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医传统关节粘连松解程序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医传统关节粘连松解程序,对照组给予西医Maitland关节松动术,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运动疗法、中成药口服),1次/d,共治疗20次,以VAS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肌力、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等指标进行综合疗效评价。结果:58例患者完成治疗,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各指标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指标得到改善,治疗均有效;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屈曲角度、关节活动范围、VAS,ADL及HS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伸直受限角度及肌力对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传统关节粘连松解程序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在改善患者疼痛、关节活动度、HSS膝关节评分以及日常活动能力方面优于西医Maitland关节松动手术组,体现中医药治疗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活血祛瘀外治法配合功能训练治疗骨折后膝关节僵直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骨折后膝关节僵直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熏洗治疗,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度以及膝关节最大屈曲的疼痛程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1%(P0.05);两组治疗后HSS评分和Lysholm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HSS评分和Lysholm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呈不断降低的趋势(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膝关节屈曲度、伸直度及屈伸弧度均呈现不断增大的趋势(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膝关节屈曲度、伸直度及屈伸弧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洗配合功能训练治疗骨折后膝关节僵直,能够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膝关节活动度,安全可靠,经济方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手法松解治疗膝关节粘连对关节功能恢复及疼痛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接诊的106例膝关节粘连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手法松解治疗)和观察组(53例,体外冲击波联合手法松解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伸直受限角度、屈曲角度、膝关节功能、疼痛情况,比较两组治疗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06例患者随访6~10个月,平均(8.14±1.57)个月,期间对照组脱落6例,观察组脱落2例。治疗前两组伸直受限角度、屈曲角度、膝关节Lysholm评分、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伸直受限角度均缩小,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屈曲角度均扩大,观察组大于对照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NR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手法松解治疗膝关节粘连可有效改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小切口松解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膝关节伸直型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6年10月股骨远端骨折术后膝关节伸直型僵硬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小切口松解术,试验组48例松解后予常规治疗及康复锻炼,治疗组在试验组治疗基础上配合五加皮汤煎剂熏洗。在松解前、松解术后4周、松解术后12周行关节活动度(ROM)测量以及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结果松解术后4周、12周治疗组VAS评分分别为(4.570±0.870)分、(1.670±0.796)分,均优于对照组的(5.500±0.885)分、(3.080±0.881)分(P均0.05);松解术后4周、12周治疗组ROM分别为(113.330±12.383)°、(117.620±9.952)°,均大于对照组的(102.920±11.221)°、(100.420±11.602)度(P均0.05)。结论小切口松解术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膝关节伸直型僵硬,在缓解松解术后疼痛,巩固松解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方面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药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关节粘连的防治作用。方法将60例行膝关节周围骨折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常规术后康复训练加中药熏蒸治疗;比较2组术后2周、4周、8周、12周的疼痛、关节消肿、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2周2组疼痛VAS评分、关节消肿情况、关节活动度ROM评分、关节功能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观察组术后4,8,12周VAS评分、关节消肿情况、ROM评分及HSS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药熏蒸能够减轻膝关节疼痛和肿胀,改善关节活动度,利于早期功能锻炼的开展,对于防治术后关节粘连有明显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给予膝关节僵硬患者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54例膝关节僵硬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27例)和综合组(27例)。参照组采用中医常规康复治疗,综合组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治疗。采用膝关节功能(KSS)评分表和Barthel量表分别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评估,并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肌力、屈曲角度、活动范围、伸直角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KSS与ADL评分对比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综合组KSS与ADL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同时肌力、屈曲角度、活动范围、伸直角度等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 0.05)。