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影响我国独居老人自评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为改善我国独居老人健康及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自评问卷调查方法,采用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了解独居老人健康状况,采用卡方检验以及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方法分析独居老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1236名独居老年人中,自评健康较好的有551人,占比44.6%,较差的685人,占比55.4%;子女经常看望(OR =1.840,95%CI:1.080~3.135)、体育锻炼(OR =1.813,95%CI:1.385~2.372)、饮酒(OR =1.531,95%CI:1.061~2.209)、体检(OR =1.347,95%CI:1.033~1.756)、慢性病(OR =0.682,95%CI:0.532~0.875)、霉味(OR =0.533,95%CI:0.391~0.726)、睡眠6~9小时(OR =0.528,95%CI:0.393~0.710)、睡眠时间>9小时(OR =0.411,95%CI:0.283~0.597)与独居老人自评健康有关。结论 我国独居老人自评健康状况总体较差。应重视独居老人的子女关怀、生活行为方式、居住环境及慢性病状况等,更好地改善独居老人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比较以照顾家人为目的城乡来源的流动老年人的健康及锻炼行为。 方法 在“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中获取研究对象3 175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城乡老年人自评健康及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 结果 以照顾家人为目的的流动老年人自评健康和锻炼时长普遍较高,但城乡来源老年人存在差异。二项logistic回归发现,未患高血压/糖尿病、共同居住、本地朋友数量多是城乡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好的共性因素,而城市老年人中个人经济独立(OR=1.62, 95%CI: 1.08~2.44)、农村老年人中家庭人均收入更高(OR=1.74, 95%CI : 1.38~2.18)与自评健康状况好相关。有序logistic回归表明,朋友数量多是城乡老年人锻炼时间长的共性因素,而城市老年人经济独立(OR=1.63, 95%CI : 1.08~2.45)和独立居住(OR=1.56, 95%CI : 1.08~2.22)、农村老年人患高血压/糖尿病(OR=1.35, 95%CI : 1.10~1.65)和健康自评好(OR=1.32, 95%CI : 1.11~1.56)与锻炼时间长相关。结论 城乡来源的流动老年人自评健康和锻炼行为及影响因素既有共性也存在差异,需要关注流动老年人群的异质性,同时需要加强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以促进流动老年人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我国东中西部农村老年人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中2 896名65岁及以上的农村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从社会人口、社会经济、生活方式以及健康状况四个方面探讨东中西部的农村老年人抑郁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东中西部的农村老年人患抑郁状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63,P<0.001),东中西部农村老年人抑郁率分别为24.34%、30.11%、36.77%。东中西部农村老年人的抑郁症状主要受性别、婚姻状况、家庭月均支出、参加社交活动、饮酒、慢性病以及自评健康的影响(均有P<0.05),有伴侣(OR=0.774,95%CI:0.640~0.936)、中等家庭月均支出(OR=0.797,95%CI:0.651~0.977)、参加社交活动(OR=0.788,95%CI:0.668~0.930)及饮酒(OR=0.789,95%CI:0.649~0.960)为抑郁的保护因素,女性(OR=1.736,95%CI:1.400~2.153)、慢性病(OR=1.328,95%CI:1.091~1.618)及自评健康不良(OR=2.924,95%CI:2.259~3.784)为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 防治农村老年人的抑郁,需要注重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心理干预,加强社会支持。同时还需防治慢性病,全面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上海市嘉定区居民自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嘉定区户籍≥15岁居民为调查对象,通过入户面对面调查收集一般情况、慢性病患病情况、健康相关因素和自评健康状况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居民自评健康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7 800人,其中男性3 803人,占48.76%;女性3 997人,占51.24%。年龄最小15岁,最大98岁,平均(58.5±14.9)岁。自评为健康4 093人,占52.