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对农村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1 - 3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抽取河南省郑州市农村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的患者472例,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电子健康素养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农村老年人的影响因素。结果 农村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总得分为(13.76±7.30)分,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男性(t = 8.940,P<0.001)、60~69岁(t = 29.983,P<0.001)、学历为高中,中专(t = 49.435,P<0.001)、月收入>2 000元(t = 40.342,P<0.001)、已婚(t = 15.309,P<0.001)、其他居住状况(t = 13.169,P = 0.002)、慢性疾病(t = - 5.453,P<0.001)、上网方式(t = 94.633,P = <0.001)、使用网络的频率(t = 66.918,P<0.001)共9个因素对农村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得分有影响,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β = - 2.676)、年龄(β = - 0.910)、婚姻状况(β = - 0.508)、使用网络的频率(β = -2.222)是农村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论 农村老年人电子健康水平素养较低,其影响因素较多,医务人员应该采取有效的辅助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桂西地区老年人生命质量状况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桂西地区抽取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2 000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 - 36)、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 - C)进行问卷调查。运用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数据。结果 桂西地区老年人生命质量的情感职能维度得分高于中国常模,其他维度的得分均显著低于中国常模(t = - 4.287,P<0.05)。健康生活方式的老年人生命质量总分高于不健康生活方式的老年人(t = - 7.439,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老年人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慢性病(β = 0.340,P<0.001)、婚姻状况(β = - 0.040,P = 0.049)、健康促进生活方式(β = 0.131,P<0.001)、年龄(β = - 0.110,P<0.001)、文化程度(β = 0.046,P = 0.033)。结论 桂西地区老年人生命质量水平还有待提高,相关部门应从老年人慢性病防治、医疗养老保障、健康教育、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等多方面采取相关措施,改善桂西地区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18年西藏自治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自评健康情况及影响因素,结合2013年数据分析老年人健康趋势,对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制定西藏自治区健康老龄化相关的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2018年对1 735名60岁及以上的西藏自治区老年人进行健康情况调查,运用χ2检验、t检验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将主要指标与2013年调查数据进行纵向对比。结果 2018年西藏自治区老年人自评健康得分为(56.53±11.18),低于2013年得分,性别(女性,β = - 4.076,t = - 4.344,P<0.001)、年龄(β = - 0.197,t = - 3.233,P = 0.001)、地区(一般地区,β = -11.587,t = - 9.804,P<0.001;较差地区,β = -5.855,t = - 3.73,P<0.001)、就业(未在业,β = - 7.385,t = - 7.859,P<0.001)、饮酒(过去30天内喝过,β = 3.410,t = 2.882,P = 0.004)、家庭人均年收入(高收入,β = 3.241,t = 2.897,P = 0.004)、每周锻炼情况(3次及以上,β = 6.308,t = 6.128,P<0.001)、体检(否,β = - 3.725,t = - 3.808,P<0.001)、BMI(偏低,β = - 3.928,t = - 2.427,P = 0.015)、失能(是,β = - 4.185,t = - 4.264,P<0.001)和慢性病(是,β = - 7.523,t = - 7.727,P<0.001)是自评健康得分的影响因素。结论 西藏自治区老年人自评健康较差且有下降趋势,需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促进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重庆市基层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离职意愿等情况,探究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基层人才流失提出建议。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52家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离职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则采用单因素分析 结果 重庆市基层医务人员工作压力较大(3.57±0.86);工作满意度总体情况较好(3.36±0.78),但工作回报满意度低(3.12±0.91);26.13%的医务人员有离职意向,离职意愿平均得分为(2.77±1.09)。区县经济水平(β = - 0.066, P<0.001)、年龄(β = -0.023, P<0.001)、行政职务(β = 0.108, P = 0.001)、学历(β = 0.043, P = 0.022)、职称(β = 0.046, P = 0.012)、工作回报满意度(β = - 0.343, P<0.001)、医院组织管理满意度(β = - 0.208, P<0.001)、医院内工作环境满意度(β = - 0.152, P<0.001)及工作压力(β = 0.195, P<0.001)是影响医务人员离职意愿的重要因素。结论 应以提高薪资福利为重点,特设基层职称晋升体系,加强社会支持,拓宽引才渠道,尤其是对全科医生的引进,从而改善基层人才流失问题。  相似文献   

5.
