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急性期/早期感染者合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特征,进一步明确影响HIV/HBV重叠感染疾病进展的关键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了解单独HIV急性期/早期感染者(单独HIV感染组)和合并HBV的HIV急性期/早期感染者(HIV/HBV重叠感染组)的初始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调定点,以及两组病人感染HIV一年内CD4细胞计数和HIV病毒载量的动态变化,和HIV急性期/早期合并HBV感染的临床特征。结果 20例HIV/HBV重叠感染组的初始CD4细胞计数平均值为(443.55±197.00)个/μL(213~985个/μL),病毒载量调定点(4.34±0.99)Log10拷贝/mL(1.82~5.47Log10拷贝/mL)。30例单独HIV感染组病人的初始CD4细胞计数平均值为(497.37±121.29)个/μL(196~792个/μL),病毒载量调定点(3.87±0.62)Log10拷贝/mL(2.77~5.19Log10拷贝/mL)。HIV/HBV重叠感染组的初始CD4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单独HIV感染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HBV重叠感染组的病毒载量调定点明显高于单独HIV感染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我国HIV急性期/早期感染者中,HIV/HBV重叠感染者与单独HIV感染者比较,初始CD4细胞计数明显降低,病毒载量调定点明显升高,HIV病毒复制更为活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道组织作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HIV储存库的可能。方法 20例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至少6个月,需要行包皮切除术或泌尿道/生殖道腔镜手术的HIV/AIDS病人,检测标本组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HIV-1总脱氧核糖核酸(DNA)。结果 20例病人平均年龄(45.8±14.7)岁,接受HAART(6~36个月),平均(14.1±7.9)个月,外周血HIV-1核糖核酸(RNA)均低于检测下限20拷贝/mL,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平均(417.3±151.3)个/μL,CD4细胞/CD8~+T淋巴细胞(简称CD8细胞)(CD4/CD8细胞)比值平均(0.55±0.35),泌尿生殖道组织和PBMC中均能检测到HIV-1总DNA,载量分别为(85.9~89 300)拷贝/10~6个细胞(中位数1 034.12拷贝/10~6个细胞)及(6.83~321 000)拷贝/10~6个细胞(中位数550拷贝/10~6个细胞),两者呈正相关(r=0.53,P=0.018)。但泌尿生殖道组织HIV-1总DNA载量与CD4细胞计数及CD4/CD8细胞比值变化均无明显相关性(r=-0.002,P=0.99;r=0.12,P=0.61)。结论泌尿生殖道组织可能是HIV感染者的病毒储存库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外周血EB病毒(EBV)脱氧核糖核酸(DAN)载量对艾滋病相关淋巴瘤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本院进行EBV DNA载量检测的HIV/AIDS病人资料。通过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用交叉表进行风险估计,并以比值比(OR)表示。对HIV/AIDS病人合并淋巴瘤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481例检测EBV DAN载量的HIV/ADIS病人,男性352例(73.2%),女性129例(26.8%)。EBV DNA 1 000拷贝/mL的患者299例,阳性率62.2%。EB病毒感染组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低于非感染组(P 0.05);合并淋巴瘤的患者占10.6%(51/481);EBV DNA(+)淋巴瘤的患病率为14.4%(43/299),EBV DNA(-)淋巴瘤的患病率为4.4%(8/182),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合并的淋巴瘤类型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占80.4%(41/51),伯基特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均占7.8%(4/51)。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CD4细胞平均值为(156±116.88)个/μL,伯基特淋巴瘤CD4细胞平均值为(282±70)个/μL,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6,P=0.026),霍奇金淋巴瘤CD4细胞平均值(213±152)个/μL,浆母细胞淋巴瘤CD4细胞为126个/μL。EBV DNA载量数量级从103至105其淋巴瘤的患病率从8.4%上升至24.44%。不同EBV DNA数量级的患者,淋巴瘤患病风险分别为:103 [比值比(OR)=2.00,95%可信区间(CI):0.76~5.21],104(OR=3.06,95%CI:1.58~5.92),105(OR=3.20,95%CI:1.51~6.81)。