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探讨并总结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外科手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9月接受手术治疗的35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35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均获临床治愈,其中3例行瘘管切除术,25例行区段切除术,7例行病灶切除并"随意皮瓣"转移术。全组病例随访1年,复发2例,经二次手术切除复发病灶后皆愈合良好。手术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有效手段。手术的关键在于彻底清除病灶并保证乳腺外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区段切除术联合随意皮瓣转移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mastitis,NPM)的临床及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8例NP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联合组给予乳腺区段切除术联合随意皮瓣转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炎症因子水平、乳房美学效果优良率、并发症及随访1年的治愈和复发情况。结果:术后1周,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联合组乳房美学效果优良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61.36%(P<0.05);术后1个月内,联合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82%,低于对照组的22.73%(P<0.05);随访1年,联合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区段切除术联合随意皮瓣转移术治疗NPM,可以缓解炎症反应,提高美学效果,且治愈率高,并发症和复发风险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感觉的乳腺切除术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的疗效。方法:将58例男性乳腺发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吸脂+保留外侧薄层腺体瓣的腺体次全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吸脂+腺体切除术,仅保留乳头乳晕后方的少量腺体,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观察组的术后24 h乳头乳晕感觉(χ~2=9.946,P=0.007)和血运(χ~2=4.913,P=0.02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较对照组胸壁不平坦的发生率明显降低(χ~2=4.392,P=0.036);术后血肿和血清肿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术后6个月乳头乳晕感觉优于对照组(χ~2=6.054,P=0.014)。随访期间,两组均无复发。结论:与常规的吸脂+腺体切除术比较,吸脂+保留外侧薄层腺体瓣的腺体次全切除术疗效可靠、外观有优势、并发症无增加,尤其保护了乳头乳晕的感觉和血运,推荐临床采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雕刻式切除术"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4例接受"雕刻式切除术"为A组,56例接受传统扩大清创术为B组,观察两组痊愈率、复发率、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伤口愈合时间、痊愈后乳腺外形等指标。结果:手术后1个月,A组症状体征积分为(1.7±3.3)分,低于B组(2.9±2.9)分(P0.05);伤口愈合时间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6个月,A组痊愈率96%,高于B组(66%,P0.05),A组复发率4%,低于B组(34%,P0.05);乳房外形美学评分总体优于B组(P0.05)。结论:"雕刻式切除术"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可有效降低复发率,改善术后症状体征积分,且能维持乳房的良好外形。  相似文献   

5.
探讨亚甲蓝染色定位技术在确定非哺乳期乳腺炎手术切除范围中的应用价值。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0月因非哺乳期乳腺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入组病例术前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认病变边界,观察组以彩超为指引,距离病变边界1 cm以亚甲蓝定位于腺体表面,作为手术切除的边界;对照组单纯依据彩超定位病变边界,在其外侧1 cm于体表标记作为手术切除范围。标本切除后进行剖检,测量最小切缘>0.5 cm的病例数,以及最大切缘>2 cm的病例数,并统计两组切缘情况。术后随访1年内病变复发情况,从手术精准性及术后复发率两方面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效果。术后全部病例均未失访。观察组中,32例(78.05%)最小切缘>0.5 cm;对照组中,22例(53.66%)最小切缘>0.5 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观察组中,11例(26.83%)最大切缘>2 cm;对照组中,23例(56.1%)最大切缘>2 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在术后随访中,观察组2例(4.88%)患者术后1年内复发;对照组9例(21.95%)患者术后1年内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采用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亚甲蓝定位病变边界指引非哺乳期乳腺炎手术切除范围的方法较常规方法在手术精准性及降低术后复发率两方面均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疏肝散结汤联合安珂微创手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肿块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非哺乳期乳腺炎肿块期患者69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 组,A 组25 例,B 组23 例,C 组21 例,其中A 组予疏肝散结汤、抗生素及安珂微创手术,B 组予疏肝散结汤、抗生素及传统肿块切除手术,C 组予抗生素及安珂微创手术,观察3 组患者的总治愈时间、术后愈合时间、术后疼痛程度、瘢痕长度、乳房外观改变及复发率等情况。结果:A 组总治愈时间、术后愈合时间、术后疼痛程度、瘢痕长度、乳房外观改变均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 >0.05)。