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介绍一种脑内血肿简易立体定位穿刺引流方法。方法 淄博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应用简易立体定位法幕上血肿穿刺引流治疗脑出血患者共60例,术前应用普通CT、角尺、分规、记号笔等工具在病人体表标记穿刺靶点的三维投影及所在的冠、矢、轴位平面,画出穿刺点与穿刺靶点体表投影之间的连线为穿刺辅助线来确定穿刺方向,根据体表测量结果计算穿刺深度,以此为指导并完成穿刺。结果 本组患者的穿刺误差范围为0~29 mm,平均为8.4±7.1 mm。血肿腔引流天数为0~10天,平均为3.6±1.8天。尿激酶注入次数为0~10次,平均为4.0±2.2次。术前血肿体积为12.0~135.3 ml,平均为49.2±24.9 ml。术后残留血肿体积为1.0~35.4 ml,平均为9.7±9.3 ml。残留血肿百分比为2%~69%,平均为20.9±16.8%。病人术前GCS评分为3~15分,平均为9.3±3.3分。术后5例病人加重,其中1例病人死亡。存活病人出院时GCS评分为4~15分,平均为12.3±2.9分,GCS评分平均改善为3.0±3.3分。结论 本简易立体定位穿刺引流法是一种简单...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机械臂辅助颅内病灶体表投影定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患者术前使用机械臂辅助颅内病灶体表投影定位(机械臂辅助组),60例患者术前以常规方法进行病灶体表定位(常规手术组)。以开颅手术骨窗面积、手术耗时及手术全切率作为评价指标,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机械臂辅助组患者的术中骨窗面积为(83. 33±15. 72) cm2,常规手术组患者的骨窗面积为(113. 72±11. 93) cm2,两组骨窗面积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而两组患者的手术耗时及手术全切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 采用机械臂辅助颅内病灶体表投影定位选择最佳切口入路进行手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并且其操作方法简单、应用方便,能够准确地确定颅内病灶在头部体表的投影位置及减小手术骨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体表投影法定位神经内窥镜治疗脑出血的可行性。方法对19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采取3D-SLICER软件,血肿体表投影导向的方法,利用神经内窥镜清除脑内血肿。以术中一次性见到血肿为定位准确;对比术前术后CT计算血肿清除率及GCS评分。结果 19例均在血肿体表投影的引导下准确到达到血肿,血肿清除率平均90.5%,术后一周GCS评分平均提高2分。结论利用体表投影确定手术的靶点实方便可行,精确度满足临床需要,采取内窥镜手术血肿清除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颞部体表定位急诊单引流管双靶点丘脑血肿脑室引流术在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伴脑积水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伴脑积水患者223例,其中包括采取颞部体表定位急诊单引流管双靶点丘脑血肿脑室引流术的研究组115例,以及先行急诊脑室外引流,病情稳定后再行立体定向丘脑血肿引流术的对照组108例。对比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的差异,评价颞部体表定位单引流管双靶点丘脑血肿脑室引流术在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伴脑积水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丘脑术后再出血率(5.2%vs.4.7%)、血肿清除率(87.5%±7.3%vs.90.2%±8.5%)、死亡率(13.9%vs.1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带管时间、术后颅内感染、分流依赖型脑积水、治疗有效、预后良好分别为(75.5±18.4)h、3.5%、19.1%、53.9%、51.3%与(130.8±22.9)h、13.9%、35.1%、38.7%、3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颞部体表定位单引流管双靶点丘脑血肿脑室引流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经额微创软通道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壳核出血的效果.方法 将129例高血压性壳核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软通道引流组、小骨窗开颅组和传统骨瓣开颅组.软通道引流组60例,根据头部 CT定位,局麻下采用颅内置管装置,沿血肿的长轴额入路置入硅胶软管,抽吸,液化血肿,使积血沿引流管的侧孔排出,血肿基本消失,即可拔除引流管.小骨窗开颅组、传统骨瓣开颅组均在全麻插管下手术.结果 3组患者总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活患者恢复良好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额微创软通道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壳核出血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一种有效、微创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方法 术前行颅内血肿简易CT头表定位 ,避开脑功能区 ,于最近血肿处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结果 术后血肿全部或绝大部分清除 ,死亡 2例 ,随访 3~ 6个月 ,按ADL分级法 ,Ⅰ级 9例 ,Ⅱ级15例 ,Ⅲ级 9例 ,Ⅳ级 3例 ,没有植物生存。结论 简易CT头表定位操作简单 ,定位准确 ,小骨窗开颅结合微创操作 ,减少术中对脑组织的损伤 ,可在直视下彻底清除血肿 ,提高生存质量 ,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微创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方法术前行颅内血肿简易CT头表定位,避开脑功能区,于最近血肿处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结果术后血肿全部或绝大部分清除,死亡2例,随访3~6个月,按ADL分级法,Ⅰ级9例,Ⅱ级15例,Ⅲ级9例,Ⅳ级3例,没有植物生存。结论简易CT头表定位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小骨窗开颅结合微创操作,减少术中对脑组织的损伤,可在直视下彻底清除血肿,提高生存质量,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单孔引流术58例,双孔引流术4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29例,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1例。