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骨旁骨肉瘤 (parostealosteosarcoma)又称皮质骨旁性结蒂组织 ,起源于骨内膜及皮质旁骨性结蒂组织 ,属恶性骨癌[1]。一般好发于股骨窝区 ,比较少见。而发病于胫骨者则更为罕见。作者将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 ,26岁 ;无意中触及右腿一包块 ,后发现右腿比左腿粗 ,轻微疼痛 ,前来就诊体检 :右胫骨外后方可触及一硬性包块 ,质韧 ,固定 ,不活动 ,与皮肤无粘连 ;无外伤史。1.1CT检查右胫骨下段后方可见一6×4×3cm椭圆形肿块 ,胫腓骨间脂肪间隙消失 ,病灶内密度不均 ,可见斑点状、斑片状不规则骨性密度增高影 ,基底部密度最高 ,CT[…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骨旁骨肉瘤的X线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搜集骨旁骨肉瘤31例,其中常规骨旁骨肉瘤(C-VOS)18例,去分化骨旁骨肉瘤(DD-VOS)13例,对其临床、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31例中,年龄范围为12-50岁,平均30岁;女性多见(20/31),股骨下端好发(22/31);肿瘤大小:C-POS为7cm^2(1~15cm^2),DD-POS为9cm^2(2~20cm^2),经t检验(α=0.05),P=0.09。线状间隙出现率:C-POS为55.56%(10/18),DD-POS为38.46%(5/13);肿瘤密度均匀者:C-POS为7例(38.89%,7/18),DD-POS为2例(15.48%,2/13);髓腔侵犯:C.POS为8例(44.44%,8/18);DD-POS为6例(46.15%,6/13);上述三者,经χ^2检验(仅=0.05),P值分别为0.68,0.50,0.76,C-POS与DD-POS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X线能术前正确诊断骨旁骨肉瘤,并与骨膜骨肉瘤,高度恶性表面骨肉瘤鉴别;X线很难鉴别C-POS与DD-POS,CT、MRI及血管造影有助于C-POS与DD-POS的鉴别。 相似文献
6.
7.
骨样骨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宁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6,15(3):132-133
目的探讨CT扫描在骨样骨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99年~2004年,经CT诊断,临床证实的32例骨样骨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X线检查方法相对比,其中男23例,女9例,年龄6~55岁,发病部位胫骨17例,股骨9例,肱骨4例,腓骨与腰椎各1例。结果骨样骨瘤的CT表现为瘤巢及其周围形成的程度不同的反应性骨硬化。结论与X线平片相比,CT扫描易于发现骨样骨瘤的瘤巢,从而确诊本病。所以CT扫描在骨样骨瘤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胸腺癌伴纵隔淋巴结和肺转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35岁。咳嗽、咳痰、胸闷、哮喘16个月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CT平扫于前上纵隔可见一软组织肿块影,形态不规则,肿块内可见点状钙化。肿块与上腔静脉,主动脉弓及升主动脉间的脂肪间隙消失。肿块左侧可见一圆形小肿块影,主动脉弓旁、气管前、腔静脉后方有... 相似文献
9.
10.
患者,男,19岁,2005年因“左股骨下段骨肉瘤”行左下肢截肢术。2007年7月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胸痛,以活动后为著,不伴有咳嗽、咳痰、低热、盗汗。门诊以“胸痛原因待诊”收治。入院查体:右下肺呼吸音略低,语颤正常,叩诊呈清音。胸部CT示右肺下叶内侧基底段1cm×3cm的骨样密度结节影(图1),右肺上叶尖段见0.5cm大小的结节影,边界较清,其余肺野内未见异常;肺门、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诊断为右肺下叶转移瘤,上叶结节性质待定。后患者于我科行全身骨显像,以观察有无其他转移。静脉注射99mTc-MDP(成都中核高通同位素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放化纯度>95%)740Mbq,3h后行全身前、后位骨显像,示:左下肢缺失,全身其余诸骨显影清晰,局部无异常放射性分布;右下肺邻近T8椎体处可见条索状异常放射性浓聚影(图2)。全身骨显像提示未见确切骨转移,右肺放射性异常浓聚影,结合胸部CT考虑为骨肉瘤肺转移。后患者于胸腔镜下行右肺上叶结节、下叶结节楔形切除术。术中于右肺下叶内侧基底段见3.5cm×3.0cm×2.0cm大小的质硬结节,其内可见骨样组织与鱼肉样组织,邻近胸膜未见侵犯,胸腔内无胸水及血性积液,胸膜未见增厚;右肺上叶尖段...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淋巴管瘤由于先天或继发损伤等原因造成的淋巴管扩张,在婴幼儿常见,成人中很少见。淋巴管瘤最常发生区域是在颈部和腋窝,相对的比较少见的也可发生在腹腔、腹膜后、骨及纵隔等区域。若同时累及两个部位以上,被称为淋巴管瘤病。本例中患者同时累及多个部位,包括纵隔、脾脏及腹膜后间隙,在临床中十分罕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纵隔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节细胞神经瘤9例,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纵隔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为边缘光滑清晰的肿块影,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密度低且均匀,平扫密度低于胸大肌,部分肿块内可见点状钙化灶(3/9),增强扫描多数肿块呈轻度均匀强化(8/9),强化后密度仍低于胸大肌,少数可见条带状不均匀强化(1/9).结论 纵隔节细胞神经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术前诊断及手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7.
胸腺瘤(thymoma)是前纵隔最常见的肿瘤,在组织切片上较难区分良性或恶性。按WHO病理分型标准(2004年). 相似文献
18.
肺部少见肿瘤在临床工作中偶可见到,现就工作中遇到的10例报道如下。10例中良性肿瘤3例。其中肺纤维瘤1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和软骨瘤各1例。恶性肿瘤7例,其中恶性组织细胞瘤1例。肺上沟瘤或肺尖癌2例。各种类型肺癌共4例。本文重点对肺部少见肿瘤的影像检查方法,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并提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又称骨纤维组织细胞肉瘤,较少见,CT表现报告较少,本院遇到2例,报告如下。病例例1,女,70岁,以左胫骨上端疼痛、逐渐加重3个月。药物治疗无效。查体:左胫骨上端偏外侧肿胀、局部压痛明显,皮肤色素沉着、无静脉怒张、无皮温升高。X线表现:左颈骨上端外侧4cm×5cm骨质破坏,边界清楚、有较厚硬化圈、无骨膜反应。CT扫描:左颈骨干骨上端不规则骨质破坏区,CT值23Hu,破坏病灶大小约4cm×5cm,周围有硬化圈,骨皮质破坏,皮质破坏区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CT值约36Hu(图1)。术中见瘤体呈… 相似文献
20.
骨肉瘤(osteosarcoma)是一种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以能产生骨样组织的梭形基质细胞为特征,又称成骨肉瘤,占原发恶性骨肿瘤的20%,是青少年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70%~80%的患者发病年龄在 相似文献