A组总治愈时间、复发率均优于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术后愈合时间、术后疼痛程度、瘢痕长度、乳房外观改变评分与C 组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疏肝散结汤联合安珂微创手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肿块期安全有效,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不同术式治疗肝包虫病的临床疗效和随访结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76例肝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行腹腔镜肝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患者23例,B组(行腹腔镜肝包虫内囊摘除术)患者25例,C组(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患者28例。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围术期各项指标用( ±s)表示,多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和1年复发率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B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长于A组和C组(P<0.05);B组胆漏、残腔积液、残腔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P<0.05);术后随访发现B组患者术后复发3例(12.5%),其余两组患者均无复发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外囊完整剥除术和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均安全可靠,术后复发率低。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治疗肝包虫病的主要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晚期肝癌患者行解剖性肝切除术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后,安全性与疗效方面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98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自愿选择手术方法,解剖性肝切除术组59例患者,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39例患者。采用SPSS19.0分析软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输血量、术后3 d血清ALT值以x珋±s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切缘有效率、术后1年复发率、生存率,以n(%)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解剖性肝切除术组手术时间平均为(271.5±97.4)min,切缘有效率为89.8%,明显大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的(188.5±70.7)min和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80,χ2=16.410,均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的差异则不显著,(均P0.05)。2解剖性肝切除术组预后效果要明显优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术后3 d血清ALT均值为(270.5±94.1)U/L,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则高达(501.6±115.6)U/L;解剖性肝切除术组术后1年复发率、生存率为22.0%、91.5%,也明显优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的41.0%、76.9%,上述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64,4.088,均P0.05)。结论解剖性肝切除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对于必须切除肝脏的晚期肝癌患者而言,更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广泛肿块切除术与乳腺局部肿块切除术治疗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5-08—2010-10间接受治疗的80例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广泛肿块切除术组(A组)45例,局部肿块切除术组(B组)35例,分别以患者患侧肢体运动能力、无疾病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时间等评价指标对2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病理均诊断为乳腺分叶状肿瘤,其中良性A组30例(67%),B组23例(66%);交界性A组10例(22%),B组7例(20%);恶性A组5例(11%),B组5例(14%)。术后第12个月B组患者的外展、外旋、摸高高度功能显著优于A组患者(P0.05);而2组患者的肌力、前屈、后伸、内旋功能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0个月,A组和B组患者的5 a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6个月和55个月(P=0.693);5 a复发率分别为24.14%和44.44%(P=0.06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无疾病生存期为52个月,较B组的47个月显著延长(P=0.025),A组和B组交界性和恶性患者的5 a生存率分别为10.28%和11.17%(P=0.724)。结论广泛肿块切除术较乳腺局部肿块切除术对交界性和恶性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的预后更为有利,在患者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考虑选择此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短期和长期腔内灌注吡柔比星对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 :将 5 6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 ,A组 (2 8例 )行吡柔比星 30mg膀胱灌注 ,每周 1次 ,共 8次 ;B组 (2 8例 )前 8次灌注同A组 ,以后改为每月 1次至术后 1年。随访 2年 ,观察肿瘤复发率和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年肿瘤复发率 :A组 2例 (7.2 % ) ,B组 1例 (3.7%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0 .5 76 ,P >0 .0 5 )。 2年肿瘤复发率 :A组 3例 (10 .7% ) ,B组 4例 (14 .3% ) ,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χ2 =0 .384 ,P >0 .0 5 )。副反应发生情况 :A组 3例(10 .7% ) ,B组 8例 (2 8.6 % ) ,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 (χ2 =12 .36 ,P <0 .0 1)。结论 :吡柔比星短期腔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肯定 ,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1.
