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链脲佐菌素加高脂膳食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目的:建立2型糖尿病的大鼠模型,并对其胰岛素敏感性进行评估。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按25mg/kg体重一次性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2周后,口服糖耐量试验,挑选0和120min血糖分别大于7.0和11.0mmol/L的大鼠,作为糖尿病组,继续喂以高脂饲料4周,造成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对其体重(BW)、空腹血糖(FBG)和胰岛素水平(INS)、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进行检测,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以正常血糖—高血浆胰岛索钳夹技术测定大鼠的葡萄糖输注率(GIR)和大鼠股四头肌3H—葡萄糖摄取率(GHR),对胰岛素敏感性进行评估。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BW、FBG,INS、FFA、TG等均明显上升,ISI和GIR和GUR均显著下降。结论:该模型具有2型糖尿病的葡萄糖和脂质代谢紊乱,同时具有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的特征,是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实验研究良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3.
五味子油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五味子油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胰岛细胞形态及功能影响。方法高脂饲料联合2次ip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大鼠每天分别ig五味子油0.25、0.5、1.0 mg/kg,连续给药6周后检测大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HE染色法观察大鼠胰腺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胰腺细胞胰岛素的表达;RT-PCR法检测大鼠胰腺组织胰岛素和胰十二指肠同源盒因子(PDX-1)mRNA表达水平。结果五味子油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其高剂量组可使血糖恢复至正常水平;提高胰岛素分泌水平,显著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改善胰岛素抵抗;可减轻糖尿病大鼠胰腺病理学改变,使变小的胰岛体积增大、胰岛β细胞数目增多、胰岛素表达提高;还可提高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胰岛素和PDX-1 mRNA表达水平。结论五味子油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减轻胰岛β细胞的损伤,增加β细胞数量,改善β细胞的功能缺陷,提高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胰岛素和PDX-1 mRNA表达,从而产生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模型。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造模组,造模组大鼠喂饲高脂高糖饲料诱导4周后,腹腔注射STZ 30 mg·kg-1并继续高脂饮食进行造模。造模8周后,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及胰岛素含量,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同时测定各组大鼠的肝功水平。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根据血糖水平分为模型组、盐酸二甲双胍组。连续给药4周即造模12周后进行大鼠糖耐量试验,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脂质含量;另取部分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结果:注射STZ后,造模组大鼠出现明显的体重下降、多饮多尿的糖尿病症状。造模8周和12周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ISI明显下降;FBG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明显升高。给药4周后,与模型组相比,盐酸二甲双胍组大鼠ISI明显升高,糖耐量(AUCG)、FBG、血清ALT活性以及肝脏中总胆固醇(TC)含量均明显降低。结论:利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配合腹腔注射STZ可以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芹菜素对糖尿病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芹菜素5、10、20和40 mg/kg治疗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芹菜素5、10、20和40 mg/kg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相应浓度的芹菜素溶液,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1 d/次。连续给药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体质量、肝脏/体质量比;采用 HE 染色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血清谷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检测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芹菜素10、20和40 mg/kg治疗组体质量[(261.3±15.8)g、(274.2±18.4)g、(265.9±19.0)g比(250.8±21.4)g]显著增高(P<0.05或P<0.01),肝脏/体质量比[(27.7±5.69)、(26.2±4.91)、(27.3±4.58)比(32.9±5.85)]显著降低(P<0.05或 P<0.01),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改善;芹菜素5、10、20和40 mg/kg治疗组血清ALT水平[(1039.3±453.9)U/L、(917.6±445.2)U/L、(828.4±309.5)U/L、(721.7±318.3)U/L比(1205.2±484.1)U/L]、AST水平[(97.8±23.8)U/L、(90.1±19.6)U/L、(81.7±15.7)U/L、(86.4±19.2)U/L比(105.3±25.7)U/L]、LDH水平[(983.7±192.6)U/L、(918.3±212.9)U/L、(830.4±174.2)U/L、(871.8±183.1)U/L比(1102.8±211.6)U/L]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芹菜素10、20和40 mg/kg治疗组肝组织中SOD[(10.5±1.9)U/mg、(11.6±2.1)U/mg、(10.5±2.0)U/mg 比(9.1±1.8)U/mg]、GSH-Px[(14.2±2.7)U/mg、(15.3±2.9)U/mg、(14.6±2.6)U/mg 比(12.9±2.3)U/mg],CAT[(3.15±0.90)U/mg、(3.58±0.88)U/mg、(3.31±1.09)U/mg比(2.58±0.79)U/mg]活性较模型组升高(P<0.05或 P<0.01),MDA 水平[(5.03±1.70)nmol/mg、(4.66±1.51)nmol/mg、(4.73±1.65)nmol/mg 比(5.98±1.62)nmol/mg]较模型组降低(P<0.05或 P<0.01)。