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置血管破裂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认识前置血管破裂的症状体征,以便作出及时诊断处理.方法回顾本院10年中发生的8例前置血管破裂,分析研究其临床经过及国产儿结局.结果8例均为临产前后阴道持续少量新鲜出血,误诊6例,误诊率75%;国产儿死亡6例,死亡比75%,窒息2例,围产儿死亡及窒息率100%.结论出血特征及出血后持续的胎儿监护,可帮助诊断前置血管破裂,及时终止妊娠或结束分娩,降低围产儿死亡比,减轻国产儿窒息程度.  相似文献   

2.
前置血管破裂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置血管破裂是罕见的妊娠并发症,可在短时间内致围产儿窒息死亡,需引起产科临床医师重视。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5年来发生的5例患者的临床经过及围产儿结局,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前置血管破裂是产科一种急危重症疾病,往往并发于脐带帆状附着、前置胎盘、双叶胎盘或副胎盘等情况,严重威胁胎儿及新生儿的生命,影响围产儿结局。因此,产前高度怀疑前置血管时需严密的监护,及时诊断前置血管破裂和终止妊娠是改善围产儿结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帆状胎盘血管前置破裂10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帆状胎盘血管前置破裂10例分析原本旭帆状胎盘血管前置破裂是一种对胎儿危害极大的,以产前出血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是引起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总结本院15年来帆状胎盘及其并发前置血管破裂的病例,研究本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探讨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前置胎盘是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前置血管是胎膜上的血管通过子宫下段或跨越宫颈内口,位于胎先露的前方,是产科罕见的严重急诊,一旦发生即会威胁胎儿生命,由于血管破裂后引起胎儿急性失血、缺氧,可在短时间内导致围产儿窒息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探讨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围产保健措施和管理办法。方法:对2010年无锡市锡山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区人民医院按月上报的"锡山区孕产妇保健月报表"、"围产儿数月报表"及"围产儿死亡报告卡"以及同期由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反馈的辖区内管理,在外区分娩的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区围产儿死亡主要因素是畸形,早产,新生儿窒息,原因不明。结论:先天畸形是我市围产儿死亡的首要原因,开展婚前检查,常规做产前筛查,是降低先天畸形儿出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单胎妊娠帆状胎盘(VCI)未合并前置血管者的围产儿结局。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分娩的孕周≥28周的单胎妊娠患者,剔除前置血管、双胎人群后,帆状胎盘组(VCI组)患者332例,未合并帆状胎盘组(非VCI组)患者78577例,分析两组人群的围产儿结局差异。结果:非VCI组的早产率为5.06%,小于胎龄儿(SGA)为4.62%,宫内死胎为0.12%,剖宫产率为42.11%。VCI组的早产率为10.54%,SGA为12.35%,宫内死胎为0.90%,剖宫产率为63.86%。VCI组患者的早产、SGA、宫内死胎、剖宫产率均高于非VCI组(P<0.05)。结论:单胎人群中,未合并前置血管VCI者围产儿小于胎龄儿、早产、宫内死胎风险增加,剖宫产率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置血管的孕期处理及围产儿结局。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8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分娩的25例前置血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孕期处理和围产儿结局。结果:(1)临床特征:25例前置血管患者占同期分娩产妇总数的0.8‰。患者年龄24~44岁,平均32.9±4.9岁。自然受孕20例(80.0%),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受孕5例(20.0%);单胎22例(88.0%),双胎3例(12.0%)。孕期超声诊断15例(60.0%)并经分娩后胎盘检查证实,孕期超声检查未提示但分娩时诊断10例(40.0%)。帆状胎盘21例(84.0%),副胎盘4例(16.0%)。(2)孕期监测及处理:孕期超声诊断前置血管的15例患者中,14例于孕28~34周入院给予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15例中13例因前置血管计划剖宫产分娩,2例因子痫前期、胎膜早破分别于孕34.8周和孕30.4周急诊剖宫产分娩。产时诊断前置血管的10例患者,5例择期剖宫产分娩,分娩孕周38.3~40.0周;4例因瘢痕子宫、先兆临产或胎膜早破、胎盘早剥急诊剖宫产分娩,分娩孕周36.0~39.3周;1例孕36.9周自然分娩。(3)围产儿结局:25例患者分娩活产儿28个,平均出生体质量2737.9±632.2 g。24例剖宫产分娩者均无新生儿窒息。仅1例患者孕36.9周阴道分娩,新生儿重度窒息。结论:孕期进行超声筛查大部分能产前明确前置血管诊断,孕28~32周收住院给予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孕34~37周剖宫产终止妊娠,可获得良好的围产儿结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围产医学的发展以及产科技术的进步,围产儿病死率已明显下降,但双胎的围产儿病死率依然较高,约为150%左右。因此如何处理多胎妊娠,降低其围产儿病死率己成为产科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导致双胎妊娠围产儿死亡的因素甚多,关系较为密切的有重度妊高征、羊水过多、贫血、胎膜早破、早产、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及胎位异常等。由于多胎妊娠胎儿相对较小,产道性难产已很少见,对母儿的主要威胁来自孕产期并发症和胎位异常。因此,降低围产儿病死率除必须加强围产期监护、预防早产外,实行计划分娩、恰当地选择分娩方式,也是  相似文献   

10.
围产病理学在判断围产儿死亡原因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围产病理学在判断围产儿死亡原因中的重要性刘伯宁围产病理学是研究围产期中胎儿、新生儿、胎盘及其附属物、母体器官特别是子宫胎盘床血管的生理性和病理性变化的一门学科。围产病理学在提高围产儿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将某些病理所见与胎儿或...  相似文献   

