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分析冠脉CT血管造影(CTA)评估糖尿病冠脉临界病变管腔狭窄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6月于我院进行检查的疑似糖尿病冠脉临界病变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CTA及CAG检查.以CAG检查为"金标准",分析CTA在糖尿病冠脉临界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另评估冠脉临界病变管腔狭窄程度.结果:经CAG诊断共存在265个节段狭窄,显著性狭窄85个节段;经CTA明确诊断76个显著性节段狭窄,另误判显著性狭窄节段22个;CTA在诊断糖尿病冠脉临界病变中灵敏度为89.41%,特异度为87.78%,准确度为88.30%,阳性预测值为77.55%,阴性预测值为94.61%.结论:CTA在评估糖尿病冠脉临界病变管腔狭窄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为临床病情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CT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在诊断冠心病的效果及其与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疑似冠心病患者123例,分别行CTA和CAG检查,记录患者冠脉狭窄情况及CRP值,评估患者冠脉狭窄情况。探讨冠脉CTA的诊断价值。结果 CAG检出狭窄冠脉286支,CTA检出狭窄冠脉278支,CTA检查其灵敏度为95.80%,特异度为94.74%,阳性预测值为98.56%,阴性预测值为85.71%。对冠脉CTA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软斑块组(CT值≤60 HU)患者CRP值明显高于混合斑块(60 huCT值130 HU)组和钙化斑块(CT值≥130 H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CTA具有较高的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度,与金标准冠脉造影检出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相当,且CRP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双源CT冠状动脉CTA在冠脉粥样硬化疾病诊断中的临床运用价值进行探析。材料与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所接收的2953例冠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CTA检查,且将其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相比较,以了解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的价值。结果:CTA与造影检查均判断为狭窄的有1511段,两种检查手段均判断为阴性狭窄的有2597段,CTA判断为阴性但造影判断为阳性的狭窄有137段,造影判断为阴性但CTA判断为阳性的有237段;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标准,CTA在冠脉粥样硬化检查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69%、91.64%、86.44%、85.60%。结论:采取双源CT冠状动脉CTA对冠脉粥样硬化疾病进行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2型糖尿病的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东莞东华医院收治的172例存在冠状动脉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检查的金标准,同时对全部患者均开展螺旋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经过相应方法检查可知,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4排螺旋CT显示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均较高。结论: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2型糖尿病的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同时其检查无创,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64排128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64排128层螺旋CT及冠状动脉造影成像检查的疑似冠状动脉疾病患者86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64排128层螺旋CT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64排128层螺旋CT诊断的准确度、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57例患者存在冠状动脉病变;64排128层螺旋CT检查动脉狭窄准确度为92.79%、特异性93.46%、敏感性91.55%、阴性预测值95.29%、阳性预测值88.44%。结论:64排128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病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度、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可有效作为临床冠状动脉病变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CTCA)技术诊断冠状动脉显著狭窄(≥50%管腔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CTCA对61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进行检查,并于CTCA检查后2周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结果 1例患者因冠状动脉严重钙化4支血管CTCA不可评估,其余60例患者240支冠状动脉血管CTCA均可良好显影,240支血管显著狭窄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72/80)、91.9%(147/160)、84.7%(72/85)、94.8%(147/155).结论 CTCA显示了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可以作为排除冠状动脉显著病变的一种无创标准性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对照标准,评价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判断主动脉弓以上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临床怀疑主动脉弓以上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21例,均行主动脉弓以上CTA检查,并在2周内行DSA检查,将CTA与DSA检出结果进行对比,观察CT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评价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主动脉弓以上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结果 21例362段血管CTA和DSA诊断符合数为353段(97.5%),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主动脉弓以上动脉狭窄的总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9.66%,阳性预测值为98.57%,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 128层CTA作为一种无创或微创性检查,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用于主动脉弓以上动脉狭窄的术前诊断、术后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冠状动脉狭窄病患的诊断中应用CTA和DSA所取得的临床价值,分析CTA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方法:将2014年6月27日至2017年6月27日在我院进行检查的冠状动脉狭窄病患(67例)纳入该次研究,病患进行多排螺旋CT冠脉血管造影检查(第一组),2周之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第二组),对第一组和第二组的检查结果展开分析。结果:将DSA作为判断依据,多排螺旋CT冠脉血管造影对重度或者以上管状动脉狭窄的准确为94.98%,敏感性为92.31%,特异性为96.20%,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28%、93.73%。