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志扬 《新中医》2010,(12):22-23
目的:观察疏肝利湿方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蕴结型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08年1月~2009年12月的慢性盆腔炎湿热蕴结型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妇乐颗粒,治疗组口服疏肝利湿方中药。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下腹痛、腰膝酸软、带下量多等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对照组为7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表现下腹痛、腰膝酸软、带下量多症状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疏肝利湿方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蕴结型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桂苓通络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用康妇消炎栓肛门纳入,观察组用桂苓通络方保留灌肠治疗。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桂苓通络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盆腔炎汤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兼肾虚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临床符合湿热瘀结兼肾虚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将奇数组和偶数组分别归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坤复康胶囊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观察组予以盆腔炎汤联合中药灌肠治疗,共治疗20d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症候积分情况、复发率以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沉(ESR)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73.33%,复发率分别为3.33%、23.33%,两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候积分、血清hs-CRP和ESR水平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腔炎汤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兼肾虚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清hs-CRP和ESR水平,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蒲皂愈炎汤内服配合盆腔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毒蕴结证的效果。方法:120例分为参照组及研究组各60例,两组均内服蒲皂愈炎汤,研究组联合盆腔灌肠方保留灌肠。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1年复发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蒲皂愈炎汤内服联合盆腔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毒蕴结证疗效较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
李春娣  伍朝霞 《河北中医》2010,32(4):504-506
目的观察慢盆汤内服配合灌肠方灌肠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75例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30例予以慢盆汤口服及灌肠方灌肠,对照1组30例予以慢盆汤口服,对照2组15例予以灌肠方灌肠。3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疗效显著(P0.05),并可改善血液流变学的部分指标,使血液流动性增强。结论慢盆汤口服配合灌肠方灌肠可纠正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循环障碍,增加局部血流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妇科灌肠液联合中药口服治疗湿热蕴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湿热蕴结型慢性盆腔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口服组和联合组,每组34例。口服组行单纯中药口服治疗,联合组于口服组基础上联合行妇科灌肠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盆腔积液深度与盆腔包块直径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32/34),较口服组的73.53%(25/34)明显更高(P0.05)。两组治疗前的盆腔积液深度与盆腔包块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下降,且联合组治疗后的盆腔积液深度与盆腔包块直径分别为(23.08±2.69)mm、(22.32±17.08)mm较治疗前与口服组治疗后均更小(P0.05)。结论:对湿热蕴结型慢性盆腔炎行妇科灌肠液联合中药口服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方黄柏液涂剂保留灌肠治疗湿热蕴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60名盆腔炎性后遗症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头孢地尼和复方红藤糖浆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黄柏液涂剂保留灌肠,1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2个月后随访生活质量积分的变化。结果:试验组的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定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黄柏液涂剂保留灌肠用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蕴结型可增强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艾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艾灸联合中药理冲汤加减方保留灌肠,对照组单用中药理冲汤加减方保留灌肠。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妇人止痛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1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4例,治疗组采用妇人止痛方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4%,对照组为7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人止痛方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药保留灌肠对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鞍山市经济开发区远卫生院收治的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疗程共14d.结果 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2组血液流变...  相似文献   

11.
祁金金 《新中医》2021,53(13):86-89
目的:观察红藤煎灌肠液联合左氧氟沙星、奥硝唑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及奥硝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红藤煎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7.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hs-CRP、MCP-1、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17.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藤煎灌肠液联合常规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能提高临床疗效,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邓娅 《新中医》2021,53(8):85-88
目的:观察解毒化癥汤灌肠联合常规西药对盆腔炎性包块湿热瘀结证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盆腔炎性包块湿热瘀结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及奥硝唑注射液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解毒化癥汤灌肠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hs-CRP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血清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CD3~+、CD4~+、CD8~+水平及CD4~+/CD8~+值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试验组血清CD3~+、CD4~+水平及CD4~+/CD8~+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神疲乏力、下腹痛、低热、腰骶部胀痛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上述4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毒化癥汤灌肠有助于改善盆腔炎性包块湿热瘀结证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hs-CRP水平,降低中医证候积分。  相似文献   

13.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5):126-128
目的:运用中医理论灵活采用清热化湿法、温通法、活血通络法三法联合应用,合理拟方"消炎1号",采用灌肠和口服治疗慢性盆腔炎。探讨消炎一号方滴注灌肠对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灌肠组("消炎1号"方灌肠)、口服组("消炎1号"方煎服)、对照组(滴注抗生素)各30例。观测3组患者症状及中医证候、局部体征积分,评价临床疗效;采用免疫组化、ELISA法等方法,主要从细胞免疫、分子免疫等方面对一些相关细胞、因子、分子检测,观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2(IL-2)、白介素-10(IL-10)浓度的变化。结果: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0.05,表明灌肠组、口服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且灌肠组优于口服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体征积分,经统计学分析,P0.05,灌肠组、口服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且灌肠组优于口服组。灌肠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4+/CD8+、及血清IL-2、IL-10较治疗前上升,外周血CD8+、血清TNF-α较治疗前下降,经统计学分析,P0.05,表明滴注灌肠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疗效及对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的改善,明显强于口服"消炎1号"方和抗生素治疗。结论:三法联用自拟方"消炎1号"灌肠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疗效较好,"消炎1号"具有抗炎抗粘连作用;"消炎1号"通过免疫细胞、免疫相关分子介导调节免疫。通过与对照药甲硝唑、欣匹特注射液进行比较,发现"消炎1号"的调节免疫、具有多靶点的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塌渍、灌肠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40),观察组采用中药内服+塌渍+灌肠综合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抗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局部体征改善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联合塌渍、灌肠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清热调血汤配合消癥散外敷对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为提高慢性盆腔炎的防治质量提供临床理论依据。方法将210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05例与对照组105例。对照组采取妇炎康复胶囊配合消癥散外敷治疗,观察组采用清热调血汤配合消癥散外敷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记录2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g G、Ig M、Ig A及T淋巴细胞亚群CD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血清补体C3、C4及CD3+、CD4+、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清热调血汤配合消癥散外敷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疗效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刘春思  张春雷 《新中医》2020,52(11):73-75
目的:观察四位一体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四位一体疗法(经期中药内服、穴位封闭,非经期中药灌肠、四黄水蜜外敷)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疗程为3个月经周期,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7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下腹疼痛、腰骶疼痛、带下量多、神疲乏力、月经量多等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位一体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化瘀除湿止痛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盆腔包块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单双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化瘀除湿止痛方保留灌肠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中医症候积分、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2、IL-10]水平、盆腔包块变化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中医症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L-2、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盆腔包块直径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除湿止痛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较好,可改善炎症因子水平,减小盆腔包块,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董微  张博 《北京中医药》2011,30(6):453-454
目的 观察口服中药加益气活血软坚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 将9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随机量表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以口服中药汤剂加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以口服中药汤剂加甲硝唑葡萄糖注射灌肠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疗效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7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5例,治疗组予中药二丹红藤败酱汤口服、妇科外敷散外敷以及中药通络灌肠汤灌肠,对照组予金刚藤胶囊口服治疗。结果:经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77.14%;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总改善率97.14%,对照组总改善率74.29%。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更能明显降低患者体内血清C反应蛋白(P﹤0.05)。结论: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显著,优于单一中药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能明显降低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  相似文献   

20.
董微  张博 《北京中医》2011,(6):453-454
目的观察口服中药加益气活血软坚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随机量表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以口服中药汤剂加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以口服中药汤剂加甲硝唑葡萄糖注射灌肠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疗效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2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中药加益气活血软坚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良好的疗效,并能显著改善伴随的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