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外科技术在胃肠道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经电视腹腔镜行胃肠道肿瘤手术18例,其中右半结肠切除术4例,横结肠癌根治术3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5例,乙状结肠癌姑息切除术并肝转移癌电凝固化1例,胃癌术后复发转移行探查活检1例,胃巨大恶性淋巴瘤行探查活检1例,晚期回肠癌行小肠侧侧吻合术1例,乙状结肠腺瘤切除术2例。结果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165.0分钟。术后平均31.2小时胃肠功能恢复,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8.2天。13例切除肿瘤的结肠癌术后随访2月~30月,仅1例横结肠癌术后23月出现肺转移。结论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损伤小、恢复快、胃肠干扰小、术后疼痛轻,值得进一步探索开展。  相似文献   

2.
电视腹腔镜外科手术在胃肠道肿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腔镜外科技术在胃肠道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经电视腹腔镜行胃肠道肿瘤手术18例,其中右半结肠切除术4例,横结肠癌根治术3例,乙状结肠癌根治术5例,乙状结肠癌姑息切除术并肝转移癌电凝固化1例,胃癌术后复发转移行探查活检1例.胃巨大恶性淋巴瘤行探查活检1例,晚期回肠癌行小肠侧侧吻合术1例,己状结肠腺瘤切除术2例。结果 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165.0分钟。术后平均31.2小时胃肠功能恢复.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8.2天.13例切除肿瘤的结肠癌术后随访2月-30月,仅1例横结肠癌术后23月出现肺转移。结论 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损伤小、恢复快、胃肠干扰小、术后疼痛轻,值得进一步探索开展。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手助腹腔镜(HALS)结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笔者对20例结肠癌患者采用HALS行结肠癌根治术。其中升结肠癌8例,横结肠癌1例,降结肠癌11例。结果示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40min。出血量平均60mL。术后疼痛轻,仅1例需使用镇痛药。肠道恢复通气平均时间38h。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1d。1例术后发生胰瘘。随访6~20个月,无操作孔种植,除1例术后4个月复发外,其余病例无复发和转移。提示HALS结肠癌根治术是治疗结肠恶性肿瘤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法,其短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以及影响小肠恶性肿瘤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974年-1999年收治的4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病例(不包括壶腹周围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小肠性肿瘤6例中5例为平滑肌瘤,1例为腺瘤;恶性肿瘤36例,其中恶性淋巴瘤17例(47.2%),腺癌11例(30.6%),平滑肌肉瘤6例(16.7%),类癌1例(2.8%),神经纤维肉瘤1例(2.85)。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内镜和消化道钡餐是主要诊断手段。50%的恶性病例在手术时已有远处转移,仅18例(50%)根治性切除。36例获随访。小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47.3%。远处转移和肿瘤大小对生态率有显著影响。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小肠恶性肿瘤预后的主要手段,对无远处转移后应争取行根治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孤立肾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治疗对策。方法回顾分析5例孤立肾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4例患者行保肾手术,1例行开放手术,3例行腔内技术治疗。结果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得到随访,时间2个月~60个月,平均21个月。1例肾盂癌患者于术后2个月死于肺部疾病,1例肾盂癌术后19个月肿瘤局部并膀胱复发死于尿毒症,1例肾盂癌伴输尿管癌于术后25个月死于肿瘤转移,另2例无瘤存活。结论孤立肾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是施行保肾手术的适应症,采用腔内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和可行的术式。保肾手术后应行肾盂灌注化疗预防肿瘤复发并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99)锝~m-硫胶体(~(99)Tc~m sulfur colloid,~(99)Tc~m-sc)联合纳米炭注射法示踪结肠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青岛市中心医院行结肠镜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结肠癌的40例患者,该40例患者行结肠全系膜切除术前,经结肠镜于肿瘤周围黏膜下注射2.0 mL ~(99)Tc~m-sc和纳米炭混悬注射液的混合液,并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同机CT融合扫描(SPECT/CT)检查,术后所有切除的淋巴结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40例结肠癌患者共检出淋巴结660枚,平均16.5枚/例。