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上海市居民期望寿命与健康期望寿命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性别的上海市居民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的差异。方法:分析比较上海市和全球长寿国家/地区期望寿命的变化趋势;利用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建立的疾病和健康结局的失能权重,应用Sullivan法测算上海市居民健康期望寿命,并分析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健康寿命损失。结果:近40年,上海市期望寿命增长了10.86岁,2...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浙江省居民1998、2003和2008年健康期望寿命以及年龄、性别和城乡之间的差异.方法 利用浙江省死因监测资料和浙江省卫生服务调查家庭户成员相关健康资料,采用Sullivan法计算健康期望寿命.结果 浙江省居民期望寿命、健康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比值,1998年为73.89岁、58.09岁和78.62%,2003年为75.91岁、57.76岁和76.08%,2008年为76.70岁、59.57岁和77.66%.浙江省居民期望寿命、健康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比值均随着年龄的上升而下降.女性期望寿命高于男性,男性健康期望寿命比值高于女性.城市居民期望寿命高于农村居民,但是农村居民健康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比值均高于城市居民.结论 浙江省居民期望寿命随着年份递增而递增,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地区的健康期望寿命存在差异,应采取不同卫生政策.  相似文献   

3.
《上海预防医学》2021,33(9):855-860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群健康状况不断改善,居民期望寿命不断延长,长寿状态下的生命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关注的焦点是在期望寿命不断延长的情况下如何活得更加健康。期望寿命是居民健康评价的常用指标,但只能从数量上反映生存时间长短,无法反映存活时的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健康期望寿命指标包含死亡、疾病和伤残等一系列非健康状态信息,能综合反映生命的长度和质量,更全面地评价人群健康状况。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对健康期望寿命指标和测算方法的研究,阐述了健康期望寿命的概念提出、指标发展、计算方法和国内外研究应用进展,对健康期望寿命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为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学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准确评估人群健康状况,比较分析适合中国的健康期望寿命指标体系。方法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全面总结了健康期望寿命的涵义、分类和计算方法;介绍了相关理论假说;重点概括了其产生、发展及应用的历程;综合分析了健康期望寿命的影响因素。结果健康期望寿命作为先进的人群健康综合测量指标,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国际上,健康期望寿命已经被政府机构、私人部门用于制定健康促进项目、卫生保健计划养老保障核算的政策依据。尤其是欧洲健康期望寿命指标监测运用日趋成熟,适宜推广。结论建议全国统一人群健康综合测量工具,明确健康期望寿命指标类别,推荐采取类似欧盟最小健康模块监测指标,并纳入中国居民健康状况核心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计算上海市静安区6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期望寿命,分析10年间老年人健康期望寿命的损害。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2011年选择3049位老年人进行调查,采用Sullivan法计算健康期望寿命。结果:2011年该地区60岁组老年人的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分别为26.30岁和18.94岁,各年龄组的女性期望寿命均高于男性,但各年龄组的男性健康期望寿命均高于女性。疾病是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脑血管病导致的健康期望寿命损失率最大为60.9%。结论:为了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期望寿命,应加强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女性老年人的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3年我国吸烟的归因死亡和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方法 利用2013年死因监测数据和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针对不同疾病特点,将以现在吸烟率作为暴露水平的直接法和以吸烟影响比作为暴露水平的间接法相结合,计算吸烟导致不同疾病死亡的人群归因分值,从而估计吸烟对于死亡和期望寿命的影响。结果 2013年中国人群由于吸烟导致约159.33万人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17.38%,其中男性吸烟导致的死亡占比(23.66%)远远高于女性(8.30%),城市人群吸烟导致的死亡占比(17.24%)略低于农村人群(17.51%),东部地区人群吸烟导致的死亡占比最低(16.81%),西部地区最高(17.91%)。2013年中国人群吸烟导致死亡人数在前三位的疾病是肺癌、COPD和缺血性心脏病,吸烟导致死亡归因分值最大的前三位疾病是肺癌、COPD和鼻咽癌。2013年中国人群吸烟导致期望寿命损失2.04岁,其中最高的为西部地区男性,共损失3.05岁。结论 吸烟仍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针对重点地区人群开展控烟工作,可以降低吸烟相关疾病的死亡,有效地提高我国人群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健康期望寿命是人群健康综合测量的代表性指标,本文介绍了其产生与发展的历程,总结了健康状态期望寿命与健康调整期望寿命两大类指标的特点:前者为两分或多分型指标,计算简便易于解释和理解;后者为权重调整型指标,在指标设计层面更为科学全面,但测算过程复杂。文章介绍了健康调整期望寿命、健康寿命年等指标在世界卫生组织、欧盟等国际组织及地区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各自的优劣及前景,并建议我国未来应重视健康期望寿命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居民失能相关健康状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如何采用家庭健康访谈数据获取居民的失能信息,以进行不同人群非死亡性健康状况的综合对比和社会学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根据WHO对失能的定义,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区域分布的不同,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结果:由于失能状况的存在,人群的平均期望寿命降低了5.101岁,出生时的期望寿命(72.900岁)由于失能的存在而仅相当于在完全健康状态下度过了67.800年。老年人群、女性人群、贫困地区人群的失能率分别高于年轻人群、男性人群和富裕地区人群的失能率。结论:本研究利用家庭健康访谈数据,简单可行地计算了DALE(健康期望寿命)值,对不同人群的非死亡性健康状况进行综合对比,为卫生部门的工作重点和资源配置提供政策性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我国居民健康期望寿命研究现况.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数据库,搜集中国居民健康期望寿命原始研究,摘录文献基本信息、概括汇总健康定义相关量表、健康期望寿命测算方法、健康期望寿命总体研究概况、分性别和城乡研究结果.结果 最终纳入62篇研究(中文56篇,英文6篇),研究涉及全国17...  相似文献   

10.