结论:冠状动脉狭窄患者采用CTA进行诊断,能够清楚了解冠状动脉的狭窄情况以及管壁增厚情况,清晰显示动脉壁的钙化以及斑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GE128层宝石能谱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检查对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的临床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疑似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患者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CTA检查数据信息影像资料;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资料(SCA)进行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的比较,并分析CTA检查诊断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并综合分析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可评估冠状动脉血管共160支,CTA检查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无狭窄为95.3%、97.1%、97.6%、94.3%、96.1%;轻度程度狭窄为为66.7%、96.7%、70.5%、95.3%、86.4%;中度程度狭窄为77.8%、94.5%、75.0%、95.2%、91.6%;重度程度狭窄率为83.3%、94.6%、74.1%、96.8%和92.9%。影响CT影像数据质量的因素,包括患者运动伪影、血管壁钙化斑块、心脏高心率等相关因素。结论 CTA检查与SCA检查之间差异无显著性,CTA检查在临床应用上有更多的技术性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筛查中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颍上城东医院2021年10月—2023年11月收治的高危冠状动脉病变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CTA筛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分析冠状动脉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检测结果、不同年龄段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阳性68例,阴性20例;冠状动脉CTA检查阳性66例,阴性22例;冠状动脉CTA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4.12%、90.00%、93.18%,Kappa值=0.813,一致性程度较强。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狭窄病变Ⅰ级23例,Ⅱ级19例,Ⅲ级15例,Ⅳ级11例,冠状动脉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的检出准确率为91.18%(62/68)。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显示,随着年龄不断提升,冠状动脉狭窄发生风险逐渐提升,低年龄段患者病变大部分为I级病变,但随着年龄增长冠状动脉狭窄发病率越来越高,高级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发生率越来越高。结论:采用冠状动脉CTA对冠状动脉病变方面进行筛查,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320排CT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CABG术后患者行320排CT造影检查(CTA)资料,对所有桥血管及自体冠状动脉320排CT扫描结果进行容积再现技术(VR)、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等后处理,综合评价桥血管有无狭窄、闭塞及通畅情况。并与14例同期行X线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的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43例患者共计桥血管372支,CTA对372支桥血管通畅、病变情况可进行良好评估;14.2%(53/372)的桥血管发生病变,术后1年内动静脉桥血管的通畅率分别为94.3%、86.3%,随术后时间延长,动脉桥病变率呈进行性增加的趋势;胸痛组与非胸痛组桥血管通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14例患者CAG检查结果对比,320排CTA对桥血管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100%、100%、92.5%,对自体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3%、96.5%、92.6%、97.4%。结论:320排CT对CABG术后桥血管病变的评价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是CABG术后随访无创性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A对心肌病并发心绞痛患者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肥厚型心肌病并心绞痛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共540节段冠状动脉,所有患者均通过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扫描技术和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检查,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肥厚型心肌病并心绞痛患者的诊断结果。 结果 冠状动脉CTA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诊断血管狭窄程度完全符合的共有384节段,完全相符率为71.1%。通过冠状动脉CTA检查诊断发现,患者血管狭窄程度正常的节段与血管狭窄程度为重度的节段的敏感性高于血管狭窄程度为轻度和中度的节段(P<0.05);但从阳性预测值方面看,血管狭窄程度为轻度的节段的阳性预测值却低于正常、中度、重度的节段(P<0.05)。两种检查方式对非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的诊断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钙化斑块诊断率方面,通过冠状动脉CTA的诊断率高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P<0.05)。 结论 对于患有肥厚型心肌病并心绞痛的病人,可用冠状动脉CTA检查其是否有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CTA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情况可作出精确的判断,且安全、快速,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CT血管造影(CTA)与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CE-MRA)对糖尿病足(DF)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临泉县人民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120例糖尿病足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A、3D CE-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学检查。以DSA检查为金标准,比较CTA、3D CE-MRA与DSA对糖尿病足患者的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不同检测方式对下肢各段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分级的检出情况。结果 1 684段血管中,DSA检测狭窄693段,非狭窄991段;CTA检测680段狭窄,1 004段非狭窄,其中漏诊61例,误诊48例,诊断敏感度为91.20%,特异度为95.15%,准确率为93.53%,kappa值为0.866;3D CE-MRA检测687段狭窄,997段非狭窄,其中漏诊44例,误诊38例,诊断敏感度为93.65%,特异度为96.16%,准确率为95.13%,kappa值为0.899;CTA、3D CE-MRA各段检出率与DSA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88、3.703、0.408,P>...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64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2例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均先行CTA再行DSA,比较2种方法显示的下肢动脉狭窄分级情况,并以DSA为标准,计算CT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CTA与DSA结果符合率为91.20%。以DSA为标准,CTA检查共低估12段,高估26段。CT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程度≥50%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21%、96.15%、97.22%、96.49%及98.04%。