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OR:1.787~3.153,95%CI:1.375~4.273)、女性(OR=1.405, 95%CI:1.268~1.556)、农村(OR=1.158, 95%CI:1.041~1.287)、偏瘦(OR=1.382, 95%CI:1.047~1.825)、慢性病(OR=3.336,95%CI:2.954~3.768)、自感抑郁(OR=2.556,95%CI:2.225~2.937)、自感焦虑(OR=2.191,95%CI:1.528~3.143)、每天睡眠时间7 h (OR=1.407,95%CI:1.263~1.566)是居民自评为健康的阻碍因素;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OR=0.803,95%CI:0.650~0.991)、家庭年收入≥10万元(OR:0.729~0.875,95%CI:0.613~0.984)、每周体育锻炼(OR=0.857,95%CI:0.770~0.954)是居民自评为健康的促进因素。结论嘉定区居民自评健康率为52.47%,应加强关注35岁及以上、女性、农村和低收入等人群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潍坊市成人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潍坊市抽取5 156名≥18岁成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慢性病患病影响因素。结果 潍坊市成人居民高血压、血脂异常及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35.16%、34.60%、9.39%;对其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结果显示男性(OR = 1.391,95%CI:1.164~1.661)、年龄大(OR = 13.568,95%CI:8.215~22.408)、饮酒(OR = 1.270,95%CI:1.060~1.520)、肥胖(OR = 9.644,95%CI:5.203~17.878)、高盐(OR = 1.020,95%CI:1.000~1.041)、自评健康状况差(OR = 3.006,95%CI:1.694~5.335)、锻炼(OR = 0.834,95%CI: 0.725~0.959)是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男性(OR = 1.268,95%CI:1.032~1.558)、年龄大(OR = 6.049,95%CI:2.420~15.117)、肥胖(OR = 18.227,95%CI:2.471~134.480)、自评健康状况差(OR = 3.664,95%CI:1.093~12.277)、锻炼(OR = 0.719,95%CI:0.587~0.880)是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年龄大(OR = 2.209,95%CI:1.522~3.206)、自评健康状况好(OR = 0.859,95%CI:0.743~0.993)、已婚(OR = 0.599,95%CI:0.402~0.893)、肥胖(OR = 6.239,95%CI:3.868~10.062)、吸烟(OR = 1.281,95%CI:1.076~1.526)、高盐(OR = 1.024,95%CI:1.006~1.043)、高油(OR = 1.208,95%CI:1.007~1.014)是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结论 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是潍坊市成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其患病率随年龄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对老年人、超重和肥胖居民的健康管理,同时大力倡导低盐饮食,戒烟限酒,适度锻炼,提高居民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范子娜      尹文强      唐晓朦      张晗      范成鑫      张晓林      胡金伟< 《现代预防医学》2022,(10):1818-1822
目的 通过分析农村流入人口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的现状,探究影响其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为改进农村流动人口医疗卫生服务提出建议。 方法 筛选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中流入农村的流动人口39 578例,分析农村流入人口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的现状,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农村流入人口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 结果 18 922例最近一年有患病或身体不适的流入农村人口中,10 705例曾就诊,就诊率为56.6%;首诊机构为本地社区卫生站和本地个体诊所的分别占24.5%和18.8%;听说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OR = 1.127,95%CI:1.055~1.204)、已建立健康档案(OR = 1.240,95%CI:1.148~1.340)、接受过健康教育(OR = 1.224,95%CI:1.146~1.308)、有医保(OR = 1.128,95%CI:1.003~1.268)的农村流入人口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率高;而有工作的(OR = 0.803,95%CI:0.733~0.880)、随家属迁移的(OR = 0.851,95%CI:0.729~0.994)、自评健康状况健康(OR = 0.514,95%CI:0.444~0.595)的农村流入人口卫生服务利用率较低。 结论 流入农村人口医疗卫生服务利用情况较差;患病后首诊机构多为本地社区卫生站和本地个体诊所;流动原因、就业状况、自评健康状况、健康档案建立情况、健康教育接受情况、是否听说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及是否有医保均会影响农村流入人口利用医疗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7.
