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眼周危险穴位的安全进针法。方法用成人尸体13具研究眼周危险穴位安全进针法。结果①睛明穴若紧贴眶内侧壁进针,深度超过20mm时有刺及筛前动脉的危险;上明穴若向下深刺,超过30mm有刺及眼上静脉的危险;承泣穴若向外上深刺,深度超过30mm时可刺及睫状后动脉,亦不宜紧贴眶下壁行针,超过12mm即可刺及眶下血管导致针刺意外。结论正确掌握眼周危险穴位的解剖结构与安全速针法,可避免针刺意外的发生,使针灸在眼科疾病的防治中有效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睛明穴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睛明穴的解剖结构、针刺深度和方向,为临床针刺睛明穴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观测48例成人尸体眼眶.结果睛明穴直刺进针,针尖穿经的结构为皮肤、皮下组织、睑内侧韧带、内直肌、眶脂体.针体上方有眼动脉、筛前动脉及伴行的鼻睫神经通过.皮肤刺入点至筛前动脉平均距离为(18.25±4.45) mm,角度为与针体向上成(12.5±5.5)°,皮肤刺入点至视神经管前极平均距离为(43.37±7.84) mm.结论睛明穴进针应避免向后上斜刺或偏上方深刺,以免刺破筛前动脉引起眶内出血;同时直刺进针深度一般不超过30.36 mm,以免损伤视神经管前极.  相似文献   

3.
<正> 球后穴位于眼眶下缘外侧1/4处,即下睑板下缘外下方与眶缘之间的空隙内.针尖是向着内上方朝视神经孔方向刺入,通过下斜肌外方至外直肌后端.针尖附近有动眼神经、展神经、睫状神经节及眼动、静脉等结构.为了正确掌握进针角度、控制进针深度,避免损伤以上结构.如果针刺过深还容易损伤视神经以及颅内某些结构如海绵窦、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临床肩井穴针灸提供解剖学参考资料。方法 :解剖观测 40例成人尸体肩部。结果 :肩井穴直刺进针时 ,针尖穿经层次由浅至深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及前锯肌 ;针尖前下方深层为肋及肋间隙、壁胸膜及肺上叶 ;针尖前内方为胸膜顶及肺尖 ;针尖后下方为冈上肌及肩胛骨。针体经皮肤、皮下组织达斜方肌深面的深度为 2 .0 2± 0 .63cm ,达前锯肌表面的深度为 3.82± 0 .79cm ;针体由皮肤穿达肋或肋间隙表面的深度为 5 .2 3± 0 .94cm ;针体经皮肤刺入点达肩胛骨上缘所成的线与刺入点处皮肤成角 67.5± 1 0 .0°(向上的角 )。结论 :针刺肩井穴时 ,进针角度可选择直刺或向后下方斜刺 ,应避免向前下方或前内下方深刺 ,以免刺破胸膜及肺 ;同时 ,直刺进针深度一般不超过 2 .5cm(瘦弱的人以不超过 1 .5cm为宜 ) ;进针角度以针体与刺入点处皮肤成角 (向上的角 )小于 67.5± 1 0 .0°为安全角度。  相似文献   

5.
腰段夹脊穴的解剖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不同定位下腰段夹脊穴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进针角度和深度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男性成人脊柱标本30具,按棘突下旁开1寸、0.5寸及0.3寸3种取穴位置,垂直进针并固定于局部.层次解剖观测进针时所涉及的层次结构及毗邻的重要血管神经.结果:腰段夹脊穴区,在腰椎棘突下缘旁开1寸处直刺进针,针刺深度为(35.77±5.86)mm,针尖可触及关节突关节及其毗邻的骨纤维管、骨纤维孔,刺激穿行其中的脊神经后内侧支及伴行血管;在腰椎棘突下缘旁开0.5寸、0.3寸处直刺进针,针刺深度均为(32.89±4.79)mm,旁开0.5寸进针,针尖可触及脊神经后内侧支及伴行血管在近椎板骨膜横穿骶棘肌处,旁开0.3寸处进针,针体进入上位脊神经后内侧支的终末支及伴行血管由深层穿骶棘肌、胸腰筋膜裂隙浅出皮下处.结论:腰椎棘突下旁开.1寸、0.5寸和0.3寸处均有脊神经后内侧支及伴行血管分布,可将夹脊穴视为棘突下旁开0.3~1寸的穴区带.  相似文献   

