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海岩  张德芳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0):3444-3446
目的:比较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治疗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83例一线治疗失败的NSCLC患者,接受厄洛替尼治疗的患者42例,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患者41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大致平衡,并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中位生存时间(MST)和毒副反应.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中位PFS,中位OS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厄洛替尼组较吉非替尼组患者药物毒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两组患者肿瘤病理类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厄洛替尼组中肺鳞癌患者的生存期较吉非替尼组明显延长.结论:在标准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中,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的总体疗效相似,对于肺鳞癌患者厄洛替尼能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吉非替尼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靶向治疗中的使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7月接受治疗的70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口服厄洛替尼治疗,观察组口服吉非替尼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0周后,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靶向治疗中疗效相当,但吉非替尼治疗中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厄洛替尼治疗吉非替尼耐药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生活质量.方法 41例老年NSCLC脑转移患者分为吉非替尼组(21例)和厄洛替尼组(服吉非替尼曾经有效耐药后改服厄洛替尼,20例).服吉非替尼250 mg/d或服厄洛替尼150 mg/d;直到疾病进展、死亡或发生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观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评价生活质量.结果 吉非替尼组有效率14.3%(3/21)稍高于厄洛替尼组10.0% (2/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吉非替尼组疾病控制率38.1%(8/21)稍高于厄洛替尼组30.0%(6/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吉非替尼组Karnofsky评分提高+稳定者57.1%(12/21)、厄洛替尼组25.0%(5/20),吉非替尼组生活质量改善高于厄洛替尼组(P<0.05);吉非替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厄洛替尼组(P<0.05).两组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非替尼及厄洛替尼均可作为治疗老年NSCLC脑转移的治疗选择,服用吉非替尼曾经有效的患者改服厄洛替尼30%病情可得到控制,但吉非替尼耐药后再服用厄洛替尼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靶向治疗药物厄洛替尼联合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5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给予相同的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厄洛替尼治疗,观察组给予厄洛替尼联合DC\CIK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均顺利完成治疗;两组无进展生存期(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NSCLC患者给予厄洛替尼联合DC\CIK维持治疗及有效护理,可明显减轻患者不良反应,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20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按照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为两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5个月者设为A组(101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期<5个月者设为B组(105例).两组均给予厄洛替尼联合贝伐单抗治疗,观察直至疾病进展或者死亡.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方法:将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观察组B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观察组A给予厄洛替尼治疗,观察组B给予厄洛替尼联合化疗治疗,三组均针对不良反应给予精心护理,比较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A和观察组B腹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和对照组肝功能异常发病率均高于观察组A(P0.05),观察组B和对照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A(P0.05)。结论: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良反应轻微,主要为皮疹和腹泻,通过及时停药或对症护理后症状消失,能够更好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吉非替尼(商品名易瑞萨)及厄洛替尼(商品名特罗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9例的不良反应报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9年6月49例化疗失败或不宜化疗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给予口服吉非替尼250mg/d或厄洛替尼150mg/d,至病情进展或山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停药。主要观察目标为评价药物不良反应,次要目标为总生存时间、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期。结果吉非替尼组PR13例,SD5例,临床获益率72.0%。厄洛替尼组PR16例,SD4例,临床获益率83.3%。与药物相关的常见不良反应有:1.皮肤干燥,皮疹和瘙痒:吉非替尼组5例(60.0%),厄洛替尼组20例(83.3%);2.厌食,恶心,腹泻:吉非替尼组5例(20.0%),厄洛替尼组5例(20.8%);3.粘膜炎,毛发异常;4.肝功能损害:吉非替尼组出现1例(4.0%),厄洛替尼组2例(8.3%);5.间质性肺疾病、特发性肺纤维化1例。结论吉非替尼及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获益率高,生活质量改善显著,安全性好,严重的不良反应少,但其潜在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0):1826-1827
探讨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70例患者均为本院2014年4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按照双色球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单纯接受全脑放疗的35例患者归入对照组,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厄洛替尼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病灶控制情况,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病灶控制率62.86%,显著高于对照组4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总计发生5例不良反应,对照组总计发生6例不良反应,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针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患者,可在全脑放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厄洛替尼治疗,不但能显著控制病灶转移,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对比吉非替尼(易瑞沙)联合全脑放疗与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组(A组)与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组(B组),观察两组有效率、无进展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采用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有更高的有效率及无进展生存率,但不良反应较大,与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替莫唑胺联合全脑放疗比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化疗后,疗效非进展患者给予吉非替尼维持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46例一线化疗后疗效非进展NSCLC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18例采用最佳支持疗法(BSC)治疗,观察组28例在BSC治疗基础上给予吉非替尼维持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RR)28.6%,疾病控制率(DCR)82.1%;对照组RR 5.6%, DCR 62.1%,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高于对照组(中位PFS 11.07个月比3.77个月,P=0.006);观察组总生存期(OS)30.07个月,对照组18.17个月,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观察组常见不良反应有皮疹(15/28,53.6%)、转氨酶升高(7/28,25.0%)、腹泻(6/28,21.4%)。