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艾灸对疲劳大鼠额叶皮层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揭示艾灸缓解疲劳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每组7只。采用21 d负重力竭游泳法制备疲劳大鼠模型。艾灸组在造模的同时,采用自贴式小艾炷艾灸大鼠双侧"足三里"穴,每穴各灸3壮,隔日1次,共11次。ELISA法检测大鼠额叶皮层IL-6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额叶皮层JAK2、磷酸化JAK2(p-JAK2)、STAT3及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造模第21天,艾灸组力竭游泳时间较模型组显著延长(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额叶皮层IL-6含量、p-STAT3蛋白表达及p-STAT3/STAT3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额叶皮层IL-6含量、p-STAT3蛋白表达及p-STAT3/STAT3显著降低(P0.05)。各组之间额叶皮层JAK2、p-JAK2、STAT3蛋白表达及p-JAK2/JAK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可能通过抑制IL-6/STAT3信号通路活化,减轻炎性损伤,从而缓解疲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并比较"益肾调督"电针法和"补肺益肾调督"电针法对阿尔茨海默症(AD)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改善情况,以及对大鼠海马及前额叶皮层部分炎性因子的影响,对其相关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两穴位治疗组和三穴位治疗组,每组各8只。于双侧海马注射10μLβ-淀粉样蛋白(Aβ_(25-35))制作AD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两穴位治疗组造模成功后电针"百会"和"肾俞",三穴位治疗组造模成功后电针"百会""肾俞"和"肺俞",1次/d,共10 d。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各组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变化,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前额叶皮层和海马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变化。结果:造模后大鼠饮食、行动等一般情况较差,干预后两治疗组一般情况均较模型组有所好转。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穿越原平台的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两治疗组平均逃避潜伏期均明显缩短(P0.05),穿越原平台次数均明显增加(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前额叶皮层和海马组织中IL-1β、TNF-α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00 1,P0.001,P0.01);与模型组比较,两治疗组IL-1β、TNF-α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1,P0.05)。结论:无论是"益肾调督"电针法还是"补肺益肾调督"电针法均可改善AD模型大鼠的一般情况和学习记忆能力,且电针干预可抑制AD模型大鼠前额叶皮层和海马组织中IL-1β、TNF-α表达的增加,这可能是电针治疗AD的潜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五脏温阳化瘀汤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JAK2/STAT3信号传导及IL-6/STAT3信号通路影响。方法:选取SPF级Wistar雄性大鼠45只,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成3组,正常组、模型组与观察组,观察组与模型组制备AS模型,造模后观察组灌胃2ml/kg的五脏温阳化瘀汤药液,模型组与正常组则灌胃等剂量生理盐水,共进行6周。观察组大鼠腹主动脉病理状况,ELISA检测血清IL-6、SOCS、JAK2、STAT3、p-JAK2及p-STST3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内TLR4、NF-B、p38MAPK、IL-6、SOCS3、STAT3及JAK2mRNA表达。结果:和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组大鼠血清IL-6、SOCS3、STAT3及JAK2含量上升;和模型组相比,观察组大鼠血清IL-6SOCS3、STAT3及JAK2含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p-STST3、p-JAK2、p-STAT3/STAT3及p-JAK2/JSK2含量上升;和模型组相比,观察组大鼠血清p-STST3、p-JAK2、p-STAT3/STAT3及p-JAK2/JSK2含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脏内TLR4、NF-B、p38MAPK、IL-6、SOCS3、STAT3及JAK2mRNA表达上升;和模型组相比,观察组大鼠肝脏内TLR4、NF-B、p38MAPK、IL-6、SOCS3、STAT3及JAK2mRNA表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脏温阳化瘀汤经过抑制p38MAPK和JAK磷酸化,降低TLR4mRNA水平,减少IL-6分泌量,对JAK2/STAT3信号传导路径产生影响,改善AS大鼠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 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白介素(IL)-1β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的作用及电针对其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Meynert核注射微量Aβ1-40制备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电针组取"百会"太溪"足三里",每次治疗15min,每天1次,6次1个疗程,间隔1d后再治疗1个疗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额叶与海马区磷酸化P 38MAPK的表达;RT-PCR检测IL-1β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额叶与海马区磷酸化P 38MAPK、IL-1βmRNA表达增强(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上述两指标表达减少(P<0.01,P<0.05)。