结论在HIV/AIDS病人中,外周血EBV DNA载量 1 000拷贝/mL的病人与EBV DNA载量1 000拷贝/mL病人相比,其淋巴瘤患病风险增加至少2倍,且随着EBV DNA载量数量级的增加患淋巴瘤的风险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然杀伤(NK)细胞亚群在艾滋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接诊的394例艾滋病病人,将其中213例未合并深部真菌感染者设为单纯艾滋病组, 181例艾滋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者设为合并真菌感染组;另收集90例健康者设为健康对照组,比较病人细胞亚群水平及与艾滋病病毒(HIV)病毒载量[HIV核糖核酸(RNA)]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合并真菌感染组病人病毒复制活跃,白细胞、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4/CD8~+T淋巴细胞显著低于单纯艾滋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合并真菌感染组病人NK细胞、NK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比例、CD56brightNK细胞、CD56~(dim)NK细胞、CD56~(dim)NK细胞占NK细胞比例及CD56~-CD16~+ NK细胞均显著低于单纯艾滋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病人(P0.05),而CD56brightNK细胞占NK细胞比例、CD56~-CD16~+ NK细胞占NK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单纯艾滋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病人(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得知, NK细胞和HIV RNA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 CD56brightNK细胞、CD56~(dim)NK细胞及CD56~-CD16~+NK细胞和HIV RNA表达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艾滋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患者自然杀伤细胞功能损失,临床可通过检测其表达进行早期诊断和抗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阐明艾滋病病毒1型(HIV-1)感染急性期,HIV脱氧核糖核酸(DNA)在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亚群中的分布特点。方法将来自北京佑安医院的男男性行为者(MSM)HIV感染急性期队列,根据病人感染后病情进展速度的不同,将病人分为两组:一组20例病人,病情进展迅速,CD4细胞计数在2年内降低到200个/μL以下,为CD4细胞低组;另外一组23例病人,病情进展较慢,CD4细胞计数一直维持在500个/μL,为CD4细胞高组。收集病人急性期外周血,分离CD4细胞亚群,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亚群中HIV DNA。结果记忆性CD4细胞中的HIV DNA含量为(4199±317.4)拷贝/100万细胞,高于幼稚CD4细胞中的(75±12.1)拷贝/100万细胞(P=0.0117);幼稚CD4细胞中HIV-1DNA的含量,CD4细胞低组高于CD4细胞高组(P0.01)。结论 HIV-1急性感染期幼稚CD4细胞中HIV-1DNA可能和疾病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借鉴心内电生理诊断PVCs的12导联心电图起源定位特征,分析探讨孕妇室性早搏起源分布与电生理特征。方法研究组170例孕妇,对照组126例男性青年与159例女性青年非孕妇。按照右室流出道、三尖瓣、二尖瓣、主动脉根部以及分支来源的心电图特征进行分类。测量QTC间期,ST-T改变,PR间期。结果 (1)孕妇PVCs起源部位依次二尖瓣(29.6%)、右室流出道(23.1%)、主动脉根部(20.1%)、左室来源共计64.5%;男性青年右室流出道34.4%,分支24.8%,三尖瓣18.4%,左室来源共计46.2%。年轻女性非孕妇右室流出道29.5%,二尖瓣25.2%,主动脉根部20.1%,左室来源共计60.5%;(2)孕妇PVCs起源部位不同电生理指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3)孕妇心电图ST-T改变较非孕妇、男性比例高(46.1%vs 12.6%vs 0%,p0.05),QTc间期延长(21%vs 10.9%vs 1.2%,p0.05),平均心率(89±11 vs 77±14bpm,p0.05)。结论孕妇室性早搏起源更多的来源于二尖瓣及左心室起源,伴随ST-T改变、QTc间期延长与静息心率增快。  相似文献   

7.
《内科》2016,(3)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MSM)人群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情况并进行疗效评估。方法选取进行ART 1年的HIV/AIDS病人89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及病毒载量抑制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89例HIV/AIDS病人基线CD4细胞计数为(233.9±151.5)个/μL;治疗3、6、9、12个月后的CD4细胞计数分别为(339.6±167.5)个/μL、(373.4±177.3)个/μL、(380.7±186.8)个/μL、(397.6±208.2)个/μL。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CD4细胞计数均高于基线CD4细胞计数(P均0.01);患者CD4细胞计数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F=13.517,P0.01)。ART 6个月后,基线CD4细胞计数水平50个/μL患者病毒载量抑制(20拷贝/m L)比例为50.00%,50~199个/μL、200~350个/μL、350个/μL患者病毒载量抑制比例分别为61.90%、60.71%、66.76%。基线CD4细胞计数不同水平病人病毒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T 12个月后,基线CD4细胞计数水平50个/μL患者病毒载量抑制比例为75.00%,50~199个/μL、200~350个/μL、350个/μL者病毒载量抑制比例分别为84.21%、80.76%、81.00%。