结论吉非替尼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WBRT)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6例均为不能耐受化疗或化疗失败的NSCLC脑转移患者,接受WBRT(40Gy/20次,4周)并同期口服厄洛替尼150mg,每日1次,共计30d。在放疗结束后3个月复查脑MRI,观察肿瘤大小,每3个月一次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直至疾病进展,并统计1年生存情况。结果厄洛替尼联合WBRT对NSCLC脑转移的总有效[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率为87.5%,临床获益率[CR+PR+疾病稳定(SD))]为100%(2例CR,12例PR,2例SD);临床症状缓解率100%;中位疾病进展时间8.3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10个月。13例(81.3%)出现1—2级皮疹,6例(37.5%)发生轻度腹泻。结论厄洛替尼联合WBRT治疗NSCLC脑转移具有较好疗效,毒副作用轻,可耐受,生存期延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一线化疗失败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8例,均给予吉非替尼250 mg/次,1次/d,口服。服药16周后行CT或MRI及肝、肾功能和血液分析检查后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38例患者均完成16周治疗,口服吉非替尼至肿瘤进展停药,均未因药物不良反应停用吉非替尼。38例中部分缓解11例,稳定19例,进展8例,总有效率28.9%,疾病控制率78.9%。随访结果显示,患者肿瘤进展时间4~23个月,中位肿瘤进展时间7.0个月;生存期4.8~25.0个月,中位生存期11.0个月;1 a生存率48.4%,2 a生存率6.8%。治疗过程中发生痤疮样皮疹18例,皮肤干燥4例,口腔溃疡3例,恶心8例,腹泻5例,肝功能异常3例。结论:吉非替尼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肺癌的疗效及生物学特性与治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在Pubmed和Sciencedirect网站收集了6个伴有EGFR基因检测的非小细胞肺癌使用吉非替尼治疗的前瞻性临床试验进行分析.[结果]分别对吉非替尼治疗的患者特征、患者EGFR基因突变、疗效及不良反应的数据进行列表并对比分析.有EGFR基因突变患者的CR、PR、SD、PD、RR、DCR、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总生存期的各项结果均优于总体患者的结果,有EGFR基因突变患者疗效情况比总体患者疗效情况好,提示吉非替尼对有EGFR基因突变患者治疗效果更佳,是吉非替尼治疗NSCLC的优势人群.[结论]吉非替尼的优势人群为亚裔、女性、非吸烟者,吉非替尼的疗效比含铂化疗方案疗效佳,并且吉非替尼对有EGFR基因突变患者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一线化疗失败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8例,均给予吉非替尼250 mg/次,1次/d,口服.服药16周后行CT或MRI及肝、肾功能和血液分析检查后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38例患者均完成16周治疗,口服吉非替尼至肿瘤进展停药,均未因药物不良反应停用吉非替尼.38例中部分缓解11例,稳定19例,进展8例,总有效率28.9%,疾病控制率78.9%.随访结果显示,患者肿瘤进展时间4~23个月,中位肿瘤进展时间7.0个月;生存期4.8~25.0个月,中位生存期11.0个月;1 a生存率48.4%.2 a生存率6.8%.治疗过程中发生痤疮样皮疹18例,皮肤干燥4例,口腔溃疡3例,恶心8例,腹泻5例,肝功能异常3例.结论:吉非替尼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盐酸厄洛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P53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8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盐酸厄洛替尼片口服以及抗感染、止痛、营养支持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贝伐珠单抗治疗。两组21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及安全性,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P53抗体水平,通过随访收集两组无进展生存期。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22例、疾病稳定18例、肿瘤进展4例,对照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7例、疾病稳定14例、肿瘤进展13例,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45%(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P53抗体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为(84.59±9.68) d,显著长于对照组的(67.21±9.5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盐酸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优于盐酸厄洛替尼单药治疗,且安全性良好,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P53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吉非替尼联合AP化疗治疗Ⅲb/Ⅳ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晚期肺腺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Ⅲb/Ⅳ期EGFR突变阳性晚期肺腺癌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AP化疗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吉非替尼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CA242、CA125、CE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A242、CA125、CE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白细胞减少、皮疹、肺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非替尼、AP化疗联合治疗Ⅲb/Ⅳ期EGFR突变阳性晚期肺腺癌,可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延长其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1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吉非替尼治疗的不良反应和护理特点.其护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座疮样皮疹,皮肤干燥脱屑,腹泻及转氨酶升高等.认为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不良反应少,护理过程简单,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存期延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进行PC方案化疗,观察组在PC方案化疗基础上给予厄洛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相关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情况、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疾病缓解率88.37%(38/43)较对照组的67.44%(29/43)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糖蛋白抗原199(CA199)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肝功能损伤、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厄洛替尼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可明显增强疗效,具有显著的靶向治疗作用,且不会增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靶向疗法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全脑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脑放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厄洛替尼靶向疗法,治疗期间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生存时间、1年内生存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1年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全脑放疗联合厄洛替尼靶向疗法可提高治疗效果及1年内生存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阳性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海安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70例EGFR基因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治疗组与靶向治疗组,每组各35例.单纯治疗组患者给予单纯化疗,靶向治疗组患者在单存治疗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吉非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靶向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8.6%(24/35)、88.6%(31/35),明显高于单纯治疗组的40.0%(14/35)、54.3%(19/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向治疗组患者的肿瘤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均长于单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单纯治疗组和靶向治疗组患者的卡氏生存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且靶向治疗组高于单纯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向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2/35),明显低于单纯治疗组的25.7%(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非替尼靶向治疗EGFR基因阳性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佳,其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