切缘冷冻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降低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方法,改善肝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方法 自1998年4月至2002年4月,我院行肝癌切除术切缘距肿瘤不足1 cm的患者共45例,分为冷冻组和单纯切除组两组.冷冻组23例,常规肿瘤切除后以扁平探头对肝切缘进行接触冷冻,冷冻深度控制在1.0~1.5 cm;单纯切除组22例,单纯行常规肝癌切除手术,不予冷冻治疗.全部患者术后均定期随访复发及生存时间.结果 冷冻组术后1年、3年和5年复发率分别为8.7%、26.1%和34.8%,术后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2.6%、56.5%和30.4%,与单纯切除组比较,其中3年(χ^2=5.021,P=0.025)、5年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65,P=0);冷冻组的3年、5年生存率较单纯切除组呈现明显升高的趋势.结论 肝癌切除后切缘冷冻能有效地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且有可能延长肝癌患者的长期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脾切除术、外囊次全切除术及内囊摘除术治疗继发性脾囊型包虫病的手术难度、手术风险及患者预后进行分析,以探讨临床治疗首选术式。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1例继发性脾囊型包虫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脾切除术26例(A组),外囊次全切除术26例(B组),内囊摘除术19例(C组)。观察和比较三组患者的术中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残腔并发症、复发等相关指标。 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最大,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带管时间、住院天数最长,住院费用最高;B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住院天数最短,住院费用最少(均P<0.05)。随访2.5~12.5年,A、B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为3.85%(1/26),无一例复发;C组术后残腔并发症发生率为21.05%(4/19),复发率为15.79%(3/19)。三组术后残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2,P=0.090),但C组术后复发率最高(χ2= 8.28,P=0.016)。 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外囊次全切除术治疗继发性脾囊型包虫病较为安全,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较低等优势,可视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探讨肉芽肿小叶性乳腺炎病变切除术后即刻应用腺体瓣成形法进行整形的可行性及效果评价。收集2016年1月~2018年4月在我院就诊并手术治疗、具有完整资料的肉芽肿小叶性乳腺炎患者68例。对照组34例患者采用传统病变切除(包括部分切除术、象限切除术);研究组34例患者在传统病变切除基础上,即刻行腺体瓣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切口感染、患者对乳房外形的满意度等指标。两组在术中出血量、切口感染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及术后3 d引流量、患者对乳房外形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肉芽肿小叶性乳腺炎手术中应用腺体瓣成形技术,能弥补乳房缺损,改善乳房外形,增加患者满意度,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与根治性切除术比较,评价阴茎阴囊Paget病局部扩大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5年8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41例阴茎阴囊Paget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4例采用局部扩大切除术(A组),27例采用根治性切除术(B组)。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病损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复发率、手术时间、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次数、术后住院时间、创面愈合分级、患者功能及外观自评满意度评分。结果与B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次数减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A组随访时间为13~67个月,平均35.5个月;B组11~70个月,平均38.8个月。A组创面甲级愈合11例、乙级愈合2例、丙级愈合1例,B组分别为12、7、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2,P=0.036)。术后5年内A组复发4例(28.6%),B组复发6例(2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2,P=0.654)。末次随访时,A组患者外观及功能自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0,P=0.008)。结论阴茎阴囊Paget病进展缓慢,预后良好,局部扩大切除术可有效去除症状,降低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风险,且术后复发率较根治性切除术未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直肠间质瘤复发的危险因素与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直肠间质瘤病例资料,对复发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χ^2检验,对比复发与初治时的手术切除率和复发率。