去病因健康调整期望寿命——一个新的疾病负担评价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去死因期望寿命、健康调整期望寿命、失能调整寿命年的原理和计算方法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疾病负担评价指标--去病因健康调整期望寿命.去病因健康调整期望寿命通过虚拟死亡人数的概念将疾病导致的伤残和死亡结合到一起,从而解决了健康调整期望寿命难于应用于单个疾病的问题.去病因健康调整期望寿命概念上容易理解,在理论上有依据,计算方法上简单可行,不受评价人口的年龄构成影响,更有利于不同疾病、不同人群间疾病负担的比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我国2010年-2015年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变化对预期寿命影响的年龄、地区差异。   方法   本文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2010年-2015年人口普查结果, 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 应用简略寿命表、Arriaga分解法计算不同年龄组和不同地区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变化对预期寿命增量的贡献值和百分比。   结果   2010年-2015年, 我国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有所下降。2010和2015年因呼吸系统疾病减少的寿命分别为2.0岁和1.6岁, 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降低对预期寿命增量的贡献分别为, 东部地区15.4%, 中部12.5%, 西部55.6%。从年龄维度分析, 0~5岁、70岁以上年龄组死亡率的下降对提升预期寿命贡献最大。   结论   2010年-2015年全国因呼吸系统疾病减少的寿命降幅为20.0%, 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从疾病别维度分析, 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对预期寿命的影响最大, 但对预期寿命的增加贡献较小; 肺炎对预期寿命的增加有贡献, 其中0~10岁人群肺炎的改善促进预期寿命增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流动老人的健康期望寿命,包括自评健康期望寿命和生活自理期望寿命, 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中的老年人数据,采用Sullivan法分析流动老人的自评健康期望寿命和生活自理期望寿命,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60~64岁流动老人的自评健康期望寿命约为17.7岁,生活自理期望寿命约为20.6岁。女性的健康期望寿命比男性高,但是健康期望寿命损失率也比男性高。慢性病会对老年人的健康产生重要的负面影响, 家庭收入高、教育水平高、流动范围大、参加健康体检、有伴侣、本地朋友多、锻炼时间长都是流动老人健康的保护因素。结论 流动老人健康状况整体较好,相关部门需要提升流动老人卫生服务的利用率,加强对流动老人的慢病管理,鼓励老年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高龄女性、社会经济地位低、无伴侣、少数民族的流动老人应给予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08-2018年中国4省重点地区人群肝癌死亡率变化趋势, 探讨肝癌死亡对期望寿命变化的影响程度, 为评估该地区综合防控效果、促进卫生资源合理配置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基于2008-2018年中国CDC全国死因监测数据库中4省重点地区死因数据, 分析该地区肝癌死亡率、去死因期望寿命(CELE)、去死因期望寿命增长年(PGLEs), 采用Joinpoint 4.9.0.0软件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 采用Arriaga分解法估计各年龄组肝癌死亡率变化对期望寿命变化的贡献情况。结果 2008-2018年4省重点地区肝癌标化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AAPC=-4.37%, P<0.001)。肝癌死亡率变化对期望寿命增长起积极作用, 贡献值0.240岁, 贡献度5.62%;其中, 积极作用最大的是45~49岁年龄组(0.041岁, 0.96%), 消极作用最大的是50~54岁年龄组(-0.015岁, -0.35%)。与2008年相比, 2018年4省重点地区人群期望寿命增长4.27岁(AAPC=0.59%, P<0.001), 肝癌CELE增长4.20岁(AAPC=...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3-2021年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北6省)高血压死亡率变化趋势,探讨高血压对期望寿命变化的影响程度。方法 基于2013-2021年中国CDC全国死因监测系统中西北6省国家级死因监测点死亡数据和人口学数据,计算该地区高血压的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CELE)、去死因期望寿命增长年(PGLEs)、寿命损失率,利用Joinpoint 4.9软件计算高血压的死亡趋势以及期望寿命等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 2013-2021年中国西北6省高血压标化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AAPC=-1.82%,P=0.050),农村地区始终高于城市地区,且2016年后呈上升趋势(APC=4.74%,P=0.003),男性始终高于女性,不同分型高血压死亡状况和趋势不同,高血压性心脏病占比最高(72.69%)。与2013年相比,2021年研究地区人群期望寿命增长1.01岁,高血压CELE增长0.93岁,PGLEs下降0.08岁,寿命损失率下降0.11%。结论 西北6省2013-2021年高血压标化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农村地区在2016年以后有上升趋势,应继续加强针对农村地区、男性和老年人群的预防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上海市1990—2010 年不同时期人群期望寿命变化趋势,探讨疾病谱变化对期望寿命的影响,确定疾病干预的优先领域。 [方法] 利用1990—2010 年上海市居民死亡登记系统的死亡数据和上海市公安系统的人口数据,应用简略寿命表法、期望寿命分解法、死因分解法,比较年龄和不同死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 [结果]1990—2010 年上海市男性和女性期望寿命分别增加了6.91 岁和6.94 岁,年均增寿均达0.35 岁。