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替罗非班(tirofiban)是一种非肽类的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glycoprotein IIb/IIIa,GPIIb/IIIa)受体的可逆性拮抗剂。其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是通过阻止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表面的IIb/IIIa受体结合实现的,从而抑制血栓生长,且通过与纤维蛋白原的竞争性抑制防止血栓再生,有利于内源性血栓溶解,比传统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具有  相似文献   

2.
正替罗非班是一种非肽选择性糖蛋白(GP) Ⅱb/Ⅲa受体抑制剂,它可逆地抑制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表面的GP Ⅱb-Ⅲa受体特异性结合,阻断血小板聚集而抑制血栓的形成。血栓的形成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关键一步。目前替罗非班已被应用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性脑卒中、静脉溶栓(IVT)和血管内治疗(EVT)等临床研究中。它在预防脑卒中进展、支架血栓形成、改善功能独立性和病死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且已经积累了大量关于与替罗非班相关的风险和益  相似文献   

3.
卒中是国人致死、残疾的首要病因,我国目前脑血管病患者人数为1000余万,且正以8.7%的速度逐年递增,其中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ischem icstroke,AIS)约占70%~80%。对于伴有大血管闭塞(large vessel occlusion,LVO)的AIS患者,重残及病死率高达70%以上,标准的静脉溶栓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临床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个英文数据库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进行计算机检索,全面收集替罗非班治疗AIS的相关临床研究,检索时间为各库建库至2019年8月31日。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与质量评价,并采用软件Rev Man 5.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共2137例患者,其中试验组921例患者,对照组121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替罗非班可明显降低AIS患者2~7 d的NHISS评分[均数差(MD)=-1.53,95%CI-2.98~-0.09,P=0.04],显著改善90 d的良好预后(mRS≤2)[相对危险度(RR)=1.17,95%CI 1.05~1.30,P=0.003],但未提高24 h的血管再通率(RR=1.01,95%CI 0.95~1.06,P=0.84)。同时,替罗非班可显著降低90d死亡率(RR=0.79,95%CI 0.65~0.97,P=0.02),且未增加颅内出血率(颅内出血转化:RR=0.89,95%CI 0.77~1.03,P=0.11;症状性颅内出血:RR=0.93,95%CI 0.70~1.25,P=0.64)。结论替罗非班应用于AIS的治疗是安全的,能明显改善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90 d良好预后,降低90 d死亡风险,但未改善24 h内的血管再通情况。  相似文献   

5.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时间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血性卒中是一个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四高”疾患,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三大“杀手”之一,也是成年人最主要的致残原因。目前国内卒中流行情况令人担忧,近期公布的卫生统计资料和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均表明北京市居民的卒中死亡率开始下降,而卒中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则持续上升,意味着因卒中而致残的人数越来越多,而减少或减轻致残的主要方法是急性期的血管再通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治疗MRI筛选的轻中度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住院治疗的,发病6~72 h的,完善MRI检查,非大动脉闭塞,未进行再灌注治疗的轻中度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头颅MRI和MRA排除大面积脑梗...  相似文献   