其中36例成功检出1~4枚SLN,共计88枚,平均2.4枚/例,SLN检出率为90.0%(36/40);余4例结肠癌SLN示踪失败。HE联合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检出SLN的36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26例(其中1例无SLN癌转移,而有非SLN癌转移,即假阴性),无淋巴结转移10例。本组40例结肠癌SLN的检出准确率为87.5%(35/40),灵敏度为96.2%(25/26),假阴性率为3.8%(1/26)。结论 ~(99)Tc~m-sc联合纳米炭注射法行结肠癌SLN示踪定位是可行的,是一种判断结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准确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30例。术前经结肠镜病理检查活检病理证实:盲肠部癌13例、升结肠癌11例、结肠肝曲癌6例。术前行CT或MRI评估,TNM分期为Ⅰ期6例、Ⅱ期18例、Ⅲ期6例。对该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26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为36 ml,平均检出淋巴结13枚,术后3 d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术后未发生与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平均9 d出院。术后病理为Ⅰ期4例、Ⅱ期18例、Ⅲ期8例。术后30例全部获得随访3~20个月,平均10个月,局部无肿瘤复发,均生存。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采用中间入路,安全可行,临床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治疗肾脏肿瘤的适应证。方法:自2013年4月~2014年7月应用微波消融治疗肾脏肿瘤患者17例,男13例,女4例,平均年龄59.4(42~83)岁。按适应证将患者分为三组,组一6例(高危不耐受常规手术组),组二9例(明确诊断并行微波消融治疗组),组三2例(微波消融姑息治疗组)。所有患者术中均行肿瘤穿刺活检联合微波消融治疗。结果:组一穿刺结果示肾透明细胞癌5例,病理无法明确1例,平均随访(11.5±3.8)(6~1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合并尿瘘1例。组二穿刺结果示肾透明细胞癌3例,高分化腺癌1例,错构瘤5例,平均随访(5.6±4.2)(1~11)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组三穿刺结果均为肾透明细胞癌,平均随访(9.5±2.1)(8~11)个月,患者术前腰背部VAS疼痛评分为6~8分,术后为0~2分,随访期间1例出现远处转移、肿瘤进展,另1例出现股骨病理性骨折,肾脏复发灶治愈。三组患者平均住院(4.0±1.0)(2~7)d。结论:微波消融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高危不耐受常规手术、肿瘤体积较小且术前肿瘤性质不明确以及晚期肾脏肿瘤患者的姑息治疗,联合穿刺活检还可以明确肿瘤性质,帮助患者制定下一步治疗措施,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9.
36例直肠、乙状结肠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腹腔镜直肠、乙状结肠癌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至2009年12月为36例患者行腹腔镜直肠、乙状结肠癌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2例因肿瘤较大、侵犯周围脏器(膀胱或子宫)而中转开腹行Hartman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45min;术中平均出血105ml;术后2~3d胃肠功能恢复;所有标本残端均无癌细胞浸润或残留,清扫淋巴结12~29枚,平均(16.2±4.7)枚;术后发生2例吻合口瘘,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无术后出血、输尿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安全可行,短期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肾上腺偶发瘤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6年1月156例肾上腺偶发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156例患者中1例因多器官转移行放疗、化疗,4例肿瘤较小者随诊观察,151例接受手术治疗.肿瘤直径1.3~15.0 cm.病理结果提示嗜铬细胞瘤34例,皮质腺瘤83例,皮质癌5例,转移癌3例,肾上腺囊肿等其他良性肿瘤26例.随访136例,随访时间1~7年,3例转移癌患者1.5年内均死亡;随访到的2例皮质癌患者分别于术后2.0、2.5年死于复发、转移.余131例均健康存活,其中3例口服地塞米松至术后1年.结论 恶性肿瘤、有功能肿瘤、亚临床型肾上腺皮质肿瘤、嗜铬细胞瘤、直径大于3cm的肿瘤应手术治疗;而小于3cm的无功能肿瘤可定期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以及影响小肠恶性肿瘤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病例(不包括壶腹周围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小肠良性肿瘤4例中3例为平滑肌瘤,1例为腺瘤;恶性肿瘤28例,其中恶性淋巴瘤13例(46.4%),腺癌8例(28.6%),平滑肌肉瘤5例(17.9%),类癌2例(7.1%)。