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本文讨论的运动神经元病变均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型,中医诊断为痿证。笔者近年来主要采用针灸配合推拿进行治疗的是以上、下运动神经元  相似文献   

2.
中医综合治疗运动神经元病28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动神元病是一组病因未明,选择性影响运动系统的进行性变性疾病。发病年龄大多在40~50岁之间,男性高于女性2~3倍,且有2%~5%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临床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及相应肌群的萎缩、无力,以及延髓麻痹和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体征。目前尚无治疗该病的特效药物。我院自1987年以来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28例报道如下。一般资料28例中男性19例,女性9例;年龄20~35岁5例,35~50岁17例,其它年龄6例;病程6个月~15年。其中进行性肌萎缩症9例,原发性侧索硬化症7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12例。诊断依据:1不同…  相似文献   

3.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e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选择性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它是以进行性的肌肉萎缩无力为特点的致死性疾病,由于后期出现呼吸肌无力及延髓麻痹而导致一系列肺功能改变,最终呼吸衰竭。本院运动神经元病科在2004年9月~2007年9月  相似文献   

4.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推拿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属中医学中的痿证。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病理机制在于病变影响及人体上、下运动神经元,使之发生水肿、坏死和脱髓鞘等变性。一般病史2~7年,患者最后多  相似文献   

5.
<正>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 Latreral Sclerosis,ALS),又称渐冻人症,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运动神经元退行性疾病,是运动神经元病的常见类型,占运动神经元病的80%以上,本病临床上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肌束颤动和锥体束病理征阳性,一般无认知、智能和感觉障碍。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尚缺乏有效的药物及方法。该病归属于中医学"痿证"的范畴,中医药治疗有着良好的疗效。现将赵  相似文献   

6.
正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组慢性选择性侵犯运动神经元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表现,多从上肢发病,开始发病时可见动作不灵活、轻度肌肉萎缩,逐渐进展至其他肢体、躯干,至疾病后期全身肢体严重肌肉萎缩、无  相似文献   

7.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以上、下运动神经元同时损害的运动神经元病。临床上常见肢体无力、肌肉萎缩、构音不清、进食呛咳、肌张力增高等不同表现。目前,对本病的治疗尚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利鲁唑是现阶段临床治疗ALS的首选药物,但价格昂贵,中医药手段干预在治疗成本及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方面都显示出良好的优势,现对中医药治疗ALS的进展情况进行归纳,为ALS的中医药治疗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芪茸颗粒联合太乙神针灸法对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脾肾阳虚型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30例脾肾亏虚型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均给予芪茸颗粒口服,联合太乙神针灸法治疗。结果和治疗前基线水平相比,治疗3个月后的中医证候评分、ALSFRS-R评分、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芪茸颗粒联合太乙神针疗法通过补肾固脾、调和阴阳、通经活络,可以明显改善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脾肾阳虚型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雪飞 《河北中医》2007,29(2):177-180
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是一组病因未明,病变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颅神经运动核以及大脑运动皮质锥体细胞及锥体束受损的一组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根据病变部位及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种分型:若病变以下级运动神经元为主,称为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若病变以上级运动神经元为主,称为原发性侧索硬化;若上、下级运动神经元损害同时存在,则称为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若病变以延髓运动神经核变性为主,则称为进行性延髓麻痹。本病临床特点是隐匿起病,缓慢加重,主要表现为四肢远端…  相似文献   