6.
缺盆穴的解剖结构和针刺深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方法:随机抽样取57具较新鲜的成年人尸体,其中男尸24具,女尸33具,要用解剖断面法和解剖层次法,研究缺盆穴的解剖结构和针刺深度。结果:向下直刺的解剖结构依此是皮肤、浅筋膜、劲筋膜浅层,肩胛舌骨肌下腹、臂丛、肋间外肌、是内肌;向下直刺的平均危险深度是38.34mm。结论:为了安全,建议向下直刺的深度控制在26.83mm之间。  相似文献   

7.
危险穴位针刺深度与角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严振国  白娟  邵水金  张建华 《中国针灸》2004,24(11):769-772
目的:为临床医生提供安全的进针深度和角度的参考数值.方法:(1)经穴的断层解剖法为先在尸体上标经定穴,经-20~-30 ℃冰冻,再通过穴位作多种断面,以反映在各种角度、深度、范围进针时所涉及的断面解剖结构.(2)经穴的层次解剖法为先在尸体上选穴定位,在穴位处用钢针刺入或刺染,再逐层解剖,以反映穴位区的解剖结构.结果:得到头颈部、胸腹部和腰背部常用危险穴位针刺的安全深度和危险深度的范围,以及部分危险穴位进针的方向和角度.  相似文献   

8.
天鼎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鼎穴的临床应用316014浙江省定海区干揽镇卫生院戴若鑫天鼎穴针刺应选1~1.5寸30号不锈钢毫针,快速刺入皮下,进针0.3~0.5寸,将针尖微朝前上方,可使气至咽喉部;将针尖策朝上方,可使气至脸夹、耳廓及颞部;将针尖微朝后上方可使气到后头部;将针...  相似文献   

9.
肩井穴的解剖结构与其针刺安全深度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肩井穴的解剖结构和针刺安全深度。方法 :随机抽样取 57具较新鲜的成年人尸体 ,其中男尸 2 4具 ,女尸 3 3具 ,采用解剖断面法和解剖层次法进行研究。结果 :向下直刺的解剖结构依次是 :皮肤、浅筋膜、深筋膜、斜方肌、肩胛提肌外侧、前锯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壁胸膜。向下直刺的平均危险深度是 55.96mm。结论 :为了安全 ,建议向下直刺的深度应控制在3 9 .1 7mm之内  相似文献   

10.
针灸治疗经验精华(三十三)眼针加刺素缪穴治疗顽固性呃逆35例眼针取眼区上焦、中焦、脾胃。用30号0.5寸不锈钢毫针,眼外刺(即模刺,不跨区)、越眶内刺(紧靠眶内直刺,针尖向眶上刺)。进针时,左手保护眼球,把皮肤拉直,右手进刺,快速刺入,深度2~3分,...  相似文献   