宋晓启  魏万宏    李莹 《现代预防医学》2020,(8):1447-1450
目的 分析儿科医护人员遭受职业暴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提升儿科医护人员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对河南省522名儿科医护人员遭受职业暴力和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对资料进行处理。结果 60.7%的儿科医护人员在过去1年内曾遭受职业暴力。儿科医护人员生活质量的各领域中,生理领域得分为(12.09±2.30),心理领域为(11.98±2.33),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分别为(12.84±2.00)和(10.32±2.57)。回归分析显示,儿科医护人员遭受职业暴力频度对生活质量的生理领域(β = - 0.222,P<0.001)、心理领域(β = - 0.181,P<0.001)、社会关系领域(β = - 0.112,P = 0.014)、环境领域(β = - 0.289,P<0.001)均有消极的预测作用。结论 儿科医护人员遭受职业暴力的风险高,是儿科医护人员生活质量水平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中国社区养老服务供需现况,分析养老服务供需差异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实现供需匹配和高质高效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供政策依据。方法 采用χ2检验描述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供需分布状况,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不同社区养老服务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影响,并采用Hosmer and Lemeshow检验诊断模型性能。结果 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供需关系差异明显,经济水平富有(OR = 11.024,P<0.001)、年龄的增长(OR = 0.568,P<0.001)、医保类型为城镇居民(OR = 1.216,P<0.05)、自评健康非常好(OR = 20.455,P<0.001)、无抑郁症状(OR = 2.124,P<0.001)、个人护理服务(OR = 1.169,P<0.05)以及医疗保健教育服务(OR = 1.237,P<0.05)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正向促进因素。结论 社区养老服务的建设需各部门与社区协调同步,加强社区个人护理服务水平,同时增加保健教育的财政投入,加大医疗保健教育服务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疆牧业地区居家照护质量在老年人失能程度与非正式照护时间间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家庭照护质量量表及居家照护时间评估量表对335名新疆牧业地区哈萨克族失能老年人及其主要非正式照护者进行问卷调查,回归分析检验居家照护质量及其3个维度在老年人失能程度与非正式照护时间间的效应关系。结果 (1)居家照护质量在老年人失能程度与照护时间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2.40%,其中“家庭照护质量”维度中介效应最大,占总效应的14.22%。(2)居家照护质量在老年人失能程度与照护时间间具有显著调节效应,交互作用项β = - 0.128(P<0.001),△R2 = 0.013(P<0.001),其中“照护者质量”对老年人失能程度与非正式照护时间关系调节作用最强;“照护者质量”ד老年人失能程度”交互作用项β = -0.119(P<0.001),△R2 = 0.012(P<0.001)。结论 新疆牧业地区居家照护质量在老年人失能程度与非正式照护时间之间起一定调节作用和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孕妇生活满意度和家庭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家庭关怀指数量表对2020年5—8月到昌邑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就诊的446名孕妇的生活满意度及家庭功能情况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16份。使用SPSS 24.0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单因素分析、相关性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孕妇的生活满意度和家庭功能情况良好,得分分别为(27.214±5.408)和(8.978±1.831)分。生活满意度在年龄(t = 2.028,P = 0.043)、夫妻关系(F = 9.613,P<0.001)、婆媳关系(F = 15.923,P<0.001)、居住环境满意度(F = 29.145,P<0.001)、体育锻炼(F = 4.246,P = 0.015)、睡眠质量(F = 7.590,P<0.001)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家庭功能在家庭人数(F = 4.519,P = 0.012)、夫妻关系(F = 11.540,P = 0.001)、婆媳关系(F = 14.093,P<0.001)、居住环境满意度(F = 12.290,P<0.001)、文化程度(F = 12.957,P<0.001)、职业(F = 5.524,P = 0.001)、月收入(t = 1.979,P = 0.049)、睡眠质量(F = 4.665,P = 0.007)和饮食规律性(F = 7.840,P = 0.004)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家庭功能总分及各项目分与生活满意度得分呈正相关(r = 0.279 ~ 0.375,P<0.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其他变量后,家庭功能能够有效预测孕妇的生活满意度(β = 0.841,P<0.001)。结论 家庭功能能够影响孕妇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体育活动对青少年内化问题行为的直接影响以及自尊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问卷(PARS - 3)、Achenbach青少年自评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少年儿童身体自尊量表对北京市41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参加中等和大量体育活动的青少年表现出较高的整体自尊和身体自尊(F = 5.294,P<0.01;F = 18.134,P<0.001),较少的退缩行为和焦虑抑郁(F = 10.809,P<0.001;F = 4.274,P<0.05)。(2)整体自尊在体育活动和退缩行为间起部分中介效应(β = - 0.112,P<0.05),身体自尊起完全中介效应(β = - 0.084,P>0.05);整体自尊和身体自尊在体育活动和焦虑抑郁间起完全中介作用(β = - 0.052,P>0.05;β = - 0.017,P>0.05)。(3)整体自尊和身体自尊在体育活动和内化问题行为间起完全中介作用(β = - 0.023,P>0.05;β = - 0.006,P>0.05)。