结论: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P 38MAPK磷酸化有调节作用,从而阻断其介导的免疫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穴治疗心肌肥厚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p38抑制剂组、模型十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皮下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3 mg/(kg·d)建立心肌肥厚大鼠模型,模型+p38抑制剂组在造模基础上每日皮下注射0.3 mg/kg 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 MAPK)特异性抑制剂SB 203580;模型十电针组电针“内关”穴,采用连续波,频率2 Hz,强度1 mA,通电20 min,1次/d,共14 d.其他两组不予治疗干预.放射免疫法技术检测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p38MAPK、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含量.观察电针“内关”穴对TNF-α和IL-1β、p38 MAPK、p-p38 MAPK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TNF-α和IL-1β、p38 MAPK、p-p38 MAPK均显著升高(均P<0.01);经抑制剂和电针处理后,模型+p38抑制剂组和模型十电针组大鼠TNF-α、IL-1β、p38 MAPK、p-p38 MAPK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正常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模型+p38抑制剂组和模型十电针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内关”可以明显抑制心肌肥厚p38 MAPK的磷酸化,这种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抑制TNF-α、IL-1β等炎性因子的表达实现对p38 MAPK信号通路调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对慢性束缚应激(CRS)大鼠海马、前额叶皮层星形胶质细胞(AST)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血清白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抗抑郁效应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氟西汀组,每组8只。采用28dCRS结合孤养方法建立抑郁大鼠模型。针刺组针刺"百会""印堂"和双侧"三阴交"穴20min,氟西汀组予以氟西汀灌胃治疗,均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28d。采用糖水消耗实验和旷场实验进行行为学评价,用蛋白免疫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海马、前额叶皮层GFAP及血清IL-10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糖水消耗量、水平穿越格数和垂直竖立次数较空白组均显著降低(P0.01);针刺组、氟西汀组糖水消耗量、水平穿越格数较模型组均增加(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GFAP含量较空白组明显降低(P0.01);针刺组、氟西汀组海马中GFAP含量较模型组均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大鼠前额叶皮层GFAP含量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针刺组、氟西汀组前额叶皮层GFAP含量较模型组均明显下降(P0.01)。模型组血清IL-10含量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针刺组、氟西汀组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氟西汀组明显低于针刺组(P0.01)。结论:针刺可能是通过调节CRS抑郁大鼠海马、前额叶皮层AST中GFAP的表达,改善海马、前额叶皮层AST的功能,并增加血清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的含量,从而发挥抗抑郁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缺血皮质区白介素-4(IL-4)含量,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6(STAT 6)、磷酸化STAT 6(pSTAT 6)与核因子-κB(NF-κB)p 65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炎性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5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电针组电针刺激大鼠"百会""合谷""太冲",再灌注0、12、24h各电针1次。运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大脑缺血皮质区pSTAT 6/STAT 6、NF-κB p 65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大鼠大脑缺血皮质区IL-4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大脑缺血皮质区IL-4含量显著升高(P0.001),胞质及胞核NF-κB p 65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免疫组化法P0.001,Western blot法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IL-4含量显著升高(P0.01),pSTAT 6及pSTAT 6/STAT 6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胞质及胞核NF-κB p 65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免疫组化法P0.01,Western blot法P0.05)。