结论芹菜素具有抗氧化酶活性,可降低自由基损伤,保护糖尿病大鼠肝组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肾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均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4周,再给予链脲佐菌素(40 mg·kg-1,ip),72 h后测定空腹血糖,将血糖值大于16.67 mmol·L-1的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250 mg·kg-1),川芎嗪低剂量组(80 mg·kg-1)和高剂量组(160 mg·kg-1),连续给药8周。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均灌胃给予等量蒸馏水。实验结束时,测定大鼠胰岛素(Ins)、血糖(FSG)和血脂含量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测定大鼠尿量、尿蛋白、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含量;测定大鼠肾素-血管紧张素(Ang Ⅱ)、P选择素(P-selectin)含量、肾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光镜下观察肾脏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和高、低剂量川芎嗪给药8周后,均能明显降低大鼠动态空腹血糖(P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健脾益肾降浊方对糖尿病肾病(DKD)大鼠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DKD的可能机制。方法 共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50只予高糖高脂饮食,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DKD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0)、缬沙坦组(n=10)、健脾益肾降浊方低剂量组(n=9)、健脾益肾降浊方中剂量组(n=9)、健脾益肾降浊方高剂量组(n=9)。健脾益肾降浊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健脾益肾降浊方1.032 g/kg、2.064 g/kg、4.128 g/kg灌胃,缬沙坦组予缬沙坦0.131 g/kg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予等容积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连续灌胃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血肌酐(SCr)、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苏木素-伊红染色(HE)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PG、2 hPG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缬沙坦组、健脾益肾降浊方低剂量组比较,健脾益肾降浊方... 相似文献
9.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3):95-98
目的:研究苦荞种子中性提取物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通过高脂高糖饮食4周后35 mg/kg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32只成模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156 mg/kg)、苦荞中性提取物(12.8 mg/kg,6.4 mg/kg)组,灌胃给药,每天2次,连续6周。检测大鼠每周体重、饮食、饮水量、尿量,空腹血糖值(FPG);给药6周后,检测大鼠血清胰岛素(INS)与糖化血红蛋白(Hb Alc)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取大鼠胰腺组织,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饮食、饮水、尿量、FPG、IR、INS、Hb Alc水平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苦荞中性提取物组(12.8 mg/kg、6.4 mg/kg)大鼠饮食、饮水、尿量、FBG,FINS与Hb Alc水平降低。结论:苦荞种子中性提取物可防治由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10.
五子衍宗丸对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五子衍宗丸早见于明代《摄生众妙方》,为古代名方,由栒杞子、菟丝子、覆盆子、五味子和车前子组成,具有补肾益精的作用,古今多用于治疗肾精亏损所致的阳萎早衰、精少不育等,因其对肾虚之征,疗效确切,故其应用,经久不衰。祖国医学认为消渴之病机与肾之关系尤为密切,张仲景提出消渴从肾论治。《金匮要略》云:“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川芎提取物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方法:以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为研究对象,用50%EtOH、100%EtOH、H2O三种溶液提取3周后,测定血糖、血清、胰岛素及降低血糖相关酶(葡萄糖激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活性。结果:100%EtOH的提取物降血糖效果最好,H2O提取物没有降血糖作用。葡萄糖激酶只有在50%EtOH提取物活性增加,100%EtOH和H2O提取物活性没有增加,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在所有的提取物中活性增加2.6~3.6倍,100%EtOH的提取物活性增加最显著。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在50%EtOH和100%EtOH大幅度增加15.8倍和12.8倍。结论:川芎提取物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有降血糖作用,提高糖代谢关联酶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活性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糖尿病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0)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分析槲皮素对糖尿病大鼠的肾脏保护机制.方法: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3大组,每组再设2个小组(n=8):正常组(A1,A2),糖尿病模型组(B1,B2),槲皮素治疗组(C1,C2),分别于槲皮素(50 mg·kg-1·d-1)ig治疗6周和12周后处死取双肾,计算各组大鼠肾脏肥大指数;一肾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肾小球病理形态学变化;另一肾测定其内SOD活性、MDA、NO含量及NOS活力的变化.结果:槲皮素治疗12周肾脏肥大指数(6.99±0.58) ×10-3,与模型组(8.92±0.66) ×10-3相比明显降低(P<0.05).槲皮素治疗6周和12周肾组织SOD活性(165.31±14.89),(148.33±13.22) U· mL-1,与模型组(149.02±17.21),(121.32±15.33)U· mL-1相比明显升高(P<0.05);MDA含量(17.89 ±2.88),(19.46 ±3.02)μmo1· L-1,NOS活性(15.13 ±2.89),(17.65±2.46) ng· L-1,NO含量(0.42 0.12),(1.41±0.48) μmol· L-1,与模型组MDA含量(19.68±3.01),(21.12 ±2.99)μmol· L-1,NOS活性(18.23 ±2.42),(21.22±3.01) ng· L-1,NO含量(0.73 ±0.25),(1.91±0.35) μmol· L-1相比明显下降(P<0.01);且明显改善肾小球病理变化.结论:槲皮素可通过增加氧自由基的清除,抑制NOS的活性及NO的含量保护糖尿病肾脏. 相似文献
13.