10.
针刺与推拿治疗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李始举 《新中医》1998,30(8):24-25
针刺与推拿治疗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李始举主题词肌萎缩侧索硬化/中医疗法针刺疗法推拿中药疗法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为病变累及随意运动神经系统内皮层脊髓束及α运动神经元的进行性变性导致极度肌无力和肌萎缩的一种疾病。该症自1986年首先由Charcot...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特征,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整理曙光医院2005年1月至2017年7月明确诊断的288例ALS患者的临床资料、中医四诊信息及中医证候等资料,进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及生存分析。结果 288例患者中,男性169例,女性119例,男女比例为1.42∶1。平均发病年龄(55.8±12.3)岁,平均诊断时间为(13.2±11.1)个月,平均生存时间(49.3±31.1)个月。以上肢起病者149例(51.7%)、下肢起病者82例(28.5%)、球部起病者56例(19.5%)、呼吸系统症状起病者1例(0.3%)。ALS起病部位多样、诊断流程复杂,导致临床误诊率达22.6%。相关分析ALS生存期与性别、发病年龄、诊断时间、起病部位均无相关性(均P#0.05)。治疗上,单纯中药及中药联合利鲁唑治疗对ALS生存率的影响与单用利鲁唑治疗之间没有差异(P0.05)。中医证候分析,脾肾亏虚证及脾胃亏虚证的ALS患者运用中药治疗的生存情况较肝肾亏虚证和痰湿阻滞证患者为佳。结论 ALS起病隐匿,发病高峰集中在55~65岁。在临床诊治中绝大部分病例需行颈腰椎及头颅MRI检查及肌电图检查以免造成误诊。纯中药及中药联合利鲁唑治疗对ALS生存率的影响与单用利鲁唑治疗作用相近。脾胃亏虚及脾肾亏虚在本病的病机中占重要地位,且脾肾亏虚证及脾胃亏虚证患者运用中药治疗可以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2.
温灸督脉为主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1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简称ALS)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理未完全明了的疾病。中医称之为“痿证”。笔者曾在丹麦一ALS康复中心治疗10例患者,现将临床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肌萎灵注射液治疗运动神经元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动神经元病是脑和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变性疾病,包括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进行性延髓麻痹、原发性侧索硬化症等。多年来,我们从奇经论治,采用“扶元起痿,养荣生肌”治疗方法,运用肌萎灵注射液配合肌萎灵胶囊对本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就2001年2月-2003年1月852例住院患者的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6,(2):294-295
目的:观察针刺阳明经穴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同一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家系4例患者给予阳明经穴针刺治疗,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分别观察治疗前后ALSFRS-R量表、ALSAQ-40量表、改良Norris评分量表积分变化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1ALSFRS-R评分比较:治疗3个疗程后(30.5±3.87)与治疗前(31.7±3.40)相比有差异(t=5.000,P=0.0150.05);2ALSAQ-40评分比较:与治疗前(124.3±23.64)相比较,治疗3个疗程后(123.0±22.42)无明显差异(t=1.667,P=0.1940.05);3改良Norris评分比较:治疗前(101.8±13.27)与治疗3个疗程后(100.8±12.12)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t=1.225,P=0.3080.05)。结论:阳明经穴针刺在延缓ALS患者病程进展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患者的生活质量、运动功能基本维持在一个稳定水平,其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愈痿汤治疗运动神经元病39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运动神经元病的误诊率高 ,治疗困难 ,后果严重 ,危害大 ,笔者回顾 3年来 3 9例诊治体会加以分析 ,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警惕性和诊断水平 ,以便及早诊断 ,早期治疗 ,对该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1 临床资料笔者自 1 999年~ 2 0 0 1年共诊治运动神经元病3 9例 ,其中男 2 1例 ,女 1 8例 ,男女之比 1 .1 5∶ 1 ;年龄最小 2 9岁 ,最大 65岁 ,平均 43岁。 3 9例中 ,肌萎缩侧索硬化 (ALS) 1 8例 ,占 46% ;进行性肌萎缩症(SMA) 1 1例 ,占 2 8% ;进行性延髓麻痹 (PBP) 9例 ,占 2 3 % ;原发性侧索硬化 (PLS) 1例 ,占 2 .6%。病变部位 ,ALS与 SMA…  相似文献   

16.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ron disease,MND)的主要类型,占MND的80%~90%以上,甚至被认为是其他MND亚型的最终发展归宿。目前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西医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近年来中医药辨证及治疗该病已有不少报道,但仍缺乏规范化及系统化,现就其辨证做以总结,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7.
黄梅  贾淑红  刘艳 《河南中医》2006,26(9):84-86
运动神经元病(MND)是一组选择性损害脊髓前角、脑干运动神经元和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不同组合的肌无力、肌萎缩、延髓麻痹及锥体束征。临床分为以下几型:①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nalsclerosis,ALS);②进行性脊肌萎缩症(progressive spinalmuscular atrophy,PSMA):a.成年型(远端型);b.少年型(近端型);③进行性延髓麻痹(progressive bulbar palsy,PBP);④原发性侧索硬化(pri marylaternal sclerosis,PLS)。1病名研究多数中医认为,运动神经元病属中医“痿证”或“痿病”的范畴。痿病以肢体筋脉迟缓,软…  相似文献   

18.
从奇经论治运动神经元病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吴以岭 《中医杂志》2001,42(6):325-328
运动神经元病系指选择性损害髓前角、脑干运动神经元和锥体束的慢性变性疾病,主要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进行性延髓麻痹、原发性侧索硬化症等,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属中医瘘症范畴。提出了从奇经论治运动神经元病的见解,结合五脏分证、三焦分治,既继承了传统中医理论,又未囿于成说。  相似文献   

19.
<正>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常见的运动神经元疾病,以慢性隐匿起病、逐渐加重为特点,兼有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表现,肌无力、肌肉萎缩、肌束颤动同时存在,发病机制尚不明确[1]。中医学依据其临床表现,将之归属于"痿证"范畴,病机可概括为脾肾亏虚,笔者以"补脾益肾,固本培元"为基本治则,采用针刺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6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病例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予手法(以阳明经为主)配合PNF(促通疗法)法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共随访6例。随访时间8周~24周,治疗后8周效果评定,有效率67%;治疗后24周效果评定,有效率100%。结论:手法配合PNF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能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