结果肿瘤最大径超过或等于3cm(χ^2=4.874,P=0.027)和高侵袭危险度(χ^=6.659,P=0.010)的患者术后复发率显著升高。复发肿瘤的切除率为64.3%(9/14).显著低于初治手术切除率的95.8%(23/24)(χ^2=6.618,P=0.010)。复发患者术后再次复发率与初治患者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1.459,P〉0.05)。结论直肠间质瘤的肿瘤大小和侵袭危险度与患者术后复发率密切相关。复发肿瘤手术切除率显著低于初治手术切除率.但术后再次复发率与初治手术的复发率相近。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经乳晕切口联合乳腺腺体瓣成形术在乳腺纤维腺瘤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组进行了经乳晕切口联合乳腺腺体瓣成形术;同时期同一医疗组所做的乳腺肿物表面切口行纤维腺瘤切除术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情况、乳房对称情况、患者满意情况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手术时间:研究组(49±5)mi n;对照组(36±6)mi n(P>0.05)。出血量:研究组(35±5)ml;对照组(28±6)ml(P<0.05)。治疗组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43例患者术后乳房较为对称,42例患者术后对自身形体美观较为满意,45例患者术后仅1例复发。对照组35例患者切口甲级愈合,22例患者术后乳房较为对称,15例患者术后对自身形体美观较为满意,37例患者术后2例复发。结论:此种切口设计联合乳腺腺体瓣成形术的突出优点是瘢痕隐蔽,乳腺手术部位无偏移,无塌陷,术后外观美容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的各类手术治疗方法,适应征及手术时机的选择. 方法 回颐性分析32例经病理确诊的PCM患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结果 术前诊断为乳腺炎性包块31例(伴有脓肿形成6例),乳腺癌者1例.10例行局部肿块切除术,12例行乳腺区段切除术.2例患者行保留皮肤的全腺体切除.2例患者行半乳切除,腺体移位整形.6例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和Ⅱ期病灶切除.2例患者术后多次复发,于第3次入院时行复发侧单纯乳房切除术. 结论 手术彻底切除病灶是本病唯一有效之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肝内局部^32P玻璃微球(^32P-GMS)埋置对肝癌切除术后预防复发的效果。方法A组29位肝细胞性肝癌病人于肿瘤切除后局部埋置^32P-GMS,B组为同期38位肝癌病人行肝癌切除术后未埋置^32P-GMS。观察术后不同时间肝、血和尿中的放射性分布。随访统计两组病人的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肝内局部埋置^32P-GMS的病人未发现血和尿中放射性分布。A组术后半年、1年、2年、3年及3年以上的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存活率明显高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肝癌切除术后局部埋置^32P-GMS可以减少复发,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9.
浆细胞性乳腺炎外科治疗方法初步探索(附6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62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中,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因导管扩张行溢液乳段切除术24例(38.7%),因急、慢性炎症行乳腺区段切除术11例(17.7%),因脓肿形成行B超引导下乳腺脓肿穿刺冲洗术8例(12.9%),脓肿置管引流术4例(6.5%),脓肿切开引流10例(16.1%),因瘘管或窦道形成行瘘管或窦道切除术5例(8.1%)。结果乳腺导管扩张期、急慢性炎症期行溢乳段切除、乳腺区段切除的35例均愈合,脓肿形成期的22例中,2例经3次脓肿穿刺冲洗未愈而改行切开引流术,余均痊愈,但行脓肿切开引流术的10例中复发4例(6.5%);窦道期的5例经1~10个月换药痊愈。结论对于浆细胞性乳腺炎不同的阶段应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避免贸然采取乳腺单纯切除术,可使患者手术创伤减小,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tis,NPM)临床病例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整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NPM病人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临床病例特点及不同治疗方法预后情况。结果病理结果为导管周围乳腺炎(PDM)35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15例。临床表现特点:①36例表现为乳房单发无痛性肿物(PDM 24/36,66.67%;GLM 12/36,33.32%),14例表现为肿块伴疼痛(PDM 5/14,35.71%;GLM 5/9,64.29%);合并乳头溢液17例(PDM 9/17,52.94%;GLM 8/17,47.06%);合并乳头内陷20例(PDM 16/20,80%;GLM 4/20,20%);合并脓肿形成者6例(PDM 3/6,50%;GLM 3/6,50%)。②保守治疗(抗生素+激素)11例,术后复发3例(27.27%);病灶区段切除术治疗39例,术后复发3例(7.69%)。结论乳房肿块伴(或不伴)疼痛、乳头溢液及乳头内陷是NPM常见临床表现,不同病理类型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保守治疗适用于肿块直径小于3cm、未合并脓肿的病例,手术是主要的根治方式,病灶区段切除术效果满意,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