基线CD4细胞计数不同水平病人的病毒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M人群中HIV/AIDS病人ART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病毒载量水平;对MSM人群HIV/AIDS病人开展ART有利于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清毒胶囊配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老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客观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80例行HAART的老年HIV/AIDS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HAART治疗,观察组在HAART的同时配合清毒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点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完全抑制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时,观察组与对照组CD4细胞计数分别为(388.6±61.2个/μL vs 350.4±59.6个/μL,P0.05),对照组较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观察组与对照组CD4细胞计数分别为(414.5±62.7个/μL vs 351.4±56.4个/μL,P0.05),观察组增幅超过60个/μL;病毒载量完全抑制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CD4细胞计数分别为(415.4±60.3个/μL vs 348.4±57.8个/μL,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病毒载量完全抑制率分别为95.0%vs 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生存质量总分,观察组各治疗时点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毒胶囊配合HAART治疗老年HIV/AIDS病人,既可重建免疫功能,保持病毒抑制率,又可提高生活质量及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根据性别和感染途径不同,研究分析55例原发性HIV感染者/AIDS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浆病毒载量和IL-2、sIL-2R、IL-6、IL-10、TNF-α、sTNFR-Ⅰ、Neopterin浓度.结果发现,HIV感染者中,女性患者CD3、CD4、CD8细胞高于男性,血浆病毒载量和IL-2、sIL-2R、IL-6、IL-10、TNF-α、sTNFR-I、Neopterin则低于男性,但彼此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AIDS病人中,女性患者CD4细胞(24/mm3)明显低于男性AIDS病人(135/mm3,P<0.001)和女性HIV感染者(381/mm3,P<0.001),血浆病毒载量和sIL-2R、TNF-α、sTNFR-I、Neopterin浓度高于男性病人,且与女性HIV感染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经性途径感染者(S组)的CD3、CD4、CD8细胞和血浆IL-10浓度经静脉吸毒(Ⅰ组)和血液途径(B组)感染者,且CD4细胞数各组间有明显差异(P<0.001和P<0.05),血浆病毒载量和sTNFR-Ⅰ、Neopterin浓度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女性HIV感染者可能较男性及经性和吸毒途径感染者较血液途径感染者容易发展成为AIDS,因此在选择进行抗病毒治疗时间时应考虑性别和感染途径的差异及其对病程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HIV/HCV重叠感染人群与HIV单独感染人群治疗前临床特征及免疫功能的差异,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HIV/HCV重叠感染患者59例、HIV单独感染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取患者治疗前外周血,检测其肝功能、血常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及HIV、HCV病毒载量,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HI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数量和功能.结果 HIV/HCV重叠感染率达60.8%.重叠感染组ALT、AST均明显高于HIV组(49.8 U/L比23.6 U/L,49.1 U/L比32.3 U/L,P值分别为0.000、0.013);重叠感染组PLT明显低于HIV组[(167.3±59.2)×109/L比(198.0±63.9)×109/L,P=0.040].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叠感染组HIV RNA定量为(4.046±0.541)lOglo拷贝/mL,低于HIV组的(4.394±0.507)log10拷贝/mL(P=0.018).重叠感染组对HIV-Gag全序列肽段的阳性孔斑点数(平均秩次30.85)较HIV组(平均秩次44.34)低,阳性孔数(4.60±5.52)低于HIV组(6.24±6.93),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叠感染组Alb与HCV病毒载量呈负相关(r=-0.540),CD4+与PLT呈正相关(P=0.000).结论 单采血浆感染HIV患者中,有较高的HIV/HCV重叠感染率和较低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在重型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伦理  周正仕 《肝脏》2007,12(5):371-373