11.
1 针刺方法①针刺深度及角度:该穴一般要求直刺,进针0.5~1.0寸或1.0~1.5寸,笔者临床体会,要取得满意疗效,需根据病情及病人体质(胖瘦)状况,一般可进针2.5~4.0寸左右。直刺(若膀胱充盈,则易刺中膀胱)不如斜刺,可与皮肤呈45度角进针,针尖朝会阴方向,进针过程中可适当调整角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MRI测量承泣穴的解剖结构、针刺安全角度和深度,研究承泣穴的针刺安全性,为临床安全针刺操作提供指导。方法:根据BMI选择体型适中的青年志愿者,MRI扫描眼区横轴位(水平位)、冠状位、矢状位和斜矢状位,测量针刺危险深度,以危险深度×75%作为安全深度。实验结果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①承泣穴针刺的安全方向为直刺方向。②承泣穴直刺的安全深度为17.85 mm。③承泣穴的解剖结构左右眼比较无差异(P(0.05),男女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①承泣穴的针刺安全方向为直刺方向,安全深度为17.85mm。②承泣穴的血管变异较多,临床上针刺时应严格掌握针刺深度。③承泣穴针刺深度男女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应用MRI测量大包穴针刺深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大包穴在MRI定位下的针刺安全深度,为针灸临床医生提供安全进针的参考数据,减少针刺意外。方法:选择身体健康志愿者男女各10人。MRI扫描通过大包穴体表标记点层面,在MRI图像上测量大包穴到壁层胸膜直刺深度。结果:男组危险深度左侧(20.47±2.61)mm、右侧(21.05±2.82)mm,安全深度:左侧(15.36±1.96)mm、右侧(15.79±2.11)mm;女组危险深度:左侧(18.33±3.27)mm、右侧(18.92±4.64)mm,安全深度:左侧(13.75±2.46)mm、右侧(14.19±3.48)mm。针刺危险深度性别差异比较P﹥0.05,说明无明显差异;双侧差异性比较P﹥0.05,说明无明显差异。结论:大包穴针刺危险深度:左侧(19.40±2.98)mm、右侧(19.98±3.89)mm;安全深度:左侧(14.55±2.31)mm、右侧(14.98±2.93)mm。MRI检查为穴位针刺深度的研究提供了更安全、精确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内关穴形态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ia DD  Wang HB  Gu H  Lou XF  Yuan L  Jiang SH 《中国针灸》2010,30(12):1003-1006
目的:为内关穴针刺和穴位注射提供适宜的进针角度和深度,避免对神经血管的损伤并发挥其最大功效.方法:采用30例男性成人上肢标本,按国家标准<经穴部位>(GB 12346-90)进针,解剖观测进针时所涉及的层次结构及毗邻重要血管神经.结果:穴区可见3个含神经、血管的结缔组织富集部,浅部位于皮肤与指浅屈肌间,为含前臂内、外侧皮神经及浅血管的结缔组织;中部位于指浅、指深屈肌间,为含正中神经及其掌支和动脉的结缔组织;深部位于旋前方肌、骨间膜间,为含骨间前神经和动脉的结缔组织.直刺进针时,针体由皮肤穿及指浅屈肌浅面的深度为(6.68±0.64)mm,由皮肤穿及指深屈肌浅面的深度为(12.37±0.87)mm,由皮肤穿及旋前方肌浅面的深度为(17.83±11 00)mm,由皮肤穿达骨间前神经终末支的深度为(30.87±1.85)mm,同身寸为(2.20±0.14)cm;针体均经过正中神经干的尺侧,深层均可触及骨间前神经终末支.结论:内关穴直刺3分(6.68 mm)、5分(12.37 mm)和1.4寸(30.87 mm)可分别刺激浅、中、深部的结缔组织富集部的血管神经而发挥针刺效应.穴位注射时在两肌腱中点或略偏掌长肌腱直刺,可避免对正中神经干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解剖大鼠人迎穴的局部结构建立体表定位方法和针刺操作标准,并通过针刺降压效应进行验证。方法根据人体人迎穴的解剖特点,将Wistar大鼠麻醉后仰卧位固定,逐层解剖颈部人迎穴区,钝性分离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采用游标卡尺定位测量并数码拍照。统计学分析体表定位和穴位深度,确定针刺操作标准。分别取人迎穴和非穴针刺治疗自发性高血压大鼠,4星期后统计分析血压变化趋势。结果根据95%参考值范围,确定成年大鼠人迎穴体表定位为两侧下颌骨隅突连线下(8±0.3)mm,前正中线旁开(5.5±0.4)mm,左右各一;针刺操作标准为直刺(5.5±0.4)mm,慎行提插手法,以免伤及动脉;与非穴比较,针刺人迎穴降压效应明显(P0.05)。结论依据人体人迎穴的解剖特点确定了大鼠人迎穴体表定位标准,并通过此定位进行针刺治疗,证实了确切的降压效应。  相似文献   