结论:电针能有效提高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大脑缺血皮质区抗炎因子IL-4含量,增加pSTAT 6/STAT 6表达水平,同时NF-κB p 65入核显著减少,可能与激活IL-4/STAT 6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小檗碱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p38MAPK-STAT3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探讨小檗碱防治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 SPF 级雄性SD 大鼠24只,适应性喂养1 w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小檗碱组,每组各8只。除正常组给予基础饲料外,其余两组均采用高脂饮食喂养建立大鼠NAFLD 模型,在施以造模因素的同时,小檗碱组灌胃盐酸小檗碱[100 mg·kg-1·d-1]进行干预,8 w后对肝组织行HE染色和油红O染色,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TC、TG、HDL-C 、LDL-C、AST及ALT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及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肝组织p38MAPK、STAT3mRNA 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蛋白p38MAPK、STAT3及p-p38MAPK、p-STAT3表达水平。结果 8 w高脂饮食成功诱导建立了\NAFLD 实验动物模型,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证实大鼠模型肝组织脂质蓄积严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G、TC含量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及血清SOD活力明显降低(P<0.01),MDA水平明显升高(P<0.01),p38MAPK、STAT3mRNA及p38MAPK、p-p38MAPK、STAT3、p-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 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小檗碱组大鼠血清TG、TC含量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及血清SOD活力明显升高(P<0.01,P<0.05),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p38MAPK、STAT3mRNA及p-p38MAPK、p-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 P<0.05) 。结论 小檗碱可以改善NAFLD模型大鼠肝脏脂肪变性,降低其血清及肝组织氧化应激因子水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肝脏p38MAPK-STAT3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及其蛋白磷酸化水平,改善氧化应激而起作 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昆仑"穴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损伤处脊髓背角形态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模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10只。采用腰(L)5脊神经结扎法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电针组电针术侧"足三里""昆仑"穴30 min,1次/d;药物组予100 mg/mL加巴喷丁溶液(100 mg/kg)腹腔注射,1次/d;两组均于术后1周开始为期1周的干预治疗。分别于造模前及造模后第1、3、5、7、10、12、14天观察并记录大鼠患侧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并对大鼠受累后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六胺银染色法观察损伤处脊髓背角形态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L4—L6节段磷酸化(p)-p38MAPK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假模组比较,造模后模型组各时点MWT和TWL均显著降低(P0.001),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药物组治疗后MWT和TWL显著增高(P0.05),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5)。光镜下可见,模型组神经原纤维增粗扭曲形成缠结,呈焰状,且出现颗粒空泡变性,神经细胞胞质中出现空泡,内含嗜银颗粒;电针组神经原纤维缠结较少,药物组空泡变性减少。与假模组比较,模型组p-p38MAPK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01);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药物组p-p38MAPK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电针刺激"足三里""昆仑"穴能够提高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痛阈和受累后肢的运动功能,改善损伤处脊髓背角神经原纤维的坏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脊髓背角中p-p38MAPK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心经"神门"-"通里"段对急性心肌缺血(AMI)大鼠海马CA 1区去甲肾上腺素(NE)和白介素-6(IL-6)、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电针心经改善AMI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分成伪手术组、模型组、心经组,每组6只。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制备AMI模型。心经组电针刺激"神门"-"通里"段,每次30min,连续3d。用PowerLab 16导生理记录仪记录心电图(ECG);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含量;微透析技术采集海马CA 1区细胞外液检测NE含量;酶联免疫法测定大鼠海马CA 1区IL-6、IL-1β及TNF-α的含量。结果:与伪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ECG-ST段抬高,血清CK含量升高(P0.001),海马CA 1区NE含量明显升高(P0.001),IL-6、IL-1β及TNF-α均显著升高(P0.001)。电针心经组血清CK含量下降(P0.05),海马CA 1区NE含量显著降低(P0.001),IL-6、IL-1β及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01),且IL-6、IL-1β及TNF-α含量与NE呈显著正相关(P0.001,P0.01)。