目的探讨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在重型乙型肝炎病人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例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和10例健康的外周血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CD4 CD25 Treg)的水平,并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上述研究对象血中HBVDNA滴度。结果(1)重型乙型肝炎组外周血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的平均百分率为(2.63±0.83)%,较慢性乙型肝炎组的(4.15±1.17)%有显著差异(P<0.05),较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组及健康对照组则有极其显著差异(P均<0.01);(2)慢性乙型肝炎组外周血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与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及健康对照组,有显著的差异(P<0.05);无症状乙型肝炎携带者组外周血调节CD4 CD25 T细胞的百分率为(8.32±2.72)%,与健康对照组(8.10±2.65)%比较无差异;(3)重型乙型肝炎组外周血HBVDNA滴度为1.2×104拷贝/ml,与慢性乙型肝炎组(2.3×106拷贝/ml)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7.8×105拷贝/ml)相比较,有极其显著差异(P均<0.01);慢性乙型肝炎组外周血HBVDNA滴度与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相比,无差异;(4)无症状乙型肝炎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和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与HBVDNA滴度呈正相关。结论(1)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能抑制T细胞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反应,从而抑制乙型肝炎病毒诱导的对肝细胞的免疫攻击的发生;(2)不同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与HBVDNA滴度呈正相关,表明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数量对体内HBV载量具有较大的影响;(3)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在重型乙型肝炎的病情进展及病毒抑制清除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阵发性房颤终止后长间歇患者心电图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终止后长间歇患者窦性心律时心电图指标的特征及长间歇可能的机制。方法阵发性房颤的患者170例,根据房颤发作终止后是否出现≥2 s的RR长间歇,分为长RR间歇组(长间歇组)70例和无长RR间歇组(对照组)100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房颤病史、基础疾病、黑矇或晕厥的发生率、心脏超声学指标、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情况的差异。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窦性心律时的心电图指标,包括24 h窦性平均心率、静息心率、Ⅱ导联P波时限和振幅、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QTc间期、ST段形态、T波形态、有无传导异常、有无右束支和左束支传导阻滞、有无Brugada波和J波。结果两组患者黑矇或晕厥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01);两组患者的窦性24 h平均心率、窦性静息心率、PR间期、QT间期及QTc间期的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终止后窦性心律时心电图出现心率减慢、PR间期延长、QT间期和QTc间期延长者有出现阵发性房颤终止后长间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QTc间期对冠心病(CHD)病人心肌缺血发作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疑似CHD心肌缺血病人152例,均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发作组(88例)和对照组(64例),分析ST段、QTc间期对CHD心肌缺血发作的预测价值。结果发作组男性比例、年龄、糖尿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段基线时,发作组和对照组心率、P波时限、QRS时限、PR间期、ST段、QT、QTc间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段严重压低时,发作组QT、QTc间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测CHD心肌缺血发作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方面,ST段联合QTc间期明显高于二者单独预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D心肌缺血发作与男性、年龄、糖尿病、ST段、QTc间期等有关,ST段、QTc间期可作为预测CHD心肌缺血发作的重要参考指标,二者联合可提高预测CHD心肌缺血发作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准确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12导动态心电图在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S)动态监测中的作用。方法 LQTS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9例,监测动态心电图,动态评价静息和运动中QTc间期和QT离散度(QTcd)的变化以及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 LQTS组,最大QTc0.60±0.07s,正常对照组,最大QTc0.45±0.03s(p<0.05);平均QTc0.52±0.05s而对照组为0.42±0.02s(p<0.05);QTcd0.17±0.07s而对照组为0.06±0.04s(p<0.05)。