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调查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中毒原因,为防控类似事件提供参考。方法 对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用荧光PCR法快速筛查食物中毒常见病原菌和病毒,沙门菌PCR阳性的病例标本和食物样品按GB 478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进行鉴定,分离出的菌株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共发现病例14例,从10名病例标本和4份可疑食品中分离出14株肠炎沙门菌,PFGE聚类分析显示所有菌株均属同一克隆系。结论 本次食物中毒是由进食了受肠炎沙门菌污染的三明治和肉松卷引起,建议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加强对三明治等糕点制售门店的监督检查力度,尤其是学校附近的同类食品门店。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不同来源的肠炎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为政府部门修订相关的卫生法规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限制性内切酶Xba I,对广州地区2009-2011年间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和食物中毒中检出的36株肠炎沙门菌进行PFGE分子分型,用BioNumerics Version 4.0软件(复选Dice相关系数和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36株肠炎沙门菌PFGE图谱显示菌株之间密切相关,相似度在88.8%~100%。结论: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和食物中毒分离的肠炎沙门菌菌株之间存在较高分子水平的同源性,提示健康带菌从业人员是沙门菌食物中毒不可忽视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的维尔肖沙门菌(Salmonella virchow)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为该事件的处置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集患者肛拭、饭店厨师手拭和肛拭、菜板涂抹样、抹布共10份样品,依照GB/T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进行菌株分离、生化反应、血清学分型、药敏试验等;根据国际食源性疾病分子分型国家电子网络(National Molecular Subtyping Netwok for Foodborne Surveillance,PulseNet)公布的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方案,用BioNumerics软件对酶切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在4份患者肛拭和1份饭店菜板涂抹样中检出5株维尔肖沙门菌,生化谱均为0017610541566210,血清型为6,7:r:1,2,均对大部分抗生素敏感,但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和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对头孢唑啉、头孢替坦等部分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经XbaⅠ和BlnⅠ两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脉冲场凝胶电泳后,菌株带型相似性均达到100%,提示为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带型。结论病原学检测分析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证实,这是一起因食用被维尔肖沙门菌污染的食物而发生的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5.
一起高校食物中毒的病原学检测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5月19日,东阳市某职业学院19名学生因进食校外流动摊贩提供的糯米饭团先后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经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学检测,证实为一起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舟山市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特征,为聚集性暴发事件溯源追踪提供依据。方法 用Pulse Net网络实验室标准方法对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进行PFGE分子分型,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舟山市2018—2020年分离到106株肠炎沙门菌和60株鼠伤寒沙门菌,性别比1.1∶1和0.9∶1,集中于每年6~8月(78.3%和80.0%),主要以0~5岁年龄组居多(37.7%和66.7%)。106株肠炎沙门菌分12种带型,菌株间条带相似度84.0%~100.0%;优势带型为P1、P6和P7。60株鼠伤寒沙门菌分53种带型,菌株间条带相似度56.0%~100.0%;各带型包含1~4株菌,B1为优势带型。结论 舟山市肠炎沙门菌PFGE分子分型有明显优势带型,遗传同源性较高;鼠伤寒沙门菌PFGE分子型别众多,条带分散,呈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实验室检测分析,查明一起疑似群体食物中毒原因。方法采集样品19份(食物7份、病人肛拭子12份),按国家有关标准进行病原分离鉴定,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对分离的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19份样本均检出肠炎沙门菌,其生化、血清学试验结果均一致。结论根据病人临床症状、现场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是一起由肠炎沙门菌污染食物引起的中毒。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从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到的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确定食物中毒的病原。方法:参照GB4789.4-2010的方法,对检出的菌株进行表型的鉴定;采用WHO推荐的改良K-B纸片法对检出的菌株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运用PFGE方法对检出的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从5份粪便样品中检出5株库克沙门菌,从3份剩余食物中检出1株库克沙门菌,共计6株菌。血清抗原式均符合[1,3,19:g,m:-];生物学性状和药敏试验结果一致;PFGE带型完全一致。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库克沙门菌污染引起;PFGE技术适用于菌株的同源性分析和传染源的追踪。  相似文献   

9.