结论:电针心经改善急性心肌缺血效应可能与下调CA 1区促炎因子,降低海马神经递质含量,从而抑制交感神经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 50,GBE50)对衰老模型大鼠前额叶皮层和海马炎性细胞因子以及胶质细胞损伤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模型组(11只)、GBE50低剂量组(10只)和GBE50高剂量组(12只)。采用D-半乳糖腹腔注射42天的方法建立衰老大鼠模型;造模第22天开始,GBE50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GBE50 75、150mg/(kg·d)灌胃给药,持续21天。用药结束后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大鼠前额叶皮层和海马IL-1β、IL-6和TNF-α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1区胶质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前额叶皮层和海马IL-1β、TNF-α蛋白含量及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P<0.01),海马IL-6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GBE50低、高剂量组前额叶皮层和海马IL-1β蛋白含量及mRNA表达明显下调;GBE50低、高剂量组前额叶皮层和低剂量组海马TNF-α蛋白含量明显下调(P<0.05,P<0.01);GBE50低剂量组前额叶皮层和GBE50高剂量组海马IL-6蛋白含量明显上调,GBE50低、高剂量组前额叶皮层IL-6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GBE50低、高剂量对大鼠海马CA1区胶质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具有明显恢复作用。结论 GBE50对衰老大鼠神经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对前额叶皮层和海马细胞因子、胶质细胞超微结构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神庭、百会穴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以及对大鼠皮质区和海马区中LC3蛋白表达的变化分析。方法54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数字法分为电针组(18只)、模型组(18只),假手术组(18只)。电针组及模型组行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假手术组行假手术。三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2h,5d,7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电针组于造模2h后取神庭、百会穴进行治疗,每次30min,每日1次。同时于针灸干预后第4~8d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海马及皮质区LC3Ⅱ的含量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Ⅰ、LC3Ⅱ及LC3Ⅰ/Ⅱ比值。14d后处死3组大鼠,立即断头取脑,用TTC染色法观察大鼠脑梗死区域并计算脑梗死的体积。结果①神经功能学评分:与模型组相比较,电针组大鼠经针灸干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1);②Morris水迷宫实验:与模型组相比较,电针组大鼠穿越平台期的时间及路程明显缩短,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01);③Western Blot法检测皮质及海马区检测LC3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较,电针组大鼠皮质及海马区LC3Ⅰ及LC3Ⅱ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海马及皮质区LC3Ⅱ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较,电针组与模型组大鼠海马及皮质区LC3Ⅱ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模型组相比较,电针组大鼠海马及皮质区LC3Ⅱ含量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⑤脑梗死体积计算:与模型组相比较,电针组脑梗死的区域和体积明显缩小(P0.001)。结论电针神庭、百会穴可显著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学习及记忆能力。对自噬网络及其调控机制在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郭新荣  李婉露  刘宁  马小卫 《河北中医》2020,42(5):731-736,封2
目的观察电针对颅脑损伤(TBI)后认知障碍(CD)大鼠海马磷酸化认知缺陷突触相关蛋白(Syn GAP)的调节作用。方法将80只SD大鼠首先进行水迷宫实验筛选出64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10只、造模组54只。造模组行TBI模型制备,又按照水迷宫实验的逃避潜伏期成绩,从用时由多到少依次筛选出3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17只、电针组17只。电针组大鼠予电针治疗;空白组、模型组大鼠,每日抓拿1次,常规消毒相应治疗穴位,同样方法固定。比较各组大鼠水迷宫实验结果;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区脑组织大体形态结构;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区脑组织超微结构;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脑组织中Syn GAP含量。结果第1~12次水迷宫实验,模型组、电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较空白组延长(P0.05);第8~12次水迷宫实验,电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较模型组短(P0.05)。模型组大鼠90 s内经过原平台所在区域次数少于空白组(P0.05);电针组大鼠90 s内经过原平台所在区域次数多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与空白组大鼠90 s内经过原平台所在区域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光镜下大体形态结构、电镜下超微结构均有改善。