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内窥镜和消化道钡餐造影是主要诊断手段。50%的恶性病例在手术时已有远处转移,仅14例(50%)行根治性切除。小肠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5年生存率为40.7%。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小肠恶性肿瘤预后的主要手段,对无远处转移者应争取行根治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右半结肠癌24例,全部行根治性切除并一期吻合;左半结肠癌22例,行一期吻合18例,Hartmann术2例,术后2月行二期吻合,另2例因腹腔脏器转移而仅行梗阻肠管近段造瘘术。结果1例右半结肠癌术后第7 d出现吻合口漏,再次行横结肠造瘘,术后45 d行二期吻合,余均无吻合口漏,平均随访15(3~21)个月,2例Dukes D期患者分别死于肺部转移、消化道大出血,余均存活,中位生存时间18(8~32)月,其中带瘤生存3例。结论一期切除吻合能提高晚期结肠肿瘤合并肠梗阻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左半结肠癌伴梗阻的患者,术中行肠道清洗后再行一期吻合依然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CO2气膀胱经尿道电切膀胱肿瘤(TURBT)的初步研究。方法:2007年4月~2007年8月采用CO2气膀胱对20例膀胱肿瘤患者行TURBT。肿瘤平均直径为1.7 cm(1.2~2.5 cm)。初发患者8例,复发患者12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2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1 min(5~17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5 ml(2~7 ml)。术后病理:膀胱移行细胞癌Ⅰ级2例、Ⅰ~Ⅱ级4例、Ⅱ级12例,乳头状瘤2例。肿瘤切缘及基底无肿瘤残留。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5天(2~4天),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8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CO2气膀胱TURBT视野清晰,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对20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分别行后腹腔镜下肿瘤摘除术(18例)及行开放手术(2例).结果 切除肿瘤大小3.6cm×2.7cm×1.8cm~9.2cm×5.5cm×4.2cm.所有患者术中血压均无明显波动,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恢复较好.其中12例随访1~36个月肿瘤无复发和转移,8例失访.结论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肿瘤,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主要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包括腹腔镜或开放手术,一般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阴茎鳞状细胞癌的特殊类型疣状癌误诊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9例阴茎疣状癌患者的诊治资料,患者平均年龄49岁,肿瘤呈菜花样生长。瘤体病现活检6例误诊。4例患者肿瘤局限于阴茎头者行肿瘤局部切除术,其余5例均行阴茎部分切除术。结果病理检查见肿瘤细胞分化良好,手术标本切缘未见肿瘤细胞。病理诊断均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随访2-6年,平均3.8年,无1例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阴茎疣状癌细胞分化好,组织活检易误诊。由于其生物学行为以局部侵袭性生长为主,手术治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16.
后路一期整块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椎肿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后路一期整块全脊椎切除的手术经验、并发症和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2006年8月至2007年9月对9例脊柱肿瘤患者进行后路一期整块全脊椎切除术,病理诊断包括4例骨巨细胞瘤,1例尤文肉瘤,1例孤立性浆细胞瘤,3例孤立性骨转移癌。8例患者肿瘤位于胸椎,1例位于腰椎。4例患者术前接受了病椎的选择性节段动脉栓塞。所有病例术前均根据Tomita脊柱肿瘤外科分期进行评估,2例患者为间室内,7例为间室外。对切除的肿瘤标本进行外科边界检查。采用Frankel分级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平均术中失血量5800ml,平均手术时间291min。2例患者获得广泛边界,其他为边缘性边界。1例术后血肿形成,1例脑脊液漏致胸腔积液,1例血肿形成合并脑脊液漏。随访14~36个月,平均25.8个月,在随访期内肿瘤无复发,2例转移癌及1例尤文肉瘤患者带瘤生存,1例转移癌死亡,4例无瘤生存。术后所有病例神经功能均获得改善或保持原有水平。结论:对具有适应证的胸腰椎肿瘤患者进行后路一期整块全脊椎切除手术可以获得满意的局部控制和功能恢复,但仍需要进一步随访并提高技术,减少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手术切除肺转移灶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手术切除肺转移灶的疗效及影响术后生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结直肠癌肺转移行肺转移灶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8.