目的 查找一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方法 根据国标《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和卫生行业标准进行病原菌检测鉴定,用PFGE分型.结果 6例患者肝拭子均检出B群沙门菌.经PFGE分析,4例由同一感染源所致感染的可能性极高.结论 本起食物中毒由B群沙门菌引,应用PFGE分型技术,可快速对检出的病原菌进行比较,对传染源进行同源性分析与溯源,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一起肠炎沙门菌暴发疫情进行病原菌分子特征、菌株之间的遗传相关性分析。方法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PFGE分析,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以BioNumericsV4.0软件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食物中毒分离4株肠炎沙门菌以XbaI酶切后PFGE可分为同一型别。结论该次食物中毒的暴发为同一型肠炎沙门菌引起,可能有共同的传染来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细菌性食物中毒进行快速检测,为食物中毒调查和应急处理提高依据.方法:采集16份相关标本,其中病人肛拭3份、粪便标本1份、呕吐物1份、剩余食物3份、食物加工人员手涂抹液1份和工作台具涂抹液7份,前增菌后,提取核酸,在LightCycler荧光定量PCR仪上利用实时荧光PCR技术进行沙门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大肠杆菌0157、副溶血弧菌病原菌的快速检测和筛查,同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利用Vrr:EK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可疑菌进行生化反应检测,以及进行血清学试验.结果:11份标本沙门菌实时荧光PCR检测阳性,其他细菌荧光PCR检测阴性;该11份荧光.PCR阳性标本分离的菌株经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仪鉴定为沙门菌,99%的概率,血清型都为AF、O9、Hg、Hm,为肠炎沙门菌.结论:本次食物中毒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应大力整顿熟食市场,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和宣传健康教育,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菌进行检测及溯源分析,为查找传染源、传播途径,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019年9月22日许昌市某餐馆发生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采集样品,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致病菌的分离,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进行分子分型,采用Bio Numerics 7.6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对其溯源。结果本次采集的22份样品中,检出肠炎沙门菌13株,从患者中检出4株,从环境中检出1株,从食品中检出8株;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分型结果显示,13株肠炎沙门菌的DNA条带图谱完全一致,Bio Numerics 7.6软件聚类分析后发现其为同一型,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发现,13株肠炎沙门菌株来自于同一克隆系。结论该起食物中毒是由来自于同一克隆系的肠炎沙门菌株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福建省鼠伤寒及肠炎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指纹图谱,研究其分型特征.方法 收集2009年50株沙门菌临床分离株,其中30株鼠伤寒沙门菌分离自婴幼儿腹泻患者,20株肠炎沙门菌分离自感染性腹泻患者.选择XbaⅠ酶对沙门菌染色体DNA进行酶切,H9812作为脉冲场凝胶分子量标准.采用PFGE技术分析电泳酶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一起群体性学生食物中毒原因,为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诊断依据。方法依据GB 4789-2010《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及《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标准手册》,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共采集9份病例大便样品、3份呕吐物、18份血样、2份从业人员肛拭样品,1份三明治、2份面包、1份鸡蛋、1份火腿、1份肉松。在9份病人大便及1份三明治中检出肠炎沙门菌。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肠炎沙门菌污染食物三明治引起;食物中毒检测应选择最容易检出相关结果的样品如病人粪便和剩余食品重点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一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和检测结果,查明中毒原因,为预防类似事件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对现场进行卫生学调查,采集剩余食品、环境样品、发病者生物标本,按GB/T 4789-2010《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检测。结果就餐者约560人,有60人出现恶心、呕吐、发热、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患者有共同进餐史、临床症状相似;采集的20份样品中,11份经细菌分离、生化试验与血清学检测符合肠炎沙门菌。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结合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断是一起进食肠炎沙门菌污染的食物引起的中毒。结论应针对农村家宴加强食品卫生知识宣传,加强监管,减少类似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某地区1月内连续地发生3起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技术对疫情分离菌株进行分析,为查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控制疫情发展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限制性内切酶XbaⅠ,对3起疫情中分离的7株肠炎沙门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BioNumerics V4.0软件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3起疫情中分离的7株肠炎沙门菌交叉分为3个基因型,其中分别从疫情1、2、3中的4株菌同属基因型1,分别从疫情1、2中分离的2株菌同属基因型2,从疫情1中分离的1株菌属基因型3。结论此地区1月内暴发的3起疫情分离菌株的PFGE型别具有相同的型别,提示该地1月内暴发的3起疫情有共同的传染来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肠炎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食物中毒的判定提供实验室检测依据。[方法]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1起食物中毒病人分离株和福建省以往分离的肠炎沙门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不同病人的6株肠炎沙门菌PFGE结果均为同一型别,与往年分离的病人分离株的型别有异。[结论]PFGE分型技术可用于肠炎沙门菌的准确分型,有助于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分析、溯源、判定和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告一起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病原学特征。方法:在流行病学、临床学调查基础上开展了实验室细菌分离和病原学鉴定。结果:从食物中毒患者和有关厨师、服务人员粪便中和吃剩的相关烤鸡、卤鸡爪中均检出肠炎沙门菌,其抗原模式为O9:g:m,符合该菌血清学特征。结论:这是一起由肠炎沙门菌携带者在食品烹调制作和手接触而污染食品引发的典型沙门菌食物中毒事件。据此,今后要十分严格地实施食品卫生关键控制点管理(HACCP)。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对2起食物中毒事件沙门菌分离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耐药分析,追踪溯源并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患者粪便和剩余食物按照相应标准进行致病菌的分离和鉴定,对分离出的沙门菌使用PFGE分子分型进行同源性分析,药敏试验分析沙门菌的耐药情况.结果 2起食物中毒,分别检出4株(来自病人)和12株(11株来自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