结论 青少年参加适量体育活动会提高自尊,最终降低内化问题行为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健康素养视角下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现状及干预因素,为糖尿病患者更好实现自我管理提供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7—10月对某市3所综合型医院内分泌科门诊的35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通过一般资料调查表、糖尿病健康素养量表、2型糖尿病病耻感量表进行数据收集,结果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区别对待、责怪和评判、自我耻辱病耻感得分依次为(16.45±5.02)分、(18.27±6.06)分、(17.23±6.85)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健康素养、健康教育、居住类型为三个维度共同的影响因素,病程和治疗方式是责怪和评判病耻感与自我耻辱病耻感的共性影响因素,付费类型(β = - 0.139,t = - 2.797,P = 0.005)、居住地(β = - 0.204,t = - 3.865, P<0.001)、婚姻状况(β = - 0.116,t = - 2.313, P = 0.021)、并发症数量(β = 0.110,t = 2.348, P = 0.019)为区别对待病耻感的独特影响因素,经济负担(β = 0.088,t = 2.065, P = 0.040)为责怪和评判病耻感的独特影响因素,性别(β = 0.120,t = 2.833, P = 0.005)为自我耻辱病耻感的独特影响因素。各个维度中,除并发症数量、经济负担、治疗方式、病程、性别正向预测病耻感,其余均可负向预测糖尿病病耻感。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中等偏上,从提升健康素养视角出发,提供个性化干预措施减低病耻感,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出四川省某市三个区县773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包括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量表(SQLS)、社会支持量表(SSRS)、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生活行为方式调查表等,通过单因素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结果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SQLS总分为(24.92±13.98)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年龄≥66岁(β=3.942,P=0.001)、城镇户口(β=-7.890,P<0.001)、职业状态为待业/下岗(β=5.267,P<0.001)或其他(β=9.317,P<0.001)、医疗保险类型为其他(β=5.922,P<0.001)、躯体健康差(β=11.498,P<0.001)、生活满意度一般(β=6.092,P<0.001)或不满意(β=15.670,P<0.001)、过去一年存在自杀想法(β=9.280,P=0.001)、购买药物费用为自费(β=-6.041,P<0.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郑州市242例老年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社会疏离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0年8月—2021年6月,便利选取242例老年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采用自主参与问卷(IPA)、社会关系质量问卷(SRQS)、改良Barthel指数(MBI)、一般疏离感量表(GAS)、结直肠癌一般资料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社会疏离总分(43.73±11.71)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文化程度、术后时间、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参与、社会关系质量是社会疏离的影响因素(均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51.3%。其中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β=-3.284,t=-2.970,P=0.003)、术后时间≥1年(β=-3.726,t=-2.836,P=0.005)、日常生活能力高(β=-0.280,t=-3.951,P<0.001)、社会关系质量好(β=-0.682,t=-12.663,P<0.001)是社会疏离的保护因素;女性(β=2.631,t=2.071,P=0.040)、社会参与少(β=2.804,t=3.227,P<0.001)是社会疏离的危险因素。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海南省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和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均衡地理、经济等情况选取海南省4个市县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EQ-5D-5L量表中不同维度出现问题的影响因素,用Tobit回归分析海南省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EQ-5D-5L中健康效用值中位数为0.907(0.782,1)。生命质量的五个维度中“疼痛或不舒服”(52.0%)和“焦虑或沮丧”(46.7%)维度存在问题占比较高。Tobit回归表明,年龄(β=-0.042,P<0.05)、婚姻状态(β=-0.030,P<0.01)、文化程度(β=0.039,P<0.01)、医保类型(β=0.071,P<0.01)、BMI值(β=0.049,P<0.01)、病程(β=-0.003,P<0.05)、疾病危害知晓情况(β=-0.075,P<0.000)、是否患有慢性肾脏疾病(β=0.076,P<0.05)、是否患有心力衰竭(β=0.132,P<0.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四川省七类癌症患者住院费用情况,为我国医疗控费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在四川省范围内,采用分层抽样抽取12家三级甲等医院,收集2018—2020年肺、乳腺、大肠、胃、食管、肝和宫颈7类癌症患者住院病案首页数据,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影响住院费用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收集癌症住院患者共26 323例,食管癌、结直肠癌和胃癌次均住院费用较高,住院费用均值都在3万元以上,排在前三位。不同癌症类型(β=-0.092,t=-5.611,P<0.001)、住院天数(β=0.709,t=56.511,P<0.001)、是否手术(β=0.701,t=64.495,P<0.001)、医院类型(β=-0.088,t=-4.991,P<0.001)、疾病转归(β=-0.262,t=-17.08,P<0.001)、地区(β=0.073,t=5.989,P<0.001)是癌症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论 通过加强医院综合管理缩短住院天数,可降低癌症患者的住院费用,减轻癌症给患者及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认知功能与老年抑郁的关系,探讨社会参与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 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利用分层回归模型分析我国老年人认知功能与抑郁的关系,并引入社会参与作为调节变量,形成调节模型,通过该模型探究认知功能对抑郁水平的影响方向及大小。