11.
围产儿死亡率是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及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衡量围产保健水平的主要指标。为了解和掌握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围产儿的死亡情况及影响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从而明确围产儿保健的重点并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近年来闵行区围产儿死亡母亲孕产期保健情况,探讨围产儿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按上海市围产儿死亡报告要求对辖区内围产儿死亡进行季度评审,回顾性分析死亡个案母亲孕期保健。结果:225例围产儿死亡中本市户口14例(6.25%),非本市户籍211例(93.75%),孕期保健管理的人数明显增加,管理率明显上升,孕期产检率逐步上升,非本市户籍围产儿死亡发生率呈现下降趋势,但非本市户籍孕产妇的产前检查率及次数仍较低,围产儿死亡个案15.56%母亲存在合并症和并发症。结论:通过政府对妇幼保健管理的重视及管理模式的突破,闵行区的孕产妇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管理效果逐步体现。对降低围产儿死亡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围产儿死亡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围产儿死亡包括围产期的死胎、死产与新生儿死亡。目前国际上已将围产儿病死率和围产儿死因的构成比作为评价群体卫生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反映围产期医疗、保健质量的敏感指标。重度子痫前期-子痫是造成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3年来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孕妇中发生围产儿死亡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以探讨降低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孕妇围产儿死亡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置血管临床特点、孕期管理及围产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5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分娩的130例前置血管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高危因素、孕期管理及围产儿结局。结果:130例前置血管患者占我院同期分娩产妇的1.86‰。108例(83.1%)单胎,22例(16.9%)多胎,自然受孕109例(83.8%),辅助受孕21例(16.2%),其中妊娠合并帆状胎盘(68.5%)和前置胎盘(33.8%)占多数,96.2%产前诊断前置血管的患者合并至少一个高危因素。产前诊断111例,70.3%中孕期诊断,29.7%晚孕期诊断,诊断后行严密监测,入院孕周(33.7±2.2周),分娩孕周为35.0±1.6周,34~37周分娩77例。130例分娩活产儿150个,活产儿中存活145个,其出生体质量为2422.8±462.5 g,74例(51.0%)转NICU,在NICU住院时间为8(1~49)天。产前诊断组中,多胎妊娠病例的入院孕周、分娩孕周较单胎早,早产率和新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病例(P<0.05)。产前诊断组与产时产后诊断组新生儿早产率为87.8%与55.6%(P<0.05),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2.4%和7.4%(P=0.220)。结论:规范产前检查、早期诊断、严密监护胎儿情况并适时终止妊娠有助于改善前置血管孕妇围产儿结局。  相似文献   

15.
研究如何降低围产儿病死率是围产医学的重要内容。分析围产儿的死亡原因,不难发现,死产和新生儿窒息所致的早期新生儿(出生7天以内)死亡,约占围产儿死亡的50%以上,这部分围产儿的窒息及死亡均发生在分娩期,如能抓好这一环节,减少或避免  相似文献   

16.
10年围产儿死亡回顾分析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目的分析及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保健的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比.方法按照围产期I标准,对我院建院10年期间死亡围产儿245份住院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围产儿死亡比11.31‰,死胎占55.92%,死产占8.16%,新生儿死亡占35.92%.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并发症及死因为早产、胎儿畸形、妊娠并发症,死胎中以畸形、脐带因素为主,新生儿死亡以RDS及缺氧综合征为主.结论加强孕期监护,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比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胎儿宫内窘迫时的胎儿胎盘血液动力学改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围产儿监护方面的价值。方法:对22例胎儿宫内缺氧(宫内窘迫组)和6例围产儿死亡(围产儿死亡组)的胎儿胎盘血管超声结果进行分析,同时与同期555例妊娠36~40周正常妊娠胎儿(正常妊娠组)比较。使用仪器为UM9HDI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结果:与正常妊娠组比较,胎儿宫内窘迫组胎儿肾动脉、脐动脉和胎盘床动脉阻力均显著升高,大脑中动脉阻力无变化;围产儿死亡组中,除胎儿外周血管阻力升高外,其大脑中动脉阻力明显降低,以及脐动脉和肾动脉舒张期血流缺如或返流。结论:胎儿宫内缺氧使胎儿血液动力学发生明显的变化,血液动力学变化,对预测胎儿宫内缺氧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妊娠晚期子宫血管自发破裂出血八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妊娠晚期子宫浆膜下或子宫旁静脉丛血管自发破裂致腹腔内出血极为罕见,是产科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本病常无明显诱因,加之缺乏典型的病史和症状,若延误诊断可导致母婴死亡及因腹腔大量出血引起围产儿死亡。本院1990至2004年15年中发生8例,误诊3例,围产儿死亡3例。本文对此8例临床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cholestasisofpregnany,ICP)是围产儿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我们对30例ICP死亡围产儿进行尸体解剖并行胎盘常规病理学检查,对22例无围产儿死亡的ICP胎盘进行计算机图象分析,探讨了ICP围产儿死因与胎盘病变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对1987至1996年52例ICP胎盘病理行常规检查,其中30例发生围产儿死亡,孕36~40周,6例死产,24例死胎,新生儿体重均≥2500g,男性11例,女性19例。孕妇血清胆酸20~40mg/L(正常值<5mg/L)。30例死亡围产儿均行尸检…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宫颈环扎术治疗中央性前置胎盘13例,终止妊娠前阴道流血量较保守治疗者减少304.4ml,平均延长妊娠时间17.17天,提高了足月产率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宫颈环扎术可阻止妊娠子宫下段的伸展及宫口的扩张,减少前置胎盘剥离的发生率.当然适时终止妊娠也是减少出血、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