死亡原因中,直接产科死因逐渐下降,间接产科死亡原因逐渐升高,但仍以直接产科原因为主,顺次为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间接产科原因顺次为肝病、心脏病、原发性高血压。分娩地点及死亡地点以县级以上医院为主,但仍有20%左右的孕产妇因得不到应有的抢救而死亡。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筛选高危妊娠并及时转送上级医院,提高住院分娩率,以进一步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可导致子宫大量出血、子宫破裂甚至孕产妇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尚未有通用的治疗指南管理CSP,临床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早期诊断并提供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避免严重并发症并保留生育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46例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原因分析,提出降低长春地区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长春地区13个县(市)、区(开发区),按国家统一要求,填报孕产妇死亡报告卡,死亡调查附卷、报表以及专家评审资料。结果:2002~2010年长春地区死亡孕产妇共144例。其中因产科出血死亡46例,占死亡的31.94%。而在产科出血死亡中,因产后宫缩乏力死亡的孕产妇29例,占产科出血死亡63.04%。因转院途中死亡孕产妇4例,占产科出血死亡8.7%。结论:①加强乡级保健网络建设,提高助产机构质量。②加强基层人员三基培训,提高产科急危重症的诊断、治疗水平,是减少产科出血的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子宫缝合术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处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子宫缝合术在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处理中的作用。方法对10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者采用改良的B—Lynch缝线术治疗。结果10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均发生在剖宫产术中,例1、例2为瘢痕子宫;例3为瘢痕子宫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例4、例5为双胎;例6、例7为巨大儿;例8为子宫肌瘤合并妊娠,例9、例10为胎盘粘连植入,经过按摩压迫子宫、药物治疗等无效;均采用改良的B—Lynch缝线术行子宫缝扎后出血即止,预后良好。结论产科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产后出血是产科出血的主要原因,积极防治产科出血、减少产科出血死亡是降低我国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子宫缝合术安全有效、简单易行、止血迅速,是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首选的外科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有医疗纠纷的31例死亡孕产妇尸体解剖(简称尸检)结果的分析,探讨其死亡原因以提高诊治水平,防止或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收集2009~2013年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尸检档案中有医疗纠纷的31例孕产妇尸检资料,对孕产妇的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9~2013年孕产妇死亡医疗纠纷案例分别为4例、5例、5例、8例、9例。在涉及医疗纠纷的医疗机构中,乡镇医院17例(54.84%),县级医院11例(35.48%)。孕产妇死亡原因最常见的是产科出血(45.16%),而导致产科出血的根本原因以宫颈和宫体下段裂伤多见(35.71%);其次是羊水栓塞(19.35%);再次是麻醉意外(9.68%)。31例孕产妇死亡病例中,临床死因诊断与尸检结果的符合率35.48%,而产科出血根本原因的临床诊断与尸检结果的符合率仅为21.42%。结论:孕产妇死亡所引发的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产科出血是孕产妇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而诊断不明确是引发医疗纠纷的主要因素。应加强产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提高诊断正确率及临床处置能力,减少孕产妇的死亡。  相似文献   

14.
