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为肿瘤细胞丰富、呈弥漫浸润性生长的胶质瘤(图1),细胞形态相当不一致。大部分肿瘤细胞仍保持少突胶质细胞圆形、核深染、核周空晕、细胞突起少的特点,常见局灶性钙化灶,核分裂象易见(图2)。少数肿瘤细胞以多形性伴多核巨细胞为特点,或可见明显梭形细胞;胶质纤维少突胶质细胞和小肥胖细胞常见于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二者的  相似文献   

2.
慢性实验性变应性猴脑脊髓炎的轴突病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慢性型的病理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建立猴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模型,于首次发病后4年进行病理取材和电镜观察。结果 ①活动性病灶内轴突病变十分突出,其形式包括有空泡样变性、皱缩或消失,此外也可见到成片的髓鞘松解、断裂或融合,以及少突胶质细胞变性,见散在巨噬细胞;②可疑活动性病灶内轴突病变程度稍轻,以空泡样变为主,轴突完全消失及皱缩则少见,部分髓鞘内板松解,亦有少突胶质细胞变性,散在巨噬细胞。结论 慢性EAE的病理改变同时存在髓鞘与轴突的变性,多发性硬化后期不可逆的功能障碍可能与后者有着更大的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多系统萎缩脑和脊髓内少突胶质细胞包涵体并评估其诊断意义。方法 应用Gallyas-Braak银染色法研究4例经临床和传统病理方法诊断的多系统萎缩的脑和脊髓标本,以8例运动神经元病的脑和脊髓,6例无神经系统症状和病理改变的同龄人脑标本作对照。结果 4例病例中3例的脑和脊髓白质发现少突胶质细胞包涵体,该包涵体位于少突胶质细胞胞质内,呈半月形、镰刀形、火焰形。主要分布于脑桥、小脑、苍白球-壳核、延髓白质纤维束,脊髓外侧束,且与髓鞘变性脱失的分布一致。另有1例临床缺乏植物神经症状,黑质和脊髓中间外侧柱细胞无明显病变者,其脑和脊髓白质未观察到这种包涵体。所有对照病例的脑和脊髓白质内也未发现少突胶质细胞包涵体。结论 少突胶质细胞包涵体是散发性多系统萎缩特异性较高的病理标志,提示少突胶质细胞变性可能与多系统萎缩的髓鞘脱失有关。  相似文献   

4.
慢性实验性变应性猴脑脊髓炎的超微结构改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慢性型的病理特点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成功建立猴实验性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数年后,根据MR摄片结果位病灶并作分类,然后进行病理取材和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结果:(1)活动性病灶内成片的髓鞘松解、断裂或融合,轴突空泡样变性,皱缩或消失,少突胶质细胞变性,未见淋巴细胞浸润,仅见散在巨噬细胞,伴明显的间质水肿;(2)可疑活动性病灶内见部分髓鞘内板松解,其内轴突有较度空泡样变,亦见少突胶质细胞变性,散在巨噬细胞,未见淋巴瘤浸润,结论:慢性EAE的病理改变不仅有髓鞘的变性,同时轴突的病变也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5.
报告我国首例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临床上表现为精神症状后出现以锥体外系及锥体束损害为主的进行性弥漫性脑部病变,两大脑半球白质有散在众多与血管分布无关的脱髓鞘小病灶,并具有正常少突胶质细胞消失和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肥大的病理特征,未发现核内包涵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正>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髓鞘形成涉及多种细胞、信号通路和细胞因子的调控。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 OL)是CNS的髓鞘形成细胞,提供营养支持轴突和产生髓鞘包裹轴突;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ogenitor cell, OPC),可增殖分化补充OL;小胶质细胞可以释放炎症分子影响OL的发育和髓鞘修复,也可以吞噬髓鞘碎片;  相似文献   