湖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湖北地区5~9年级留守儿童1 672人,以症状自评量表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测试。结果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量表测试阳性率为27.8%(95%CI=25.62%~29.91%),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寄宿情况、父/母是否有固定工作、务工地点等方面存在差异(P<0.05);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留守儿童父亲受教育程度较高(OR=0.669,95%CI=0.461~0.972)、有固定工作(OR=0.5529,5%CI=0.317~0.962)为保护因素;寄宿(OR=1.710,95%CI=1.054~2.772)为危险因素。结论男生和住宿学生更易发生心理问题,父亲受较高教育,父母有固定工作,打工地点离家近等有利于降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基于2018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析≥65岁老年人口自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我国老年人口生存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CFPS数据对我国≥65岁老年人自评健康情况进行分析,自评健康状况分为非常健康、很健康、比较健康、一般和不健康,利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5 174名≥65岁老年人,认为自身较为健康的占51.74%,认为不健康的占31.2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χ~2=78.023,P<0.001)、学历(χ~2=154.423,P<0.001)、工作状态(χ~2=118.280,P<0.001)、患有慢性病(χ~2=417.055,P<0.001)和过去两周身体是否不适(χ~2=747.681,P<0.001)与自评健康状况有关联。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OR=0.935,95%CI为0.888~0.983,P=0.009)、年龄(OR=0.932,95%CI为0.884~0.981,P=0.007)、工作状态(OR=1.758,95%CI为1.572~1.965,P<0.001)、身体状态(OR=0.286,95%CI为0.257~0.320,P<0.001)、患有慢性病(OR=0.453,95%CI为0.404~0.508,P<0.001)、饮酒(OR=1.456,95%CI为1.267~1.674,P<0.001)和体育锻炼(OR=1.564,95%CI为1.407~1.738,P<0.001)是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论我国老年人口自评健康倾向较为积极,学历、年龄、工作状态、身体状态、患有慢性病、饮酒和锻炼身体是≥65岁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来华留学生新冠病毒疫情期间的自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改善疫情期间留学生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0年3—4月对537名来华留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包括社会人口学调查条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视角模拟量表(VAS),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自评健康的影响因素。结果 留学生自评健康VAS评分M(P25,P75)为95(85,100)分,自评健康良好占比为48.4%。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父亲学历为专科(OR=2.282,95%CI:1.151~4.522)、本科(OR=1.857,95%CI:1.111~3.106),应激反应为抑郁(OR=10.959,95%CI:4.589~26.169)是留学生自评健康的危险因素;而应激反应为强迫-焦虑(OR=0.339,95%CI:0.137~0.842)是留学生自评健康的保护因素。结论 来华留学生的自评健康状况存在社会人口学特征及应激反应差异,需对来华留学生进行精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辽宁省6所农村小学的952名留守儿童及952名正常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自编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农村留守儿童SCL-90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危险因素为隔代监护(OR=3.25,95%CI:1.25~8.49)、寄宿(OR=2.45,95%CI:1.47~4.09)、神经质(OR=2.10,95%CI:1.33~3.33),而母亲文化程度高(OR=0.34,95%CI:0.12~0.97)是其保护因素。结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河南省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与精神健康的关系.方法 使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5 570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会经济地位对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探讨医疗保险和居住安排的中介效应.结果 河南省老年人精神健康受损1 999人,受损率35.89%....  相似文献   

12.