子宫破裂是一种严重威胁母儿生命安全的围产期并发症。随着生育政策的开放,国内孕产妇子宫破裂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瘢痕子宫。瘢痕子宫的成因除剖宫产外,还有非产科因素的子宫手术史,后者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病因。瘢痕子宫的子宫破裂多在阴道分娩过程中发生,但胎盘植入可导致妊娠中晚期的自发子宫破裂,值得临床关注。腹痛、阴道流血和胎心下降是子宫破裂常见的临床表现,妊娠中晚期隐匿性的子宫破裂则常以腹痛和休克症状为临床表现。因此,子宫破裂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手术治疗与母儿结局息息相关。文章着重阐述了子宫破裂的常见原因及临床表现,以期提高临床医生的警惕性,改善此类孕产妇的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完全性子宫破裂的临床特点、治疗情况及母儿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妊娠中晚期完全性子宫破裂15例的病例资料。结果:妊娠中晚期完全性子宫破裂患者15例,平均孕周32~(+4)周(23~(+1)~39周)。15例患者均有腹部手术史或宫腔操作史,其中子宫底或宫角部破裂7例,子宫体部破裂6例,原剖宫产瘢痕处破裂2例。14例患者行剖宫产+子宫破裂修补术(其中3例行子宫动脉结扎),术后恢复良好;1例患者入院时已发生失血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胎婴结局中死亡8例,新生儿重度窒息3例,轻度窒息3例,出生时状态良好1例。结论:瘢痕子宫是子宫破裂的主要危险因素,但除剖宫产手术史外,肌瘤剔除史、异位妊娠史及宫腔操作史也与子宫破裂相关。有效识别高危孕妇,定期产检监测,快速识别可疑症状,紧急剖宫产有利于提高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辽宁省孕产妇死亡率 1990年为 6 4 .8/ 10万 ,2 0 0 0年为 2 7.8/ 10万。孕产妇死亡率下降的同时 ,主要死亡原因 (简称死因 )也发生了变化 ,现将辽宁省 1990~ 2 0 0 0年孕产妇主要死因分析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与结果1.资料 :本资料来源于辽宁省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2 .孕产妇主要死因 :辽宁省 1990~ 2 0 0 0年孕产妇死亡监测地区活产总计 86 9348例、孕产妇死亡 4 14例。直接产科死因占 75 .6 % (313/ 4 14 ) ,间接产科死因占 2 4 .4 % (10 1/4 14 )。主要死因依次为产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扬州市1984年至1990年6月期间156例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分析如下.一、产科出血的死亡数占孕产妇死亡数的比例孕产妇死亡定为从妊娠开始至产后42天内死亡者,不包括葡萄胎、计划生育手术及其他意外事件死亡者.1984~1990年6月,扬州市孕产妇死亡296例,其中产科出血死亡156例,占孕产妇死亡总数的52.7%产科出血死亡占直接产科死亡人数221例的70.6%,与1984年全国性选点调查分析的资料相比,前者偏高(全国45.4%),后者相似(全国70.4%).二、产科出血死亡原因的构成及顺位表1 156例产科出血死亡原因构成及顺位  相似文献   

18.
产后出血是一种产科常见并发症,是引发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产后出血有许多潜在的原因,最常见的是子宫收缩乏力。预防和控制产后出血是所有产科工作人员和参与孕产妇保健的工作人员必修科目。我院从2009年对存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孕产妇产后给予米索前列醇舍下含化,明显降低了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引起孕产妇死亡第一位的原因是产后出血,特别是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预防和控制产后出血犹显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破裂的临床分析及救治时机。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收治的子宫破裂患者59例,了解其前次妊娠情况、子宫破裂时机、母婴情况等资料。结果两次妊娠间隔时间不足3年、生产次数2次及以上以及足月产均会增加瘢痕子宫破裂风险(P0.05);剖宫瘢痕子宫破裂的主要危险因素包含孕期足月和两次妊娠间隔时间≤3年;阴道分娩瘢痕子宫破裂的主要危险因素包含瘢痕厚度。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风险较大,应全面分析患者情况及分娩方式适应证,重点监护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以期取得及时救治,进而降低围生儿、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1996~200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10,自引:2,他引:210  
目的 了解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主要死亡原因和变化特征。方法 在全国116个监测点,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1996-200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农村与城市孕产妇死亡率差别及主要死亡原因。结果 (1)1996-200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由63.9/10万下降到53.0/10万,下降幅度为17.1%;农村孕产妇死亡率由86.4/10万下降到67.2/10万,下降幅度为22.2%;城市孕产妇死亡率由29.2/10万下降到28.9/10万,下降幅度为1.0%。(2)全国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的前3位分别为产科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羊水栓塞,农村和城市的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略有差异。(3)1996-2000年全国和农村的产科出血死亡率分别下降33.8%和34.9%。结论 1996-2000年全国和农村的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城市孕产妇死亡率出现波动。全国和农村的产科出血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