7.
慢性大血管闭塞的血管再通治疗尚处于萌芽阶段,尽管有小样本病例对照临床研究或回顾性研究获得成功,但整体而言,慢性大血管闭塞的血管再通治疗在术前评估、病例选择、技术方法和循证医学证据等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随着神经介入、影像学、病理学等多学科医师经验的积累以及神经介入材料的更新迭代,慢性大血管闭塞的诊疗水平不断提高。本文立足"天时"、"地利"、"人和"的高度和维度,从手术时机、病变评估及个体化治疗三方面概述慢性颈内动脉闭塞及其他颅内动脉闭塞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2019年南阳南石医院救治的61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溶栓24 h内病情加重而给予替罗非班治疗,并筛选出单纯静脉溶栓的患者61例进行疗效对照。结果试验组有效率57.4%,对照组有效率24.6%,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脑梗死溶栓后病情进展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不同大血管闭塞所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适宜静脉 溶栓治疗的大血管闭塞患者。 方法 本研究的入选患者来自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监测登记研究,从中选取所有完成了溶栓 前多模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且血管成像提示有责任大血管闭塞的患者,对不同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有 效性及安全性结局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共入选122例患者,大脑中动脉闭塞组溶栓后血管再通率为55.2%,而颈内动脉闭塞组为0%, 基底动脉闭塞组为40%。大脑中动脉闭塞组90 d随访生活自理[53.9% vs 21.1%,P =0.007,比值比 (odds ratio,OR)=5.68]及良好预后(42.7% vs 21.1%,P =0.041,OR =3.76)的比例均优于颈内动脉 闭塞组,死亡率低于颈内动脉闭塞组(4.5% vs 47.4%,P <0.001,OR =0.03),而两组溶栓后的症状 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1.1% vs 0%,P =0.962)。 结论 不同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效果有明显差异,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静 脉溶栓开通率最高,疗效明显优于颈内动脉闭塞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TREVO支架取栓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自2016年1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72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取栓患者纳入研究并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35例)采用TREVO支架取栓术治疗,治疗组(37例)采用TREVO支架取栓术联合动脉内替罗非班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管再通成功率、具体取栓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凝血功能、90 d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术后血管再通成功率分别为91.89%(34/37)、88.57%(31/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取栓时间、取栓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治疗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患者90 d预后良好率分别为86.49%(32/37)、60.0%(2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11%(3/37)、14.29%(5/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EVO支架取栓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12.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时间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缺血性卒中再通治疗是一个多因素、多环节作用的复杂临床干预过程。在长期的临床 实践过程中,“时间窗”是一个普遍沿用的概念。早在1996年,3 h内溶栓治疗就已经被证明是急性缺 血性卒中的有效治疗手段,然而获得治疗的患者很少,除了治疗时间窗的限制、未能及时就诊等原因, 单纯的“时间窗”往往提供不了足够的信息以保证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基础血管病变、侧支 循环和缺血耐受的不同,时间窗是否也存在个体差异呢?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与进步,20多年 来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延长卒中治疗时间窗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不同亚型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 邓一鸣 高峰 宋立刚 刘恋 霍晓川 莫大鹏 马宁 缪中荣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8,34(3) : 226-230. DOI: 10.3760/cma.j.issn.1001-2346.2018.03.003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采用可回收支架机械取栓(SRT)术治疗不同亚型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AIS-LVO)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实施血管内SRT术的LVO-AIS患者,共167例。根据急性缺血性卒中试验(TOAST)分型分为心源性栓塞(CE)组42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A)闭塞组125例。比较两组的血管开通率、穿刺到血管开通时间、症状性颅内出血率、病死率及90 d预后良好率(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的差异。结果167例患者中,130例血管成功开通,开通率为77.8%。其中CE组30例(71.4%),LAA闭塞组100例(80.0%);CE组穿刺到开通中位时间为82(45~132)min,LAA闭塞组为53(40~90)min;CE组中位取栓次数为3.0(2.0~5.0)次,LAA闭塞组为2.0(2.0~4.0)次;术中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6例(3.6%),其中CE组2例(4.8%),LAA闭塞组4例(3.2%);死亡11例(6.6%),其中CE组4例(9.5%),LAA闭塞组7例(5.6%)。术后90 d预后良好者69例(41.3%),其中CE组15例(35.7%),LAA组54例(43.2%)。两组比较,除穿刺到开通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23 ),取栓次数、开通率、术中症状性颅内出血率、病死率及90 d预后良好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管内SRT术治疗CE、LAA亚型AIS-LVO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脑卒中(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PI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解放军第371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6-01—2017-12确诊的PIS并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的5例患者,记录其人口学特征,发病时间,替罗非班应用的持续时间,不同时间点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并发症。结果 5例患者应用替罗非班后NIHSS评分下降4~13分,平均7.2分。在应用替罗非班注射液后血凝系列出现变化的3例,血栓弹力图均未见明显变化;5例患者在应用替罗非班前、后和应用替罗非班过程中均未出现出血并发症。结论替罗非班作为一种新型、高效、可逆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通过阻断糖蛋白ⅡbⅢa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结合这一血小板聚集的最后、唯一途径,发挥高效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其治疗PIS的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抗血小板治疗是血栓栓塞性疾病如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和缺血性卒中的基本治疗策略。现有的抗血小板药物中(表1),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合酶和血栓素A_2的合成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噻吩吡啶类(氯吡格雷、替格瑞洛)通  相似文献   

16.
2015年N Engl J Med发表5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均证实血管内治疗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有效,从而迎来了机械取栓术的"春天",改写了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指南,自此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的救治模式步入新时代,急诊机械取栓术成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里程碑。2020年是机械取栓术"春天"到来后的5周年,我们通过该项技术获得哪些启发?未来将向何方向发展?通过本综述了解血管内治疗这项革新技术是如何突破黑暗迎来黎明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卒中预警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5-01—2018-03沈阳维康医院收治卒中预警综合征患者12例,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另收集2010-01—2014-12治疗的卒中预警综合征患者10例为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观察2组患者用药后TIA样症状出现率、脑梗死转化率、出院时NIHSS评分、3个月后mRS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TIA样症状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末次症状出现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比率41.7%,对照组为90%,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1)。研究组出院时NIHSS评分(3.11±4.7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93±5.21)分(P0.05)。研究组患者3个月后mRS评分(0.64±1.99)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15±1.72)分。2组均未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其他部位出血及死亡患者。结论替罗非班能够有效控制卒中预警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发作,显著缩短持续发作时间,能够有效减少演化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比率,改善卒中预警综合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远期临床预后,改善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中应用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收治的36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均在急性期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支架释放前15 min静脉推注替罗非班,1 h后持续静脉泵入,并维持12~18 h。结果 术中出现动脉瘤破裂2例,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2例。栓塞前后行侧脑室钻孔外引流术4例,替罗非班使用期间未见出血,后期穿刺道出血2例,未见大血肿。术后维持用药期间发生急性脑梗死4例。出院时,GOS评分5分29例,4分1例,3分5例,2分1例。结论 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需要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时,静脉应用替罗非班抗血小板聚集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动脉夹层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共19例颈动脉夹层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包括颈内动脉夹层11例、椎动脉夹层8例),均行血管内治疗(包括抽吸取栓术、支架取栓术、球囊扩张术和支架植入术),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mTICI)评价血管再通程度,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预后。结果术后15例mTICI分级3级(血管完全再通),4例mTICI分级2b级(血管部分再通);1例脑疝形成致死亡,1例并发脑水肿,1例少量脑出血,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1例预后不良(mRS评分4分),1例死亡。结论颈动脉夹层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经评估后采取血管内治疗,闭塞血管再通效果明显,临床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查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机械取栓术后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共117例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术(包括支架取栓术、抽吸取栓术、支架取栓术联合抽吸取栓术),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术后预后不良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62,95%CI:1.013~1.113;P=0.012)、既往糖尿病(OR=3.074,95%CI:1.023~9.240;P=0.045)、入院时高NIHSS评分(OR=1.143,95%CI:1.043~1.252;P=0.004)、责任血管为椎-基底动脉(OR=11.151,95%CI:2.877~43.079;P=0.000)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机械取栓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既往糖尿病、入院时高NIHSS评分、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机械取栓术后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