张勰  腾佳杉 《现代预防医学》2022,(16):2974-2979
目的 研究我国老年人焦虑症状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选取数据库中11 127名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利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焦虑症状检出状况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11 127名老年人中有焦虑症状的有1 359人,占比12.2%。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老年人(OR = 1.374,95%CI:1.190~1.586)、居住在中部(OR = 1.420,95%CI:1.234~1.634)和西部(OR = 1.436,95%CI:1.208~1.708)、从不社交(OR = 1.249,95%CI:1.088~1.433)、自评健康较差(OR = 3.549,95%CI:2.953~4.267)、生活满意度较差(OR = 2.436,95%CI:1.870~3.173)、生活富裕程度较差(OR = 2.186,95%CI:1.722~2.775)是老年人焦虑发生的危险因素;非文盲(OR = 0.830,95%CI:0.724~0.951)、睡眠时长为7~9 h(OR = 0.476,95%CI:0.415~0.544)与>9 h(OR = 0.487,95%CI:0.408~0.582)是老年人焦虑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我国老年人焦虑症状检出率较高,应加强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关注,改善我国老年人的焦虑检出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及影响因素。  方法  从济南市随机抽取24个社区,采用电子健康素养量表调查1 201名老年人。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1 201名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合格率11.1%。多因素分析显示,小学及以下受教育程度(OR=4.50,95% CI:1.924~10.530,P=0.001)、家庭养老(OR=3.08,95% CI:1.326~7.165,P=0.009)、自评健康较差(OR=2.12,95% CI:1.022~4.406,P=0.044)、自评生活压力较大(OR=4.09,95% CI:1.686~9.938,P=0.002)是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的危险因素;城镇户籍(OR=0.52,95% CI:0.337~0.815,P=0.004)、照顾孙子女以本人为主(OR=0.43,95% CI:0.273~0.682,P < 0.001)、城市基本医保/新农合医保(OR=0.22,95% CI:0.047~0.998,P=0.05)、商业性医保(OR=0.10,95% CI:0.019~0.552,P=0.008)、父母健在(OR=0.44,95% CI:0.264~0.719,P=0.001)是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的保护因素。  结论  户籍类型、受教育程度、医疗保险类型、照顾孙子女方式、养老方式、自评健康状况、父母健在情况、自评生活压力是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在生命历程理论下探讨童年健康对中老年期健康状况的影响路径,为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理念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本文运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4年和2018年截面数据,构建可调节的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童年期健康状况对中老年期健康影响的中介路径。结果 描述性分析显示,童年自评健康得分在3.35以上,童年期健康水平得分整体上略高于中老年期自评健康水平(3.03);不同户籍的中老年期自评健康(t=6.614)、童年自评健康(t=2.514)、个体受教育水平(t=35.312)、童年期家庭护理支持(t=9.732)和成年期卫生服务利用(t=26.268)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性别、年龄和户籍性质的情况下,童年自评健康对中老年期健康无显著的直接效应(β=0.038,P=0.248,95%CI:-0.027~0.103);个体受教育水平、童年期家庭护理支持以及成年卫生服务利用均为童年自评健康影响中老年期自评健康的中介变量,β分别为0.041(95%CI:0.030~0.053)、0.085(95%CI:0.046~0.124)、-0.064(95%CI:-0.079~-0.049),P值均小于0.001;户籍性质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除直接效应外(β=-0.516,P<0.001,95%CI:-0.757~-0.274),还通过个体教育水平产生显著的间接效应(β=-2.645,P<0.001,95%CI:-3.016~-2.274),即教育水平是城乡老年人健康差异的重要因素。结论 树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理念,从家庭、社会多个层面重视个体儿童期的健康成长经历,提升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素养;提升城乡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均衡性,从不同生命历程阶段着手,制定城乡平等的健康促进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我国农村中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数据,筛选出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农村中老年人样本7 427例,根据Berkman社会网络指数判断是否存在社会隔离,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对社会隔离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中国农村中老年人社会隔离发生率为28.84%,其主要影响因素有:性别(OR = 1.55,95%CI:1.38~1.73)、年龄(OR = 1.69,95%CI:1.58~1.80)、地域(OR = 1.21,95%CI:1.13~1.29)、教育水平(OR = 0.83,95%CI:0.74~0.94)、金融机构存款金额(OR = 0.86,95%CI:0.80~0.93)、出入阶梯数(OR = 1.06,95%CI:1.01~1.13)、听力(OR = 1.25, 95%CI:1.11~1.41)、认知情况(OR = 0.91,95%CI:0.89~0.93)、生活满意度(OR = 1.07, 95%CI:1.01~1.15)、抑郁(OR = 1.17,95%CI:1.04~1.31)。结论 我国农村中老年人社会隔离发生率较高,应结合农村中老年人群体的特殊性,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管理,增加其社会网络和社会参与,以减少社会隔离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