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40例食管癌组织中仅型叶酸受体(FOLRl)基因表达及ABO血型相关性。方法收集40例新鲜食管癌,分析其ABO血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及即时定量逆转录PCR检测癌组织及及癌旁组织FRcL的表达。结果经IHC检测食管癌组织20%呈(±),癌旁组织50%呈(±),10%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8,P〈0.01);RealTimeRT—PCR提示癌组织低表达FOLR1,与癌旁组织(F=53.247,P=0.000)、正常食管黏膜组织(F=116.500,P=0.00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管癌患者ABO血型与FOLR1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647,P〉0.05)。结论食管癌灶与癌旁组织相比FOLR1基因表达降低;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中FR仪的表达水平对判断食管癌肿瘤病变范围和指导确定手术治疗范围具有一定意义;ABO血型对FRoL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microRNA-375、AEG-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5月经胃镜检查并经病理诊断的食管癌患者70例,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食管癌组及其癌旁组织中miR-375及AGE-1的表达,初步探讨miRNA在食管癌中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二者相关性。结果:miR-375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 0. 05),食管癌组织中AEG-1 mRNA表达较癌旁组织升高(P 0. 05),食管癌组织中miR-375与AEG-1mRNA呈负相关(r=-0. 369,P=0. 045,P 0. 05)。结论:与癌旁组织相比,组织中miR-375表达降低。miR-375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miR-375调控AEG-1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癌旁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感染情况及感染后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80例食管鳞癌和对应80例癌旁正常鳞状上皮组织及8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HPV感染情况,采用χ2检验分析HPV感染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结果]80例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HPV感染阳性率分别为42.5%、25%、13.75%.统计学结果显示食管癌组与癌旁正常鳞状上皮组及正常食管黏膜组HPV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06,P<0.05).[结论]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中存在HPV感染,HPV感染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半胱氨酸富集蛋白61(Cyr61)及CD25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68例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食管癌组)、癌旁组织(癌旁组)和6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病变组织(对照组)中的MMP-2、Cyr61及CD25,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食管癌组中MMP-2、Cyr61和CD25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35%( 56/68)、73.53% (50/68)和89.71%(61/68),与癌旁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组织中MMP-2、Cyr61和CD25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T分期、N分期和M分期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的分化程度中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2、Cyr61及CD25在食管鳞癌中均有高表达,对其进行检测对了解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l00A9蛋白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31例大肠腺瘤组织,53例大肠癌组织及癌旁大肠组织中Sl00A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癌旁大肠组织中S100A9蛋白不表达;在大肠腺瘤组织中S100A9蛋白的表达率为25.8%(8/31);在大肠癌组织中Sl00A9蛋白的表达率为71.7%(38/53);与癌旁大肠组织、大肠腺瘤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A9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其它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结论S100A9蛋白可能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可能为新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l00A9蛋白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31例大肠腺瘤组织,53例大肠癌组织及癌旁大肠组织中Sl00A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癌旁大肠组织中S100A9蛋白不表达;在大肠腺瘤组织中S100A9蛋白的表达率为25.8%(8/31);在大肠癌组织中Sl00A9蛋白的表达率为71.7%(38/53);与癌旁大肠组织、大肠腺瘤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A9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其它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结论S100A9蛋白可能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可能为新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马颖光 《中国保健》2008,16(9):270-271
目的探讨Smac的表达及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mac在食管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Smac在食管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组织(P<0.05).Smac表达与癌组织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结论Smac在食管癌组织中异常表达,有望成为食管癌诊断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张艳  陈晓  廖如奕 《职业与健康》2014,(2):190-192,195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食管癌的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在肿瘤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9月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切除并存档的食管癌组织标本40例,癌旁组织标本20例。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食管癌组织及癌旁食管上皮组织中MIF的表达情况。结果组织中MIF阳性表达在食管癌组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F的表达和肿瘤部位、肿瘤直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等均无明显相关(P〉0.05),与食管癌患者的肿瘤浸润范围、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MIF在食管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的浸润范围、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相关,MIF可以作为一种诊断食管黏膜癌变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Vasohibin-1、VEGF-A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为治疗食管癌提供新的方向和靶点。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食管癌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均为手术切除标本,且经过本院病理科确诊,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Vasohibin-1及VEGF-A、MVD的表达情况,研究其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意义。结果食管癌组织中Vasohibin-1及VEGF-A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Vasohibin-1及VEGF-A的mRNA表达(P0.05);食管癌组织中Vasohibin-1及VEGF-A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其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P0.05);食管癌组织MVD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VEGF-A的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远处转移、分化程度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和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 Vasohibin-1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2种肿瘤修复基因人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与错配修复基因1(hMLH1)在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癌组织及其远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程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RT-PCR)检测48例哈萨克族食管癌切除标本中MGMT与Hmlh1 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48例食管癌癌组织中,MGMT mRNA表达阳性42例,阳性率为87.5%;正常组织者中34例,阳性率为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2,P0.05);hMLH1 mRNA表达阳性38例,阳性率为79.2%,正常组织中23例,阳性率为4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56,P0.05);MGMT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等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hMLH1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肿瘤分期等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哈萨克族食管癌组织中MGMT与hMLH1表达呈正相关(k=0.560,P0.05)。