结论给予膝关节僵硬患者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缓解了患者的关节僵硬,改善其膝关节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联合中药外敷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60例有效随访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于术后行综合护理、宣教,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中药外敷干预措施,观察术后3个月内两组的疗效、并发症发生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有效统计分析疼痛(VAS)、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关节活动度(ROM)、膝关节功能观察指标,术后1周评定,两组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的缓解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评定,治疗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ROM、膝关节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联合中药外敷可以有效减轻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膝关节活动度和功能,促进骨折的愈合康复,值得临床护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持钢板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5月—2019年3月所收治的4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将20例采用内外侧双支持钢板固定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例采用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持钢板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各项HSS评分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在疼痛、肌力、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屈曲畸形以及膝关节功能评分中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持钢板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消炎镇痛液痛点阻滞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长期运动所致髂胫束摩擦综合征(ITBS)的疗效及对患者膝关节、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天津市海滨人民医院2016年10月—2018年12月诊治的64例长期运动所致ITB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2组均给予常规保守治疗及消炎镇痛液痛点阻滞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熏蒸治疗,疗程为8周。记录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ber征阳性发生率、膝关节MRI检查结果、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下肢功能量表(LEF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并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膝关节屈曲20°~30°时VAS评分、伸直时VAS评分、Ober征阳性率及外侧髁上方厚度、外侧髁的厚度、胫骨结节的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HSS评分中功能状态、疼痛、屈曲畸形、关节活动范围评分及总分,LEFS评分中日常生活、静止性活动、运动类活动、重体力类活动评分及总分,ADL量表评分中上下楼梯、平地行走、洗澡、床椅转移、上厕所评分及ADL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29/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炎镇痛液痛点阻滞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长期运动所致ITBS可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和下肢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且治疗总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量化康复训练对胫腓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及Barthel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胫腓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1 06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训练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量化康复训练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肌力恢复情况、美国特种外科医院(American Hospital of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Lysholm、巴氏(Barthel)指数、膝关节屈曲角度、伸直受限角度以及关节活动范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肌力恢复总优良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干预后的HSS、Lysholm、Barthel指数、膝关节屈曲角度及关节活动范围均较对照组高,伸直受限角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量化康复训练应用于胫腓骨平台骨折术后,可以有效恢复膝关节功能,提高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中药外敷加TDP配合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8年3月门诊23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5例,对照组给予TDP配合针刺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中药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疼痛强度及关节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的疼痛强度(VAS评分)、关节僵硬评分、日常关节活动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强度(VAS评分)、关节僵硬评分、日常关节活动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加TDP配合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显著,且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膝关节运动功能和疼痛,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场效应联合中药外敷治疗风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52例风寒湿痹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片和局部注射玻璃酸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外敷联合场效应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周和6周后,分别统计2组的HSS膝关节评分及HSS膝关节疼痛评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74.07%,对照组愈显率为52.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3周、6周及对照组治疗6周后的HSS膝关节评分均升高(P0.05,P0.01);对照组治疗3周后的HSS膝关节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6周后的HSS膝关节评分较治疗3周后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3周和治疗6周后的HSS膝关节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3周、6周及对照组治疗6周后的HSS膝关节疼痛评分均升高(P0.01,P0.05)。治疗组治疗6周后的HSS膝关节疼痛评分较治疗3周后升高(P0.05),且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2组治疗3周后的HSS膝关节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片和局部注射玻璃酸钠的基础上加用场效应联合中药外敷治疗风寒湿痹型KOA,可改善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3.
