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疗效和出血性转化的影响。方法共200例急性(发病至入院时间4.50 h)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rt-PA静脉溶栓组(对照组,100例)和rt-PA静脉溶栓联合三七总皂苷治疗组(治疗组,100例),分别于治疗前、静脉溶栓后24 h和14 d检测缺血-再灌注损伤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出血性转化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纤维连接蛋白(FN)]和神经功能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观察静脉溶栓后14 d药物不良反应和出血性转化发生率,评价静脉溶栓后12个月预后(病死率和BI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清SOD(P=0.000)和BI评分(P=0.000)高于,血清MDA(P=0.001)和MMP-9(P=0.001)、血浆FN(P=0.000)和NIHSS评分(P=0.006)低于对照组。rt-PA静脉溶栓联合三七总皂苷治疗后24 h,血清MDA(P=0.000)和MMP-9(P=0.000)、BI评分(P=0.000)升高,NIHSS评分降低(P=0.000);治疗后14 d,血清MDA(P=0.000)和MMP-9(P=0.000)反而降低,血清SOD(P=0.000)和BI评分(P=0.000)持续升高,血浆FN(P=0.000)和NIHSS评分(P=0.000)持续降低。静脉溶栓后14 d,治疗组患者出血性转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例(9%)对19例(19%);χ2=4.153,P=0.042)],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例(14%)对11例(11%);χ2=0.411,P=0.521]。静脉溶栓后12个月,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例(5%)对1例(1%);χ2=1.546,P=0.241],而治疗组生存患者BI评分高于对照组(88.51±11.49对84.47±9.83;t=2.451,P=0.015)。结论三七总皂苷可以减轻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出血性转化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治疗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发病4.50 h内入院的252例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分别行rt-PA静脉溶栓(静脉溶栓组,84例)、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双抗组,108例),以及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单抗组,60例)治疗,治疗后24 h采用CT或MRI观察有无颅内出血,比较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表达变化,并于入院后7 d、发病后21和90 d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判断预后。结果入院后7 d,不同治疗组患者血清hs-CRP(均P=0.000)和ESR(均P=0.000)水平降低,其中双抗组和单抗组血清hs-CRP(P=0.000,0.000)和ESR(P=0.000,0.010)高于静脉溶栓组;治疗后24 h,静脉溶栓组与抗血小板组颅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9%(1/84)对0(0/168);χ~2=2.008,P=0.366]。入院后7 d,静脉溶栓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双抗组(P=0.043)和单抗组(P=0.012);发病后21和90 d,静脉溶栓组预后良好率仅高于单抗组(P=0.021,0.037)。结论对于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尤其是症状轻微但可致残的患者应及时行rt-PA静脉溶栓,而因各种原因未能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则需在发病24小时内及时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源性栓塞患者rt-PA静脉溶栓前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预处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共313例心源性栓塞患者均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前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预处理167例(预处理组),未服药146例(对照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近期(溶栓后1 h、24 h和7 d)神经功能改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远期(发病后90 d)预后,并记录颅内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预处理组患者静脉溶栓后1 h[48.50%(81/167)对32.19%(47/146);χ~2=8.574,P=0.003]、24 h[57.49%(96/167)对45.21%(66/146);χ~2=4.704,P=0.030]和7 d[77.25%(129/167)对63.01%(92/146);χ~2=7.602,P=0.006]神经功能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溶栓后颅内出血发生率[3.59%(6/167)对3.42%(5/146);χ~2=0.006,P=0.936]、病死率[0.60%(1/167)对0.68%(1/146);Fisher确切概率法:P=1.000]和发病后90 d预后良好率[80.84%(135/167)对74.66%(109/146);χ~2=1.732,P=0.18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t-PA静脉溶栓前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预处理可以改善心源性栓塞患者早期神经功能,且不增加颅内出血和死亡风险,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进行溶栓患者104例,根据有无房颤分为房颤组和非房颤组,其中房颤组42例,非房颤组62例,比较2组患者溶栓前后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分),以及颅内出血、死亡等不良结局情况。结果房颤组和非房颤组患者在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的ADL评分、溶栓时间(发病至开始溶栓的时间)、糖尿病患者占比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平均年龄、高血压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房颤组溶栓前、溶栓后24h及7d时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房颤组溶栓前、溶栓后24h、7d时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房颤组溶栓后患者颅内出血转化11例,症状性颅内出血2例,不良结局6例,而非房颤组颅内出血转化为3例,无症状性颅内出血,不良结局2例,2组颅内出血转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症状性颅内出血(P=0.076)及不良结局(P=0.0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房颤患者是颅内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9)。结论房颤相关性卒中患者溶栓后虽明显增加颅内出血转化风险,但不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及不良结局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伴有心房颤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疗效、安全性及影响预后不良的因素.方法 16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4.5h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患者既往史及入院时心电图结果将患者分为心房颤动组(45例)和非心房颤动组(117例),所有患者溶栓前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后3个月行改良Rakin量表(mRS)评分.