16.
张鹏彦 《吉林中医药》2003,23(10):42-42
笔者采用针刺球后、瞳子等穴治疗外伤后引起的复视患者 2例 ,疗效显著 ,报道如下。1 取穴及操作方法内瞳子穴 :采用 32号针沿眼眶缓慢刺进 ,深度达 0 5~ 1寸时 ,慢慢捻转 ,待有酸胀感得气后留针 10~ 15min ,起针时用干棉球压数秒钟。太阳穴 :采用 32号毫针直刺 0 5~ 1寸 ,局部产生酸胀后留针 10~ 15min。球后穴 :针刺时先用手指将眼球向上推移 ,然后用 32号针沿眼眶下缓慢进针 ,直刺 0 5~ 1寸 ,有酸胀感后留针 10~ 15min。丝竹空穴 :针刺时 ,针尖向眉中鱼腰穴横刺 0 5~ 1寸 ,得气后留针 10~ 15min ,手法采用弱刺激。2 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主穴:取患侧局部(面部肌肉痉挛部位)阿是穴;配穴:印堂,患侧阳白、四白.阿是穴进针深度约为0.1 ~0.2寸,印堂、阳白、四白,直刺破皮后斜向下颌方向刺入约0.5~1.0寸.结果:有效率88.33%.结论:针刺治疗面肌痉挛可使面部经脉气血畅达,痉挛自止.  相似文献   

18.
翳风穴的形态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姜雪梅  高彦平  黄泳 《中国针灸》2005,25(11):781-783
目的:探讨翳风穴的解剖层次和针刺深度,为临床治疗和并发症的预防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新鲜的成人尸体标本15具,其中男尸10具,女尸5具.采用层次解剖法,逐层解剖并观察穴区解剖结构及神经血管毗邻关系.结果:翳风穴前为下颌髁突后缘,后为胸锁乳突肌腱膜及乳突前缘,向下直刺结构依次是皮肤、浅筋膜、腮腺后缘、颞下窝静脉丛,浅层布有耳大神经分支和颈外静脉,深层有枕动脉、上颌动静脉分支、翼静脉丛、颈动脉鞘和面神经、下颌神经.平均危险深度为(35.52±6.31)mm.结论:翳风穴周围有较重要的神经、血管分布,临床操作时应注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艾球加热条件下,观察长180 mm、160 mm两种型号传统银质针在人体内的温度特性差异。方法将72例受试者随机分为A组(1.1 mm×180 mm单针组)、B组(1.1 mm×160 mm单针组)、C组(1.1 mm×180 mm多针组)和D组(1.1 mm×160 mm多针组),每组18例。4组受试者均在臀部测温点(左臀部内上方,髂嵴上缘最高点下7 cm,后正中线旁开7 cm)分别刺入测温银质针,C组和D组在臀部进针点上、下、左、右4个配针点(距测温点2 cm)再刺入4根与测温银质针等长的银质针,针尾均装有1.3 g艾球,点燃艾球后用数字测温仪自动动态记录测温银质针针尖上方3 mm、33 mm、63 mm、66 mm处银质针的温度。结果 A组测温银质针针尖上方3 mm、33 mm、63 mm、66 mm的最高温度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C组测温银质针针尖上方3 mm、33 mm、63 mm、66 mm的最高温度与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测温银质针针尖上方3 mm、33 mm、63 mm、66 mm的最高温度与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规格银质针温针灸的针尖针身最高温度在单针针刺时均达41℃以上,多针针刺时均达43℃以上;在加热源及进针深度相同的条件下,人体内银质针的最高温度受银质针长短及针刺方式的影响,银质针越短,其最高温度越高,多针针刺的最高温度高于单针针刺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左不容穴(第8肋软骨附着部下缘)的局部解剖学性质及该穴的临床安全性。方法:①使用尸体16具,针刺刺入左不容穴后进行解剖。研究针尖部到达点的解剖学性质。②运用CT,MRI研究两例(例1为36岁男性,例2为42岁男性)人体该穴位的局部解剖学性质。使用40mm,18号日本针刺入该穴,根据CT以5mm分层的横断像确定针尖部的位置。结果:①16例中1例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