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6.0个月,5年生存率为33.0%。19例患者死于肿瘤进展:16例生存患者中,10例带瘤生存.6例无瘤生存。其中1例至今已无瘤生存164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无瘤间期(DFI)时间的长短对肺转移瘤切除术后的生存有影响(P=0.036):而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肿瘤部位、肺转移瘤大小和位置、手术方式、肺转移瘤手术前CEA水平及复发后再次行肺转移瘤切除均未见与其术后生存时间有关。结论对于部分选择性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手术是有潜在治愈可能的治疗方式。DFI可能与肺转移瘤切除术后生存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泌尿系统肉瘤样癌和癌肉瘤的组织学特点、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方法 泌尿系统肉瘤样癌和癌肉瘤8例.其中膀胱肉瘤样癌4例,男3例,女1例,年龄58、63、78、79岁,均因无痛性肉眼血尿就诊,肿瘤直径平均4.5(1.5~6.7)cm,为不规则、广基的浸润性肿物.行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TURBt 1例,膀胱癌根治术1例.肾肉瘤样癌1例,男,64岁,因肉眼血尿就诊,伴同侧肾上腺和胰腺转移,行肾癌根治术和胰腺体尾切除术.转移性右肾上腺肉瘤样癌1例,男,47岁,原发灶为左肺肉瘤样癌,行左肺下叶和右肾上腺切除术.肾盂癌肉瘤1例,女,64岁,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行左肾、输尿管及部分膀胱切除术.膀胱癌肉瘤1例,男,77岁,无痛性肉眼血尿,肿瘤直径2.5~3.0 cm,行TURBt术.8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96个月.结果 膀胱肉瘤样癌4例中:1例G_3、T_(2a)者行TURBt,术后行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随访96个月无瘤生存;1例63岁女性先行TURBt,术后病理为肉瘤样癌、T_1伴有原位癌(T_m),1个月后行膀胱癌根治切除术.随访36个月无瘤生存;1例T3a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辅以放疗,随访36个月无瘤生存;1例T4a者行姑息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切缘阳性,术后2个月死于肿瘤多脏器转移.肾肉瘤样癌患者术后2个月开始化疗(盐酸吉西他滨加卡铂),又出现肝、肺转移,术后5个月死亡.转移性右肾上腺肉瘤样癌患者术后在外院行3个疗程化疗(顺铂加依托泊苷),5个月后出现左肾上腺转移,术后7个月死亡.肾盂癌肉瘤患者的肿瘤以软骨肉瘤为主,伴少许鳞状细胞癌及未分化癌,随访60个月无瘤生存.膀胱癌肉瘤患者肿瘤病理分期为T2a,主要是平滑肌肉瘤,伴有鳞状细胞痛和腺癌,术后予以全身化疗(盐酸吉西他滨加卡铂),随访12个月死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部感染.结论 泌尿系统肉瘤样癌和癌肉瘤少见,多见于老年男性,恶性程度高,浸润性强,预后差.肿瘤的病理分期和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因素,早期诊断和积极的综合治疗可望获得较好的治疗结果、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肾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瘤栓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8例经手术治疗的肾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瘤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患者中,男28例,女10例,平均年龄56岁;右肾癌伴腔静脉瘤栓31例,左肾癌伴腔静脉瘤栓7例;Ⅰ级瘤栓8例,Ⅱ级24例,Ⅲ级3例,Ⅳ级3例。所有患者均行肾癌根治切除及取瘤栓术,其中35例下腔静脉阻断下切除下腔静脉瘤栓,3例瘤栓达右心房,在体外循环腔静脉心房分流下取瘤栓。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随访6~114个月,平均41个月,21例无瘤生存(55.2%),2例复发转移带瘤生存(5.2%),13例肿瘤转移死亡(34.2%),2例失访。结论没有转移的肾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瘤栓如能完整切除,并非手术禁忌和愈后不良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肾上腺皮质癌(ACC)的临床诊治特点及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35例ACC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了术后随访。结果:33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4例患者仅行减瘤手术,其余患者均完整切除肿瘤。行减瘤手术患者均于术后14个月内死亡,平均存活12.5个月。所有患者中获得随访者30例,失访者5例,随访时间10~119个月,平均39.7个月。结果分析显示死亡组与生存组在除性别及手术时间外的年龄及平均住院日等指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预后的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手术方式、Ki-67指数、肿瘤直径等指标对患者的预后无影响(P0.05),肿瘤分期和肿瘤切除方式对患者预后有影响(P0.05)。结论:对于ACC患者选择手术治疗时,具体的手术方式应结合具体情况而定,肿瘤分期越早行手术治疗后预后越好,肿瘤完整切除的患者预后好于仅行减瘤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