结果术后复查头部CT示血肿清除满意70例,基本满意22例。术后发生气颅34例,血肿残留18例,癫痫13例,硬膜下积液39例。76例出院后随访2个月至2年,复发6例,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术前仔细观察头颅CT及MRI,根据其影像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手术方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微创手术治疗的最佳时间.方法 收集2005年至2012年基底节区脑出血>30 ml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的86例患者为对照组,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的89例患者为观察组1,CT定位微创血肿外引流术治疗的93例患者为观察组2,分析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手术治疗的最佳时间.结果 微创血肿外引流术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小骨窗开颅手术组,术中出血也明显少于小骨窗开颅手术组.与保守治疗组和小骨窗开颅手术组比较,微创血肿外引流术组平均住院日缩短,病死率低,2周内NIHSS评分较低,神经功能恢复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各指标中,小骨窗开颅手术优于保守治疗组.脑出血后<6h行微创手术,手术后再出血发病率较高,但平均住院日期明显缩短,神经功能有显著改善,总体病死率较低;脑出血后6~48 h行微创治疗再出血发病率较低;脑出血后48 h行微创治疗神经功能恢复无明显变化.结论 >30 ml基底节脑出血行微创血肿外引流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显著提高了疗效,显著降低病死率,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6h内行微创治疗对减少住院时间、神经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选择最佳手术方式,提高生存率,减少致残率。方法回顾分析13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普通骨瓣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微创穿刺置软管血肿引流术,血肿破入脑室者配合脑室外引流等术式,探讨不同手术方式适应证。结果 90 d后骨瓣开颅组34例ADLⅠ-Ⅲ级20例,优良率58.8%;小骨窗开颅组49例,ADLⅠ-Ⅲ级39例,优良率79.6%;微创穿刺组54例ADLⅠ-Ⅲ级45例,优良率83.3%。结论不同手术方式有不同适应证,术前根据不同病情,多参数评估高血压脑出血,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前多参数评估高血压脑出血,选择最合适的个性化的不同手术方式,利用显微和微创神经外科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致残率,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简易颅表定位CT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52例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简易颅表定位CT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138例(定位组),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87例(骨瓣组),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127例(骨窗组),比较3种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结果 3组术后血肿残留量和血肿清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组血肿残留量最少、血肿清除率最高;与骨窗组、骨瓣组比较,定位组病死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再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DL分级比较,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组预后最好。结论简易颅表定位CT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中等量脑深部出血疗效确切,操作简单,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增强现实技术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例增强现实技术辅助神经内镜精准手术治疗HICH的临床资料。术前手术穿刺部位和血肿侧颞部贴电极片,CT扫描并用3D-Slicer软件对头颅CT DICOM格式数据资料进行三维重建,模拟穿刺路径、测量穿刺深度、血肿体积。投影三维重建模型(包括电极片和血肿模型)与患者预贴电极片位置吻后,标记血肿体表投影、穿刺路径投影,术中激光指导穿刺方向,应用神经内镜微创清除血肿。结果根据术前3D-Slicer软件重建结果投影,结合激光定位,均成功穿刺血肿达目标位置,并在神经内镜辅助下顺利完成手术操作。本组病例手术时间18~85min,平均(32±3.5)min;术中失血5~15ml,平均(8±2.6)ml;术后CT复查提示血肿残留平均约(2.12±2.00)ml,血肿清除率达95.67%±4.07%;住院时间8~35d,平均(19.40±7.65)d;未发现颅内再出血及与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增强现实技术结合激光定位可为HICH内镜微创手术提供精确的穿刺定位,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加血肿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5年5月至2005年2月对经头颅CT证实、血肿定位后的82例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在24-28h内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加血肿腔置管引流术治疗,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D-Slicer软件定位技术在脑内血肿穿刺引流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连续纳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2例,按照定位方法不同分为3D-Slicer软件定位组(观察组,20例)和传统CT定位组(对照组,22例)。观察组在3D-Slicer软件定位下行脑内血肿穿刺钻孔引流术,对照组由术者根据患者CT原始平片定位下行脑内血肿穿刺钻孔引流术。比较2种定位手术患者术中穿刺次数、术后引流管末端到预设穿刺靶点的距离、术后血肿完全吸收时间、术后12 h和3 d的血肿清除率、术后颅内感染和再出血发生率,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估疗效。 