Western Blot检测模型组大鼠海马区脑组织Syn GAP相对含量低于空白组(P0.05),电针组大鼠海马区组织Syn GAP相对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免疫组化检测模型组大鼠海马CA1、CA3、DG区Syn GAP的累积光密度值(IOD)均低于空白组(P0.05)。电针组大鼠海马CA3、DG区Syn GAP的IOD均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TBI后CD可能参与了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调节,能够改善海马区脑组织超微结构,增加海马CA3、DG区Syn GAP含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炎性因子TNF-α、IL-1β与MKK3/6-p38MAPK通路的影响。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9组: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电针预处理组(EA组)、抑制剂预处理组(SB组)、电针+抑制剂预处理组(EA+SB组)、缺血预处理组(IP组)、缺血预处理+抑制剂预处理组(SB+IP组)、药物预处理组(DP组)和药物预处理+抑制剂预处理组(DP+SB组)。进行相应组电针内关穴,治疗结束后,测定大鼠心肌TNF-α、IL-1β的含量,检测各组MKK3/6、p38MAPK、p-p38MAPK的含量。结果:与M组比较,S组、EA组、SB组、EA+SB组、IP、IP+SB、DP及DP+SB大鼠心肌TNF-α、IL-1β及MKK3/6、p38MAPK和p-p38MAPK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EA组的上述指标与EA+SB组和SB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A组的上述指标与IP组和DP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38MAPK信号通路介导了电针内关预处理对I/R大鼠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并且上游激活物包括参与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各类相关细胞因子,参与I/R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头针联合中药对缺血性脑卒后认知障碍大鼠模型P38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卒中后认知障碍大鼠模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联合组,每组10只.对大鼠进行行为学实验观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剂检验法(ELISA)检测治疗后各组的大鼠血清和脑组织内P38MAPK浓度.结果 造模后与造模前比较,造模大鼠行为学评分与造模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造模后模型组的血清内P38MAPK浓度高于空白组(P<0.01).造模后模型组的脑组织内P38MAPK浓度高于空白组(P<0.05).治疗后对大鼠行为学观察,水迷宫试验显示联合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模型组分别于空白组、联合组比较,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内P38MAPK浓度低于模型组(P<0.01),联合组脑组织内P38MAPK浓度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大鼠脑组织和血清内P38MAPK浓度升高与大鼠缺血性脑卒中的认知障碍的发生有关,大鼠脑组织内P38MAPK参与卒中大鼠认知损伤过程.头针联合中药可以促进P38MAPK的浓度降低,并且能修复受损伤大鼠模型的空间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神经痛大鼠海马区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 1)及其下游效应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电针镇痛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2只。结扎大鼠左侧坐骨神经建立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性损伤模型。电针组电针双侧"足三里""阳陵泉",每次30min,每日1次,共7d。检测各组大鼠左后足底机械痛阈(MWT),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海马HMGB 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海马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MWT显著降低(P0.001)。与模型组比较,造模第10天和第14天,电针组MWT显著升高(P0.05,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HMGB 1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01),TNF-α和IL-1β蛋白表达水平也均显著升高(P0.001)。电针7d后,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海马区HMGB 1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1,P0.01),TNF-α和IL-1β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电针可明显提高慢性神经痛大鼠痛阈值,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海马区HMGB 1及其下游促炎细胞因子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人参-石菖蒲药对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增强睡眠剥夺大鼠记忆功能的机制。方法将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睡眠剥夺组和中药干预组。通过多平台水环境法制作失眠动物模型,运用免疫组化法观察海马区NMDAR2B的数量变化,运用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IL-6和IL-6R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JAK-STA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JAK2、p-JAK2、STAT3、p-STAT3、SOCS3的表达。