骆君琴  赵文武 《新中医》2018,50(4):180-182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与护理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8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骨科术后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疗与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康复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HSS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对照组出现关节僵硬1例。结论:中医治疗与护理能促进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解剖钢板固定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接受解剖钢板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解剖钢板固定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比较2组术后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GQOLI各项评分、膝伸直缺失程度、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稳定度及血清IL-6、TNF-α、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GQOLI各项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均0.05),膝伸直缺失程度、膝关节稳定度、IL-6、TNF-α、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素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二次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钢板固定联合中药内服外敷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伸直型膝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伸直型膝关节僵硬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刀松解治疗,治疗组在肌骨超声引导下行针刀松解治疗.观察比较2组膝关节功能分级情况、膝关节肿胀度、滑膜厚度、膝关节屈曲最大被动活动度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97.1%(34/35),高于对照组的20.0%(7/3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膝关节肿胀程度、滑膜厚度、膝关节被动屈曲最大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后组间比较及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肌骨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伸直型膝关节僵硬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医药浴、熏洗联合训练指导在预防骨折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僵硬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38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样法分为研究组(n=69)和对照组(n=69)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术后干预+功能训练指导措施,研究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予以中医药浴+熏洗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关节肿胀、僵硬、疼痛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其干预前后踝关节、膝关节及肘关节功能评分与活动度变化差异。结果:1干预后,两组患者Baird踝关节评分、HSS膝关节评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等关节功能评分及膝、肘关节屈曲度、踝关节背伸度等指标均较干预前显著提升(P0.05);其中研究组上述指标增幅均大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术后关节僵硬、肿胀、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2.9%和4.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6%、14.5%和23.2%(P0.05)。结论:将中医药浴+熏洗联合训练指导方案应用于外科术后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中,可有效促进其关节功能恢复,降低骨折术后关节肿胀、僵硬、疼痛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Pender健康促进模式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膝关节功能和骨质代谢的影响。方法94例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予以术后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予以针灸联合Pender健康促进模式。观察两组干预前后关节肿胀,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量表、Lysholm评分,膝关节屈曲角度、伸直受限角度、关节活动范围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3.6%,对照组为76.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χ2=4.113,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3%,明显高于观察组的4.3%(χ2=4.712,P<0.05)。两组干预前关节肿胀,HSS膝关节评分量表、Lysholm评分,膝关节屈曲角度、伸直受限角度、关节活动范围,血清MMP-2、IGF-1和BMP-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关节肿胀和膝关节伸直受限角度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HSS膝关节评分量表、Lysholm评分,膝关节屈曲角度、关节活动范围,血清MMP-2、IGF-1和BMP-2水平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联合Pender健康促进模式能够提高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和骨质代谢,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传统关节黏连松解术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骨化性肌炎并发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2月至2016年6月,采用传统关节黏连松解术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骨化性肌炎并发关节僵硬患者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16~60岁,中位数30岁。原发损伤,肘部损伤10例,其中肱骨骨折4例、桡骨小头骨折2例、肘关节脱位4例;膝部损伤10例,其中髌骨骨折1例、股骨骨折6例、胫骨平台骨折2例、髌韧带损伤1例。骨化性肌炎分期,形成期6例、静止期14例。病程2~16周,中位数8周。骨化性肌炎形成期者,采用中药内服、传统关节黏连松解、新伤消肿散外敷治疗;骨化性肌炎静止期者,采用软筋化坚洗药薰洗、传统关节黏连松解、芪藤软坚散外敷治疗;共治疗15 d。治疗前后测量肘、膝关节活动度,并分别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和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肘、膝关节功能。结果:本组20例患者,并发肘关节僵硬者,肘关节活动度治疗前20°~40°、治疗后90°~130°,HSS肘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53.56±18.68)分、治疗后(71.16±11.70)分;并发膝关节僵硬者,膝关节活动度治疗前10°~60°、治疗后85°~130°,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43.16±11.75)分、治疗后(66.65±17.42)分。结论:采用传统关节黏连松解术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骨化性肌炎并发关节僵硬,有利于增加关节活动度和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骨折后膝关节粘连性僵硬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78例骨折后膝关节粘连性僵硬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性进行分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者设定为观察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者设定为对照组,每组39例。以治疗总有效率、VA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作为方案评估标准展开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经t检验,P0.05,差异显著。另外,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44%79.49%),P0.05。结论:保证方案安全的基础上,为了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加快关节功能的恢复,建议临床对骨折后膝关节粘连性僵硬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0.
韩佳秀  刘泽生  李通 《河北中医》2023,(11):1845-1848
目的 观察关节痛外洗方配合关节粘连传统松解术治疗膝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美洛昔康口服联合制动,治疗组30例予关节痛外洗方配合关节粘连传统松解术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关节功能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并统计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22/3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ADL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Lysholm评分、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关节活动度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关节痛外洗方配合关节粘连传统松解术治疗膝关节损伤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