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对期望寿命增长的贡献最大,男女分别占增寿总量的52.97%和51.44%。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死亡率的降低是期望寿命增加的主要原因,他们对男女性期望寿命的贡献分别为2.13 岁和1.98 岁、1.42 岁和1.89 岁、1.35 岁和0.67岁。 [结论] 上海市现阶段,居民的死亡大部分是疾病造成,提高人群期望寿命,重点是关注中老年人健康状况。近20年慢性病死亡率虽大幅下降,但仍是上海市主要死因,建立健全慢病防治体系,提高慢性病防治效果,是进一步提高上海市人口健康水平,增加上海市居民期望寿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国老年人口健康预期寿命的影响因素,并对相关因素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深入探讨。方法:以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2011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为资料来源,采用经典OLS回归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男性和女性老年人口健康预期寿命及各影响因素间的区域差异。结果:经典OLS回归显示,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平均受教育年限对男性和女性老年人口健康预期寿命均具有正向效应,而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仅对男性老年人有负向效应。地理加权回归显示,老年人口健康预期寿命分布特征受经济、教育、卫生等非空间因素的影响,还与不同区域的地理分布有密切关系。结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具有空间自相关性的数据具有更优的拟合,可以较好地揭示空间因素在地区间作用的差异。我国政府制定区域人口老龄化健康政策,应科学把握不同地区对政策背后同一因素的不同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静安区老年人健康期望寿命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 计算静安区 6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期望寿命 ,分析健康期望寿命的主要影响因素。  [方法 ] 杜克法评价日常活动能力 ,Sullivan法计算健康期望寿命与期望寿命损失率。  [结果 ] 本地区男、女性 60~ 65岁老年人的健康期望寿命分别为 14 .5 7岁和 14 .67岁 ,期望寿命损失率分别为 3 3 .3 %和 40 .7%。 60岁以上女性的期望寿命损失率高于男性。家庭经济收入、文化程度、是否合理体育锻炼、家庭居住条件、是否得到及时帮助可影响健康期望寿命。中风导致的期望寿命平均损失率最大 ,其他依次为精神障碍、糖尿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视力障碍和心脏病。  [结论 ] 本地区 6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期望寿命高于我国其他一些地区。为了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期望寿命 ,应加强老年人尤其是女性老年人的健康保健服务和改善老年人的社会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18.
2013年中国居民预期寿命和去死因预期寿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系统分析2013年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预期寿命及主要疾病对预期寿命的影响程度,揭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居民健康水平及公平性提高的影响和作用。方法 综合利用国家统计局人口普查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人口死亡登记数据,采用指数模型、漏报调整及简略寿命表等方法,系统估算我国居民2013年人均预期寿命水平及疾病影响程度。结果 2013年我国居民预期寿命为75.8岁,较2010年的74.8岁提高约1岁。其中城市约为77.4岁,农村约为75.1岁,城乡差距约为2.3岁;东部地区约为77.2岁,中部地区约为75.8岁,西部地区约为73.5岁,东西地区差距约为3.6岁。2013年造成我国居民预期寿命损失的前10位疾病分别为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气管和支气管癌,道路伤害,肝癌,胃癌,高血压心脏病,下呼吸道感染,食道癌,共造成寿命损失7.97岁。结论 我国居民预期寿命已处于较高水平,地区间差异依然存在,应制定针对不同地区的疾病管理、医疗救治及危险因素干预政策,使预期寿命进一步提高,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哈密市(伊区两县)≥60岁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及健康期望寿命,分析ADL的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多阶段抽样抽取调查对象,收集≥60岁老年人的人口学特征、慢病患病情况以及日常活动能力情况。不同人群ADL依赖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ADL影响因素筛选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抽样调查880人,哈密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ADL依赖率为13.18%。男性60岁及以上老年人ADL依赖率为10.21%,女性为16.59%;不同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户籍类型、社会医疗保险,是否患有慢性病、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是否进行体育锻炼分组的≥60岁老年人ADL依赖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民族为哈萨克族、文盲、丧偶、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ADL依赖率更高,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ADL依赖率更低。哈密市60~64岁组老年人期望寿命为25.58岁,期望寿命随年龄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60~64岁组老年人健康期望寿命为20.17岁,ADL依赖健康期望寿命为5.41岁。结论 在老年人健康问题中,应更加关注易发生ADL损失的高危人群,重点关注独居,丧偶老年人。鼓励老年人多参加体育锻炼或社区活动,增强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