结果 (1)心房颤动组的平均年龄(岁)高于非心房颤动组(69.2±11.6与62.5±12.9,t=-3.050,P=0.003),吸烟比例低于非心房颤动组[6.7% (3/45)与28.2%(33/117),x2=8.723,P=0.003],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溶栓前心房颤动与非心房颤动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房颤动与非心房颤动组溶栓后3个月mRS评分0~1分的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房颤动组的颅内出血比例[31.1% (14/45)与14.5%(17/117),x2=5.774,P=0.016]及病死率[26.7% (12/45)与12.0%(14/117),x2=5.213,P=0.022]明显高于非心房颤动组,但心房颤动与非心房颤动组症状性颅内出血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5例心房颤动患者中,18例患者预后良好(mRS评分0~1分),预后不良27例(mRS评分2~5分).预后不良组入院时NIHSS评分(分)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17.70±5.87与11.22 ±5.14,t=3.809,P=0.000),收缩压(mm Hg,1 mm Hg=0.133 kPa)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145.5±24.0与164.9 ±21.0,t=-2.788,P=0.008),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心房颤动(OR=1.380,95% CI 0.217~7.017,P=0.698)不是溶栓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心房颤动(OR=3.558,95% CI1.246~10.158,P=0.018)是溶栓后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心房颤动不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远期疗效,心房颤动患者行静脉溶栓的颅内出血及死亡风险高于非心房颤动患者,但心房颤动不是溶栓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风险.入院时NIHSS评分高、收缩压低可能是心房颤动患者静脉溶栓治疗预后不良及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小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心源性脑栓塞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心源性脑栓塞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01—2013-12超早期心源性脑栓塞患者47例,其中接受小剂量rt-PA静滴溶栓治疗24例为溶栓组,接受常规二级预防23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及改良Rankin评分(mRS)。结果2组治疗前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NIHSS评分明显下降,BI、mRS上升,2组治疗后NIHSS评分、BI、mR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例出现无症状性脑出血。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BI、mRS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心源性脑栓塞是安全的,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合并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hyperdense middle cerebral arterysign/HMCAS/hyperdense artery sign/hyperdense cerebral artery sign、ischemic stroke/cerebral infarction/brain infraction/cerebral embolism、thrombolysis/thrombolytic therapy/rt-PA/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activator,以及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致密动脉征/大脑中动脉致密征/脑动脉高密度征、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卒中/脑梗死/脑梗塞/脑栓塞、溶栓治疗/rt-PA/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中英文词组为检索词,计算机检索1994年1月-2014年12月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荷兰医学文摘、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收录的关于rt-PA静脉溶栓治疗合并HMCAS的急性缺血性卒中随机或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分别采用Newcastle-Ottawa量表和Rev Man5.2统计软件行文献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经剔除重复和不符合纳入标准者,166篇英文文献中最终纳入8项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共11 373例患者[2455例合并HMCAS(rt-PA静脉溶栓治疗2316例、安慰剂治疗139例)、8918例未合并HMCAS]。Meta分析显示:rt-PA静脉溶栓组患者不良预后风险低于安慰剂组(OR=0.360,95%CI:0.150~0.850;P=0.020),但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640,95%CI:0.380~7.040;P=0.500);合并HMCAS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不良预后风险高于未合并者(OR=2.830,95%CI:2.550~3.150;P=0.000),但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90,95%CI:0.500~2.410;P=0.820)。结论尽管rt-PA静脉溶栓治疗合并HMCAS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安全、有效,但发病3个月时易出现不良预后,而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1例,随机分为溶栓治疗组和对照组,溶栓治疗组在抗凝治疗的基础上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抗凝治疗。治疗14d后,比较2组NIHSS评分,随访3个月,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和ADL指数评价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溶栓治疗组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NIHSS评分、CSS评分与AD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联合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89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单独使用rt-PA溶栓治疗组(44例)和rt-PA溶栓联合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治疗组(45例),比较治疗30 d和90 d时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和Barthel指数(BI).结果 单纯溶栓组与联合治疗组溶栓治疗后30 d NIHSS评分0~1分的比例分别为25.0%(11/44)和35.6%(16/45),χ2=8.259,P=0.041;90 d时分别为27.3%(12/44)和40.0%(18/45),χ2=9.158,P=0.027.两组治疗后30 d时BI为95~100的比例分别为20.5%(9/44)和33.3%(15/45),χ2=8.833,P=0.032;90 d时分别为25.0%(11/44)和37.8%(17/45),χ2=8.221,P=0.042,即两组30 d和90 d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早期脑梗死治疗时rt-PA与依达拉奉联合能够更有效地减少治疗后30 d和90 d时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nstructive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阿替普酶)静脉治疗合并房颤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选择2017-01-2019-11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70例合并心房颤动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实验组,选择同时期未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38例合并心房颤动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将实验组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0.6 mg/kg,A组)与标准剂量组(0.9 mg/kg,B组)。