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在肝脏疾病方面通过测量肝脏硬度评估肝纤维化程度,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风险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通过脾脏弹性诊断肝硬化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风险评估尚在初步探讨阶段。本文就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脾脏弹性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及风险评估中的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探究相关独立因素对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英德市人民医院肝硬化82例患者,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为观察组(n=36),未出现以上伴随情况的为对照组(n=46),比较两组间血小板计数/门静脉宽度比与肝硬度,探究血小板计数/门静脉宽度比联合肝硬度测量对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小板计数/门静脉宽度(platelet count/Portal vein width;PC/PVW)比低于对照组,肝硬度高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中,PC/PVW比低表达、肝硬度高表达为影响因素,且两项指标是导致肝硬化合并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PC/PVW比低表达、肝硬度高表达为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诊断预测价值高。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导致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EV)患者发生破裂出血约为19%~40%,其中40%~70%的患者因首次出血而死亡,首次出血后在1~2年内发生再出血的概率达70%~80%,再出血的死亡率可高达25%~50%。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与瞬时弹性成像(TE)技术诊断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程度的价值.方法 156例肝硬化患者根据静脉曲张程度分为无曲张组(47例)、轻度曲张组(27例)、中度曲张组(40例)、重度曲张组(42例),比较各组脾脏SWE指标(脾Emean)与TE指标(脾硬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  相似文献   

5.
1一般资料本文总结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16例(占同期上消化道出血之8.63%,占上消化道大出血之49.8%。全部病例均有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并有胃镜和/或GI等证实且排除溃疡病等所致之出血。116例中男63例,女53例。年龄28~77岁,平均55.7岁。病因中肝炎后肝硬化82例(53例并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26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sophageal gastric-fundus variceal bleeding,EGVB)是肝硬化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大约有90%的肝硬化患可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其中30%~50%的患可出现破裂出血。首次出血病死率为15%~35%,而再次出血时,其病死率可高达60%~70%。  相似文献   

7.
超声检查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一种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肝硬化患者每年约有5%发生食管静脉曲张,1年中约有10%~20%从小静脉曲张发展到大的静脉曲张,2年中出血的危险性为20%~30%,死亡率为25%~50%。超声作为无创伤性检查,对预测食管静脉破裂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一氧化氮 (NO)对食管动力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EVB)的影响。方法 :本文采用核素扫描法测定 4 2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 (EV)和 30例健康人 (HS)食管液体通过时间和胃食管反流 ,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含量 ;并随访 1年。结果 :EV组血浆NO含量显著高于HS组 (P <0 .0 5 ) ;EV组胃食管反流发生率显著高于HS组 (P<0 .0 5 ) ;EV组中胃食管反流患者的NO含量显著高于无胃食管反流的患者 (P <0 .0 5 ) ,EV食管动力异常组血清NO含量显著高于EV食管动力正常组 (P <0 .0 5 ) ;EV食管动力异常组出血率显著高于EV食管动力正常组 (P <0 .0 5 )。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NO含量的升高可能使食管下段括约肌 (LES)松弛而产生胃食管反流 ,进而导致EVB机会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2D-SWE)联合血清学指预测中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价值.方法 选择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102例,分析肝脾硬度值(L-SWE、S-SWE)及APRI指数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各指标及其联合应用预测中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效能.结果 胃镜检测显示102例患者中,46...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联合血清学指标、肝脏超声检查对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预测价值,并建立能够预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的模型。方法按胃镜检查结果,将11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分为:无或轻度组,中或重度组。对肝脏硬度值、血小板计数、凝血时间、血清白蛋白水平、脾脏厚度、门静脉直径、肝脏直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可以有效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及程度的无创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方法评价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建立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回归方程:y=1.07×肝脏硬度值-0.057×血小板计数+0.783×凝血时间+1.876×门脉直径-0.06×脾脏厚度-40.248,ROC曲线下面积为0.979,诊断敏感性为98.7%,特异度为97.1%。结论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检测肝脏硬度值联合血小板计数、凝血时间、门静脉宽度、脾脏厚度等指标建立的无创预测模型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准确、敏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FS)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用Fibroscan测定68例肝脏疾病患者的以肝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的结果作为有无肝纤维化及肝纤维化程度的标准,对肝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诊断肝纤维化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Fibroscan诊断有无肝纤维化(S0/S1~4)的敏感性为83.33%(45/54),特异性为62.28%(9/14),与病理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73.53%(50/68)。Fibroscan诊断严重肝纤维化(S3-4/S0-2)的敏感性为63.33%(19/30),特异性为81.58%(31/38),与病理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73.52%(50/68)。Fibroscan诊断肝硬化(≥S4/S0~3)的敏感性为66.67%(8/12),特异性为89.29%(50/56),与病理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85.29%(58/68)。结论:Fibroscan对判断肝纤维化程度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SE-EPI磁共振弹性成像评价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SE-EPI磁共振弹性成像(MRE)评价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EV)程度的价值。