LQTS组1例尖端扭转型室速发作,发作前可见T波电交替现象。5例患者监测动态心电图4~9年,QTc间期和QTc离散度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LQTS患者,QTc均明显延长,QTcd明显增加,且不受心率影响;长期监测动态心电图没有发现QTc的逐年变化,病情加重期间动态心电图记录到T波电交替和尖端扭转型室速。动态心电图是LQTS的评估、监测必不可少的无创性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正常体重、正常糖耐量的男性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初治患者,其胰岛β细胞的功能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50例正常体重、正常糖耐量的男性初治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病例组),与50例同期同年龄正常体重、正常糖耐量的男性非HIV感染者/AIDS病人(对照组),其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的差异。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找寻影响正常体重正常糖耐量男性HIV初治患者HOMA-β的主要因素。结果 1)在年龄相近的情况下,病例组HOMA-IR、HOMA-β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67、5.011,P值分别为0.004、0.000);2)无论是病例组还是对照组,HOMA-IR、HOMA-β均与年龄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09、-0.324、0.509、-0.358,P值分别为0.003、0.024、0.001、0.011);3)病例组HOMA-IR与病毒载量呈负相关(r=-0.474,P=0.003),HOMA-β与病毒载量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r=0.368,P=0.077),两者均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无相关关系;4)控制年龄后偏相关分析显示,病例组HOMA-IR仍与病毒载量呈负相关(r=-0.597,P=0.024),HOMA-β仍与病毒载量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r=-0.668,P=0.091);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病毒载量是病例组HOMA-IR的独立影响因素,而年龄则是HOMA-β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即使是青年、体重正常、糖耐量正常、胰岛素抵抗并不明显的初治男性HIV感染者/AIDS病人,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均较普遍;HIV病毒载量高低均会对该类人群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产生负性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不同病程状态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HIV总脱氧核糖核酸(DNA)情况及特点。方法分四组纳入HIV/AIDS病人进行横断面研究,四组分别为长期不进展组(组1),低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未治疗组(组2),高CD4细胞未治疗组(组3)和成功治疗组(组4)。使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进行总DNA的定量检测。结果四组共纳入161例病例,其总DNA中值(四分位数)为229.0(83.0~492.0)拷贝/106细胞。四组的总DNA中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647,P=0.005),组3为111.1(45.4~393.4)拷贝/106细胞,组2为339.6(166.1~637.4)拷贝/106细胞。组2与另外三组的总DNA中值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组2与组1(Z=-2.601,P=0.009)、组2与组3(Z=-2.225,P=0.026)、组2与组4(Z=-2.138,P=0.033),其他各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病毒载量与总DNA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506,P=0.000),但个别病例的病毒载量(VL)为0拷贝/mL而总DNA却很高,也有病例的总DNA低但VL值很高。结论不同病程状态HIV/AIDS病人的总DNA差异显著,总DNA能够为监测患者的机体状况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中国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接受二线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RRT)3年的疗效评价。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一线HAART失败的转入二线HAART的89例HIV/AIDS病人进行随访,评估HAART后3年的病毒学和免疫学疗效及临床结局。结果 89例HIV/AIDS病人中位年龄37岁;男性88例,占98.88%;男男性行为途径感染69例,占77.53%;接受二线HAART中位时间为30个月。二线治疗基线时HIV病毒载量中位值为4.51Log,治疗后6、12、24和36个月,HIV病毒载量50拷贝/mL的比例分别为69.74%、79.41%、93.62%和92.59%,HIV病毒载量400拷贝/mL的比例分别为92.11%、95.59%、95.74%和96.30%。