记录实验组溶栓前和溶栓后7 d NIHSS评分,记录对照组入院时和入院7 d NIHSS评分,记录3组患者7 d内的颅内出血发生情况和90 d病死率,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各组患者90 d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低剂量组和标准剂量组患者溶栓后7 d较溶栓前NIHSS评分改善率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A静脉治疗后,低剂量组颅内出血发生率和90 d病死率均低于标准剂量组,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90 d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心房颤动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低剂量rt-PA与标准剂量rt-PA在功能恢复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具有潜在较低的脑出血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协助模式在脑卒中静脉溶栓诊疗中的应用,为急性脑梗死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1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另选取流程改进后(2018年1~12月)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分析就诊至完善影像学检查时间、就诊至溶栓开始时间(DNT)时间、静脉溶栓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Barthel指数变化、有无出血并发症等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CT至完成头颅MRI时间、MR至静脉溶栓时间、DNT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 0. 05);两组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溶栓后7、30和90 d NIHSS评分、mRS评分、Barthel指数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 0. 05);静脉溶栓过程中牙龈出血及症状性颅内出血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多学科团队协助模式可有效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就诊时间、检查时间及DNT时间,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超时间窗(4.50~6.00 h)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分别以缺血性卒中/脑梗死/脑梗塞、溶栓治疗、延长时间窗,以及acute ischemic stroke、thrombolytic therapy、beyond 4.5 hours等中英文词组为检索词,计算机检索1980年1月-2015年8月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万方数据库等收录的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时间窗(4.50~6.00 h)急性缺血性卒中随机对照临床试验;Jadad量表和Rev Man 5.3统计软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获得681篇文献,经剔除重复和不符合纳入标准者,最终纳入3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计2033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6 h)患者(rt-PA静脉溶栓组1029例、安慰剂组1004例)。Meta分析显示:rt-PA静脉溶栓与安慰剂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RR=1.070,95%CI:0.940~1.220;P=0.310)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RR=1.040,95%CI:0.940~1.160;P=0.430)、降低病死率(RR=1.260,95%CI:0.990~1.610;P=0.0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rt-PA静脉溶栓组患者脑出血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RR=1.550,95%CI:1.030~2.340;P=0.030)。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时间窗(4.50~6.00 h)急性缺血性卒中无明显疗效且可能增加脑出血风险,高质量证据尚待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丁苯酞注射液应用于rt-PA静脉溶栓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根据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是否接受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分成rt-PA静脉溶栓+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组(n=124)和rt-PA静脉溶栓+0.9%生理盐水对照组(n=75)。对两组基线资料及治疗后24 h、7 d、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颅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及搏动指数(PI)、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90 d mRS评分等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及分析。结果治疗组NIHSS评分、MMP-9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 TCD监测Vm、PI,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mRS评分治疗组的预后良好率为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患者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有显著临床疗效,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死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MMP-9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rt-pA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和出血、死亡风险。方法回顾分析258例在4.5h内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是否静脉rt-pA溶栓分为静脉溶栓治疗组(简称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196例患者按0.9mg·kg-1(最大量不超过90mg)静脉给予rt-PA,2组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比较2组NIHSS评分、临床疗效、出血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溶栓组治疗后NIHSS评分和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颅内出血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病死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4.5h内应用rt-PA静脉溶栓有显著临床疗效,并未增加颅内出血和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时间窗非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的90例超时间窗非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替罗非班