7.
少突胶质细胞是形成中枢神经系统髓鞘的细胞,有研究表明,少突胶质细胞的细胞骨架 在髓鞘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少突胶质细胞的独特易损性所导致的髓鞘脱失在某些疾病中具 有核心地位。与髓鞘损伤相关的指标有髓鞘碱性蛋白(MBP)、髓鞘相关糖蛋白(MAG)、少突胶质细胞转 录因子(OLIG2)等蛋白。与髓鞘损伤所相关的疾病有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阿尔茨海默病等一些 神经退行性病变以及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作为神经精神类疾病的一种,近年来其发病机制、 治疗及预后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但与之相关的因素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索与研究。现将从髓鞘形 成、髓鞘损伤相关疾病的机制、各个指标在髓鞘损伤所对应的疾病中的具体变化等方面来看髓鞘的形 成与损伤对 PTSD 的发展、恢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该实验为了解人类Ⅱ型单纯疮疹病毒(HSV-2)所致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质的脱髓鞘机制,将病毒经阴道感染小鼠。在感染前用环磷酸胺腹腔注射抑制小鼠免疫力,在病毒感染后第8天取小鼠脊髓制作样本分别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在机体免疫力抑制的条件下,病毒引起的髓鞘脱失率高于单独病毒感染所致。认为髓鞘脱失是由于病毒直接作用于少突胶质细胞及与其有关的髓鞘所致,而非自身免疫所引起。在讨论中认为由于免疫力降低,增加了病毒对少突胶质细胞及与其有关的髓鞘的毒性攻击能力,以致脱髓鞘频率增高。本实验的电镜中观察显示了少突细胞线粒体变性及髓鞘水肿变性,此时神经纤维轴索未受损伤。随后纤维断裂、崩解、被吞噬细胞吞噬,其时胞浆中内含有大量的次级溶酶体,其中的变性髓鞘处于不同的消化阶段。  相似文献   

9.
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多肽(MOG35-55)诱发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 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小鼠模型。方法应用MOG35-55抗原加完全弗氏佐剂免疫C57BL/6小鼠,利用光镜、电镜观察小鼠组织学改变。结果光镜下可见小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呈袖套状改变、血管周围明显脱髓鞘及神经元变性,B ieschowsky银染显示大量轴索肿胀和轴索卵形体的形成,电镜下可见髓鞘结构松散、断裂或融合,包括不同程度的髓鞘重建,脊髓病变广泛,程度重于脑部。结论EAE的病理改变为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白质脱髓鞘及髓鞘重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少突胶质细胞的病理学改变.方法 应用改良插线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tau-1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大鼠白质缺血区tau-1蛋白表达阳性的细胞体积定量少突胶质细胞的损伤,并分析其与神经元核周体损伤的关系.结果 模型组大鼠缺血侧皮质和尾壳核可见大量缺血坏死的神经元及tau-1蛋白表达,而正常对照组大鼠未出现缺血坏死的神经元及tau-1蛋白表达增加;模型组大鼠少突胶质细胞损伤体积和神经元核周体损伤体积呈正相关(r=0.895,P<0.01).结论 少突胶质细胞易受局灶性缺血性损伤,通过检测tau-1蛋白的表达可定量显示少突胶质细胞的损伤程度,为白质损伤的研究提供评估标准.  相似文献   

11.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OPC)是一类特殊表达NG2硫酸软骨素多聚糖蛋白的胶质细胞(NG2细胞)。OPC不仅存在于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而且在成年人脑内也有相当的数量,它们的功能主要是分化成为成熟的少突胶质细胞,形成髓鞘。但也有研究表明其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ysembryoplastic neuroepithelial tumor,DN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复习与总结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病理科2016年7月-2019年11月诊断为DNT的5个病例的临床、影像、病理资料.结果 5例DNT,均为男性,年龄12~22岁,患者常出现癫痫症状.影像学表现:5例DNT MRI T1WI均呈低信号,3例在T2WI呈低信号,2例呈稍低信号,1例病灶周围见少许水肿信号,3例病灶显示轻度强化.病理学改变:5例均可见"特殊胶质神经元成分",表现为与皮质表面垂直的柱状结构,柱状结构是由少突胶质细胞样细胞沿轴突排列构成,这些柱状结构之间可见淡嗜酸性的黏液基质,基质内漂浮着正常神经元,5例DNT均为简单型,1例为复杂型.免疫组化特点:少突胶质细胞样细胞表达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Olig-2),神经元表达神经元核抗原(NeuN)、神经突触素(Syn),星形细胞表达胶质纤维性酸性蛋白(GFAP),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水平极低,约1%.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DNT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文报道的5例均未复发.  相似文献   

13.
机体发育中少突胶质细胞谱系定型、特化、增殖、迁移、分化、成熟、髓鞘形成以及脱髓鞘疾病髓鞘重塑过程受到内外多因素的调控。近年来,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越来越多,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染色质重塑等。研究表观遗传调控为髓鞘形成障碍或者髓鞘破坏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损伤及脑脊髓炎等提供了潜在的治疗新靶点。本文现围绕少突胶质细胞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脱髓鞘疾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而多发性硬化中的脱髓鞘变化是其中研究比较深入的一种。与多发性硬化患者临床缓解——复发病程相对应的脱髓鞘与再髓鞘化给治疗提供了一些策略,促进脱髓鞘疾病患者的再髓鞘化。鉴于在体内存在少突胶质细胞的前体细胞池,这就对我们提出了如何诱导体内的前体细胞向少突胶质细胞的分化的问题。首先要求我们了解参与再髓鞘化过程的细胞及分子。本文对再髓鞘化过程中的重要的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在髓鞘化过程中的作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实验性变应性猴脑脊髓炎的超微结构改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中枢神经系统(CNS)脱髓鞘的病理特点和发病过程。方法建立猴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模型,并从病情不同阶段进行病理取材和电镜观察。结果(1)EAE脱髓鞘最早的靶是少突胶质细胞(ODC),而不是髓鞘本身;(2)无论急性期还是慢性期,脱髓鞘病灶内只有极少的炎细胞浸入;(3)急性期髓鞘改变轻微,以变性为主,ODC肿胀显著,轴突相对完整。远离髓鞘变性区有大量炎细胞浸入;(4)慢性期病变区髓鞘脱失明显,ODC严重变性或部分丢失,继发性轴突变性,边缘可见少量薄的髓鞘再生,血脑屏障破坏。结论EAE的CNS脱髓鞘过程首先累及ODC。  相似文献   