结论 CTA在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且无创、方便、安全,可作为该病术前检查、评估以及随访的有效方法之一,并在一定程度上可取代DSA。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冠脉CTA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95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冠脉CTA、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观察比较两种检查结果,并分析冠脉CTA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95例患者中,冠脉CTA共检出87例,检出率为91.58%,冠状动脉造影共检出86例,检出率为90.53%,两种检查结果相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同时冠脉CTA检出轻度狭窄9例(10.34%),中度狭窄40例(45.98%),重度狭窄32例(36.78%),闭塞6例(6.90%);冠脉CTA诊断灵敏度为93.10%,特异度为37.50%,阳性预测值为93.10%,阴性预测值33.33%,诊断符合率为88.42%。结论:冠脉CTA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能有效显示出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其诊断符合率高,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临床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应用价值,及其与选择性冠脉造影(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SCA)诊断冠状动脉支架血管再狭窄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时行冠状动脉CTA和DSA检查的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25例,并分析其影像学资料,评价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及于SCA检查的一致性。结果 25例患者清晰显示45枚支架,多层螺旋冠状动脉CTA诊断冠状动脉支架血管再狭窄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分别为95.30%、89.12%、96.21%、85.13%、97.03%、2.11%、10.06%,与SCA检查诊断冠状动脉支架血管再狭窄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17。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诊断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血管再狭窄准确率较高,并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可作为冠脉支架血管再狭窄筛选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8例疑似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血管造影(CTA),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临床诊断的金标准,分析CTA的诊断效果。结果:DSA与CTA对受试者的诊断准确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88例疑似患者中,经DSA检查确诊为头颈部血管疾病84例,CTA检出83例,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8.81%、100.00%、98.86%及100.00%,与DSA检查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DSA与CTA在血管狭窄性病变中的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TA只是将3处中度狭窄判断为轻度狭窄。结论: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可准确反映头颈部血管病变情况,诊断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脑CT血管成像(CTA)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血管狭窄及侧支循环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莒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85例ACI患者,均行颅脑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明确脑血管狭窄、侧支循环状况,并以DSA检查为金标准,分析颅脑CTA诊断ACI患者脑血管狭窄及侧支循环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采用Kappa检验验证颅脑CTA诊断ACI患者脑血管狭窄及侧支循环与DSA的一致性。结果:85例ACI患者经DSA检出脑血管狭窄76例,其中颅脑CTA检出脑血管狭窄75例;颅脑CTA诊断ACI患者脑血管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高,Kappa检验显示,颅脑CTA诊断与DSA一致性极好;85例ACI患者经DSA检出侧支循环不良54例,其中颅脑CTA检出侧支循环不良53例;颅脑CTA诊断ACI患者侧支循环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高,Kappa检验显示,颅脑CTA诊断与DSA一致性极好。结论:颅脑CTA在ACI患者脑血管狭窄及侧支循环评估中具有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于冠状动脉疾病的筛选价值.方法 对70例(包括61例拟诊冠心病患者,9例PTCA术后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16SCTCA)检查,对16SCTCA显示的冠状动脉情况进行评估,其中18例冠状动脉有病变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对比分析,评估16SCTCA对于冠状动脉疾病的检出情况.结果 每例对冠状动脉的18段血管进行分析,70例患者共显示可用于诊断的图像1083段,占应显示血管86.0%;其中显示钙化27例70段血管,检出冠状动脉发育异常17例,其中检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7例,检出冠状动脉有临床意叉狭窄18例30段.16SCTCA诊断≥50%狭窄敏感度为93.8%,特异度为98.3%,阳性预测值为86.7%,阴性预测值为99.3%.结论 16SCTCA对于冠状动脉疾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价病变程度较可靠,可发现冠状动脉发育异常,是适合于筛选冠状动脉疾病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与同期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照,评价64排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与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疗效判断。方法选自临床怀疑或诊断冠心病的非选择性连续患者81例行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临床怀疑冠心病63例,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18例;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评价64排128层螺旋C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评价结果以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度来描述。结果临床怀疑冠心病63例受检者,基于冠状动脉血管节段数评价,64排128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度为90%,特异度为97%,阳性预测值为87%,阴性预测值为98%,准确度为96%。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64排128层螺旋CT对中度及以上(≥50%)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度为90.5%,特异度为96.6%,阳性预测值为85.9%,阴性预测值为97.8%,准确度为95.4%。对重度(≥75%)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度为93.5%,特异度为98.9%,阳性预测值为87.9%,阴性预测值为99.4%,准确度为98.4%。在18例支架置入术患者中,共置入28枚支架,能满足影像学评价为25枚,占89%。64排128层螺旋CT诊断支架再狭窄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0%,阳性预测值为71%,阴性预测值为100%,准确度为92%。结论 64排128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对冠状动脉支架的形态及有无再狭窄能作出良好评价,可作为冠心病筛查及支架置入术后随访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