方法 对89例肝硬化患者行SE-EPI序列MRE扫描、实验室及胃镜检查。以胃镜检查GEV程度为金标准,对诊断GEV、轻/中重度GEV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判定,并进行GEV分级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脾容积及肝、脾弹性值均为诊断GEV的独立影响因素,诊断比值比分别为1.02(95%CI 1.01~1.03)、2.37(95%CI 1.50~3.75)及2.76(95%CI 1.59~4.82,P均<0.01)。仅脾弹性值为鉴别轻度与中重度GEV的独立影响因素,诊断比值比为2.42(95%CI 1.71~3.43,P<0.01)。GEV分级与血小板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指数、肝弹性值具有中等程度相关性(r=0.42、0.55,P均<0.001),与脾弹性值、脾容积具有较高相关性(r=0.77、0.60,P均<0.001)。结论 SE-EPI MRE是一种简单、无创的评估GEV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3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肝硬化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肝硬化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因、肝功能,对临床指标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肝功能分级情况、血清白蛋白、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和凝血酶原时间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及白蛋白患者出血独立高危因素。结论影响食管胃静脉曲张肝硬化患者发生破裂出血的因素有许多,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该注意临床保护措施,其中改善白蛋白对降低发生出血的风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其病死率可达 40 %以上。70 %的生存者在 1年内将再次出血。因此 ,必须在抢救失血性休克的基础上应用有效的长期的止血疗法。内镜下注射硬化剂、三腔气囊填塞、口服或胃内灌注去甲肾上腺素、凝血酶、立止血、云南白药等短期内止血效果好 ,亦可合并应用抑制胃酸合成药增强止血效果 ,但远期疗效不理想。现仅对降门脉压、改善肝硬化的远期有效的药物研究进展 ,综述如下。据 Benoit等 [1 ]阐明门脉高压形成的“后向血流学说”和“前向血流学说”的原理 ,将降门压药分为两…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由张破裂出血(EVB)患者药物控制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EVB患者内科药物治疗170例,按72 h~6周内有无再次出血分为早期再出血组与未出血组,回顾性比较临床和相关检查资料,寻找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止血后收缩压、总胆红素、合并感染及腹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合并感染、收缩压>120 mmHg、年龄>60岁为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3.398、4.162、3.853,95%CI分别为2.360~76.066、1.027~18.722、0.951~15.614;合并腹水是保护因素,OR值为0.825,95%CI为0.153~4.413.结论:合并感染、收缩压>120 mmHg、年龄>60岁是EVB药物控制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并腹水是保护因素,应予积极的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患者出血诱因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出血诱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对57例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者进行调查分析,寻找发病诱因,并根据诱因制定相应护理对策.结果:饮食不当为主要诱因,占50.00%;劳累占19.44%;腹压增加占11.11%;精神刺激占8.33%;气温占5.56%,服用药物不当占5.56%.结论:对肝硬化患者实施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预防护理,可减少其出血发生率,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是肝硬化最常见、危险性很大的并发症,病死率33%~54%[1].本研究通过对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合并和不合并出血病人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EVB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是肝硬化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胃镜下食管静脉重度曲张伴红色征阳性被认为是EVB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但因内镜为侵入性检查具有局限性,故依据临床常规易行的实验室及B超检查研究其与食管静脉重度曲张伴红色征阳性的关系,间接预测EVB是本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首次破裂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与出血联系的紧密程度,以尽早识别出高危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首次破裂出血的患者105例(观察组)及同期住院的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未破裂出血患者105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先行单因素分析,再对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最后与出血联系最紧密的两个因素行双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资料中凝血酶原时间(P0.01)、门静脉内径(P0.05)、肝功能Child分级(P0.01)、红色征(P0.01)、食管静脉曲张程度(P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红色征(OR=2.728,P=0.016)、食管静脉曲张程度(OR=2.126,p=0.008)为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双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同时存在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和红色征与单纯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812,P=0.008)。结论:红色征、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首次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预测食管静脉曲张首次破裂出血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与实验室检查对肝癌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EV)的诊断效能.方法 对111例肝癌肝硬化患者分别行超声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胃镜检查.超声检查获得肝纤维化指数(LFI);实验室检查记录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小板(PLT)水平,计算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AAR)、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以胃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EV程度分为无EV(EV0)、轻度(EV1)、中度(EV2)、重度(EV3),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V0与EV≥1患者的LFI、AST、PLT、AP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年龄、性别比、ALT和AA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V≤1与EV≥2患者的LFI、PLT、AAR、AP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年龄、性别比、AST和AL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V程度与LFI、PLT、APRI呈中度相关(r=0.49、-0.49、0.49,P均<0.01);EV程度与AST呈低度正相关(r=0.24,P<0.01);EV程度与ALT及AAR无相关性(r=0.11、0.20,P均>0.05).LFI和AST诊断EV≥1的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LFI、AAR、APRI和PLT诊断EV≥2的AUC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LFI、PLT、APRI及AAR诊断EV≥1和EV≥2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