结果观察组术中穿刺次数、术后引流管末端到预设穿刺靶点的距离、血肿完全吸收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 h、3 d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率、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观察组预后优于对照组。 结论3D-Slicer软件定位脑内血肿较传统CT定位法更直观、准确,疗效及预后明显优于传统的CT定位法,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TCD和颅内压监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前、后手术侧与对侧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颅内压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关联性。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于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64例,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TCD检测术前和术后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及颈内动脉颅外段(ICAex)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术前、术后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监测术后血肿侧的颅内压。结果术前相比,术后患者双侧MCA及ICAex平均流速(Vm)明显增快(P0.05),且术侧Vm增快更为显著。与术前相比,搏动指数(PI)术后明显降低,其中术侧降低更显著。患者频谱形态术后转为高血流低阻力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两组间血流变化没有显著差异,血肿侧颅内压随时间变化呈逐渐下降趋势,与脑血流变化有密切关系。结论采用TCD和颅内压监测能很好地检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改变,小骨窗与大骨瓣对脑血流的变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神经外科疾病中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十分常见[1],本研究通过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入住我院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确诊为基底节区脑出血,分别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和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从血肿复发、清除率、住院时长、并发症、死亡率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情况观察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的疗效和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和CT引导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的两种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比分析3 a内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和CT引导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的出血量36~60 mL的高血压脑出血70例,在病死率、伤残率方面的无差异。结果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和CT引导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在病死率及伤残率上无明显差异。结论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和CT引导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的手术方式均能有效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  相似文献   

18.
神经导航下锁眼手术切除脑内病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下脑内占位性病灶锁眼手术的精确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 1 2例颅内病灶采用锁眼开颅显微手术切除 ,利用神经外科导航系统对手术切口及骨窗的设计、病灶术中定位和手术路径的引导。结果  1 0例病灶手术全切除 ,2例病灶手术次全切除。神经导航系统精确度高 ,平均误差为 0 .8mm ,所有病例术中定位准确 ,术后神经系统功能保留良好。结论 在神经导航引导下的脑内小病灶采用锁眼开颅手术可以达到病灶定位准确 ,手术创伤小和神经功能保护良好的微侵袭神经外科手术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头皮定位法在颅内浅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0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术前行磁共振头皮定位,确定颅内浅表肿瘤在头皮最近投影点并标记.手术时根据投影点切开头皮开颅,切除肿瘤。结果 20例病例病灶所在部位无定位失误.手术时间平均为(65.3±5.7)min,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术后复查MRI病灶均已切除,无术后感染。结论通过磁共振头皮定位法可在术前确定颅内浅表肿瘤在头皮最近投影点,设计手术路线,明确肿瘤与脑组织关系,有利于降低手术难度及术中可能对脑重要功能区或大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20.
高龄患者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方法对我院自2000年至2009年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68例中,63例病人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5例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及包膜清除术治疗。结果 68例中,治愈59例,好转6例,死亡3例。结论应重视高龄患者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早期诊断,颅骨钻孔引流术是治疗高龄患者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小骨窗开颅血肿及包膜清除术适于用血肿内有分隔、壁厚或已钙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