结果 (1)NMDAR2B免疫组化结果进行IOD值分析,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为极显著(P0.001);(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睡眠剥夺组大鼠血液中IL-6和IL-6R均上升,且差异极显著(P0.001),同时药物干预组低于睡眠剥夺组,且差异极显著(P0.001);(3)p-JAK2和p-STAT3均在睡眠剥夺组中出现了显著上调(P0.001);JAK-STAT通路的负性调节细胞因子SOCS3在睡眠剥夺组的表达量相较正常对照组出现了明显下调(P0.001),在人参-石菖蒲干预组中出现了回复(P0.001)。结论人参-石菖蒲药对可以显著的修复睡眠剥夺引起的海马区神经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JAK2和STAT3的磷酸化,改善睡眠剥夺大鼠的炎症反应,从而保护神经细胞,进而保持睡眠剥夺后的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三阴交"对吗啡成瘾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及腹内侧前额叶皮层谷氨酸能神经元激活的影响,探讨针刺戒毒的中枢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大鼠进行吗啡CPP训练和测试(在偏爱箱给予大鼠腹腔注射吗啡10 mg/kg,连续3 d,非偏爱箱注射0.9%氯化钠溶液)。每日CPP训练前30 min以2 Hz/100 Hz电针大鼠"足三里""三阴交"20 min。实验第4天进行CPP测试。用Fos/谷氨酸囊泡转运体2(VGLUT2)荧光双标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组大鼠腹内侧前额叶皮层谷氨酸能神经元的表达,用多通道微阵列电生理系统测定腹内侧前额叶皮层放电频率和神经元激活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吗啡CPP得分显著提高(P<0.01);腹内侧前额叶皮层Fos阳性细胞数、VGLUT2阳性细胞数及Fos/VGLUT2双标记阳性细胞增多(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吗啡CPP得分显著降低(P<0.01);腹内侧前额叶皮层Fos阳性细胞数、VGLUT2阳性细胞数及Fos/VGLUT2双标记阳性细胞减少(P<0.01,P<0.05);大鼠在偏爱箱/非偏爱箱的放电频率比值和激活神经元数量降低(P<0.001)。结论:电针抑制吗啡CPP行为可能与抑制腹内侧前额叶皮层谷氨酸能神经元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对荨麻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干预荨麻疹的生物学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阳性药物组,每组8只。采用皮肤被动过敏反应制备荨麻疹大鼠模型。电针组电针双侧"曲池""血海""足三里",疏密波,频率2 Hz/15 Hz,电流强度1 mA,1次/d,每次20 min,连续7 d;阳性药物组予氯雷他定(1 mg·kg~(-1)·d~(-1))灌胃,连续7 d。观察4组大鼠背部皮肤组织所出现蓝斑的直径;腹腔肥大细胞悬液涂片观察脱颗粒情况;ELISA法检测腹腔TNF-α、IL-6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腹腔肥大细胞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空白组大鼠背部皮肤未出现蓝斑,模型组大鼠背部皮肤出现直径较大的蓝斑,两组蓝斑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阳性药物组蓝斑直径较模型组明显缩小(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率及TNF-α、IL-6含量均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阳性药物组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率及TNF-α、IL-6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肥大细胞p-ERK、ERK、p-JNK、JNK、p-P38MAPK、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肥大细胞p-ERK、p-JNK、JNK、p-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阳性药物组肥大细胞p-ERK、p-JNK、JNK、p-P38MAPK、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电针组比较,阳性药物组肥大细胞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电针可通过抑制荨麻疹大鼠肥大细胞脱颗粒而发挥抗过敏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肥大细胞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TNF-α、IL-6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智三针治疗前后血管性痴呆(VaD)大鼠学习记忆、海马CA1区EphA4/ephrinA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智三针改善V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可能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80只,采用改良四血管阻断法建立Va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VaD模型组、电针智三针组、尼莫地平组,并设置假手术组作为对照组。尼莫地平组给予尼莫地平溶液灌胃,每日1次,共20天;电针智三针于双侧“神庭”“本神”穴,每次治疗20min,每日1次,共治疗20天。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6、CRP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B)测定脑海马CA1区EphA4/ephrinA3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VaD模型组大鼠水迷宫学习记忆能力降低(P0.05),海马CA1区EphA4蛋白表达增加(P0.01)、ephrinA3蛋白表达增加(P0.05),血清IL-6含量增加(P0.05)、血清CRP含量显著增加(P0.01)。与VaD模型组比较,电针智三针组大鼠水迷宫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提高,海马CA1区EphA4蛋白表达降低(P0.01)、ephrinA3蛋白表达降低(P0.05),血清IL-6、CRP含量降低(P0.05)。结论:电针智三针可提高V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电针智三针调控CA1区EphA4/ephrinA3蛋白表达,降低血清IL-6、CRP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