二线基线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为(167.18±144.93)个/μL,治疗后6、12、24和36个月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至(276.27±143.66)个/μL、(329.47±151.05)个/μL、(420.71±145.27)个/μL和(531.27±209.32)个/μL,上述各个时间点的CD4细胞计数与治疗前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随访结束时,仅1例病人发生病毒学失败,4例发生低病毒血症。结论一线治疗失败病人更换以克力芝为基础的二线HAART方案,可获得良好的长期持续病毒应答和免疫重建,在保证服药依从性基础上,不容易发生二线治疗失败。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患者CD8 T细胞激活分子CD38、人类白细胞Ⅱ类抗原(HLA-DR)与血浆HIV载量的相关性,分析用CD8 CD38 、CD8 HLA-DR 的比例替代HIV载量的可行性。方法采集1998—2006年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初诊的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236例和56名同期健康献血员的抗凝静脉血,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8 T细胞分别表达CD38和HLA-DR的比例,用分支DNA技术(bDNA)检测血浆病毒载量(VL)。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别预测VL>1×103拷贝/mL、>1×104拷贝/mL和>1×105拷贝/mL时CD8 CD38 、CD8 HLA-DR 比例的临界值范围。结果236例患者的CD4 T细胞计数138(16,262)×106/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D8 T细胞计数618(353,87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 CD38 、CD8 HLA-DR 的比例分别为85.4%(72.5%,92.2%)和40.3%(17.5%,59.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HIV载量的相关性分别为0.429(P<0.01)和0.282(P<0.01)。用CD8 CD38 >80.4%预测VL>1×103拷贝/mL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0.6%和75.0%;用CD8 HLA-DR 预测VL>1×105拷贝/mL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78.7%和81.4%。结论对HIV感染或AIDS初诊的患者可以尝试用CD38和HLA-DR激活亚群来预测血浆HIV载量,这种替代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国初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体内病毒载量水平及其与细胞免疫水平和年龄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从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开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数据,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在上海初治HIV感染者1 056例,病毒载量检测率64.6%。病毒载量的中位数为31 221拷贝/mL,21.0%的感染者(222人)病毒载量 10万拷贝/mL,年龄 50岁和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200个/μL的HIV感染者中,病毒载量 10万拷贝/m L的占比分别较≤50岁和CD4细胞 200个/μL的高。HIV感染者对非核苷类药耐药率9.28%,病毒载量 10万拷贝/m L的原发非核苷类耐药占比与病毒载量较低人群无差异。结论初治HIV感染者中高病毒载量的HIV感染者比例高,中位病毒载量高,CD4细胞计数≤200个/μL是高病毒载量的预测因素。建议使用整合酶或蛋白酶抑制剂作为第三种药物,减少治疗失败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显性预激射频消融前后PR间期的变化。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6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行射频消融治疗的预激综合征患者120例,复发12例,检测患者消融前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消融后以及半年随访后心电图参数。结果患者依据旁路定位分为4组,另选健康对照1组。消融前,4预激综合征组超声心动图各腔室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的PR间期、QRS间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消融术后,4预激综合征组心电图心率、QRS间期、QTc间期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4、0.353、0.534);5组PR间期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B型预激组最长,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A、B隐匿性组最短。消融术前,预激综合征复发患者心电图心率、QTc间期与初发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0、0.234);而两者的PR间期、QRS间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消融术后,预激综合征复发患者心电图心率、QRS间期、QTc间期与初发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9、0.855、0.895);而两者的PR间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显性预激消融术后△PR间期、△QRS间期呈正相关性(r=0.734,P0.05)。结论房室旁路快速下传可干扰房室结的功能,这种影响与旁路定位有关,并且房室结的传导功能随着旁路传导功能消失可逐步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