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组(治疗组,50例)和单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组(对照组,40例);于治疗第1、3和7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入院当日与治疗3个月后进行神经功能恢复[改良Rankin量表(mR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血及严重血小板减少事件(血小板计数100×109/L)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两组NIHS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照组治疗第7天时,NIHSS评分低于第1天(P=0.000)和第3天(P=0.000);治疗组治疗后第1、3和7天NIHSS评分呈逐渐下降趋势(均P=0.000),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两组治疗3个月后,mRS评分(P=0.000)低于、ADL评分高于(P=0.000)治疗前,且治疗组mRS评分低于(P=0.000)、ADL评分高于(P=0.003)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出血及严重血小板减少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13/50)对35%(14/40);χ~2=0.483,P=0.439]。结论对于超时间窗非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早期静脉应用替罗非班能够显著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静脉用rt-PA溶栓对NIHSS评分25分的严重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时间窗内的NIHSS评分25分的严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5例,其中接受静脉溶栓组(溶栓组)30例和未进行溶栓(未溶栓组)35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24h、7d、14d)的NIHSS评分、治疗后mRS评分(30d)、颅内出血率及病死率。结果溶栓组治疗后24h、7d、14d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及未溶栓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NIHSS评分25分的严重缺血性卒中,在时间窗内溶栓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不会过度增加颅内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吸烟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浙江地区就诊于6家大型综合性医院的129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AI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37例未接受静脉溶栓患者(未溶栓组,均为非吸烟者);92例在4.5 h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溶栓组),再依据是否有吸烟史分为溶栓吸烟组35例和溶栓非吸烟组57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基线情况,改良Rankin评分(m RS)评价3个月后预后,m RS2分定义为临床预后良好。比较各组基线特点和3个月预后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吸烟与静脉溶栓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未溶栓组90 d预后良好率为8.1%(3/37例)低于溶栓吸烟组[54.3%(19/35例)]和溶栓非吸烟组[24.6%(14/57例)](χ2=19.631,P=0.000)]。溶栓吸烟组溶栓前接受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比例低于溶栓非吸烟组[2.8%(1/35例)vs 17.5%(10/57例)](χ2=4.443,P=0.047)。溶栓吸烟组年龄低于溶栓非吸烟组[(57.89±13.32)岁vs(67.04±10.12)岁](t=-3.492,P=0.001)。溶栓吸烟组90 d预后良好率较溶栓非吸烟组高[54.3%(19/35例)vs 24.6%(14/57例)](χ2=8.329,P=0.00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基线NIHSS(OR=0.767,95%CI:0.669~0.879,P=0.000)、入院血糖(OR=0.822,95%CI:0.695~0.972,P=0.022)、性别(OR=0.251,95%CI:0.071~0.888,P=0.032)、吸烟(OR=12.633,95%CI:3.291~48.487,P=0.000)是AIS静脉溶栓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吸烟患者较非吸烟患者拥有更好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6h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患者既往史及入院时心电图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心房颤动组(22例)和非心房颤动组(42例),所有患者溶栓前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后3个月行改良Ra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心房颤动组和非心房颤动组溶栓后3个月mRS评分0~1分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颤动组和非心房颤动组症状性颅内出血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颤动不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远期疗效,心房颤动患者行静脉溶栓不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与急性缺血性卒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致出血转化的相关性,分析房颤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47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将入选病例分为非房颤组与房颤组,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147例入组患者中房颤患者66例,非房颤患者81例,房颤组HT与非房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27%(18/66)与14.81%(12/81),χ2=3.071,P=0.028],房颤组症状性HT与非房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12.12%(8/66)与3.70%(3/81),χ2=3.798,P=0.01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伴发房颤的患者基线收缩压高(OR=11.285,95%CI 1.576-68.377,P=0.035)、基线NIHSS评分较高(OR=2.608,95%CI 1.072-4.380,P=0.013)、早期头部CT有缺血改变(OR=1.595,95%CI 1.164-3.258,P=0.023)、起病-溶栓时间(OTT)较长(OR=93.114,95%CI 7.385-177.972,P=0.006)、溶栓24h内血压变异性大(收缩压变异性OR=18.638,95%CI 1.433-65.634,P=0.004;舒张压变异性OR=21.449,95%CI 1.528-56.420,P=0.003)与溶栓后发生HT显著相关。结论房颤与静脉溶栓后HT具有相关性。基线收缩压高、基线NIHSS评分较高、早期头部CT有缺血改变、OTT较长、溶栓24h内血压变异性大是房颤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2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5例发病时间<3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剂量(0.6~0.9)mg/kg.溶栓前及溶栓后2 h、24 h及7 d接受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3个月接受改良Rankin评分,并观察安全性.结果 溶栓后7 d的NIHSS评分较基线值显著改善(P=0.04),20例完成3个月MRS评估者中,0~1分6例(30%),死亡2例(10%).症状性脑出血患者2例.基线NIHSS评分高(P=0.002)及完全前循环梗死型(P=0.01)者易发生症状性脑出血.结论 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