杜仲叶粉末用水煎煮4h,提取物过滤、真空浓缩、冻干,备用。将40只雄性S 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非糖尿病(NDM)组;糖尿病对照(DM)组;治疗组1(DM-PDZ组),糖尿病大鼠喂饲含1%杜仲叶干粉的饲料,连服3周;治疗组2(DM-WDZ组),糖尿病大鼠服用杜仲叶水提物,亦连服3周。每天记录动物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及脂肪因子的影响。方法:通过高脂高糖饮食结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给予不同剂量大蒜素[5、10、20 mg/(kg·d)]和盐酸二甲双胍[200 mg/(kg·d)]进行治疗,1次/d,疗程4周,另设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药前和给药后第7、14、21、28天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水平和空腹胰岛素(fasting serum lisulin,FINS)水平;计算4周后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测定血清血脂指标和血浆中脂肪因子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蒜素组大鼠FBG水平降低,FINS水平升高,HOMA-IR及ISI降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升高;瘦素(Lept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降低,脂联素(Adiponectin)水平升高,且具有一定剂量依赖性,其中大蒜素20 mg/(kg·d)组效果最显著。结论:大蒜素对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大鼠具有剂量依赖性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调节脂肪因子含量的作用,其作用优于盐酸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糖络宁对糖尿病大鼠黏附分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及糖络宁组给药,共给药12周,给药结束后,利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糖络宁对糖尿病大鼠黏附分子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糖尿病大鼠单个核细胞表面CD54、CD62P的表达明显增强(P<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糖络宁组大鼠CD54、CD62P表达显著下降(P<0.01),糖络宁组与西药组比较也有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糖络宁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大鼠黏附分子CD54、CD62P的表达,这可能是糖络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时珍国医国药》2018,(10)
目的探讨黄连不同剂型及剂量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T2DM)大鼠血糖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联合STZ诱导建立T2DM大鼠模型,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给药组、汤剂大小剂量组、浸渍剂大小剂量组、粉剂大小剂量组。观察大鼠一般临床情况,检测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黄连各剂型均能改善大鼠临床症状;各给药组大鼠体重相较模型组有明显回升,胰岛素水平较模型组无明显差异,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改善。结论黄连不同剂型均对STZ诱导的T2DM大鼠一般情况、血糖、胰岛素抵抗具有显著治疗作用,从经济价值和治疗效果综合考量以黄连粉剂小剂量降糖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8.
链脲佐菌素加膳食诱导的小鼠2型糖尿病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验证链脲佐菌素加膳食诱导的小鼠2型糖尿病模型的可靠性。方法:用高糖高脂肪饲料喂养C57BL/6J雄性断乳小鼠3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继续喂养4周,测定给STZ前和给STZ后2、4周空腹血糖和口服葡萄糖耐量,结束时加测空腹胰岛素水平。结果:饲喂混合饲料3周后模型组的空腹血糖与空白组相比无变化;但葡萄糖耐量1小时、2小时血糖明显高于空白组;给STZ后2、4周,模型组动物的空腹血糖、糖耐量1小时、2小时均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用高脂饲料和STZ处理的小鼠血糖升高、口服葡萄糖耐量异常,出现了明显的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病人临床特征相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回回甘松饮(HGY)对链脲佐菌素(STZ)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摸索最佳有效剂量。方法:建立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HGY高剂量组、HGY中剂量组及HGY低剂量组,观察血糖和血脂的变化。结果:①阳性药格列美脲200mg/kg和HGY2g/kg、4g/kg口服给药2周均可明显降低STZ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值(P〈0.01),其中HGY2g/kg与阳性药格列美脲200mg/kg的降糖作用相当。②HGY治疗组大鼠的TG、CHO扣LDL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HDL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HGY能改善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的糖脂代谢。 相似文献
20.
斜生褐孔菌菌质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人工发酵的斜生褐孔菌菌质对链脲佐菌素(STZ)致2型糖尿病大鼠的影响,并与野生斜生褐孔菌菌核进行比较.方法 高糖、高脂饲料饲养SD大鼠6周,单次ip给予STZ 35 mg/kg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斜生褐孔菌菌质(菌质)1 g/kg组、野生斜生褐孔菌菌核(菌核)1 g/kg组和盐酸二甲双胍(0.2 g/kg)阳性对照组.连续ig给药10周后,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以及空腹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水平,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结果 给药10周后,与模型组比较,菌质组和菌核组大鼠的体质量明显增加(P<0.05),血糖明显降低(P<0.05),血清FFA、TC、TG和MDA水平下降(P<0.05),SOD、GSH-Px水平升高(P<0.05);菌质组与菌核组的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 斜生褐孔菌菌质能缓解STZ致2型糖尿病大鼠症状,具有降低血糖、调节血脂、改善氧化应激的作用,且作用强度与野生斜生褐孔菌菌核相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