结果 认知功能(r=-0.199,P<0.001)、社会参与(r=-0.126,P<0.001)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认知功能与社会参与呈显著正相关(r=0.325,P<0.001)。社会参与在老年人认知功能和抑郁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β=-0.037,P<0.05)。结论 认知功能能够负向预测老年人的抑郁水平,社会参与在认知功能与抑郁水平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四川省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四川省癌症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招募20 101名四川省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特征研究对象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的差异,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的相关因素。结果 20 101名研究对象中,应答条目数共计442 222条,其中知晓的条目数305 934条,总体知晓率为69.18%。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1.097,t=12.774,P<0.001)、肿瘤筛查或防癌体检(β=0.663,t=12.530,P<0.001)、文化程度(β=2.117,t=22.604,P<0.001)、家庭人均月收入(β=0.525,t=8.879,P<0.001)、肿瘤家族史(β=-0.591,t=-9.832,P<0.001)、职业(β=-1.301,t=-12.538,P<0.001)是影响居民知晓率的因素。结论 四川省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居民对于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存在“重医轻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安徽省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病风险知识 (heart disease risk knowledge,HDRK)掌握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安徽省781位T2DM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单因素方差和多元回归分析T2DM患者HDRK得分及影响因素。结果 T2DM患者HDRK得分(17.61±2.68)(P<0.05),糖尿病态度得分(99.26±8.02)(P<0.05)。回归分析显示:职业 (OR = 1.203, 95% CI:0.126~2.637, P<0.001)、病程(OR = 3.338, 95% CI:3.313~13.105, P<0.001)、糖尿病家族史(OR = 1.178, 95% CI:0.450~2.030, P<0.001)、冠心病史(OR = 2.457, 95% CI:1.920~4.660,P<0.001)、高脂血症史 (OR = 1.244, 95% CI:0.659~2.462, P<0.01)和糖尿病态度 (OR = 2.826,95% CI:1.565~2.964,P<0.001) 是影响T2DM患者HDRK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HDRK不足的T2DM患者,医务人员应重视HDRK健康教育,提升其对心脏病风险的认知,预防或减缓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海南省社区居家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精准供给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海南省10个市县2 346例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的因素。结果 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总得分为(39.96±4.71),其中,医疗保健服务需求子维度得分最高(13.35±2.21);社会参与需求子维度得分最低(7.70±1.3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t = - 2.892)、年龄(F = 54.328)、户籍类型(t = - 2.749)、户籍地(t = 2.604)、婚姻状况(t = - 4.869)和文化程度(F = 10.823)对长期照护服务需求总得分有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β = 0.530,95%CI:0.150~0.910)、年龄(β = 1.175,95%CI:0.908~1.443)、户籍类型(β = 0.463,95%CI:0.074~0.852)、户籍地(β = - 0.691,95%CI: - 1.356~ - 0.026)和婚姻状况(β = 0.620,95%CI:0.098~1.142)是长期照护服务需求总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不同特征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具有差异性,应以多样化多层次需求为导向,实现社区居家长期照护服务的精准化供给。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的社会支持、负性情绪与消极应对的关系。
  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量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四川省某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唯一定点医院1 372名一线抗疫医务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变量之间的关系,采用Bootstrap方法检验负性情绪在社会支持和消极应对中的中介效应。
  结果  医务人员社会支持评分为(41.51 ±9.13)分,负性情绪评分为(0.52 ±0.40)分,消极应对评分为(0.80 ±0.56)分。年龄越大、工作年限越久的医务人员所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所表现出的负性情绪越低,也更不容易采取消极应对的方式(P < 0.05)。女性医务人员比男性医务人员更容易出现负性情绪和采取消极应对的方式(P < 0.05)。护士的负性情绪要高于医生和医技人员(P < 0.05)。社会支持与负性情绪(r=-0.172,P < 0.01)、消极应对(r=-0.082,P < 0.01)呈负相关,负性情绪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0.427,P < 0.01)。社会支持得分负向预测负性情绪(β=-0.306,P < 0.01)和消极应对(β=-0.077,P < 0.01)。社会支持对负性情绪的效应显著[β=-0.181,95%置信区间为(-0.238~-0.124),t=-6.278,P < 0.001];负性情绪对消极应对的效应显著[β=0.188,95%置信区间(0.166~0.210),t=16.733,P < 0.001];社会支持对消极应对的直接效应不显著[β=-0.004,95%置信区间为(-0.028~0.020),t=-0.733,P=0.760]。负性情绪在社会支持与消极应对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占总效应的89.5%。
  结论  社会支持通过负性情绪间接地对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的消极应对行为产生影响。应该加强医务人员的社会支持,从而使其在工作中采取更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