16.
多发性硬化(MS)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CNS)炎性脱髓鞘性疾病,目前认为M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共同参与导致的以脑和脊髓白质损伤为主的疾病.由于在人类成体前脑有大量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PC),另外在MS脱髓鞘斑内亦存在OPC,少突胶质细胞及其前体OPC是MS中髓鞘再生的主要来源.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髓鞘再生是MS治疗中非常有前景的方向,但是要达到有效的、有治疗作用的髓鞘再生,首先必须了解影响髓鞘再生的各种因素,理解控制髓鞘形成和髓鞘再生的确切机制.现就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发生于脊髓的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与结果男性患儿,12岁,临床表现为双下肢疼痛,进行性持续性加重,并逐渐进展为不能站立、瘫痪、不能自行翻身。脊椎MRI显示腰骶部椎管内异常信号,增强后病灶呈不均匀强化。手术显微镜下全切除肿瘤。组织学形态观察,肿瘤呈侵袭性生长,肿瘤细胞呈弥漫片状分布,可见陈旧性出血;部分区域可见细胞体积较小、异型性明显、胞核深染的未分化细胞;部分肿瘤细胞具有横纹肌样细胞特点,胞质红染,胞核偏向一侧、呈空泡状,核仁明显,胞质内可见嗜酸性球形包涵体;并可见间质黏液变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胞质部分表达波形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不表达突触素、嗜铬素A、S-100蛋白和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整合酶相互作用分子1(INI1)表达缺失;Ki-67抗原标记指数为15%~20%,最终病理诊断为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肿瘤。术后辅助药物化疗和放射治疗,双下肢症状明显好转。共住院23 d(至首次药物化疗结束),出院后随访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发生于脊髓的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肿瘤临床罕见,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明确诊断仍依赖于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表型,特别是INI1表达缺失为明确诊断的特征性标记。  相似文献   

18.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rogressive multifocal leukoencephalopathy,PML)是一种由JC病毒(JCV)感染少突胶质细胞引起的致命性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1958年,美国麻省总医院的Richardson总结了2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1例霍奇金病患者尸检中发现的特殊脑病理改变,指出其白质内均存在众多大小不等的脱髓鞘病灶,而且小病灶有相互融合形成大病灶的趋势.当时,他推测这种融合趋势是疾病进展的表现,故将其命名为PML.翌年,Rubinstein在PML病灶中的少突胶质细胞核内发现了包涵体,推测PML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1965年,Zu Rhein使用电镜在上述包涵体中发现了类似多瘤病毒的病毒颗粒,证实了前人的推测.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少突胶质细胞瘤,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和1p/19q-共缺失"定义为弥漫性浸润、生长缓慢、IDH1/2-突变、染色体1p/19q-共缺失的胶质瘤。组织学形态,肿瘤组织由形态类似少突胶质细胞的肿瘤细胞组成,胞核圆形、大小较一致,胞质肿胀、透亮;典型病例常可见微钙化、分支状毛细血管,亦可见星形细胞瘤样成分(图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多数肿瘤细胞胞质强阳性表达R132H-突变的IDH1(图2a),较少细胞胞核表达P53,由于肿瘤缺乏ATRX突变,常可见胞核表达ATRX(图2b),小肥胖细胞和神经胶质纤维性少突胶质细胞胞质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相似文献   

20.
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OPCs)分布于整个中枢神经系统, 可增殖、迁移、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OLs)。OLs的核心功能是产生髓磷脂, 形成髓鞘包裹轴突, 提高神经传导速率。近年来研究显示, 在多发性硬化、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灶处存在大量OPCs, 其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髓鞘再生受阻的主要原因就是OPCs未能分化为成熟的OLs或者形成的OLs无法发挥正常功能。笔者现围绕OPCs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多发性硬化、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以期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