结论 MGMT与hM-LH1在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发生、进展、转移等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7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17β-HSD)5在乳腺癌和癌旁非恶性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该实验选取2004年1月~2007年5月进行乳腺癌手术病人的乳腺癌组织及癌旁非恶性乳腺组织76例,全部为女性。运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测定17β-HSD 5在乳腺癌及同一患者癌旁非恶性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并采用统计学方法探讨该酶的表达与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17β-HSD 5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44%,在癌旁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7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8 6,P=0.005 3)。癌旁组织中17β-HSD 5表达与患者年龄(r=0.347 63,P=0.0134)、月经状态(r=0.398 59,P=0.004 6)、ER(χ2=9.083 5,P=0.0026)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与癌旁组织中PR(χ2=7.487 1,P=0.006 2)呈负相关。在乳腺癌组织中,没有发现该酶与患者年龄、月经状态、ER、PR、AR、P185、肿瘤分期、肿物大小以及阳性淋巴结数量之间的相关性。结论:17β-HSD 5在癌旁组织中阳性率明显高于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并且AR在癌旁组织与癌组织也有同样的差异,表明17β-HSD 5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也间接说明了雄激素通过AR而发挥了在乳腺组织中的保护作用。绝经后妇女17β-HSD 5表达明显高于绝经前妇女,这也反应绝经后妇女局部组织中雄激素代谢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转录因子Foxp3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肺癌肿瘤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检测手术前后、不同病理分期、不同组织类型肺癌患者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Foxp3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Foxp3基因在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外周血(t=5.978,P<0.01),外周血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t=2.111,P<0.05);临床Ⅲ期患者的表达量较Ⅰ、Ⅱ期显著升高(t=2.437,P<0.05);手术后外周血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2.404,P<0.05)。结论Foxp3基因表达上调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手术切除肿瘤有利于术后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上皮钙依赖黏附蛋白(E-cadherin,E-cad)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联合检测100例非小细胞肺癌和16例癌旁组织中PCNA、E-cad的表达及与NSCLC转移的关系.结果 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与NSCLC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E-cad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阳性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与肿瘤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E-cad与PCNA的表达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结论 PCNA高表达、E-cad低表达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能促进了NSCLC的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GATA6蛋白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4(STAT4)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5年8月收治的156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156份癌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行GATA6与STAT4蛋白的检测.采用X2检验分析GATA6与STAT4蛋白表达与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方法检测榆林市神木县医院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确诊的10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新鲜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及其对应的癌旁2 cm组织标本中MALAT1的表达,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以及诊断价值和预后关系。结果 MALAT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子宫内膜癌旁组织(P0.05);MALAT1在子宫内膜癌高、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中的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LAT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以及血管侵袭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AUC=0.7314(95%CI,0.6141~0.8487;P0.05);MALAT1高表达和低表达组在总生存时间OS(χ2=7.269,P0.05)及无进展生存时间PFS(χ2=5.182,P0.05)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在子宫内膜癌中是高表达的,可以作为子宫内膜癌的新型生物标记物和诊断靶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TOR、p-mTO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及Western印迹方法研究90例乳腺组织中mTOR、p-mTOR的表达,其中乳腺癌组织5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5例、浸润性特殊乳腺癌10例,浸润性小叶癌14例,浸润性导管癌21例);乳腺良性病变40例。结果 mTOR在乳腺癌的阳性表达率为64.00%(32/50),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χ2=0.128,P>0.05),但与乳腺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显著(χ2=7.758,P<0.05);p-mTOR在乳腺癌的阳性表达率为72.00%(36/50),与癌旁组织和乳腺良性病变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11.055、3.927,均P<0.05)。此外,mTOR、p-mTOR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χ2值分别为4.271、6.913,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无关(χ2值分别为0.298、0.613、0.539、0.094,0.010、0.105、2.797、0.206,均P>0.05)。结论 mTOR、p-mTOR在乳腺癌中表达增加可能与乳腺癌发生及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其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CD44和p-AKT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30例宫颈石蜡包埋组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30例宫颈癌及癌旁宫颈组织中CD44和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用χ2和t检验分析CD44和p-AKT蛋白在宫颈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宫颈癌癌变过程中CD44和p-AKT蛋白表达阳性率呈递增趋势(P=0.001,P=0.003);CINⅢ及原位癌组与宫颈癌组CD44和p-AKT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P=0.048)。CD44和p-AKT蛋白表达阳性率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无明显相关性,但均与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相关(P(CD44)=0.037,P(CD44)=0.001;P(p-AKT)=0.018,P(p-AKT)=0.002)。p-AKT蛋白的表达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P=0.023)。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宫颈癌组织中CD44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2,P=0.003)。结论:CD44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提示了从CIN向宫颈癌转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基因在哈萨克族食管癌和正常组织的表达及与病理特征关系,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在45例哈萨克族食管癌癌组织及其远端正常组织中检测MMP-1与MMP-7基因的表达。结果在45例食管癌组织中,MMP-1、MMP-7基因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56%和73.33%,在远端正常组织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5.56%和31.11%,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1表达与TNM分期有关,MMP-7表达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MP-1与MMP-7基因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 MMP-1和MMP-7在哈萨克族食管癌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两者之间具有协同作用,促进食管癌发病进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转录因子Foxp3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肺癌肿瘤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检测手术前后、不同病理分期、不同组织类型肺癌患者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Foxp3基因在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外周血(t=5.978,P〈0.01),外周血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t=2.111,P〈0.05);临床Ⅲ期患者的表达量较Ⅰ、Ⅱ期显著升高(t=2.437,P〈0.05);手术后外周血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2.404,P〈0.05)。结论Foxp3基因表达上调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手术切除肿瘤有利于木后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